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复照青苔上。
1.这首诗的作者是王维,他是什么诗派的代表( )A.山水田园诗派 | B.豪放派 | C.婉约派 | D.边塞诗派 |
A.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 | B.但闻人雨响,返景入森林。 |
C.返景入森林,但闻人语响。 | D.返景入深林,但闻人语响。 |
A.chái | B.zhài | C.cái | D.zài |
A.用鼻子闻味 | B.用耳朵听见 | C.用眼睛看见 | D.新闻或者消息 |
A.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A.这首诗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寂寞凄凉的悲苦感觉。 |
B.诗歌第三句是指回到树林中再次观赏风景。 |
C.诗歌前两句运用反衬手法,以动衬静,用响声表现山中的空寂。 |
A.忙趁东风放纸鸢 |
B.短笛无腔信口吹 |
C.飞入菜花无处寻 |
D.也傍桑阴学种瓜 |
A.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B.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A.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
D.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
梅花
梅花是我国著名的传统花卉之一,原产我国西南地区。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开始栽培梅花了。梅在我国的商代,是被人们当作调味品使用的,几乎和食盐同样重要。古代的梅和盐就像今天的醋和酱油,是人们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在古代,梅还用在酒席和祭礼上,也常常作为礼物赠送亲友。春秋战国时期,爱梅的风气已很兴盛了,到了汉朝初年,不仅有食用的梅,还有供观赏的重瓣梅花。南北朝时,南京和扬州都是植梅的胜地。在唐代,杭州孤山的梅花非常有名。而宋代则是历史上植梅的繁盛时期。在范石湖的《梅谱》里,记述了当时已有一百多种的梅花。江浙一带更是名闻天下,被称为“香雪海”的苏州邓尉梅林,就是宋人开始种植的。而现在的“邓尉探梅”,则是苏州的一大景观,是著名的探梅胜处。
梅花品种繁多,一般可以分成食用和观赏这两大类。为了生产梅的果实而栽种的叫食用梅,有白梅、青梅和花梅等,果实可以制果酱、果酒和蜜饯。没有成熟的果实可以熏制成焦黑色的乌梅,是一种中药,有“止渴生津、敛肺涩肠”的功用,中医常用来治疗久咳、泻痢、口干、烦渴等症状。而观赏类的梅花,堪称万紫千红,五彩缤纷。按梅花枝条形状和花的姿色,形成了一种梅花分类新系统,可归纳为四类:直脚梅类、杏梅类、照水梅类、龙游梅类。这四种类型的梅花,各具特色。杏梅类,枝叶好像杏花树的枝叶,花开复瓣,花瓣与花萼的颜色跟杏花相似,花期较晚,几乎没有香味。照水梅类,树枝下逗,开花时朵朵向下,香味很浓,比较珍贵和稀有。龙游梅类是一个罕见的品种,其枝条弯曲得像游龙一样,花开为白色,重瓣,有极浓的香味。直脚梅类是梅花的典型品系,品种最多,树枝长势直上或斜出,花型、花色、萼色有多种区别。
梅是我国特有的植物,花期在春节前后,为园林中争先报春的花卉。梅树的寿命可长达数百年,愈是老干古枝,愈显得苍劲挺秀,生意盎然。杭州超山有一株“宋梅”,相传是我国宋代末年种植的,已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霜。浙江天台山中的国清寺,大殿的左侧有一株“隋梅”,相传是建寺那年灌顶和尚亲手栽种的,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此外,广东大庾岭的罗浮山,杭州西湖的孤山,苏州的邓尉山,无锡的梅园,武昌东湖的梅岭,都是著名的赏梅胜地。梅花开在百花之先,生性耐寒,独标高格,历来象征人们的刚毅精神和崇高品质,同时在凛冽的寒风中傲然盛开,向人们传达着春天的信息,给人带来了春天般温暖的感觉。
1.关于梅在古代的用途,下列说法文中没提到的一项是( )A.不仅可供食用,还可供观赏 | B.在商代被人们当作调味品使用 |
C.冲水可代替茶 | D.常常作为礼物赠送亲友 |
A.据记载,在宋代已有一百多种的梅花 |
B.食用梅可分白梅、青梅、花梅、乌梅四类 |
C.中医常用乌梅治疗久咳、泻痢、口干、烦渴等症状 |
D.观赏梅可分直脚梅类、杏梅类、照水梅类、龙游梅类 |
A.直脚梅类 | B.杏梅类 |
C.照水梅类 | D.龙游梅类 |
A.邓尉梅林有“香雪海”之称 | B.赏梅的最佳时期是立春前后 |
C.赏千年古梅可到杭州的超山 | D.无锡的梅岭是著名的赏梅胜地 |
A.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B.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C.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D.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诺曼底号”遇难记》(节选)
震荡可怕极了。一刹(chà shà)那间,男人、女人、小孩儿,所有的人都奔(bēn bèn)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bēn bèn)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huā huà)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挡。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把小艇都弄翻了。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象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几秒钟前大家还在酣睡,蓦地,而且,立时立刻,就要丧命,这怎么能不叫人失魂落魄!
……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者,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人群,他镇定自若,仿佛(fō fú)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shì sì)也听从他的调遣。
……
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