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草原》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1.文段中最能概括草原特点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
2.读文段中画“ ”的三句话,回答问题:第一、二句作者发挥想象,运用_____的修辞手法写看到的美景。其中,“无边的绿毯”指的是___________,“白色的大花”指的是____________,“中国画”指的是____________。第三句写的是作者看到美景后的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之情。
3.作者把写景和感受融合起来,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ɡ)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释:①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当时作者因乌台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②相与:共同,一起。③中庭:院子里。④空明: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1.【字词理解】选择加点字的正确意思填在括号里。(填序号)
(1)无与为乐者(      )             A.想念。   B.想到。   C.想法。
(2)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A.成功。   B.终于。   C.于是。
2.【提取信息】用“     ”画出文中描写月色的语句。
3.【综合判断】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欣然”一词体现出作者在这月色如水的夜晚喜悦与兴奋的心情。
B.作者与张怀民一早就约好一起欣赏月色美景。
C.文章第一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和起因。
D.文章最后几句流露出作者被贬后复杂的心情。
4.【展开联想】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你由这篇古文中对月色的描写,想到了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精段,品意境。

(一)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二)

那小蛾(飞 跑)了一会儿,落在一片稻叶上,简直像不觉得稻草人在那里(驱逐 追逐)似的。稻草人见小蛾落下了,心里非常着急。可是他的身子跟树木一样,定在泥土里,想往前移动半步也做不到;扇子尽管扇动,那小蛾却依旧稳稳地歇着。他想到将来田里的情形,想到主人的眼泪和干瘪的脸,又想到主人的命运,心里就像刀割一样。但是那小蛾是歇定了,(不管 即使)怎么赶,他就是不动。

1.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也(穿透)
C.吾矛之(好处)
D.其人能应也(不)
2.《自相矛盾》选自________,它比喻________
3.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飞跑)________了  (驱逐追逐)________   (不管即使)________怎么赶
4.稻草人心如刀割,因为他想到了(  )
A.可恨的小蛾
B.主人的悲惨命运
C.自己太辛苦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