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工业上用NO生产HNO3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属于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生成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3)理论上,60 kgNO最多可得到HNO3的质量为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初探究】

(1)实验室常用下图甲装置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
(2)在甲装置的基础上,同学们设计出了乙、丙两套改进装置。
①对比甲装置,乙装置改进的目的是 _______
②乙装置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水,在实验过程中能起到加快集气瓶冷却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的作用是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3)丙装置选用容积为 30mL 的试管和 20mL 的注射器作反应容器(红磷的体积忽略不计),实验中需要收集的数据为_______,夹紧弹簧夹后再开始实验,则实验前注射器至少要吸入_______mL 空气。(以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计算)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再探究】
某同学分别用如下两种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铜在加热条件下可以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固体物质),请回答有关问题:

(4)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反应前注射器中的空气体积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44mL36mL24mL_______

(5)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_______(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_______
(6)若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 21%),可能的原因_______。
A.加热时间太长B.铜粉太少
C.推拉注射器次数太少D.读数时气球内仍留有气体
类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根据如图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②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该装置还需做的一点改动是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
(3)若用装置 G 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填“a”或“b”)通入,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若用装置 E 收集氧气,当 _______时即可开始收集氧气。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⑥熄灭酒精灯,⑦组装并固定装置。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_______。
A.⑦①③②⑤④⑥B.②③⑦①④⑤⑥
C.②③⑦①④⑥⑤D.⑦③①②④⑥⑤
(5)实验室常用硫化亚铁固体(FeS)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的硫化氢(H2S)气体,同时生成另一种固体物质硫酸亚铁。若要获得平稳的气流,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_______,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在 A-F中选择装置)。由于硫化氢有毒且对环境有污染,为防止污染环境,改用 G 收集气体,可以用装置 H 进行尾气处理,应将导管口 _______(填“a”或“b”)与 c 相连。
(6)装置 B 和 C 对比,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进行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
(7)在探究硫在不同浓度的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小组同学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图 1 的集气瓶中装有 80%的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后,集气瓶中仍留有 10%的水(如图 2)。
   
图 2 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以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计算)。
类型:实验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同学们选取四种碱来验证碱的化学性质,设计实验如下:

(1)实验一能够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_色。
(2)实验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该实验验证碱的性质,某硫酸厂选择氢氧化钠溶液除去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基本反应类型。
(4)实验四产生白色沉淀,对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并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有什么呢?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猜想和实验探究。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溶质只有NaOH;
猜想二:溶质为NaOH和______
猜想三:溶质为NaOH和Ba(OH)2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a.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由a,b两个实验的现象,得出猜想一正确
b.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
【反思与评价】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
Ⅰ、 该实验结论不严密,理由是______
Ⅱ、如果只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一种试剂,也能得出猜想一正确的结论,该试剂为______(填物质名称)。
【废液处理】实验后需将废液处理至中性后再排放,直接倒入下水道,会造成环境污染。现有800 g实验后废液(其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10%),需要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______g来处理废液至恰好中性。
类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9.6g氧气,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对该化合物的组成判断正确的是
A.只含有C、H两种元素B.含有C、H、O三种元素
C.只含有C、H、O三种元素D.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
(1)实验Ⅰ中,观察到烧杯___(填“甲”或“乙”)内液体变为红色,可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2)为何实验Ⅰ中另一烧杯内液体不变红色,某同学提出可能与分子运动速率有关。
探究一: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Ⅱ中,观察品红扩散速度可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___(填“快”或“慢”)。

探究二:分子运动速率与分子质量的关系
【猜想假设】猜想1: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越快
猜想2:分子质量越大,分子运动越慢
【查阅资料】①浓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HCl)气体,浓氨水会挥发出氨气(NH3),两种气体反应会产生白烟,即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NH4Cl)
②氯化氢(HCl)的分子质量大于氨气(NH3)的分子质量
【设计实验】

步骤

现象

结论

组装实验Ⅲ装置,在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置沾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观察现象玻璃管___(填“A”、“B”或“C”)处先看到白烟猜想1正确
【反思交流】
①实验Ⅲ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这个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
②实验Ⅰ中,另一烧杯内液体不变为红色,是因为____(填“酚酞”或“氨气”)的分子质量很大。
③从研究分子性质角度,实验Ⅲ较实验Ⅰ的优点是___(填字母)。
A.可证明分子间有间隔             B.可证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节约药品,操作简单             D.可证明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
类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某同学阅读课外资料得知:实验室制取氧气除了用二氧化锰还可以用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就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能否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
【查阅资料】氧化铜为黑色固体,不溶于水。
【设计实验】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进行实验】
实验序号过氧化氢体积、浓度其他物质质量待测数据
10mL,4%a
______氧化铜0.5gb
10mL,4%二氧化锰0.5gc

(1)上述实验应测量的“待测数据”是______
(2)实验②中过氧化氢的体积、浓度为______。通过对比实验序号组______的待测数据,可说明氧化铜是否能改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说明氧化铜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证据是______
(3)从实验②反应后的固体中,分离出氧化铜,若称得氧化铜质量仍为0.5g,说明氧化铜的______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如需证明氧化铜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再增加一个实验即______,可设计实验方案如下:______
(4)分别加入二氧化锰和氧化铜后,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图像如下:

①图中可得出的结论有:______。(至少写一条)
②加入氧化铜的反应,时间段反应速率逐渐变慢,原因是______
【预期结论】
(5)氧化铜______(填“能”或“不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类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几种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一瓶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棉花的作用是______,停止加热时,发现水槽中的水有倒吸现象,原因______
(2)收集气体时一定要用到的主要仪器是______,B装置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应改正为______,实验室用改正后的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主要的操作步骤有:a、收集气体;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将固体药品放入锥形瓶中;d、从长颈漏斗加入液体药品。上述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中一般不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选用D或E收集气体时需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4)利用数字化实验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发生反应,瓶内气压的变化如曲线所示。
   
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曲线①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B.b点表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已停止
C.等质量碳酸钙粉末产生的CO2的质量最多
D.对比分析点c、d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粉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
Ⅱ、由此数字化实验可验证的一条普遍规律是______
类型:实验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为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性,进行了下图所示实验(实验过程)

结合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102030405060
KNO3溶解度/g20.931.645.863.985.5110.0
A.①③中的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B.②③中溶液的质量:③>②
C.②③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④D.④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是0.9g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碳和含碳化合物的综合利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Ⅰ、“碳中和”的实现
CO2的吸收、捕捉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1)CO2的过度排放会造成的环境问题是______
(2)自然界有多种途径吸收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______作用吸收CO2
(3)用科学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其中正确的是      (双选)。
A.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B.变化观:人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主要通过化学变化实现
C.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其化合价不变
D.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Ⅱ、二氧化碳的利用

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化肥,图1是利用空气等制尿素的主要流程。
(4)分离空气可以将液态空气汽化,首先分离出气体氮气,则沸点:氮气______氧气(选填“>”或“<”)。
(5)大型制冷设备中常使用NH3和CO2作制冷剂,但CO2作制冷剂能量转化效率更高。
①区分NH3和CO2的一种方法是______
②氨气可利用N2+3H22NH3制得。空气中有大量氮气,但制NH3时不能用空气直接与H2反应的原因是 ______
Ⅲ、二氧化碳的性质
如图是实验室制备CO2并验证CO2性质的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6)在检查装置C的气密性操作时,当关闭活塞M和N,向仪器②中注水至其中的液面高于①中的液面,观察到 ______现象时,说明装置C不漏气。
(7)关闭活塞N、打开活塞M,向仪器②中加入稀盐酸,写出装置A中的现象是 ______。B中石蕊溶液变红,写出原因: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8)关闭活塞M、打开活塞N,用C、D制取并收集CO2,观察到 E中______现象时,说明D中已收集满CO2
(9)也可用装置F代替装置C制取CO2,优点是 ______;运用F装置制取气体,当乳胶管上的弹簧夹由开启到关闭过程中,U形管中液面变化是 ______
(10)为了测定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实验(大理石中的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

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①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g。
②计算该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