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光绪五年(1879年),直隶突降暴雨,义赈人士严作霖、经元善等人携款前来赈灾。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永定河水灾发生,直隶总督袁世凯也传谕天津商会劝募赈款,散放急赈,“以补官款之不及”。光绪末年,义赈甚至成为官赈的仿照对象,与官赈形成体制内的合作。这表明晚清(     
A.社会救济机制走向完备B.赈济注重依靠社会力量
C.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D.救荒方略沿袭古代社会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804年海地作为拉美第一个独立的国家,很快就完成了从奴隶制为主的殖民地向共和制的转化,然而独立后的海地却长期陷入动乱。独立后的巴西虽经过一系列符合本国国情的改革,但进步缓慢。据此可知,拉美国家(     
A.普遍采用改良手段实现民族独立B.实现民族独立的前提是社会发展
C.民族独立后面临艰巨的发展任务D.移植了原殖民宗主国的生产方式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永嘉之乱后至侯景之乱前,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东晋及南朝的户口理应大幅度增加,但史籍记载中东晋及南朝的户口增加却很少。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控制的自耕农民减少B.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江南社会遭受到空前浩劫D.沉重的赋役导致人民流亡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980—1987河南郾城县农村社会总产值构成情况表

表中的数据变化可以折射出这一时期我国(     
A.就业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剩余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D.工业结构渐趋向合理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1世纪,英王威廉一世召开誓忠会,让所有等级的领主宣誓效忠。“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封君统辖封臣的原则不复存在。这表明(     
A.英国封建王权统治得到加强B.西欧社会实现了转型
C.王权与教权的冲突越发激烈D.封君封臣制度的衰落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8世纪,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与伏尔泰保持通信,甚至请伏尔泰来俄国面谈。奥地利的约瑟夫二世对新教和其他教派采取宗教宽容政策。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致信伏尔泰,说他庆幸生活在“伏尔泰时代”。这些欧洲君主的做法有利于(     
A.摆脱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B.推行立宪政体来标榜进步
C.实行开明统治以加强王权D.践行启蒙思想的价值理念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780年,唐朝杨炎实行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时,主持兴修农田水利等工程,优先雇用贫苦人家,让贫困者通过劳动解决贫困和温饱问题。南宋董煟编撰的《救荒活民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研究荒政问题的专著,总结了之前历代救荒赈灾政策的利弊得失。南宋朱熹首创“社仓法”,以州郡若干常平米为谷本,夏季借贷于民,入冬征还,每石取息二斗。明代林希元在《荒政丛言》中主张把民户分为极富、次富、稍富、稍贫、次贫、极贫六等,极富之家要扶助极贫之家,次富之家要扶助次贫之家,“稍富不劝分,稍贫不赈济”。《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将扎风筝的手艺传开,使鳏寡孤独、老幼病残皆可自食其力”。

——据钟祥财《中国农业思想史》、高永建《中国历代社会救济政策之研究》等整理

材料二   16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是欧洲饥荒的高发时期,但1650年以后英国再也没有发生过大饥荒。英国得以率先走出饥荒,都铎、斯图亚特王朝有效的社会政策功不可没。其政策包括平抑谷价、打击囤积居奇的投机商、禁止谷物出口并组织谷物进口等。《济贫法》包含三要素:为老弱病残者发放津贴、打击身强力壮的流浪汉、安置穷孩子学徒。更重要的是,英国的农业革命从16世纪中叶开始并持续到18世纪,推广轮作制、引入肥田作物及一系列新技术,这使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都有大幅增长。英国的经验表明,要克服饥荒,粮食的公平分配是必要的,但食物的有效供给,即农业生产的发展更为重要。

——摘编自向荣《历史的延续与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实施“精准扶贫”的智慧,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士大夫热衷于扶贫事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英国率先走出饥荒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今中外解决贫困问题的启示。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前将其名为《天演论》……“自此进化论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进化论思想从传入中国开始,就被带上浓重的政治色彩。加上19世纪以来中国面临的民族与社会危机,使中国人越来越推崇进化思想,将之视为社会的普遍“公理”。梁启超在他的《自由书-豪杰之公脑》中就说:“生存竞争,天下万物之公理也,既竞争争,则优者必胜,劣者必败,此又有生以来不可避之公例也。”这种思想僵化了人们的思维,进化历史观的单向进步发展思维,也使得中国人更加热烈地追求未来的理想社会。

——摘编自赵静《“五四”前后达尔文进化论在中国传播的内容及其影响》

材料二   在达尔文的进化论问世之后,斯宾塞提出了“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社会可以和生物有机体相比拟,社会与其成员的关系有如生物个体与其细胞的关系。根据自然界“食物链”现象提出“弱肉强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并以此解释社会现象。社会达尔文主义曾在欧洲的一些社会圈子里——特别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知识分子之间——广泛流传。在国际政治上,各帝国之间的竞争鼓励了军事化和对世界依照殖民势力范围进行划分。当时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解读更侧重于物种间的竞争而非合作。社会达尔文主义可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纳粹德国的领土扩张和种族灭绝政策有重要影响。

——据《全球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思想传入中国的背景和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德两国进化论传播的异同。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某学者总结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及其地域分布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段

基本特征

地域分布

1860—1894年中国近代工业起步期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的开埠口岸。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工业分布不局限于上述开埠口岸,在成都、基隆、安庆、北京、兰州等地均有分布。
1895—1900年中国近代工业开始加速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长江沿线和东北各开埠口岸,东北工业开始有了明显的增加。
1901—1914年中国近代工业首次快速发展期由沿海向内地扩散,东部沿海、沿江区域及铁路沿线区域的工业逐步发展起来,大工业城市的附近出现了次一级的工业中心。
1915—1936年中国近代工业稳速增长期多集中在沿海、沿江及铁路沿线各城市,尤其是上海、华北、东北、珠江三角洲、武汉等区域工业集聚趋势增强。

——摘编自刘静《空间人文学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工业基本空间特征研究》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几个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类型:论述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和工厂制度的建立,大量人口涌入新的工业中心。……在找到工作后,工人们却发现工作时间很长,一天工作16小时稀松平常。当工人们最后争取到分两班轮换的12小时工作制时,他们将这一改变看作一件幸事。如果仅仅是工作时间超长也可以忍受,因为他们的工作时间其实与实行家庭包工制时在家里工作的时间相仿,但是在习惯工厂的纪律和适应机器生产的单调乏味方面工人们遇到了真正的困难:他们随着工厂的汽笛声上下班,必须跟上机器的运转,并始终处于在场监工的严格监督下。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工作和休息有了明确的时间限制,休闲也逐渐从随意休闲发展成为定时休闲。此外,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工厂开始实行法定周末假日,使工人定时休闲的时间有所增加。工业革命以后,人们的休闲生活也逐步摆脱了宗教色彩,餐饮娱乐休闲、文化休闲、演艺观赏休闲、体育休闲和旅游度假观光等多种休闲娱乐方式共同发展。工业革命以后政府禁止和取缔了有碍社会治安的粗野娱乐,议会通过许多法案,扶持健康有益的休闲活动项目;为足球、拳击格斗等运动制定了完善的比赛规则,以更加文明、理性的方式在固定的场馆举行。许多以前只有贵族才能享受的休闲生活在工业革命期间逐渐走进了普通民众的生活中。19世纪,英国人的休闲生活已经与整个商业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摘编自赵虹《工业化与休闲生活的转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厂制给管理形式带来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民众休闲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成因。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