野地花
①每次下班,我总是喜欢从离家不远的一条小道穿进去,绕过叫上蒋的这个小村庄。农田,小屋,调皮的狗,胆小的猫,还有那有着乌溜溜眼睛的孩子,在路边成了景致。
②每次,我总是能够看到那些蓬蓬勃勃的白色的花,白的丝状的叶片一缕缕,中间是蓬松成向日葵形状的花的心。花很小,不到小指的指甲大小,可是很多,开得热热闹闹,仔细听,似乎还能听到那些喧闹的歌唱和叫喊。
③记得刚刚注意这些小花是在那黄色花的告别之时。河畔黄花曾经盛极一时,但是最终避不过夏的亲昵,凋谢了,化成了蒲公英的绒毛,飞呀飞,曾经的芳香便飘散在记忆里。
④这白色的花,我们唤作长茅草的花,便悄悄开放。一朵两朵,引不起你的注意,就是有也是小家碧玉似的羞怯。可是突然有那么一个早晨,不小心有那么多的花,一色的白,纯洁、热热闹闹,掩盖了原本浓密的叶,竞相赶集似的涌在了你的眼前。不知道你会有怎样的惊讶,又会是怎样的心旷神怡!
⑤小路的出口是一块空地,丛生着各色的花草。不甘寂寞的小白花,密密丛丛地,从早开到晚。已近两个月了,尽管许多的花抵挡不住酷暑悄悄逝去,它却还是勇敢地接着开放。
⑥那么多的长茅草,长啊长,一枝一枝,一片一片,开始着生命的长跑。花儿,也快乐着这样的喧闹,起先是三三两两,不久便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竞赛似的享受着绽放的快乐。不为人们的关注,只为自己的尽兴,或者是享受着同伴间的鼓舞。同一时间,有的开放,有的凋谢,生命蓬勃的力却不可抵挡。
⑦于是,它们一直开到现在。
1.第1自然段中“在路边成了景致”中的“景致”不包括( )A.调皮的狗 | B.古怪的猫 | C.孩子 | D.农田、小屋 |
A.故意 | B.没留意 | C.做事粗心大意 | D.有意识的 |
A.作者刚刚注意这些小花是在那白色花的告别之时。 |
B.长茅草不为人们的关注,只为自己的尽兴,或者是享受着同伴间的鼓舞。 |
C.这种叫长茅草的花一朵两朵时,有种小家碧玉似的羞怯。 |
D.许多的花抵挡不住酷暑悄悄逝去,可长茅草的花还是勇敢地接着开放。 |
A.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 B.野花如雪绕江城,坐见年芳忆帝京。 |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D.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
我爱家乡的小溪
我永远也忘不了家乡的那条小溪。
春天,细雨绵绵,小溪的水涨满了。鸭子三五成群地扑扇着翅膀在水中嬉戏。毛茸茸的小鹅见了,羡(xiàn xuàn)慕不已,刚下水,看到一群鸭子朝这边游过来,吓得马上逃上了岸。
夏天,(骄 娇)阳似火,小溪的水逐渐变浅了。石蟹挥舞着大钳子在石缝中悠闲地纳凉。小虾在浅水中划来划去,旁若无人。一群大脑袋、小尾巴的蝌蚪也成群结队地在浅水中自由自在地玩耍。有时,它们就成了我们的战利品。
繁忙的丰收季节到了,许多小渠唱着歌儿,源源不断地来到我们的小溪中。溪水变得更宽阔了,简直成了小河。这时,我们一群小伙伴迫不及待地跳入水中,像鱼儿一样穿梭往来,在水中练习狗刨式、捉迷藏、扎猛子、打水仗。当然,也常招来大人们的责骂。可每一次,我们总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
秋天,溪水变得更加(干净 清澈)了,在秋阳的照射下,泛着金光。树叶落在水上,鱼儿把它当作雨伞,蚂蚁把它当作小船,小虾把它当作玩具……
冬天,北风呼呼,溪面结了一层薄(báo bó)薄的冰,几个淘气的伙伴,把冰捞起来往嘴里送,“咔嚓!咔嚓!”好像在吃冰棍。有的还用塑料管在冰块中间戳一个洞,穿上绳子,拿在手上当玩具。
啊,美丽的小溪,你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欢乐,我爱你,小溪!
1.请在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字词下打“√”。A.这篇文章是写景的文章,是按总分总的结构进行描写的。 |
B.这篇文章描写了小鸭子、小鹅、石蟹、小虾等在小溪里嬉戏的情景,为小溪增添了活力,并借助这些事物表达出作者对小溪的热爱。 |
C.文章题目为“我爱家乡的小溪”,作者应该抓住小溪来写,而不应该写那么多小溪之外的事物,这样有点偏离重点。 |
西风胡杨
①胡杨,秋天最美的树,是一亿三千万年前留下的最古老的树种,只生在沙漠。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中国新疆的塔里木。我去过塔里木。在那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三十多万平方千米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三千八百平方千米的塔里木胡杨林。
②胡杨,是最坚韧的树。胡杨的根茎很长,能深达二十米,穿透虚浮漂移的流沙,去寻找地下的泥土,并深深植根于大地。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
③胡杨,是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可它们不在乎。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④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在塔里木和内蒙古的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无边的胡杨林,它们生前为保卫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枝丫奇屈的身躯仍坚定地挺立着。
⑤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两千年前,西域被大片葱郁的胡杨覆盖,塔里木、罗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水草丰美,滋润出楼兰、龟兹等西域文明。可是,拓荒与征战,使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
⑥胡杨也有哭的时候,每逢烈日蒸熬,胡杨树身都会流出咸咸的泪。它们想求人类,将上苍原本赐给它们的那一点点水留下。上苍每一滴怜悯的泪,只要洒在胡杨林的沙土上,即便是入地即干,也会让这批战士继续屹立在那里奋勇杀敌。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我听见上游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开发,我怕他们忘记曾经呵护他们爷爷和爷爷的爷爷的胡杨,我担心他们的子孙会重温那荒漠残城的噩梦。
⑦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三天。我看着胡杨林中坚持拼搏着的“战士”,看着那些倒下去的伤者,无比心痛。然而我坚信: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那些伤者将被疗治,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激励。
⑧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烈烈西风中会有无数声音回答:我们是胡杨!
1.读了这篇文章,你对胡杨的了解是A.作者用三个“祈求”深切地表达了希望胡杨存活下去的强烈感情 |
B.第三个“祈求”是希望人们能关注胡杨,关注大自然的命运 |
C.“哪怕几十年”的意思是希望胡杨给人们一些改变这里的环境,改善胡杨生存现状的时间 |
D.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迷信的人 |
____________
①常常能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细胞”、“人脑多用了会笨”,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②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足够了。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 的脑细胞没动用。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多用会笨”的事情。
③“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外国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④除了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如早衰,也会影响其他机体器官的早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着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⑤“勤于用脑,延缓衰老”,这个道理是很科学的。老年人如此,何况我们青少年呢?让我们大家养成勤于用脑的良好习惯吧。
1.根据文章的内容,请给这篇文章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哥哥说:“花生可以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1.了解选文内容,分别概括出每个自然段描绘的图画,写在下面的横线上。A.对乡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 B.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
C.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 D.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
7月7日,山东省青岛市,两只濒危黄嘴白鹭现身胶州湾白沙河入海口生态湿地,与其他小白鹭一起在水中觅食。河中丰富的鱼虾为各种候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使此地成为青岛市一处重要的鸟类观测点。
据了解,2012年开始,青岛市城阳区在白沙河入海口建立了300亩生态湿地,这里形成了湖水、河流、湿地多层复合生态系统,每年吸引了众多候鸟在此栖息繁殖。
1.请你为这则新闻拟个简洁的标题。野菊花
①野菊花!野菊花开在山野里。
②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沉郁凝重的药香?那样泼泼辣辣地开。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
③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④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野早已敛去辽阔的绿氅(外套),只把灰褐的脊背袒露世间;曾经被悠逸的白云衬托得如此高远的天空,也被铅灰压缩了胸臆;紫燕和鸿雁归飞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水牛与山羊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唯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和进取,在这片天空下,这片山野上,举起开放的拓展的金旗,“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⑤多少墨客骚人奉和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彻历朝历代;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园、花盆里的名菊。比起野菊花来,这些被驯化、供玩赏的同类,不免沾染着脂粉气、奶油味,显得矫饰和做作。而野菊花宁愿入汤入药、成渣成泥,决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
⑥这就是野菊花!
1.短文第①②③段从哪些角度描写了野菊花?请概括回答。A.作者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野菊花,表现了作者对野菊花的赞美之情 |
B.在作者眼中,野菊花美得豪放壮烈,美得灿烂辉煌,美得野性,这种美太特殊了,没有名菊惹人喜爱 |
C.本文告诉我们人生要像野菊花一样有姿态地开放,努力向上,勇敢进取 |
家乡的街车
我的童年是在家乡度过的。尤记得家乡的街车。虽然现在已经很难在家乡搜索到这种街车的身影了,但那凝聚着亲人之爱的街车却始终行驶在我心里。
家乡的街车是不同于现在满大街跑的那些人力车的。家乡的街车看起来有点像运输货物的大货车,但体积要小得多。没有后车门,只有一块可折叠的低矮的栏板,可方便乘客上下车。驾驶室和乘客舱是隔开的,只开着一个小窗口。乘客舱两边各有一排软皮长椅,边上垂下两条粗绳,类似于公交车的扶手。
那时候,家乡还没有公交车,往来的人多半都乘坐这种街车。乡里的人大多熟识,在车上见着了,总有说不完的话。或是问起家里是否平安,或是聊起乡里最近发生的事儿,或是谈到谁家的孩子有了出息。街车俨然成了乡里人的聊天场所。逢年过节,人们更是会慷慨地拿出糖果和糕点,和同车的人分享,听几声祝福,得几个彩头。而孩子们也总是高兴地接过糖果,含在嘴里,眨巴着眼睛,似懂非懂地听大人们讲话,盼着能再得到一颗糖。
不过,街车也并非完全讨人喜欢。那震耳欲聋的发动机声和街车内壁硌(ɡè)背的铁条,就令人讨厌。但在那时,坐在外婆怀里,被捂着耳朵的我却对此毫无感觉,反而觉得车跑得好快,坐得好舒服。只是,几年后,当我长大,当我也自然而然地为弟弟捂上耳朵,用手臂护着他的背部时,我才发觉自己的粗心。
如今,因为噪声太大,家乡的街车已经被出租车等交通工具所取代。我多么怀念家乡的街车呀!
1.根据短文内容,写出家乡街车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