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
-
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登录
|
注册
试卷
|
试题
|
走进学进去
|
学进去
试题
试卷
字/词
搜索
购买服务
首页:
小学语文 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
>
第一单元
部编版
|
三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 古诗三首
绝句
惠崇春江晚景
三衢道中
2 燕子
3 荷花
4*昆虫备忘录
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
语文园地
第二单元
5 守株待兔
6 陶罐和铁罐
7 鹿角和鹿腿
8*池子与河流
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习作:看图画,写作文
语文园地
快乐读书吧
第三单元
9 古诗三首
元日
清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 纸的发明
11 赵州桥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语文园地
第四单元
13 花钟
14 蜜蜂
15*小虾
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语文园地
第五单元
16 小真的长头发
17 我变成了一棵树
习作例文:
一支铅笔的梦想
尾巴它有一只猫
习作:奇妙的想象
第六单元
18 童年的水墨画
19 剃头大师
20 肥皂泡
21*我不能失信
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语文园地
第七单元
22 我们奇妙的世界
23 海底世界
24 火烧云
口语交际:劝说
习作:国宝大熊猫
语文园地
第八单元
25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26*方帽子店
27 漏
28*枣核
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
语文园地
试题
题型:
全部
选择题
填空题
语言表达
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信息匹配
书面表达
句型转换
连线题
判断题
排序题
书写
诗词曲鉴赏
修改病句
简答题
其他
听读鉴赏
难易程度:
容易
较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排序:
综合排序
试题难度
使用次数
真题次数
共
41
道相关试题
判断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荷花》介绍荷花时抓住荷花的香味、颜色、姿态来写的。
( )
2.《花钟》这篇课文是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来写的。
( )
3.《蜜蜂》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方式写了法布尔所做的一个实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 )
4.烟草花是晚上七点左右开放。
( )
5.“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一句是比喻句。
(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判断,在是比喻句的句子后面画“√”,不是的画“×”。
1.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
2.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
3.二月春风似剪刀。(
)
4.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判断,在是比喻句的句子后面画“√”,不是的画“×”。
1.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
2.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
3.二月春风似剪刀。(
)
4.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面多音字读音完全相同的打“√”,不同的打“×”。
(1)解散
散会
散心
散闷
( )
(2)旗杆
拉杆
杠杆
栏杆
( )
(3)挨近
挨边
挨着
挨打
( )
(4)蚂蚁
蚂蚱
蚂蟥
蚂螂
(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句的画“√”,是拟人句的画”×”。
1.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 )
2.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 )
3.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 )
4.眼前的这一池荷花像一大幅活的画。
(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三衢道中》感受古诗描绘的画面和诗人的心情,判断。
1.这首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 )
2.诗中的“绿阴”和“黄鹂”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三衢山秀丽的景色。
( )
3.“黄鹂四五声”中的“四五”是实写,表明黄鹂的叫声太少了。
(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绝句》理解诗句中动静结合的好处,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燕子的“飞”表现了燕子的勤劳,而鸳鸯的“睡”表现了鸳鸯的懒惰,这样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 )
2.这说明燕子总是在飞儿,鸳鸯总是在睡,这是两种动物的常态。
( )
3.一“飞”一“睡”,体现了有动有静,这样动静结合的画面,使人觉得生动而有趣。
( )
4.燕子也有停歇的时候,鸳鸯也有活动的时候,诗中的“飞”与“睡”表现了动物有时是活动的,有时是静止的。
(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三衢道中》,了解纪行诗,判断。
1.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
( )
2.从“道中”看,诗人写出游,只写到“去”,并没有写到“回”。
(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探究题)判断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画“√”,不是的画“×”
1.像花瓣一般的雪、像羽毛一般的雪在空中飞舞。
( )
2.甜甜的话特别多,叽叽喳喳就像小麻雀一样。
( )
3.她长得真像妈妈。
( )
4.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 )
5.他好像睡熟了。
(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三顾茅庐》的故事是根据《三国演义》中的内容改写的。
( )
2.“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是一个比喻句。
( )
3.“希望、盼望、渴望”是一组近义词,在用法上没有区别。
( )
4.“人心齐,泰山移”是讲我们做事要团结协作。
( )
类型:判断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