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甲溶液是Na2CO3和NaOH[c(NaOH)=0.5mol•L-1]的混合溶液,乙溶液是NH4Cl和HCl的混合溶液,已知乙溶液中c(NH)=0.40mol•L-1。取5份体积均为100mL的甲溶液,向其中缓慢加入不同体积的乙溶液,微热并充分反应后,测得各组产生的气体体积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IIIIIIIVV
乙溶液体积/mL50100150200250
气体体积/mL224044811201120

已知:①NH+OH-NH3↑+H2O;
②假设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
③不考虑溶液混合时体积的变化和微热时盐酸的挥发;
④忽略水的电离及与水发生的反应,气体均换算成标准状况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甲溶液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共有____种;在100mL0.5mol•L-1的NaOH溶液中,n(NaOH)=____mol。
(2)在实验I中:
①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溶质有____(填化学式)。
②生成的气体为____(填“CO2”、“NH3”或“CO2和NH3”)。
(3)在反应II中,无气体生成的原因为____(用简要的文字解释)。
(4)在实验IV中:
①生成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②当反应结束后,c(Cl-)=____mol•L-1
(5)由上述实验可得出,50mL乙溶液中所含的阳离子总数为____NA(不考虑NH时与水的反应及水电离出的H+)。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取一定量的铝土矿(含Al2O3、Fe2O3、SiO2)样品,放入盛有200 mL H2SO4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10 mol/L的NaOH溶液, 产生沉淀的量与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原矿石中Al2O3的质量是克
A.5.1B.3.9C.2.55D.7.8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硫酸铜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某化工厂用含少量铁的废铜渣为原料生产胆矾的流程如下:

(1)写出浸出时铜与稀硫酸、稀硝酸反应生成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
(2)取样检验是为了确认Fe3是否除净,你的检验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滤渣c是__________
(4)气体a可以被循环利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气体a被循环利用的原理为2NO+O2=2NO2____________
(5)一定温度下,硫酸铜受热分解生成CuO、SO2气体、SO3气体和O2气体,且n(SO3)∶n(SO2)=1∶2,写出硫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测定生成的SO2、SO3气体的质量和O2气体的体积。此设计有不合理之处,请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实验题
难度系数:困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s)+2B(g)2C(g)+D(g);△H>0。现将1molA和2molB加入甲容器中,将4 molC和2 mol D加入乙容器中,此时控制活塞P,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t1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隔板K不能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再加入1 mol A和2 mol B,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中C的浓度是乙中C的浓度的2倍
B.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乙中B的体积分数均增加
C.保持温度不变,移动活塞P,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达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的体积分数是甲中C的体积分数的2倍
D.保持温度和乙中的压强不变,t2时分别向甲、乙中加入等质量的氦气后,甲、乙中反应速率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t1前的反应速率变化已省略)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1)在T℃时,将0.6molH2和0.4molN2置于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压强为mPa)发生反应:N2+3H22NH3H<0。若保持温度不变,某兴趣小组同学测得反应过程中容器内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1示:8min内分钟NH3的平均生成速率为_____mol•L-1•min-1

(2)仍在T℃时,将0.6molH2和0.4molN2置于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
①下列各项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填序号)。
a.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l∶3∶2
b.3v(N2)=v(H2)
c.3v(H2)=2v(NH3)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e.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②该条件下达到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与题(1)条件下NH3的体积分数相比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使反应速率发生了如图2所示的变化,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

a.升高温度,同时加压                                 b.降低温度,同时减压
c.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增大反应物浓度       d.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减小生成物浓度
(3)现代社会的一切都离不开能量,化学反应在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伴随算能量变化。“长征八号”火箭已于2018年首飞,其液态燃料为偏二甲基肼(C2H8N2)。25℃、101kPa时,3g偏二甲基肼完全燃烧生成氮气,CO2和液态水时放热为100kJ。则偏二甲基肼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硝酸厂的尾气含有氮氧化物,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将污染空气。氨气能将氮氧化物还原为氮气和水,其反应机理为:
2NH3(g)+5NO2(g)=7NO(g)+3H2O(g) H=-akJ•mol-1
4NH3(g)+6NO(g)=5N2(g)+6H2O(g) H=-bkJ•mol-1
则NH3直接将NO2还原为N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标准状况下NO与NO2混合气体40.32L被足量氨水完全吸收,产生标准状况下氮气42.56L。该混合气体中NO与NO2的体积之比为_____
类型:原理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在初中,我们曾经接触过这样一个模型:

我们称其为“洋葱模型”,因为这个原子模型看起来像一个洋葱,一层一层的……awa
每一层都被称作“能层”,而每个能层能够容纳的电子数都不一样:2,8,18,32……
但是,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惑:
为什么每个能层能够容纳的电子的数目只能是那么多呢……?
这时,我们就要提到另外一个模型了:玻尔模型。
玻尔在提出的模型中规定:电子在一些特定的可能轨道上绕核作圆周运动,离核愈远能量愈高,这如同太阳系中的各大行星,围绕着太阳在不停的运动。
他以这个模型为基础,提出了构造原理,即从氢开始,随核电子数的增加,新增电子填入原子核外“壳层”的顺序,由此开启了用原子结构解释元素周期表的篇章。
我们之前学的“能层”,其前身就是玻尔所提出的“壳层”。
自此之后的5年,原本的“壳层”落实为了所谓的“能层”和“能级”。
在后人的不断努力下,到1936年,德国科学家马德隆以原子光谱事实为依据,最终提出了完整的构造原理。
构造原理是化学中的一种定理,决定了原子、分子和离子中电子在各能级的排布。随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即为构造原理。
下图中,每个小圆圈表示一个能级。每一行对应一个能层,各圆圈连线的顺序表示随核电荷数递增而增加的电子填入能级的顺序;而另一张图(下)为碳原子的电子排布图:

一、已知以下有关电子排布的定义:

•电子排布式:是表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图式之一、有七个电子层,分别用1、2、3、4、5、6、7等数字表示K、L、M、N、O、P、Q等电子层,用s、p、d、f等符号分别表示各电子亚层,并在这些符号右上角用数字表示各亚层上电子的数目。迄今为止,只发现了7个电子层。
•能量最低原理: 自然界一个普遍的规律是"能量越低越稳定"。原子中的电子也是如此。在不违反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的条件下,电子优先占据能量较低的原子轨道,使整个原子体系能量处于最低,这样的状态是原子的基态。
•洪特规则:电子尽可能的占据不同轨道,自旋方向相同。
•泡利不相容原理:在一个能量最低的体系中,没有两个电子的四个量子数是完全相同的。
•能级交错:电子层数较大的某些轨道的能量反低于电子层数较小的某些轨道能量的现象。
•电子自旋:电子不仅在核外空间不停地运动,而且还作自旋运动。电子自旋有两种状态,相当于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方向。每个轨道最多容纳2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同一轨道中的2个电子称成对电子,若一个轨道中只有1个电子,该电子被称为单电子。
•价层电子:指原子核外电子中能与其他原子相互作用形成化学键,跟元素化合价有关的电子,又称价电子。
•价层:就是显现化合价的电子层,通常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层。
•电负性:周期表中各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能力的一种相对标度 。又称负电性。元素的电负性愈大,吸引电子的倾向愈大,非金属性也愈强。一般认为,电负性大于1.8的是非金属元素,小于1.8的是金属元素,在1.8左右的元素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而一般构成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在0.6~1.7左右的化合物都是共价化合物。
且已知原子中的每一个电子都具有一个不同的运动状态,Re原子共有14个能级,价层共有7个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1)写出基态Re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_______
(2)写出与Re同族的原子序数最小的+2价离子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___
(3)Re的电负性是1.9,Cl的电负性是3.0,ReCl3的熔点为723℃,沸点800~850℃,500℃真空升华。据此判断ReCl3_______(选填“共价”,“离子”)化合物。
(4)试推测N能层最多只能容纳32个电子的原因:_____
二、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之后,我们就成功的来到了第二个问题:
很多同学都知道,CO2和H2O明明都是3个原子,为什么CO2的空间结构是直线形,而H2O的空间结构却是V形呢?
对于下面的问题,这里我们要介绍3个知识点: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杂化轨道理论和大π键。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又称VSEPR模型,是将共用电子对与孤对电子的概念,与原子轨道的概念相结合,且电子斥力达到最小。在这个模型中电子对相互排斥,成键电子与孤对电子距离越远越好。VSEPR模型以最简单的方法形象化了化学变化,也很容易判断物质的空间构型,并且去除孤电子对的VSEPR模型就是实际情况下的空间结构。
而孤电子对(英语:lone pair,或称孤对电子)是不与其他原子结合或共享的成对价电子。存在于原子的最外围电子壳层。 孤对电子在分子中的存在和分配影响分子的形状等,对轻原子组成的分子影响尤为显著。指分子中未成键的价电子对。
对于孤对电子,有以下计算公式:值得注意的是,中心原子为多个相同原子时,该公式的计算结果为每一个原子上的孤对电子数,而不是中心原子孤对电子数的总和。
(5)试计算H2O中孤电子对的对数:_______对。
杂化轨道理论:
杂化轨道理论是一种科学理论。在形成多原子分子的过程中,中心原子的若干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重新组合,形成一组新的轨道,这个过程叫做轨道的杂化,产生的新轨道叫做杂化轨道。只有最外电子层中不同能级中的电子可以进行轨道杂化,且在第一层的两个电子不参与反应。不同能级中的电子在进行轨道杂化时,电子会从能量低的层跃迁到能量高的层,并且杂化以后的各电子轨道能量相等(等性杂化),同时又高于原来能量较低的能级的能量,低于原来能量较高的能级的能量。当然的,有几个原子轨道参加杂化,杂化后就生成几个杂化轨道。
那么,我们该如何计算杂化轨道的数量呢?
计算公式在这里哦(中心原子的轨道数):
比如,PO中P原子的杂化情况为个轨道参与杂化,也就是sp3杂化。
很多同学看到公式就有些懵了:π键数该如何计算呢?
这里我们要讲第三个知识点:大π键。
你可能觉得CO2分子中有两个C=O,但事实上,那真的是碳氧双键吗?
事实上,CO2中的那两个π键看成普通π键只是为了方便我们的理解,而那两个π键应该属于大π键,而他的孤对电子也因此被拿去。
我们先来看一下轨道的电子云模型(一种用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机会(几率)的大小的模型,毕竟根据量子力学相关的定义,我们无法同时获得电子的位置和此时的时刻):

细心的同学可以发现,2p轨道其实是由3个相同结构构造成的,我们根据其朝向分别命名为2px、2py和2pz
我们常见的π键,就是2p轨道的电子云通过侧面“肩碰肩”的方式形成的。
只是,大π键(离域π键)的形成和π键要求不同:
1. 一般情况下,所有参与形成离域π键的原子必须在同一直线或同一平面上。
2. 一般情况下,参与离域π键的原子都必须提供一个或两个互相平行的p轨道。
3. 一般情况下,形成离域π键的p电子的总数小于p轨道数的两倍。
大π键的常见表示方法:,其中n为原子个数,m为共用电子个数,m≤2n。
那么,m的值应该如何计算呢?
计算公式如下:
(6)试计算CO2分子中大π键的数量和对应的大π键表示:_______
(7)写出CO2分子中C原子的杂化情况:_______
到了这里,相信你已经能够解决题干刚开始给出的那个问题了:为什么CO2的空间结构是直线形,而H2O的空间结构却是V形呢?
已知电子对的数量和其对应的VSEPR模型如下表所示:
电子对数VSEPR模型
2直线型
3平面三角形(sp2杂化)
三角锥形(sp3杂化)
4四面体(正四面体)
5三角双锥型
6正八面体
(8)写出N2O4一个中心原子的杂化情况和其对应的空间结构:______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室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Na2SO3、NaHSO3溶液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实验实验操作和现象
用pH试纸测定0.1 mol/L Na2SO3溶液的pH,测得pH约为10
向0.1 mol/L Na2SO3溶液中通入少量SO2,测得溶液pH约为8
用pH试纸测定0.1 mol/L NaHSO3溶液的pH,测得pH约为5
向0.1 mol/L Na2SO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A.0.1 mol/L的Na2SO3溶液中存在:c(OH-)>c(H2SO3)+c()
B.实验②得到的溶液中存在: c(Na)>c(H2SO3)+c()+c()
C.实验③可以得出:Ka1(H2SO3)Ka2(H2SO3)>Kw
D.实验④中可推测Ksp(BaSO3)>2.5×10-3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已知:为合成某种液晶材料的中间体M,有人提出如下不同的合成途径:

(1)常温下,下列物质能与A发生反应的有_______(填序号)。
a.苯       b.Br2/CCl4 c.乙酸乙酯        d.KMnO4/H+溶液
(2)M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由C→B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由A催化加氢生成M的过程中,可能有中间生成物______(写结构简式)生成。
(4)检验B中是否含有C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任写一种名称)。
(5)物质B也可由C10H13Cl与NaOH水溶液共热生成,C10H13Cl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6)C的一种同分异构体E具有如下特点:
a.分子中含—OCH2CH3 b.苯环上只有两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
写出E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有机推断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铁在工业中有重要作用,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1)Fe3可以和Cl-、F-、CN-、SCN-等配体形成配合物。
①写出基态Fe3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
②向含Fe3的溶液中加入NaCN将Fe3转化成配位数为6的稳定配离子,该配离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配离子中Fe3为d2sp3杂化,写出配位前后Fe33d轨道表示式_______

(2)邻二氮菲的结构简式为,N原子与Fe2通过配位键能形成稳定的橙红色的邻二氮菲亚铁离子,这种离子可表示为[Fe(phen)3]2。该配合物的特征颜色常用于Fe2检验和浓度的测定。
①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配位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
②实验表明,邻二氮菲检验Fe2的适宜pH范围是2~9,分析pH太小或太大不适合用邻二氮菲检验Fe2的原因_______
(3)Fe3O4晶体是由图1所示的结构平移构成。图1包含I型和II型两种小立方体。图2是Fe3O4的晶胞。

①Fe3O4晶胞中有_______个Fe离子,代表_______
②Fe3O4晶胞的晶胞边长为a nm,Fe3O4的密度为_______g/cm3
类型:结构与性质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将过量的氨水加到硫酸铜溶液中,溶液最终变成深蓝色。
(1)Cu的价电子轨道表达式为_______,其M层有_______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属于_______区。
(2)将氨水逐滴加入硫酸铜溶液中,先生成蓝色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溶解,写出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NH3比H2O与Cu2+形成的配位键更稳定,原因:_______
(3)中H-N-H键角比NH3分子中H-N-H键角_______(填“大”或“小”),存在的化学键有_______(填标号)。
A.离子键       B.极性键       C.配位键       D.氢键       E.σ键   F.π键
(4)为更好地理解超酸的强酸性,实验小组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得:混合超强酸显强酸性的原因是氟化氢提供H+和离子F,氟离子通过强配位键与生成稳定结构的四氟化硼阴离子,于是H+就成为了“自由质子”,从而导致整合体系具有非常强的酸性。以此类推,魔酸()是最早发现的超强酸,其中Sb采取_______杂化方式(填序号)。
①sp3       ②sp3d       ③sp3d2
类型:结构与性质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