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老人 | B.老年妇女 | C.老头 |
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电一样射过来。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他用尽全身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ニ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
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
……
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营参谋长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カ点猛扑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1.“还有二十米,十米…近了,更了。”这句话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A.表达惊讶之情。 |
B.表达对黄继光的高度赞扬和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
大江保卫战
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提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提,保住大提!”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他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áo)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 zhēng)铮铁汉的本色。
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钉扎了进去。团长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liǔ)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欲坠的电杆。在安造坑(yuàn),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国老师周送兰;在簰(pái)洲湾,他们给攀上树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A.“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这句话点明了情况的危急,环境的恶劣,衬托出战士们毫不畏惧的英雄气概。 |
B.短文第5自然段中的画线句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民解放军比作“红五星”和“迷彩服”,这样写让读者心中生出崇高的敬意。 |
C.短文第5自然段的第一句连用三个“飞向”构成排比句式,向我们展示出战士们奋勇救人的英姿。 |
D.“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副对联是对官兵们抢险救灾情景的高度概括。上联主要从听觉的角度反映出环境的恶劣,下联主要写官兵们的付出,言简而意赅。 |
A.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叙议结合、情景交融,使读者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 |
B.短文开头交代了大江保卫战的背景,营造出形势万分危急的氛围,点明一场大江保卫战已经打响! |
C.作者所选的事例典型而突出,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使读者在感动的同时领悟到文章的主旨。 |
D.本文既有对群体的描写,又有个人的写照,点面结合,使得子弟兵的本色得到充分的展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