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耀眼的军装

李金良

①母亲属牛,是共和国的同龄人。

②她这一辈子,心心念念,喜欢父亲和我们哥儿仨穿军装的样子。她说,军装,在村里挺耀眼

③今年,年已古稀的她,身体依然硬朗,精力旺盛,保持着老黄牛的坚忍和倔强。父亲离开8年了,她孤身一人执意留在村里,种粮种菜,养鸡养鸭,带人采摘,自给自足,怡然自得。而最让她引以为豪的,是父亲和我们哥儿仨都曾是军人。

④细究起来,母亲的军旅情结,该是打父亲身上产生的。父亲参军6年,是一名公安边防部队的警卫战士,高大英武,会武术,上世纪60年代驻守东北。

⑤回乡后,父亲经常与村里人油灯夜话,一年年,一遍遍,讲着他和战友们的故事。有他们战斗班化装潜入白山黑水,到山头阵地侦察,摸排敌情,多次智斗黑瞎子的故事;有东北的苞米成熟时,整个连队吃蒸饭,糊一锅茄子、几屉苞米,然后茄子捣酱做菜,就着啃苞米的故事;还有他们战友之间,以命相交,彼此照应,把牺牲的战友父母拜作亲生爹娘、养老送终的故事。凡此种种,激励自己一生坦然前行。

⑥印象中,自己上小学时,父亲带头在村里架起电线,搞起了乡里第一个电动磨面坊。那时,父亲的磨面坊经常被三里五村的乡亲排队围满。乡亲们拎着粮食袋,翘首挨个往前,等着用电动粗磨、细磨,把自己家里的玉米、小麦磨好,回去享用。还记得,自己每每去喊父亲回家吃饭,都坐在他的自行车后座上,看到他从头到脚一身面粉,成为一个白人。从村西头到村东头,他骑车穿过整个村子。路上遇到的乡亲,都会主动跟他打招呼,在他们的眼神里,都怀着敬意,我自己也因此而自豪。

⑦母亲起早贪黑,经年劳作,一边抚养着我们兄妹4个人,一边种地,春播、夏长、秋收和冬藏,很忙碌。她还养了老母猪,靠卖猪仔儿挣钱。她不仅把我们兄妹抚养成人、成家立业,还在村里盖了3座砖房,其中辛劳,不言而喻。至今记得,我考到县里中学后,入学时的8块钱学费、书本费,都是母亲找邻居借的。一次,我返回家里取干粮。从地里赶回来给我蒸馍的母亲,打发好我后,又匆匆返回地里干活。身材娇弱的她,脸上满满都是倦意,被汗水浸透的衣衫后背上,清晰印上了两道农药喷雾器留下的金属痕迹。

⑧中学毕业后,母亲告诉我,男人不能待在家里,应该走出去干事业,最有出息的就是当兵扛枪、穿上军装,耀眼乡里。

⑨在她的鼓励下,我怀着斑斓的梦,背起绿色背包,在风雪飞舞的冬至,走进了军营,穿上空军蓝,一穿就是26年。其间,许是受到母亲不辞辛劳的激励,许是缘于拳拳报恩之心,许是无数英模的激励鞭策,一路走来,我在人民空军的大熔炉里,先后荣立4次三等功,经常获优评先,还考上了军校,入了党,走上干部岗位,最后留在北京工作。

⑩看着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我,母亲怀着对穿军装挺耀眼的心理,接着将二弟、三弟都送进了军营,并一以贯之地鞭策他们扎根军营、建功立业。

⑪于是,一家四个兵,个个有军功,成了乡亲们形容我们家的口头禅。

⑫与我不同的是,二弟当的是陆军,坦克驾驶员,在部队服役12年。退伍后,与战友搞起了养殖场,风风火火,事业有成。三弟当的是武警,担任过文书和炊事员,在部队服役16年。退伍后,与爱人开起了营养餐配送网店,天天忙活,日子过得很殷实。我们哥儿仨都是兵,但兵种不同。乡亲们时常调侃,说再把我的妹妹送到海军,我们家的军兵种就全了。令人遗憾的是,妹妹除了名字有个字外,其他都与海军无缘。每次遇有乡亲调侃时,母亲总是满脸笑容。

⑬母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却以自己的坚忍支撑起这个家,敦促我们兄弟走好军旅之路,迈好人生步伐。现在,每当我们工作遇到坎坷,生活中有挫折时,使用母亲的教诲自勉,无惧风雨,步履轻盈。

⑭母亲不是军人,但她生命中对军装挺耀眼的情结,一直支撑着身边的四个军人。实际上,她的骨子里,既有千百年来传统中国农民的坚毅、朴实、勤劳、善良,又涌动着中国军人所具有的忠诚、自信、勇敢担当。从某种意义上讲,她也是一个兵。

⑮母亲与共和国同龄,沐浴着祖国的阳光和雨露,在平凡中孕育着许多不平凡。而正是社会上这些无数平凡的个人,成就了国家的不平凡。我和兄弟们所能做的,就是保持军人本色,以应有的忠诚、自信、勇敢、担当,跑好自己的接力棒。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文章以“军装”为线索展开叙述,请你理清文脉,在横线上依次填写相应的内容。
父亲保边防,一生坦然前行→①______→②______→三弟当武警,退伍日子殷实→③______
2.文章第④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乡亲们拎着粮食袋,翘首挨个往前,等着用电动粗磨、细磨,把自己家里的玉米、小麦磨好,回去享用。
4.本文标题中的“耀眼”具体表现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5.作者在文章最后写到“她生命中对军装‘挺耀眼’的情结,一直支撑着身边的四个军人”,请说说母亲的这种情结是如何支撑我们兄弟三个的。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安熙,字敬仲。熙祖皆以学行其乡里人。熙承其家学,及闻保定刘因之学,心向慕焉。熙家与因所居相去数百里,因亦闻熙力于为己之学,深许之。熙方将造其门,而因已殁,乃从因门人乌叔备问其学。自因得宋儒朱熹之书,故其学以朱学为宗,教人必尊朱熹。熙治学简靓和易,务为下学之功。其《告先圣文》有曰:“余力学文,穷理尽性,循循有序,发轫圣途。”熙不屑仕进,家居教授垂数十年,四方之来学者,多所成就。

(选自宋濂《元史》,有删改)


【注释】①殁:死亡,去世。②简靓和易:简约沉静,态度温和,容易接近。③下学:这里指学习人情事理的基本常识。④穷理尽性:泛指穷究事理。⑤发轫圣途:从圣人的道路出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送之(       )             (2)又无硕师名人与游(       )
(3)熙祖皆以学行其乡里人(       )       (4)熙承其家学(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熙祖皆学行淑其乡里人       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B.从因门人乌叔备问其学       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C.及闻保定刘因       公将鼓(《曹刿论战》)
D.熙既承家学             真不知马也(《马说》)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因亦闻熙力于为己之学,深许之。
4.【甲】【乙】两文中宋濂和安熙身上的哪些相同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请简要概括。
类型:对比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竺可桢

①我国唐宋的若干大诗人,一方面关心民生疾苦,搜集了各地方大量的竹枝词、民歌;一方面又热爱自然,善能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模拟这种民歌、竹枝词,编成诗句。

②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月、露、风、云、花、鸟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中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意,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

③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一经顾况的吹嘘,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这四句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④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从许多唐、宋诗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这首诗哼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的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象征,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风豪士歌》便有洛阳三月飞胡沙之句。虽则句中胡沙是暗指安史之乱,但河南春天风沙之大也是事实。

⑤各种树木抽青的时间不同,哪种树木的抽青才能算是初春指标呢?从唐宋诗人的吟咏看来,杨柳要算是最受重视的了。第一,因为柳树抽青早;第二,因为它分布区域很广,南从五岭,北至关外,到处都有。唐李益《临滹沱见蕃使》诗:漠南春色到滹沱,碧柳青青塞马多。刘禹锡在四川作《竹枝词》云: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足见从漠南到蜀东,人人皆以绿柳为春天的标志。王之涣《出塞》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句。这句诗是说塞外只能从笛声中听到《折杨柳》的曲子。

⑥南宋诗人陆游不但留心物候,还用以预告农时,如《鸟啼》诗: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陆游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诗人。

⑦我们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也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换言之,物候在我国南方与北方不同,东部与西部不同,山地与平原不同,而且古代与今日不同。为了了解我国南北、东西、高下不同,古今时间不同而有物候的差异,必须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讨论,方能收相得益彰之效。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诗句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的规律。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说明了物候是有区域性的,其中的“绿”字象征春天的到来。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杨柳”的意象说明了边塞诗也把“绿柳”作为春天的标志。
D.“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等诗句写出了候鸟与农事的关系,说明了物候因时而异。
2.文中画横线的内容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刘禹锡在四川作《竹枝词》云:“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足见从漠南到蜀东,人人皆以绿柳为春天的标志。
3.小涵想把下面语段添加到文中,你认为应该添加到哪两个段落中间?为什么?
物候就是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是有杰出成就的。
4.结合所学内容,比较选文与《大自然的语言》两篇文章的标题,你更欣赏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如诗,岁月如歌,温馨的家园,欢乐的操场,美丽的田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一定都有你散落的诗行。教室里你埋头苦学的身影,家庭里你体贴关爱父母的孝行,生活中你帮助他人的故事,都是你书写在时光长河里的美丽诗行,梳理过往,你会发现自己真棒。


请以“这里我写下最美的诗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用诗文原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达诗人想从政却无人引荐,内心苦闷的句子是: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
(3)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5)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桃花源记》
类型:句子默写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翻来复去       看风使舵       自圆其说       豁然开朗
B.纷至沓来       穿流不息       顾明思义       草长鹰飞
C.八面玲珑       阳奉阴违       怒不可遏       戛然而止
D.挑拔离间       人情练达       格物至知       傲尔远逝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归(xǐng)        皱(zhé)          杂(róng)          (hè)
B.潺(cán)          (duo)          (chí)            (xī)
C.怅(wǎng)       (sù)            (1ì)             (wǔ)
D.旋(wò)          裂(guī)          (kuàng)        寐(wù)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聆听冬天的故乡

①你能用声音串起冬天的故乡吗?文友在电话里给我出了一个难题。在声音的世界里,冬天的故乡是什么模样呢?我的思绪随着窗外的月光飘到了那个江南水乡小村。

②记忆里,冬天的故乡是银白的、安静的。我们睡在舒适的稻草床,上,喜欢一睡到天亮,但是总会被公鸡唤醒。那黄公鸡似乎不知道疲倦,天还没有亮,它就急不可耐地破空长啼,扰了我多少清梦啊。鸡叫了,母亲拨门闩的声音也响了起来。随着木门吱呀呀地被推开,一天的生活就开始了。

③母亲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烧猪食水喂猪。那时,没有什么粮食,烧的一般是猪草或者是山芋藤。也许是这样的食料味道不错吧,随着母亲哕哕哕的召唤,接着就传来猪们大快朵颐的吞食声。父亲一般这个时候都是清缸挑水。水井在田地中间,有一段坑洼的土路。一担水挑起来,扁担颤颤悠悠的,发出有节奏的快乐颤音。

④水缸灌满了,父亲就会打扫庭院,刺啦啦,刺啦啦,扫帚与落叶亲吻的声音是那么悦耳。不想却惊扰了树上的麻雀,它们在院子里起起落落,唧唧喳喳地叫着闹着,与扫地的声音应和着。

⑤这时,母亲开始忙着烧早饭。火苗快乐地舔着锅底,偶尔还有竹子爆裂的声音。等到母亲的粥开始飘香的时候,她就会把我们从被窝里拉起来。早起三光,晚起三慌,母亲的教导,我们怎么能忘记?我们胡乱洗把脸,就捧着书在院子里读起来——拉长的音调就像在唱山歌。对于母亲这样的说法,我们是得意的,因为她不识字,只要知道我们读书就满足了。而一旦父亲进门,我们就得正襟危坐,字正腔圆地朗读——父亲是老师范生。即便不是,他的那张脸冷下来,我们也是不敢造次的。

⑥早饭过后,母亲到塘堰洗衣服。这时,村子里就会响起有节奏的棒槌声。那声音响亮饱满,似乎连那枝头上的霜也被敲暖了——不然怎么一转眼,香樟上就只有亮亮的水痕了呢?父亲赶着耕牛下田去翻墒。牛儿也许是觉得寂寞,东摇西摆,看着我们哞哞地唱个不停,挑逗得我们坐不住了,跟在后面去拣泥鳅、黄鳝。犁沟里泥鳅现身了,我们就叫着嚷着扑上去。这泥鳅却也不笨,一露头就溜,急得我们手忙脚乱,头都撞到了一块儿。

⑦白天,母亲除了去菜园,一般是不出门的。母亲做得一双好鞋,织得一手好毛衣,每天都有那大姑娘小媳妇。上门来。家里的几个火桶被她们霸占着,还你侬我侬地喋喋不休。她们说着笑着,我们便到稻场斗鸡,到野地逮兔……村子里,到处都是我们奔跑的身影,到处都是我们欢乐的笑声。

⑧这时,乡村的小贩们次第登场了。鸡内金换钢针,一个换三根。货郎挑着货郎担子来了。那浑厚、悠长的吆喝声立即引来一群女人。他们围在货郎的身边,挑选着中意的小物件,唠着家长里短,那明净爽朗的笑声回荡在村子里。这边货郎才走,那边磨剪子来戗菜刀的吆喝声又响了起来;这边卖麦芽糖才到,那边锅匠又来了……

⑨冬天故乡的声音可以说是一种听觉上的享受。虽然简单,但并不单调;虽然琐碎,但并不沉闷。当我回忆起那时那地的声音时,才发现那单纯而素净的声音是多么的美妙动听,令人留恋,使我时时想要回到故乡一因为那里有充实的生活,有生命的律动,更有我快乐的童年。

(选自《读者》,有删改)

1.文章开头有什么作用?
2.阅读文章第③④⑤段,说说作者听到了故乡的哪些声音。
3.请结合语境,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⑥段画线的句子。
牛儿也许是觉得寂寞,东摇西摆,看着我们哞哞地唱个不停,挑逗得我们坐不住了,跟在后面去拣泥鳅、黄鳝。
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声音里“听”出来的?
5.下面这段文字选自《土地的誓言》,请说说它与文章最后一段“使我时时想要回到故乡”的意蕴是否相同,请结合文章内容和情感谈谈你的理解。

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华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定型于周。随着历史的发展,华服的款式、面料、版型等不断变化,华服逐渐走进了青少年群体中。

调查显示,89%的受访同学称自己是通过手机新媒体了解华服的,11%的受访同学是通过古典舞蹈、好友介绍等渠道了解华服的。

谈及喜欢华服的理由,同学们表示华服种类样式繁多,华丽美观,穿着也很方便很喜欢中国风的东西,华服是最具代表性的,符合我们青少年的审美穿上华服仿佛穿越到了古代,喜欢这种古典的感觉,让现代人感受过去服饰的魅力如今市场上卖的华服是历史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完美展现,且融入了新的现代服饰元素,更富有美感。

调查显示,唐代、宋代、明代的华服款式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同学们认为,唐代的繁荣有目共睹,社会风气兼容并蓄,开放自由,唐代的华服与以往有较大不同,单论女服而言,齐胸襦裙就是典型代表,十分符合当时人们喜欢微胖的审美标准,给人们飘飘欲仙的感觉。

宋代女性流行褙子,清新淡雅,版型修身,穿上有一种清冷矜持之感,且轻便利于活动。明服颜色多以深色、暗色为主,看起来更朴素,更板正,有质感;长袍马面裙显得端庄大气,短袄搭百褶裙显得活泼可爱。


[材料二]

如今很多人追捧华服,首要原因是我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强势恢复。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同学不再哈日哈韩、崇洋媚外,而是喜爱国风音乐、舞蹈,还喜欢华服、国风饰品玩具等文创产品。

其次,明星的示范效应让华服热度不减。这些年,古装类的影视剧以及《唐宫夜宴》《只此青绿》等文创节目的出圈,唯美的华服、精湛的表演一次次冲上热搜话题,一批批华服成为爆款,这些都催生了华服热。

景区开展的特色华服活动也在推动华服热潮滚滚向前。近年来,景区举行各种华服活动成为时尚:华服节、华服音乐节、花朝节、华服走秀、华服免费入园等层出不穷。

另外,华服已经成为一个产业,且规模不断扩大,华服厂家借助新媒体举行的各种营销活动,比如博主推荐、网红华服直播等,都有助于华服热持续升温。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历史的发展,华服的款式、面料、版型等都在不断变化。
B.大多数同学都是通过手机新媒体了解华服的,少部分是通过古典舞蹈、好友介绍等渠道了解华服的。
C.唐代的襦裙符合当时人们喜欢微胖的审美标准,给人们飘飘欲仙的感觉。
D.明服多以深色、暗色为主,穿上有一种清冷矜持之感,且轻便利于活动。
2.青少年为什么喜欢华服?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3.结合[材料二]谈谈“华服热”的原因。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从下面两组词语中各选一个词,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题目自拟。

A.活泼开朗、幽默风趣、豁达大度、谦虚谨慎、锲而不舍、勇于探究、吃苦耐劳、自尊自信

B.孝敬长辈、友爱互助、言而有信、乐于奉献、敢于担当、正直无私、文明礼貌、遵纪守法


要求:
(1)请将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