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课文首尾呼应,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处两句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
B.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白鹭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
C.这篇课文其实是告诉同学们,要善于在寻常事物中发现美,美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善于发现美。 |
D.以上说法都正确。 |
A.因为……所以 | B.虽然……但是 | C.之所以……是因为 |
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白鹭的精致,体现作者对白鹭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
B.运用拟人的修辞描写了白鹭的精致,体现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
A.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
B.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 |
C.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
D.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
A.本文中的主角是苍鹭 | B.白鹭能够在清水田里生活 | C.白鹭不会唱歌 |
A.比喻 | B.对比 | C.拟人 | D.夸张 |
螳螂
法布尔
螳螂的外表很美丽。它长着细长的腰身,还披着一件淡绿色的外衣。当它把上半身直立起来的时候,前腿也会前伸,就像正在祈祷一样,模样很像一个虔诚的修女。
螳螂虽然很美丽,但性情却非常凶猛。它那像镰刀一样的大腿是一对捕捉足,腿上有很多钩刺和锯齿。它的小腿上也有很多锯齿,甚至比大腿上的还要多。小腿锯齿的末端长着尖锐的硬钩子。记得有一次,我试图抓住一只螳螂。我一碰到它,就被它的刺牢牢“抓”住了。
螳螂静止的时候,看起来很温和。( )只要别的昆虫在它面前路过,( )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它就会立刻把翅膀伸展开,用大腿迅速地把路过此地的昆虫抓住。然后,它就会用力把钳子夹紧,可怜的昆虫就会立刻被杀死。
有一次,我看到一只蝗虫向一只螳螂走过桥。没等蝗虫靠近,螳螂就立刻张开翅膀,同时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嘴里还发出像蛇一样的“咝咝”声。这是一种心理战术,是利用对方的恐惧心理来打败对方。螳螂的眼睛一直瞪着蝗虫,可怜的蝗虫别吓傻了,竟然朝着螳螂走去。
当蝗虫靠近螳螂时,螳螂一下子把它抓了过来,蝗虫再怎么反抗也逃不出它的魔爪。接下来,螳螂就开始享用自己的美餐了。
除此之外,黄蜂也是螳螂的美食。螳螂经常躲在黄蜂的蜂巢旁边,等待猎物飞过来。一些粗心的黄蜂常常忽略螳螂的存在,当它们发现螳螂的时候,已经来不及逃跑了。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