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文学活动中,“美”位于价值功能的核心地位,具体是指文学在真与善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给予人以精神上的愉悦。从审美角度而言,以语言美、形式美等表现方式具体呈现,通过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并与情感相融,赋予读者美感与理解力。

第一,语言的图画美。即为读者提供意趣无穷而又真切如画的生活画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如《山居秋暝》,王维以朴素平直的笔尖勾勒诗意,通过捕捉事物的光、影、声、色,使其充分自然地表现于诗作中。袁行需曾这样评析:“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合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诗句中“空山”“新雨”“明月”等意象的运用,使雨后山间的清新景象跃然纸上,正如苏轼所称道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而这种语言的图画美引人遐想,营造身入其境之感,是艺术美的重要构成因素。

第二,技巧的创造美。宗白华曾言:“艺术家往往倾向以形式为艺术的基本,因为他们的使命是将生命表现于形式之中。”由此可见,形式创造对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具有关键意义。而艺术技巧是艺术形式创造的重要表现方式,创作者以翻新出奇的精神与精炼巧妙的艺术技巧进行文学创作,可生成更深厚的审美体验。试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其中跳、乱二字,以珠拟雨,灵动而传神地将骤雨的杂乱无序描绘出来,不得不叹服其技巧之精妙。同时,此诗也可以令人联想起杜甫的“俄顷风定云墨色”以及白居易《悟真寺》中“赤日间白雨”等诗句。苏轼将化用的艺术手法运用得稳妥精当、浑然天成,赋予了作品新的内涵与审美价值,体现了意蕴新生的美学特征。

但技巧亦是需要把握尺度,力撰硬语易露出斧凿之痕而失天籁之自然。正如王国维先生所提出的“隔”与“不隔”之论,形象不清晰以及过于强调技巧如“雾里看花”,会增加读者理解时的隔阂,易造成意蕴的流失。将技巧与文本的意蕴相结合,纵意所如,不落俗套,可以达到水中着盐的妙境。这种看似“隔”实为“不隔”的高超技巧,使得作品的韵味渐显,以恬然回甘,予以读者更自然的审美感受以及回味的空间。又如修辞、炼字等手法的使用亦使语言表达更为适切,读者于反复的字句推敲中可以感受到意蕴的变化,文学奇巧尖新的魅力也由此体现。

(摘编自李苏宁、武岳《“审美化真实”视野下试析文学价值中美与真的关系》)

材料二:

文学艺术不只是一般地反映生活,而是以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的,形象地反映生活的特点构成文艺的特殊品质。它决定我们评价文艺作品,不只是要考察这种反映是否真,是否体现了善,还要考察它的形象是否美。美是文艺批评的一个重要标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形象的图画性和典型性。我们所说的艺术形象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它能够提供读者一幅幅具体可感的生活画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苏轼曾经称赞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说明了诗与画有着共同的特点。鲜明的图画性是不可缺少的。我们所说的图画性,不只是直接作用于我们的视觉的图画,还包括通过文字、音响而在我们头脑中间接唤起的画面,它几乎是一切文艺必备的特征。但是,应该看到的是,我们所要求于文学艺术的,不只某一具体生活场景的图画,而是足以引起人们联想的典型画面。

第二,结构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文学艺术作品需要把各种分散的生活现象,加以剪裁取舍,集中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形象。这种的组织和安排,我们习惯称之为艺术结构。它的方法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好的结构总有一个共同点:前后连贯,互相呼应,浑然一体。如杜甫的《春夜喜雨》通过闻、见、想,分别描写了春雨的形态、特质和环境,层次分明,中心突出。这种情景交融、结构紧密的特点,历来为文学艺术家所称道。可以看出,在美的艺术作品里,没有偶然的、游离的、可有可无的东西,各个部分都是紧密衔接,不可缺少的。

第三,手段的精炼性和准确性。以形象来反映生活是各类文学艺术创作的共同特点,然而,它们用以反映生活的手段又是各不相同的。如绘画的表现手段是色彩、线条,音乐的表现手段是声音,文学的表现手段则是语言。创作者在运用这些手段时各具匠心,但仍然有共同的规律可寻,那就是追求艺术形象的精炼性和准确性。文学艺术,由于不可能纤芥无遗地再现生活而必须对生活做出概括的反映,它总是要用简练的手段来体现丰富的内容。因此,文学艺术家们总把“惜墨如金”“缀字属篇,必须练择”当作自己努力的方向。然而,艺术上的精炼并不是艺术家主观静思默想的结果,而是凝练感情和掌握生活要点的产物。只有十分准确地把握生活里富有本质特点的现象才能“举一反三”“以一当十”。他们又提出“立片言以居要”“万取一收”“锤字艰而难移”作为达到艺术精炼的必由之路。精炼与准确是相互联系互为表里的,它们也是各类优秀的文艺作品共有的标志。

(摘编自范欣欣、石宏伟《真、善、美——文学艺术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把文学作品的“美”视为与“真”“善”无关的概念,来论述其相关特点的。
B.材料一指出,文学的功能就是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因而文学作品必须是美的,这种美主要表现在语言和形式上。
C.材料一从苏轼对雨的描绘,联系到杜甫和白居易的相关诗句,说明苏轼在艺术技巧上巧妙地继承了前人。
D.材料二认为,不同的文艺门类有着不同的表现手段,创作者可以利用这些手段,纤芥无遗地再现生活的方方面面。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国维的“隔”与“不隔”的论述,说明文学作品的技巧应为文本的意蕴服务,两者有机融合,才能相得益彰。
B.文学作品不是直接呈现画面,而是通过语言文字的形象描绘,触发读者的相关联想,在其脑中形成画面。
C.文学美不是生活中的自然美,需要作者通过对生活的“闻”“见”“想”等主观体验,对其加以筛选,用语言将其熔炼为一体。
D.在语言风格上追求简洁凝练,在形象塑造上追求具体生动,在艺术技巧上追求适度自然,这是文学家的共性特点。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体部分采用了并列式结构,其中“第一”“第二”等序数词的使用,使文章条理清晰。
B.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每个分论点在理论分析之后都结合了具体的文学作品加以分析,理据结合,论证充分。
C.材料一赞同宗白华关于艺术形式的论断,并以此为依据,指出艺术技巧是艺术形式创造的重要表现方式。
D.材料二末段使用“不可能”“必须”“总”等表意绝对的词语或短语,语气坚定,表明了作者明确的态度。
4.两则材料的第二段论述的内容,同中有异,请简要说明。
5.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简要分析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体现出的艺术之美。
类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州宅堂前荷花     

范成大

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范成大,南宋诗人,江苏苏州人,号“石湖居士”,石湖位于苏州西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把荷花比喻为仙女,综合运用了嗅觉和视觉,写出荷花的芳香和颜色。
B.三四句写荷花早上迎着朝露有意开放,然后被无情的阳光晒得收起了花瓣。
C.诗人由眼前的荷花想到生长在污泥中的藕根,再由藕写到水面开放的荷叶。
D.“接天云锦”写荷花盛开的景象,与“接天莲叶无穷碧”有异曲同工之妙。
2.同样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说明。
类型:诗歌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手

吴宏庆

帅子跟着大师学了几年后,自己也成了鉴定古玩的高手。帅子出师后,大师要留他下来做帮手,帅子心不在此,婉言谢绝了。

帅子的家乡是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县。几百年前,这里商贾云集,府宅遍地,现在败落了,但那些文物却是不会消失的。

就有人来找他鉴定古玩。来人自报姓名,叫李士方。此人矮壮结实,十指粗糙,肤色黝黑,农民打扮。帅子知道,这种人手中往往有好货。

李士方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来,恭恭敬敬地交给帅子。帅子打开,里面是只青铜酒杯。帅子没看两眼,就顺手扔在桌子上。李士方心痛地拿起来,埋怨地说:“我说你干吗用这么大的力?”

帅子冷笑道:“什么玩意儿! 民间仿造的,十块钱一个!”

李士方愣了愣,不甘心地又掏出一个纸包来。这次是块玉佩,帅子眼就亮了,连连细看,口中赞道:“好东西! 好东西!”李士方见他这样,欢喜地问:“值多少钱?”帅子轻轻地把玉佩放下,说:“这是汉代的蓝田玉。 上面的八条龙栩棚如生,堪称绝品。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汉代哪位王公的爱物。”

李士方呼吸也急促起来:“卖给你怎么样?”

帅子摇头:“买不起。 这是无价之宝!”

“我等钱急用,亏一点卖给你?”

“亏一点也买不起。我劝你还是把它收好了,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卖它。

李士方感激地说:“其实我并不知道这东西的价值, 如果你蒙我,随便给两个我也会卖给你的。可是你既然说出这样的话,就证明你心肠好,值得信赖。我还有几件东西。过几天拿来请你鉴定一下。“

有朋友知道了此事,说帅子是在放长线钓大鱼。帅子不置可否,神秘地笑了。

几天后,李士方又来了。他一进门,就神神秘秘地将门窗关上。帅子知道他等待的东西要出现了。

李士方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掏出个东西来,帅子一看,脑袋嗡一声响开了,我的老天爷,竟是玉玺!

帅子的手不可抑制地哆嗦起来,接过。玉玺高二十公分, 长宽各十五公分。印面阴文刻着“广德王国,永享天恩”八个字。帅子定了定心,幸好不是失踪已久的传国玉玺,否则心脏怕受不了这么大的刺激。玉玺的把手是一条独角龙,形态怪异,造型古朴,隐约可见帝王之气。

一千三百年前,这一带曾出现过一个少数民族国家,史称“广德王国”,三代而亡。广德国的图腾就是独角龙。这个玉玺就是广德国的玉玺。这可是一件真正的宝贝,帅子也难以鉴定它真正的价值。

“还有什么东西?”

李士方又掏出一件东西,是个小小的金鼎,看到它,帅子证实了自己的猜测,李士方一定是找到了广德国王的葬地。金鼎上刻着“夏王三年”,也就是这年广德亡国的。“这玩意儿你想怎么卖?”帅子眼盯着金鼎问。

“那这个呢?”李士方指着玉玺问。

“不管那个,我是问这个!”

“这个嘛,我用秤称了称,有一斤二两重,十万元怎么样?”

帅子笑了:“这是包金而不是赤金, 哪有用秤称的道理?最多两万元!”

李士方颇难为情地笑了,一跺脚:“好, 两万就两万吧!这个呢?”他又指着玉玺。

帅子不回答,从屋里拿出两万元,就要送客。

“别别!有话好说,价钱可以商量嘛,你说清楚,这玉玺到底值多少钱?”

帅子重新坐下来,吸了根烟说:“这玩意真是个古董, 不用我说,你也知道。但古董就一定值钱吗?我看未必。实话对你说,这玉质不算太好。你看,上面还有瑕垢疵洼的。”帅子又对李士方说了一大通专业术语。李士方听得头都大了。最后帅子伸出手掌晃了晃:“你要出这个价,我就收下了,否则,另请高明!”

“五十万?”

“五万!

李士方犹豫起来,半天才说:“你是个公道人, 不会太骗我。这样吧,二十万! 如果你不答应,我只好走了。”帅子就用二十万买回了玉玺。第二天,他就带着玉玺赶了几千里路到了大师那里。大师用放大镜足足端详了半个小时,最后开口说:“这东西你用多少钱弄来的?’

“三十万。”帅子撒了个谎。他想卖给大师。大师完全有能力吃下。

“好眼力!”大师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准备卖多少? ”

“您是我的恩人,您看着给!”

大师伸出一个巴掌晃了晃。

“五十万?”

大师笑了:“五千元。 我说的是这假玉玺的手艺,而这玉玺本身大约也就两百元左右。”

“什么?”帅子跳了起来。

大师将他按下,说:“鉴定古玩必先要懂赝品。你跟我学了几年,只学会了怎样鉴定真品,而没有学会怎样鉴别赝品。当初我要你留下来,为的就是要教你这一招,只是你太急于自立门户了,学艺不精,吃亏上当是迟早的事。”大师又拿起“玉玺”,感慨地摇摇头,“玉是老玉,字是新刻的。这造赝人真是高手,想不到现在还有这样的高手!连我也几乎被骗。”

李士方,高手?帅子瘫倒在地。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的题目很有特点,一语双关。“高手” 既指小说中的帅子,又指李士方,而前者在后者面前相形见绌,自愧不如。
B.小说中“李士方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掏出个东西来”,这里的“哆哆嗦嗦”运用了细节描写,细致地刻画出李土方当时紧张的心理。
C.帅子故意不买李士方的玉佩,是他用的一计。他是想让李士方拿出更好的宝物,而这也正中李士方的下怀。
D.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全部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2.小说第一段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李士方是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分析。
类型: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中提到的鲸落是一种海洋生态系统,被称为深海生命的绿洲,它为许多海洋生物提供了生存的条件。鲸的生命结束了,其他的生命却得到了供养。鲸以它硕大的身躯肥沃了海洋,促进了深海生命的繁荣;这类似人类的发展,先辈们的生命结束了,但留下了养分哺育后代。生命的品质有优劣,惠及众生的生命是优质的,优质的生命哪怕终止了,它对世界的施与还会继续。作为当代青年,又如何让自己的生命优质呢?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类型:材料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邶风·静女》语言浅显生动,情趣盎然。“____________”暗写少女活泼娇憨之态,“____________”明塑男子心急如焚之状,描摹入神。
(2)《赤壁赋》中,作者以月亮作比,表现月亮虽有盈亏却又无所增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子散文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现在所用的一些成语还可从中追根溯源,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就出自庄子《庖丁解牛》。
类型:混合默写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范成大

休舞银貂小契丹,满堂宾客尽关山。从今袅袅盈盈处,谁复端端正正看。

模泪易,写愁难。潇湘江上竹枝斑。碧云日暮无书寄,寥落烟中一雁寒。


【注】①此词为淳熙二年正月范成大离开桂林赴成都就任时所作。②小契丹:契丹族的一种舞蹈。③关山:王勃《滕王阁序》有“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一开篇就说“休舞”,足见欢乐的歌声、曼妙的舞姿并没有缓解作者的离愁别绪。
B.用“关山”之典说明满堂宾客幕士都来自边防前线。杜甫《登岳阳楼》中“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也是类似的表达。
C.词人进一步抒发愁绪,以提问的方式发出从今往后谁还能认真欣赏这美妙的舞姿呢?叠词的运用强化了这种伤感。
D.最后两句虚写别后的相思。意思是说,日后“我”在寂寞的旅途中无法把自己写的书稿寄给友人了,只能空对那横空的孤雁。
2.本词下片作者认为表现流泪容易,把愁充分表现却很难。结合下片内容,简析词人是如何写愁的?
类型:诗歌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晋饥,公问于箕郑曰:救饥何以?对曰:信。公曰:信?对曰:信于君心,信于名,信于令,信于事。公曰:然则若何?对曰:信于君心,则美恶不逾。信于名,则上下不干。信于令,则时无废功。信于事,则民从事有业。于是乎民知君心,贫而不惧,藏出如入,何匮之有?公使为箕。及清原之,使佐新上军。

材料二:

文公问元帅于赵衰(亦称成季),对曰:郤縠可,行年五十矣,守学弥惇。夫先王之法志,德义之府也。夫德义,生民之本也。能惇笃者,不忘百姓也。请使郤縠。公从之。公使赵衰为卿,曰:栾枝贞慎,先轸有谋,胥臣多闻,皆可以为辅佐,臣弗若也。乃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取五鹿,先轸之谋也。公使成季为卿,辞曰:夫三德者,偃之出也。以德纪民,其章大矣,不可废也。使狐偃为卿,辞曰:毛之智,贤于臣,其齿又长。毛也不在位,不敢闻命。乃使狐毛将上军,狐偃佐之。狐毛卒,使赵衰代之,辞曰:城濮之役,先且居之佐军也善军伐有赏善君有赏能其官有赏。且居有三赏,不可废也。公曰:夫赵衰三让不失义。让,推贤也。义,广德也。德广贤至,又何患矣。请令衰也从子。乃使赵衰佐新上军。

材料三:

文公问于郭偃曰:始也吾治国为易,今也难,何也?对曰:君以为易,其难也将至矣。君以为难,其易也将至焉。

——以上三则材料均选自《国语·晋语》

材料四:

五年,秦饥,请籴于晋。晋君【注】谋之,庆郑曰:以秦得立,已而倍其地约。晋饥而秦贷我,今秦饥请籴,与之何疑?而谋之!虢射曰:往年天以晋赐秦,秦弗知取而贷我。今天以秦赐晋,晋其可以逆天乎?遂伐之。惠公用虢射谋,不与秦粟,而发兵且伐秦。秦大怒,亦发兵伐晋。

——《史记·晋世家》


【注】晋君:此处指晋惠公。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先且居之佐军也军伐有赏善君有赏能其官有赏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疑问副词,怎么,与《鸿门宴》中“沛公安在?”的“安”意思不同。
B.蒐,原意为田猎,春秋时诸侯国借用田猎活动来组织军队训练士卒。此处指检阅军队的意思。
C.辞,推辞、拒绝,与《陈情表》中“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中“辞”的意思相同。
D.以,以为,认为,与《烛之武退秦师》中“以其无礼于晋”中的“以”字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晋国闹饥荒时,箕郑认为解决的方法是,文公要守信用。尊卑名分讲信用,善恶就不会混淆,实施政令讲信用,就不会误时而荒废功业。
B.狐毛统帅上军,得益于狐偃在文公面前的推荐,理由包括两点,认为狐毛的智慧超过自己,年龄也比自己大。
C.晋文公对赵衰三次推让行为大为赞赏,认为赵衰不失礼义,谦让是为了推举贤才,礼义是为了推广道德
D.晋国发生饥荒,曾向秦国买粮食,秦把粮食卖给了晋国。后来秦国发生饥荒,晋国不但不卖粮食,还趁机攻打秦国。
4.将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三德者,偃之出也。以德纪民,其章大矣,不可废也。
(2)晋饥而秦贷我,今秦饥请籴,与之何疑?而谋之!
5.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请根据文本说说晋文公之所以能成为霸主和晋惠公的不同之处。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斯人独憔悴

迟子建

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独具个性的生命存在方式,每个人都尽可能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比较充分地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我当然也未能免俗。

细细算来,从我开始小说创作至今所发表的三十万字作品,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写下层人的生活的。这一回顾连我自己也略为吃惊。

我出生在北极村漠河,在那里度过了我孤独寂寞的童年时光。那里有我的外婆和外祖父,他们曾经给我讲过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我现在还常常回忆起当年讲故事的情景来。

晚饭过后,农人家里忙过了该忙的事情,就要聚在一起谈天说地。生活太单调,他们疲惫的呵欠声常常同日头一起落山。而且,那里一年难得看上一场电影,那么,晚饭之后的茶水和故事就是生活中最好的消遣了。每逢这个时刻,我就带着我心爱的狗(它叫傻子,后来我把它写入第一部中篇小说《北极村童话》),和这条狗一起挤入听故事的人中,直听得心儿不知飞到哪里,仿佛魂都丢了似的。

那便是我最早的启蒙文学。它不是唐诗宋词,而是来源于民间的那种质朴而又奇诡、光怪陆离的故事。

于是,我在十九岁那年坐在夕阳西下的窗前,看着天边飞涌的那一团团金色的晚霞的时候,我仿佛在绚丽的晚霞中又看到了童年生活的每一个片段,我的心难以平静,我开始断断续续地记载我的童年生活,二十岁那年把它整理成中篇小说,发表在一九八六年第二期的《人民文学》上。从此,我真正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这实在不是一条坦途,这实在不是一个美差。

我需要读大量的书来丰富自己的心灵,我需要走南闯北去看世界,而时间和日常琐事又常常打乱我的计划。因而我的创作有它不可否认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它还没有具备从一个宏观领域的高度去把握和观照生活的那种让人叹服的洞察力。

必须承认,我将来如果不超越自己,只是在我的童话世界里流连忘返,那么我的艺术生命也就终止了。而超越自己是多么艰难。它要养精蓄锐几时、苦苦求索几时,才能获得一个瞬间的辉煌。

但我仍要孜孜以求那辉煌,不管它最终实现与否。

今年五月,在泉州附近的净峰山上,我看见了弘一法师的手书遗言悲欣交集四个字。据说,他的出家一直是个谜,他出家后他的妻子曾跪在寺门外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他也不动一丝恻隐之情。我以为他伟大。而他临终的遗言却使我对他的伟大产生了怀疑。因为真正的出家人,无所谓悲,无所谓喜,而他生命终极之时,仍能感受到悲欣交集,可见凡心难泯,他未能来一个彻底的超脱留与后人传说。但我左思右想,仍然认为他是伟大的。

他的伟大便在于他把自己难以超拔的心态毫不保留地馈予人间,还给人间一个真实。他便是不朽的了。

我又想起了一个故事,是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写作的故事。巴尔扎克作为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留给人间的十部不朽的作品,早已闻名世界。他一生中唯独喜欢咖啡。每逢写作之时,他总要把咖啡壶放在写字桌旁,一杯一杯地饮下去。他创作的欲望和情绪在膨胀,而他的身体却在一天天地垮下去。丰富的精神生活把他推到一个波涛汹涌的极致的境界,可渐渐衰竭的体力却把一个血肉之躯慢慢地推向上帝的虎口。

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销蚀的过程。

我们要完善自己,因而不怕销蚀。

(选自《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有删改)


【注】①“斯人独憔悴”出自杜甫的《梦李白二首(其二)》“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斯人独憔悴”为题,引用杜甫诗句,使文章更具文采,更有文化意蕴,同时也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B.作者最早的启蒙文学不是唐诗宋词,而是那些质朴而又奇诡、光怪陆离的民间故事,这些民间故事具有动人心脾的艺术感染力。
C.时间的缺失和琐事的干扰使作者没有办法全身心地投入创作前的准备,无法超越自己,因而作者认为他的艺术生命即将终结。
D.弘一法师的临终遗言表明他尚且无法超越自己,更何况一般人,作者借弘一法师的例子说明即使不能自我超越,真实展现人生也是伟大的。
2.下列对散文有关赏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回顾了作者自己文学创作的经历,认为文学创作是一种不断追求超越来达到完美境界的过程,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有序。
B.作者开篇提到,每个人都有独具个性的生命存在方式,都尽可能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努力实现自我价值,这种生命方式在作者看来太过过俗气。
C.作者在北极村漠河度过了自己孤独寂寞的童年时光,但正是这段时光促使作者真正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D.原文中“这实在不是一条坦途,这实在不是一个美差”这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上文看似顺畅的文学创作道路转向表达创作对自我的销蚀。
3.“完善”与“销蚀”是理解本文的关键,请结合全文分析其具体内涵。
4.这篇散文语言颇有特色,既清新自然又沉静隽水,请结合文本尝试分析。
类型: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中的集大成者。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礼记·中庸》对中庸的解释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儒家文化把中和看成天下最高明的道理。

中和就是不偏不倚,追求稳定与和谐。其本质在于承认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存在,将各种对立的因素相互联系、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在多样性和矛盾性中去寻求一种和谐与统一。他们的力量被折中、被中和,且具辩证统一的思想。对待事物而言,强调含蓄平和。孔子在《论语·八佾》中提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强调过犹不及。儒家推崇平和含蓄,反对情感上的大喜大悲。《尚书·舜典》的直而温,宽而栗,刚而不虐,简而不傲可视为中和之美观念的全面深刻解读。孔子提倡文质彬彬、荀子的美善相乐、《礼记·经解》的温柔敦厚等在人的行为与人格风范上的体现就是不走极端,恰到好处。

中庸必然派生并导致中和美学,中和之美是儒家中庸思想在美学范畴的延伸。孔子评论《诗经》时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无邪,就是达到适度中和的审美境界,是中和之美的具体表现。可见孔子的文艺思想是以中和为美。中和为美已不再局限于儒家诗教的狭义范围,不仅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成为山水画艺术创作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中和之美对立统一的审美观在中国绘画艺术中有许多表现,诸如画面的虚与实、浓与淡、繁与简、似与不似等多对关系的对立统一,从而形成了特定的中和审美理念:淡雅、含蓄的画面风格,内敛的笔墨情思,和谐统一的画面意境。中和作为中国最早确立的审美理想,对历代山水画的发展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摘编自潘望森、徐青《中国山水画的中和之美》)

材料二:

儒家文化中的中和之美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首先体现在绘画主体即画家的个人修养上。绘画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创作活动,绘画作品是画家的情感表达渠道,因此,画家要想实现山水画的中和之美,首先要保证自身的中正、平和。文质彬彬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君子的赞美,其中为外在的学识文采,为内在的精神境界,彬彬则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和谐。由此可知,绘画是思想情感的延伸,画家要想创作出蕴含中和之美的作品,一方面要保证思想境界的平和稳定、宁静淡泊,另一方面要保证在创作过程中凝神静气,安闲从容。中国传统文人乐于将作品与作者的品德相结合,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也是如此,所谓画品即人品,山水画的中和之美更多体现的是画家的品德之美。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寄情于景、融情于物的特点,中国山水画也是如此。在山水画创作中,画家会利用特定的意象表达特定的情感。山水比德,中国文人有寄情山水的情结,在山水画创作中,画家会通过对山水的刻画表现自己向往的生活方式和思想境界。画家的气质与素养不同,对于山水主题的表达也会有所差异。如,清朝的展子虔作为中国山水画的鼻祖,在绘画中倾向于用色彩强调青山绿水的效果,其《游春图》就是通过对色调的巧妙经营表现了一派朦胧、清新的江南春色意境;而唐代的王维推崇佛教,在绘画中追求画中有诗的境界,其在《千岩万壑图》中就将溪水、幽谷连绵不绝、空灵悠远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但是不论画家采取哪种表达方式,在主题表达中都渴望实现人与画的和谐统一。

中国山水画有着独特的绘画技巧,而绘画技巧中的中和之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结构。山水画的绘画主体自然是高山、流水、树木、田野等自然景致,在构图和造型中如何保证这些主体意象的协调统一则考验着创作者的功力。如,在元代画家倪瓒的《渔庄秋霁图》中,几株孤树位于中心,远处水滩渺渺、山峦隐隐,一片宁静、凄凉,这样的构图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各个意象之间实现了完美的呼应与融合。二是笔墨。中国山水画离不开笔墨,画家通过题字、印章的方式进一步揭示山水画的主题,从而实现绘画与文字的融合。三是着色。整体色彩协调搭配是中国山水画追求的目标,因此,画家在上色的时候会坚持淡而不薄、浓而不浊、艳而不俗的原则,对山川、河流、树木、草地等刻画对象进行有层次的区分,以把握色彩的。如,宋代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就利用密集的墨痕和锯齿状皴纹,刻画山石的浑厚苍劲,同时利用留白的方式描绘一泻千里的瀑布,整个画面色彩冷暖适宜、厚薄得当,很好地体现了中和之美的艺术效果。

意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对于意境的体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创作者并不仅仅是为了让观者感受山水的魅力,还希望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在山水中所体悟出来的人生哲学。山之高峻、水之灵动与中国儒家文化中的品德修养不谋而合。因此,在山水画创作中,创作者不可避免地要利用绘画语言,营造出一种和谐自然的意境。

(摘编自祁自敏《试析中国山水画的中和之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中庸》对中庸的解释说明“中和”的重要性已经上升到关乎天地万物的生存与运行的高度。
B.中国山水画在“中和之美”审美观的影响下,形成了淡雅含蓄的画面风格,内敛的笔墨情思,和谐统一的画面意境。
C.画品即人品。中国画家乐于将画作与自己的品德相结合,中国山水画的中和之美可以反映画家的品德之美。
D.元代画家倪瓒的《渔庄秋霁图》画面意境空旷,给人荒寒萧瑟、凄苦悲凉的感觉,是作者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和之美”是中国山水画艺术创作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使得中国山水画中没有浓墨重彩的作品。
B.画家在创作过程中保持平和稳定、安闲从容的状态才能创作出蕴含“中和之美”的作品。
C.在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中,画家的气质与素养不同,主题的呈现的方式也会有差异。
D.中国山水画画家运用独特而多样的绘画技巧,使人与作品达到了和谐统一的境界。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中和之美”的一项是(     
A.孙过庭在《书谱》中盛赞王羲之的书法“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B.中国古典舞蹈外观绵软松弛,气、力内运以为骨鲠,龙趋凤回、行云流水都隐于“韵”、“势”之中。
C.罗丹雕塑《思想者》力图让“思想者”的每一块肌肉和每一寸肌肤都可以表达思想的力量。
D.达·芬奇画作《蒙娜丽莎》将贵族女子蒙娜丽莎的愁容用深邃的眼神取代,将欢乐用短暂的微笑来传达。
4.请简要分析材料—和材料二在论证上的联系。
5.结合材料内容,评析王维诗歌《山居秋暝》的“中和之美”。
类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众所周知,地球表面大约有四分之三是海洋。海洋是生物的发源地,万物的聚宝盆,占据地球71%的面积,成为无数生命的摇篮。在海洋中生活的微小植物,被称为浮游植物。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维持就是由这些浮游植物驱动的。生物学家指出,,因为我们呼吸的氧气一半是由这些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生产。当浮游植物耗尽了水中的营养物质时,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将被打破。但是大自然给浮游植物提供了一种意想不到的肥料——鲸的粪便,,这些物质给浮游植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在那里,浮游植物也会释放出大量的氧气,使人类受益。

鲸作为地球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广泛地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活着的鲸鱼,可以为海洋带来许多好处;而死亡后的鲸鱼,也极大影响着海洋生态环境。

2020年,中国深海勇士号深潜器搭载母船完成首次科考任务,科学家们在本次科考过程中收获了一个重要成果——在中国南海1600米深处发现了鲸落。鲸的尸体、坠落的过程以及形成的海洋生态系统等,被生物学界统称为鲸落,鲸落的出现不仅为深海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更重要的是将鲸在海水上方获取的能量向下运输,极大地促进了深海生物的繁衍和发展。如果把深海的海底比作荒漠,。一只鲸鱼的尸体可以在海底发光发热长达数百年的时间,从生物链上的生产者到消费者,都能享受到鲸落带来的福利

一鲸鸣,沧海静;一鲸落,万物生。漆黑的深海因此特别偏爱这份极其贵重的礼物。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成:“一鲸的鸣叫、死亡分别能使海洋万物宁静、生存,漆黑的深海也因此受益不断。”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下列引号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的是(     
A.海洋是生物的发源地,万物的“聚宝盆”。
B.占据地球 71%的面积,成为无数生命的“摇篮”。
C.中国“深海勇士”号深潜器搭载母船完成首次科考任务。
D.一只鲸鱼的尸体可以在海底“发光发热”长达数百年的时间。
类型:选择+简答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