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红色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的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田园变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他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白鹭的特点?A.本文通过赞美白鹭,表现了作者爱寻常之美、爱平凡之美的思想感情。 |
B.作者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是从白鹭的外貌、形态特点着眼的。 |
C.作者在文章最后又说白鹭是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写出了白鹭易被人忽视的内在的、质朴的美,这样由里及表,使文章更富有哲理。 |
D.文章第四小节运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式,主要突出了白鹭匀称的体态和谐调的色彩。 |
E.文章倒数第二小节说歌未免太铿锵了,这是说其他鸟唱的歌太响亮了,作者借此来反衬白鹭宁静悠然的美。 |
A.举世闻名——臭名远扬 | B.兴高采烈——兴致勃勃 |
C.足智多谋——阴谋诡计 | D.呕心沥血——处心积虑 |
A.一边……一边…… |
B.只要……就…… |
C.即使……也…… |
D.因为……所以…… |
A.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
B.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
C.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
落花生(节选)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落花生》的作者是桂花雨(节选)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B.夜空中的星星像无数只眨着的眼睛。 |
C.秋天到了,树上的果子都露出笑脸,向小朋友们点头微笑呢! |
D.雨后,天空中挂着一座弯弯的彩虹桥。 |
A.从中感受到桂花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
B.桂花一年四季常开,所以人们总能闻到桂花香。 |
C.从中感受到桂花香气已不受季节的束缚,香甜四季。 |
D.作者用“浸”字将无形的香气写得可感可触,对桂花的喜爱和怀念之情蕴含在字里行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