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X、Y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X、Y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______℃。
(2)t2℃时,将X、Y物质各15g分别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______
(3)t3℃时,等质量的X、Y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X______Y(填“>”、“<”或“=”)。
(4)将t3℃时的X、Y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的关系为:X______Y(填“>”“<”或“=”)。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铜和铁的混合粉末若干克,与足量盐酸反应后,过滤,将滤渣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加热后的质量恰好等于原混合物的质量,则原混合物中铜与铁的质量比为
A.4:1B.1:4C.5:1D.1:5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学习贵在创新。某兴趣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微粒的性质。

如图I所示,烧杯甲中装有20mL蒸馏水,并滴入了几滴酚酞溶液,在烧杯乙中装有10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将甲、乙两个小烧杯罩在一起。一段时间后,甲烧杯中的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关于酚酞变红,兴趣小组同学们提出了三种猜想:
【提出猜想】猜想一:乙烧杯中的部分水分子运动到甲烧杯后,水使酚酞变红;
猜想二:乙烧杯中的部分氨分子运动到甲烧杯后,氨气使酚酞变红;
猜想三:乙烧杯中的部分氨分子运动到甲烧杯与水结合形成氨水后,氨水使酚酞变红。
(1)同学们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一是不可能的,理由是_______
【设计实验】
(2)为了探究另外两种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填表。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将一张滤纸浸入酚酞溶液中,1分钟后取出,悬挂在通风处晾干,用剪刀将其剪成两片将其中一片干燥滤纸放入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中滤纸不变色
氨气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使酚酞变红,猜想二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
在另一片滤纸上滴几滴蒸馏水,再放入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中滤纸变成红色氨气溶解在水中形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变红,猜想三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

【改进实验】课堂上老师按图I装置进行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化学兴趣小组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改进装置如图II所示(夹持装置已省略)。同学们在a试管中倒入适量浓氨水,b试管中放入一张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连接好。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滤纸变红。
(3)同学们发现滤纸需等待较长时间才变红,采取给试管加热的方法就很快观察到了现象,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
于是同学们又对图II实验装置进行了如图III改进,并进行如下操作:
①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②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分析讨论】
(4)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5)对比图II实验装置,图III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
【拓展延伸】另一组同学设计实验如图IV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糖充分溶解后液面比水平线_______(填“高”、“低”或“相平”),同时还可以说明_______(用微粒观点)。
类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甲同学取12 g 3%的双氧水,乙同学取10 g 3%的双氧水同时做制氧气的实验,乙同学在双氧水中加入 2 g二氧化锰,则这两位同学所制得的氧气的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曲线为   
A.B.C.D.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I.从分类角度:洁净的空气属于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其中:①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_______
②可充入霓虹灯且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的是_______
③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_______
II.从微观角度:用“○”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
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图1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__(填“选项字母”)。

III.从定量的角度:甲、乙两个化学兴趣小组用不同的实验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甲组:图1所示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2是用该装置测得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气压与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红磷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 集气瓶中气压瞬间变大是迅速消耗造成的
C c点时反应刚好停止
D b、c、d点时集气瓶中所含物质相同
乙组:设计了图3所示的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其中A是底面积为、高20cm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上面标有以cm为单位的刻度,B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辅助装置略)。他们的操作过程如下: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cm处;
c.将过量的铜粉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盖紧密封盖。(提示: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
d.通电加热铜粉,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B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保持水平,记录液面刻度。(注:A容器内固态物质所占的体积忽略不计)

(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往B中加水,使A、B液面保持水平,盖紧A的密封盖,再用手捂住A的外壁,若B中的液面上升,则气密性_______(填“好”或“不好”)。
(2)在上述实验中,下列物质不能代替铜粉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红磷             B 木炭            C 硫             D 铁
(3)操作d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的刻度约为_____cm(填整数)。如果在操作d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刻度在11cm处,则实验结果比理论值_____。(填“偏大”或“偏小”)。
类型:实验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某兴趣小组开展“测定密闭容器中某种气体的体积分数”的探究实验。
(实验1)按图1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2)按图2所示装置,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其中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已知铁粉可以吸收水分和氧气变为铁锈,利用铁锈蚀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实验1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K,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_______。实验结束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写一条)。
(2)实验过程中,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1、实验2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3、图4所示。依据图3、图4信息,_______(填“实验1”或“实验2”)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_______
   
(3)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若要寻找红磷或铁粉除氧剂的替代物。用图1或图2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写两点)。
类型:实验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一瓶使用剩余的氢氧化钠溶液,分析检验其变质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了新物质。
②取样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没有气泡即样品不变质。
③取样加入足量石灰水,不能检验样品是否完全变质。
④若样品完全变质,取样滴加酚酞不变红。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学习化学开启了我们认识物质之旅。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氢氧化钠的性质及应用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探究一】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如图1所示,同学们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了系列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A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2)B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写出B试管中化学方程式_______
(3)D试管中无明显现象,为了证明D中已发生化学反应,向该试管中再加入_______,观察到有_______产生。写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探究二】C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
(4)同学们设计如图2实验,观察到明显现象,请写出步骤I中所加试剂_______。从微观上分析,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
(5)写出G试管中溶质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下列物质加入G试管中一定能出现明显现象的是________
A.锌                       B.氧化铁                       C.碳酸钙                      D.澄清石灰水
类型:实验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装置,请你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①红磷燃烧时冒出浓厚的____,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
②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并且生成固体,使得集气瓶内的____减小,致使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从而粗略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③燃烧结束后,当集气瓶____后松开弹簧夹,过一会儿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总体积的____
(2)如图是利用铜丝反应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实验装置图(铜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固体)。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mL空气,然后给装有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反应结束时停止。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①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红色的铜丝变为___色。
②从保护环境角度考虑,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加热铜丝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写出其中一个即可)。
类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区分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B除去氧气中混有的水蒸气将混合气体通过碱石灰(氧化钙和氢化钠固体的混合物)
C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少量硝酸钾溶解、过滤、蒸发
D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A.AB.BC.CD.D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