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191道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4月初蒋介石在上海约集李宗仁、白崇禧、李济深、张静江、吴稚晖等10余人,举行反共秘密会议,决定立即以暴力手段“清党”,后又与汪精卫密谋,准备进行反革命政变。

材料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经历过挫折,出现过失误,但中国共产党能不断更正自身失误,成功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材料三:1935年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时至今日,每一位共产党员在提到这场会议时都激动不已地感慨:“没有遵义会议,就没有中国革命的成功。”


(1)材料一中的秘密会议召开时中国正处于哪一战争期间?依据材料一说明材料二的“挫折”是什么。
(2)材料二中探索出来的正确的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这条道路是在哪里开启的?
(3)材料三中的会议召开前我们党出现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共产党员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9年6月的这场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摘编自《安德鲁·翰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二: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耻辱的印记。我没有到过圆明园。但,我感到灼伤的痛楚,我听见你在低泣。

——张晋松(我没有到过圆明园》

材料三:“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清史稿》

材料四:1900年,西方列强悍然然发动了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空前屈辱的条约。1901年初。掌握清政府实权的慈禧太后借光储帝之名下诏,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1))材料一中的“这场禁烟运动”引发了哪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列强如何侵犯了我国的领土主权?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哪场战争中?通过这场战争,西方侵略势力蔓延到了中国何处?
(3)根据材料三中反映的是哪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中有哪些主要战役?
(4)材料四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是什么条约?慈禧太后的言论说明了什么问题?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考古发掘的成果是研究人类起源及了解古代社会的重要依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1965年5月,考古学家在云南元谋上那蚌村发现了两颗170万年前的人类牙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石器人工痕迹非常清楚。

材料二:1952年发现的半坡遗址中,先后发现粟的遗存和蔬菜籽粒,以及家畜和野生动物骨骸化石。同时还发现粗砂罐、小口尖底瓶和钵等各种彩陶。彩陶以红底黑色为主,花纹简练朴素。

材料三:1973年发掘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丰富的栽培稻谷和大面积的木建筑遗迹、捕猎的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骨骸等遗存。

——以上三则材料摘编自《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师用书》


(1)阅读材料一,观察下面示例:
发现:一些粗糙的石器,人工痕迹非常清楚。
推论:元谋人已经会使用打制的粗糙石器。
请仿照以上示例,结合材料二、三的内容,完成有关推论。

材料二:


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材料反映出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哪一种主要方法?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王室分封制度,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同时,西周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横向联系也较以前密切。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三: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己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分封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四:夏、商、周三朝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商、周政权的更迭如同夏、商政权的更迭一样,也是通过大规模的战争实现的。

——李伯谦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样的制度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度下分封的对象是谁?受封的诸侯要履行哪些义务?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实施后产生的作用。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谈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人类文明在传播、交流中得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欧人对希腊知识已缺乏直接的了解,甚至长期不知道它的存在。因此,穆斯林这一学术成就在西欧准备重新恢复他们的研究之前,起到了保存希腊古典著作的作用。”

——选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阿拉伯人在哪一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并运用所学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二: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人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他们对变革的推动,最终导致日本社会的一场重大变革。这场变革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国家。

——选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最终导致日本社会的一场重大变革”是指哪一变革?联系材料二,指出这场变革能够成功推行的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说说各地区、各民族文明之间的关系。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际形势。

材料二:19531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宪法草案初稿,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历时3个月、上亿民众参加的讨论和修改。1954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

——摘编自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过程的突出特点。

材料三: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19569月)


(3)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请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论证此观点。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王朝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主的国家政权,周王根据血缘宗族关系和辅佐者功劳的大小,将宗族亲人和功臣等人分封到全国各地,给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材料二 三十七年,庄公不朝周,周桓王率陈、蔡、虢、卫伐郑。庄公与祭仲、高渠弥发兵自救,王师大败。祝聸射中王臂。

——摘编自《史记·郑世家》

材料三(春秋时期)一些势力比较强大的诸侯国图谋称霸,相互之间开展了争夺土地、人口和掠取各国贡物的兼并战争。结果,一些中小封国被邻近的大国吞并……春秋初年的百十来个国家,缩减为十几个大国。

——摘编自《中国通史讲义》


(1)材料一中,“建立诸侯国”是指哪种制度?周王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天子和诸侯之间关系的变化并归纳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争霸的积极作用。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元时期,由于当时西夏、辽、金、蒙古与宋对峙,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求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南宋偏安江南之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外交通空前发达。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宋朝首次开辟了“海上陶瓷之路”,宋代的“五大名瓷”誉满全球。宋代商船的吨位之大,数量之多,皆为世界之首。当时,大海船达300吨,而几百年后的哥伦布航船才120吨。

——泉州赵宋南外宗正司研究会《宋代经济文化的繁荣鼎盛》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史实来证明作者的观点。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青年时期的列宁深受《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他一踏上社会,就投身于工农的革命斗争,面对沙皇没有改变俄国社会状况的改革,他说“给我们一个革命家组织,我们就能翻转整个俄国!”正是在这个革命家组织的引领下,俄国无产阶级翻转了俄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   

——摘编自列宁青年时代《世界史话》近现代部分(节选1

材料二:在二十年前的今天,由学生们参加历史上叫五四运动的大事件,在中国发生了,这是一个有开端意义的运动。“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起了先锋队作用,但光靠它是不能打败敌人的,因为它还不是主力军。

——19395月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材料三:让青春成为中华民族生气勃发、高歌猛进的持久风景,让青年英雄成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

——习近平2019.4.30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


(1)材料一中“革命家组织”和“翻转整个俄国”分别是指什么?
(2)概述材料二中的“主力军”与“开端意义”之间的联系。
(3)青年英雄怎样才能成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中国与世界秩序的关系变迁折射了近代以来中国命运的沉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20世纪初世界秩序的变动与重建中,中国逐渐主动参与。……这一次中国具有相当的主动性,并有着自己的明确诉求。

——王建朗《从世界秩序的变迁中观察中国》

1919年1月27日,顾维钧指出“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

——石源华《顾维钧:雄辩于巴黎和会上》

材料二:二次大战是一次国际政治舞台重新洗牌的时期,历史给中国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

——《大国意识与大国作为》



《联合国家宣言》签字仪式   开罗会议三国领导人       《联合国宪章》签字仪式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积极推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还在不断为全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如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发展数字经济和共享经济等。

——《人民日报》


(1)分析材料一,在20世纪初世界秩序的重建中,中国主动参与,有怎样的“明确诉求”?其结果如何?
(2)结合材料二,运用相关史实说明中国抓住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与世界秩序的关系变迁以及这一变迁给我们的启示。
类型:非选择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