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德国著名谈判专家马蒂亚斯·施汉纳指出,在所有的谈判技巧之上,有一条最基本的原则,那就是:谈判的目标不是要赢了对方,而是要赢得对方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类型:材料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夫子适齐,晏子其馆,既宴而私焉,曰:齐其危矣!譬若载无辖之车以临千仞之谷,其不颠覆亦难冀也。子,吾心也。子以齐为游息之馆,当或可救,子幸不吾隐也。夫子曰:夫死病不可为医。夫政令者,人君之衔辔,所以制下也,今齐君失之已久矣。子虽欲挟其辀而扶其轮,弗及也。抑犹可以终齐君及子之身。过此以往,齐其田氏矣。

(节选自《孔丛子·嘉言第一》)


材料二:

墨子曰:孔子见景公,公曰:‘先生素不见晏子乎?’对曰:‘晏子事三君而得顺焉,是为三心,所以不见也。’公告晏子。晏子曰:‘三君皆欲其国安,是以婴得顺也。闻君子独立不惭于影,今孔子伐树削迹,不自以为辱;身穷陈蔡,不自以为约。始吾望儒贵之,今则疑之。’(孔鲋)诘之曰:若是乎?孔子、晏子交相毁也。小人有之,君子则否。孔子曰:‘灵公污而晏子事之以整,庄公怯而晏子事之以勇,景公侈而晏子事之以俭。晏子,君子也。’梁丘据问晏子曰事三君而不同心而俱顺焉仁人固多心乎?晏子曰:‘一心可以事百君,百心不可以事一君。故三君之心非一也,而婴之心非三也。’孔子闻之曰:‘小子记之,晏子以一心事三君,君子也。’如此,则孔子誉晏子,非所谓毁而不见也。景公问晏子曰:‘若人之众,则有孔子贤乎?’对曰:‘孔子者,君子行有节者也。’晏子又曰:‘盈成匡,父之孝子,兄之悌弟也。其父尚为孔子门人,门人且以为贵,则其师亦不贱矣。’是则晏子亦誉孔子可知也。夫德之不修,己之罪也。不幸而屈于人,己之命也。伐树削迹,绝粮七日,何约乎哉?若晏子以此而疑儒,则晏子亦不足贤矣。

(节选自《孔丛子·诘墨第十八》)

【注】①孔鲋:字子鱼,孔子八世孙。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
梁丘据问A晏子B曰C事三君D而不同E心F而俱顺焉G仁人H固多心乎?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指赴、前往,与“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中的“就”词义不同。
B.良,指的确、确实,与“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中的“良”词义相同。
C.三君,指文中的灵公、庄公和景公,晏婴曾先后在他们身边做过臣子。
D.小子,文中用于孔子对孔鲋的称呼,与现在所说的“青年小子”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婴曾在国宾馆接待孔子,向他表达自己对当时齐国形势的担忧,并极力地劝说孔子留在齐国,认为这是帮助齐国摆脱困境的唯一希望。
B.面对晏婴的游说,孔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指出齐国已经病入膏肓,难以挽救,同时预言其政权将被田氏家族夺取,表现出他的远见卓识。
C.在墨子的言论中,孔子认为晏婴在三个国君手下都能平安无事,说明其并非忠心侍主,晏婴进行了有力回击,而孔鲋反驳了墨子的观点。
D.孔鲋对墨子进行了反驳,认为孔子没有丧失尊严,晏婴实属忠臣,二者都是君子,不会相互诋毁攻击,恰恰相反,他们对对方都赞赏有加。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政令者,人君之衔辔,所以制下也,今齐君失之已久矣。
(2)今孔子伐树削迹,不自以为辱;身穷陈蔡,不自以为约。
5.孔鲋的论说看似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实则违反了下表中的逻辑规律,请根据材料二列举一例,指出其中的逻辑错误。

逻辑规律简表

逻辑规律

同一律

不矛盾律

排中律

充足理由律

符号

AA

A不是非AA和非A必有一假

A和非A必有一真

A真,是因为B真,B也能推出A

例子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

任意一个负数都不是非负数

这个数要么是0,要么不是0

三角形,内角度数之和为180度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一部以《中国哲学史》命名的著作虽出自谢无量之手,但学界一般认为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才是开创中国哲学史新纪元的作品。胡适后来说:我这本书的特别立场是要抓住每一位哲人或每一个学派的‘名学方法’(逻辑方法,即知识思考的方法),认为这是哲学史的中心问题。实际上,这本书之所以开风气之先,主要就在于胡适试图以逻辑贯通中国传统思想的方法论。所谓逻辑即广义的哲学,只不过胡适理解的哲学更多指向知识论。胡适之后,有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和张岱年的《中国哲学大纲》,一方面在内容的完整性和表述的恰当性等方面有所推进,另一方面则将哲学拓展至宇宙论、本体论、价值论、人生论和方法论等领域。然而,胡适的中国哲学史书写范式问题在于有哲学而无历史,冯友兰和张岱年等人的哲学史亦不能完全免除此问题。

真正将历史观念引入哲学进而重写中国哲学史的是有马克思主义知识和教育背景的中国哲学史家。受苏联日丹诺夫哲学史观影响,中国哲学史被理解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这一方法在一些关于中国哲学史的著作中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简化和僵化的弊端。有的关于中国哲学史的著作将哲学史提炼成一个人类认识螺旋上升的过程。有的著作则在广义认识论的架构中将中国哲学史描述为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运动过程。这一中国哲学书写范式力图贯彻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但其特点在于,有哲学历史,而中国似乎缺席了。

比较注重从中国立场刻画中国哲学史的是牟宗三。牟宗三同样有明确的历史观念,他将中国哲学理解为生命的学问,将中国哲学史理解为个体生命追求理想而必然通过实践表现出来的历史过程。在牟宗三看来,中国哲学的理想亦即哲学史的原始端点是道德的向上的心,它规定着中国哲学的基本走向。此在观念上表现为由孔子框定的仁智之全,它即存有即活动,牟宗三以此为方法具体而微地撰写了宋明理学中国哲学断代史,即《心体与性体》和《从陆象山到刘蕺山》,提出了著名的三系论。牟宗三的中国哲学史书写范式虽集齐了中国哲学史三要素,但一方面没有全面贯通,另一方面则缺乏方法论自觉,也就是没有从哲学底本出发肯定中国哲学史的书写方法。

中国哲学的形成与中国哲学的反思几乎是同步的,后者意味着中国哲学史书写的开始。古典中国哲学史的书写大致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先秦时期,一个是宋明时代。就前者而言,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儒家型,以《荀子·非十二子》为代表。其核心要义是以法先王总方略,进而上则法舜、禹之制,下则法仲尼、子弓之义,以务息十二子之说。在荀子看来,诸子的历史应以先王和孔子的理想型裁定,未来的历史也是对这个逻辑的回归。荀子之前,根据《论语》记载,子贡回答卫公孙朝仲尼焉学之问,就曾总结说: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这是讲以上古的文武之道为哲学开端,哲学史可以理解为对这一开端的不同程度的回归,孔子则是一个集大成者,完成了一个圆圈。另一种是道家型,以《庄子·天下篇》为代表。其中对百家之学的产生提出一种解释: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庄子试图站在各家学派之外审视这些学说的由来和关系,认为百家之学是道术为天下裂的产物。庄子还提出: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这意味着作为哲学开端的古之道术既是百家之学的内在根据,又超然独立于百家之学之外,是一种哲学史的永恒目标和动力。

宋明时期的中国哲学史以《明儒学案》为代表。宋代以后,儒学复兴,从韩愈到朱熹,理学家逐渐建构起一种道统论,认为儒家的精神由尧、舜、禹相授受,传至孔、孟,孟子之后失落数千年,后由理学家继承。宋明时代的诸多理学史著作如《伊洛渊源录》《圣学宗传》《理学宗传》等都是在道统论指导下撰写,难免有门户之见。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则有所不同,他提出: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着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也。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处,正宜着眼理会,所谓一本而万殊也。这可以看作儒家型和道家型两种哲学史观的综合,主张道(天、性)并非抽象实体,因此回归道就是万物自生而已,此即黄宗羲所言心无本体,工夫所至,即是本体。亦即王夫之所谓性日生日成。如果将本体理解为逻辑,将工夫理解为历史,这种主张其实是超越抽象主宰,要求回到当下生生不息的真实中,是以消解逻辑的方式建构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摘编自苟东锋《中国哲学史的当代书写》)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友兰和张岱年编写的中国哲学史,拓展了哲学的内容,使之更加完整,而表述也更为恰当,这些都是对胡适哲学史书写的发展。
B.因受日丹诺夫哲学史观影响,有马克思主义知识和教育背景的中国哲学史家对哲学史的书写,力图贯彻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
C.中国哲学是生命的学问,中国哲学史是通过实践表现出的追求理想的历史过程,这种观念影响了牟宗三书写宋明理学哲学断代史。
D.先秦时期,庄子对“古之道术”或“道”的认知,意味着其是百家之学内在根据,又具有独立地位,是哲学史的永恒目标和动力。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哲学史大纲》“开风气之先”,主要是胡适把“名学方法”当作哲学史中心问题,试图以“逻辑”贯通中国传统思想。
B.中国哲学史被理解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史,这种方法在一些著作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但也存在简化和僵化的弊端。
C.“道德的向上的心”在观念上表现为由孔子框定的“仁智之全”,它被认为是中国哲学的理想,规定着中国哲学的基本走向。
D.宋明时代的理学史著作“有门户之见”,与韩愈和朱熹主张的“道统论”密切相关,黄宗羲的《明儒学案》与他们有所不同。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中庄子观点的一项是(     
A.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B.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C.且道者,万物之所由也。D.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4.请以《〈论语〉十二章》中相关词句为例,理解“孔子则是一个集大成者,完成了一个圆圈”这句话的含义。
5.学校“华夏哲学社”开展“中国哲学史当代书写应当遵循的原则”的讨论,请根据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类型:论述类文本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

秦之异人质于赵,处于城。故往说之曰:“子傒有承国之业,又有母在中。今子无母于中,外托于不可知之国,一日倍约,身为粪土。今子听吾计事,求归,可以有秦国。吾为子使秦,必来请子。”

乃说秦王后弟阳泉君曰:“君之罪至死,君知之乎?君之门下无不居高尊位,太子门下无贵者。君之府藏珍珠宝玉,君之骏马盈外厩,美女充后庭。王之春秋高,一日山陵崩,太子用事,君危于累卵,而不寿于朝生。说有可以一切而使君富贵千万岁,其宁于太山四维,必无危亡之患矣。”阳泉君避席,请闻其说。不韦曰:“王年高矣,王后无子,子傒有承国之业,士仓又辅之。王一日山陵崩,子傒立,士仓用事,王后之门,必生蓬蒿。子异人贤材也,弃在于赵,无母于内,引领西望,而愿一得归。王后诚请而立之,是子异人无国而有国,王后无子而有子也。”阳泉君曰:“然”。入说王后,王后乃请赵而归之。

赵未之遣,不韦说赵曰:“子异人,秦之宠子也,无母于中,王后欲取而子之使秦而欲屠赵不顾一子以留计是抱空质也。若使子异人归而得立,赵厚送遣之,是不敢倍德畔施,是自为德讲。秦王老矣,一日晏驾,虽有子异人,不足以结秦。”赵乃遣之。

异人至,不韦使楚服而见。王后悦其状,高其知,曰:“吾楚人也。”而自子之,乃变其名曰楚。王使子诵,子曰:“少弃捐在外,尝无师傅所教学,不习于诵。”王罢之,乃留止。间曰:“陛下尝轫车于赵矣,赵之豪杰得知名者不少,今大王反国,皆西面而望。大王无一介之使以存之,臣恐其皆有怨心,使边境早闭晚开。”王以为然,奇其计。王后劝立之,王乃召相,令之曰:“寡人子莫若楚。”立以为太子。

子楚立,以不韦为相,号曰文信,食蓝田十二县。王后为华阳太后,诸侯皆致秦邑。

(选自《战国策》)

【注】①太山四维:以太山维系四隅,比喻安全稳固。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王后欲取[A]而子之[B]使秦[C]而欲屠赵[D]不顾[E]一子[F]以留[G]计[H]是抱空质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指春季和秋季,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也指人的年岁。文中正是指年岁。
B.寡人,意为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C.西面,名词作状语,在西面。与《鸿门宴》中“张良西向侍”的“西向”意思不一样。
D.侯,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谋略而言,吕不韦深谋远虑,他善于分步骤来进行谋划,先后亲自游说了异人、阳泉君、秦王后及赵王。
B.异人回到秦国后,吕不韦出主意让他穿着楚服见王后,是因为他知道王后是楚国人,这样可以投其所好,获得王后的好感。
C.吕不韦游说赵王,注意以赵国的长远的利益来说动赵王送归异人。这种方法和烛之武说动秦王“舍郑以为东道主”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D.异人为秦王分析形势,提出边关早闭晚开的建议,得到了秦王对他才能的认同,这也是他后来被立为太子的原因之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异人贤材也,弃在于赵,无母于内,引领西望,而愿一得归。
(2)秦王老矣,一日晏驾,虽有子异人,不足以结秦。
5.吕不韦决定帮助秦国异人的原因是什么?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店铺),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孔子家语·六本》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类型:材料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发间中

杜甫

前有毒蛇后猛虎,溪行尽日无村坞。

江风萧萧云拂地,山木惨惨天欲雨。

女病妻忧归意速,秋花锦石谁复数。

别家三月一得书,避地[注]何时免愁苦。

[注]避地;为逃避战乱而客居他乡。杜甫自公元 759 年因战乱由华州避地秦州后,转徒至此时,已近五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毒蛇猛虎时常出没,一路上不见村庄,写出了战乱后荒无人烟的景象,
B.三、四句借哀景衬哀情,写山木惨惨,正是诗人内心“惨惨”的向外投射
C.诗人不去观赏秋花锦石,是在女病妻忧的情况下急欲归乡的心情使然
D.“三月一得书”写家人不愿频繁打扰诗人,这更加重了诗人内心的“愁苦”
2.本诗与《登高》都表达了愁苦之情,请简要分析其原因有怎样的异同。
类型:诗歌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不同词人的比较之中,一般有两种现象:一种是相反的,一种是相似的。我曾经说过,作品风格的不同是由于作者人格的不同。所谓人格者,表现于作品中,就是一个人的风格。现在,如果我们把柳永和苏东坡作一个比较,那当然是一个强烈的对比了。这种强烈的对比,前人在一些词话里就常常讲到。宋人笔记《吹剑续录》记载说,苏东坡问他的朋友:“我的词比柳七的词何如?”朋友回答:“柳郎中的词要由十七八岁的妙龄女郎手执红牙拍板来唱‘晓风残月’,你的词要由关西大汉手拿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可这其实还不是柳永与苏东坡真正的不同。如果根据外表上的“晓风残月”就认为柳永写的都是这种柔靡淫艳的歌词,那未免浅之乎视柳永了。他们对人生的理解和反应的态度不同,这才是柳永和苏东坡的一个最基本的分别。

柳永的祖父、父亲、兄弟都有仕宦功名,他们家有一个儒家道德的传统,所以,柳永也有一份用世的志意。他在那首《鬻海歌》里说:“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广皇仁到海滨。”可见,他是关心国计民生的。可是,他用世的志意,他家庭的儒家的传统,与他个人的浪漫的天性、音乐的才能,是互相矛盾的。他浪漫的天性和音乐才能使他从少年时代就在歌舞场中流连,为歌伎、乐工写词。这些浪漫行为受到士大夫阶层的鄙薄,致使他平生失意,所以到晚年才写出这样悲哀的词:“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因此我们说,柳永的一生是矛盾和失意的悲剧,充满了生命落空的悲哀。

可是人家苏东坡就不然了。苏东坡对自己的生命则是一个完成,他把儒家的理想与佛道的修养贯通、调和起来,从而完成了他自己。苏东坡的一生实在是比柳永更加不幸,他不但仕官不得志,还曾被下在监狱里几乎处死。他曾经被贬到海南岛,政府官吏不给他房子住,有一段时间,他带着儿子睡卧在桃柳林叶之下。虽然苏东坡的遭遇比柳永更不幸,可他在忧愁、患难和挫折之中有自己立身的持守,他能够在儒家与佛道之间得到一种贯通调和。苏东坡写过一篇议“贡举”的文章,讨论当时的科举制度。这篇文章如果只看表面,你会觉得他反对佛老。因为在该篇文章里他认为佛老的思想比较消极、比较颓废,是“安于放”,就是说,比较放旷。他说,假如天下之士都真的像庄周那样“齐死生,一毁誉,轻富贵,安贫贱”,那么人主用来砥砺名节和鼓励人心向上的那些手段就无所施其用,人们会什么都不在乎。其实,“齐死生,一毁誉,轻富贵,安贫贱”都是很好的修养,可是苏东坡在立论的时候,他是针对社会上的一般人而言的。对于一般的人,需要用一个目的来鼓励他们。有了富贵和贫贱的对比,有了毁誉的对比,一个人才知道应该向上。只有修养上达到最高层次的人才不需要这些鼓励,自己仍然能够向上。所以,如果因为苏东坡发了这样的议论,就认为他反对佛老,这并不正确。苏东坡以为儒释道三家相反而可以相成,还以为佛老思想的一个特色就是“静而达”。能静就不被外物所转移,能达就对生死、毁誉、贵贱有一个通达的看法。“静而达”是人生的一种修养,这是苏东坡真正的所得,以至于他一生受用不尽。同样在忧愁患难之间,为什么人家还能站住你却跌倒了? 为什么人家还能完成你却毁灭了? 要注意,这是中国古人读书最应注意的一点。

我曾经提到过荀子的《劝学篇》,荀子说,古代君子的为学是“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是要你在做人的实践里真的表现出来,才算是受用了。荀子又说,小人的为学是“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那些人急于速成,抄了一大堆新说,写上就自以为什么都知道了,其实他们在做人方面什么也没有受用到。当然,我说的只是古代,现代的知识和古代的知识并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中国古代读书讲究要“有得”。陶渊明好读书而不求甚解,但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是不少人读了很多书也没有会意。“会意”就是你真的在生活上有所受用,苏东坡就做到了这一点。苏东坡写过一篇《超然台记》,他说,物的好坏在你的内心交战,得失取舍的利害总是在你眼前,这样你整个人就被物欲压倒了。一个人只有超然到物欲之上,才能得到自己的快乐。

那么,“静而达”的修养对一个人究竟有什么好处?苏东坡说,它可以“专以待外物之变”。就是说,你内心之中有一种持守,或者叫一种修养。这种修养,往往在外界事物有变化的时候才能够显露出来。没有经过忧愁患难,很难看出这个人和那个人有什么不同。苏东坡平生经历了那么多挫折而终于能够完成自己,在他的散文和诗词里都表现出来一种修养,这是他和柳永的一个最基本的不同之处。

(摘编自叶嘉莹《迦陵讲演集:北宋名家词选讲》)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格在作品中表现为作者的风格,柳永和苏东坡的人格不同,作品表现出的风格亦不同。
B.如果根据个别词句判断柳、苏的区别,未免肤浅,他们最基本的分别是对人生的不同理解和反应。
C.柳永用世志意和家庭传统与他个人天性、才能的矛盾,是其受到大夫阶层鄙薄的直接原因。
D.苏东坡比柳永不幸,却能将自己的生命完成,是因为他能在儒家、佛道之间得到贯通调和。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人认为苏东坡议“贡举”的文章旨在反对佛老,是因为忽视了苏东坡写作针对的对象。
B.“齐死生,一毁誉,轻富贵,安贫贱”不利于普通人进取,但有利于逆境中的人通达。
C.只要外界的事物没有发生变化,人们就无法观察出柳永和苏东坡谁具有“静而达”的修养。
D.古代君子的为学只有在做人的实践里真的表现出来,才算是受用了,苏东坡做到了这一点。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A.作品的风格就是人心灵的相貌,是心灵感情修养的一种表现。——叔本华
B.真正的艺术家,就是为艺术冲动所驱使的人,而且是只为艺术冲动所驱使。——易中天
C.在艺术和诗里,人格确实就是一切。——歌德
D.辛词之放是由于一种英雄豪杰之气,苏词之放,则是由于一种旷达超逸之怀。——叶嘉莹
4.本文的论证方法与论证语言各有何特点? 请简要概括。
5.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阕体现出他在“儒家与佛道之间得到一种贯通调和”,请结合该词内容具体分析。
类型:论述类文本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前不久,一篇《现在不是寒门难出贵子,而是穷家富养出太多败家子》的文章迅速走红网络,引发人们热议。文中写到一位公司管理人员的困惑:以前我觉得穷人家的孩子能吃苦、有责任心,现在简直不敢招家境不好的员工,穷人家的富二代太多了!


根据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作。
要求:①自选文体(除诗歌外),自拟题目;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规范书写,不少于700字。
类型:材料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节能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又称为“生态建材”,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有些传统建筑材料中会含有有毒物质以及相关污染物,这些物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同时,这些物质很容易散发出来,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此外,传统建筑材料的使用,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符合我国节能减排的发展要求。与传统建筑材料相比,生态建材除了具有屏蔽有害辐射物质的功能,还有保温性好、节能效果显著等特征,还能实现对温度的调节和控制。

为了实现建筑工程的绿色化施工,技术人员要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类型,将节能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科学应用于建筑工程中,以提高墙体结构设计水平、维护结构设计水平、防水结构设计水平、门窗结构设计水平以及保温结构设计水平。

在建筑工程的墙体施工期间,经常用到混凝土结构。但是普通混凝土材料无法达到建筑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量新型建筑墙体材料不断涌现,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常规混凝土与新型混凝土性能对比

材料类型

导热系数(W·m-1·k-1

材料密度(kg·m-3

孔径(mm
普通混凝土1.64~1.752000~2700

~

加气混凝土0.12~0.24400~9000.2~0.9
泡沫混凝土0.09~0.35400~17000.6~2.1
模网混凝土0.07~0.41400~16000.7~2.2

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新型墙体材料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类型:(1)加气混凝土。加气混凝土原料主要包含两种成分,一种是硅砂,另一种是粉煤灰,通过将它们与石灰、石膏、水泥等材料进行充分混合,并置于高温环境下进行蒸压养护处理即可成型。根据相关资料,加气混凝土具有较高的保温性和隔热性,以及较强的抗裂性和抗渗透性,可以提升建筑承重性能以及保温、隔热性能,因此加气混凝土砌块不止可以作为建筑材料,还作为一种常用的维护结构,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工程中。除此之外,由于该材料自身密度较小,还可以起到节约原材料使用量的作用,为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输环节的能量消耗、减少污染创造良好的条件。(2)泡沫混凝土。泡沫混凝土在具体的制作中,主要用到了专用发泡剂,并采用机械化控制方式,对发泡剂进行处理,使其与水泥浆能够充分混合,然后,借助泵送系统,进行现场浇筑施工或模具成型,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养护,最后形成。泡沫混凝土用到的专用发泡剂含有大量的气孔,这些气孔具有封闭性,因此泡沫混凝土具有质量轻、保温隔热性能良好、耐火性强等特征。但是,泡沫混凝土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抗裂性低、吸水性弱、强度不足等,因此,在日常应用中,技术人员要从发泡剂、工艺流程等环节出发,对泡沫混凝土性能进行不断改进。(3)模网混凝土。模网混凝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住宅建筑工程中。模网混凝土在具体应用时,需要借助蛇皮网孔,在搭建好的三维空间网架的基础上,现场组装,用混凝土浇筑。

(摘编自张海昆、李杨红《节能环保建筑材料与传统建筑材料的对比及应用》)

材料二:

美国芝加哥大学分子工程学院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类似变色龙的建筑材料,它可根据外部温度改变其颜色,吸收或释放热量。在炎热的天气里,这种材料可释放出高达92%的红外线热量,帮助冷却建筑物内部;在较冷的天气里,这种材料只发射7%的红外线,有助于建筑物保温。

据估计,建筑物占全球能源消耗的30%,排放占全球温室气体总量的10%。大约一半的能源足迹归因于室内空间的供暖和制冷。此前已开发出辐射冷却材料,通过增强发射红外线的能力来帮助建筑物降温,还有防止在寒冷气候下发射红外线的保温材料。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不可燃的“电致变色”建筑材料,它包含一个可呈现两种构象的“层”:保持大部分红外线热的固态铜,或发射红外线的水溶液。在任何选定的触发温度下,该设备都可使用少量电力,通过将铜沉积到薄膜中或剥离铜来诱导状态之间的化学变化。该设备在金属和液体状态之间快速且可逆地切换。研究表明,即使在1800个周期后,其在两种构象之间切换的能力仍能保持。

研究报告称,在一栋普通的商业建筑中,用于引起材料电致变色的电力不到建筑总用电量的0.2%,但可节省建筑每年供暖和制冷消耗能源的8.4%

通常的智能建筑,是利用计算机或通信技术为住户提供管理和服务,还没有“智能”应用在建材结构上的报道。本次研究通过一种可切换的新材料为建筑物降温或升温,虽然这种材料还需要后续一些其他数据来佐证它的实用性及安全性,但它是智能建材领域的一次突破性尝试。

(摘编自2023128日《科技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与传统建筑材料相比,生态建材不仅更绿色环保,还具备传统建材不具备的特性。
B.泡沫混凝土的制作技术还不成熟,现在还不能投入使用,需要对其进行不断改进。
C.建筑材料通过吸收或释放热量来改变其外部温度和颜色,是对变色龙的仿生利用。
D.能为建筑物降温或升温的新材料,虽不具备实用性及安全性,但仍是有益的突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建材是充分利用了清洁生产技术而制造的无毒无害且有益于人类健康的建筑材料,包括加气混凝土等。
B.三种新型混凝土中,模网混凝土在应用方式上与其他两种完全不同,加气混凝土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范围更广。
C.室内温度的控制与调节是影响建筑物能耗的重要方面,许多科学家都在尝试通过研制新材料来解决这一难题。
D.利用计算机或通信技术为住户提供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建筑,如果加入新型智能化建材,其智能化水平将会进一步提升。
3.以下选项中,不符合现代环保理念且不属于新科技建筑材料的一项是(     
A.储量丰富,可大量开采,具有保温、隔热、吸声、防震等优良性能,且被大量用于房屋建筑的石棉。
B.以平板玻璃或瓶罐碎块为原料,加入发泡剂粉碎混匀,再经高温熔化发泡、退火,制成的无机玻璃。
C.用含有防水蜡质细胞膜质的小麦秸秆,利用其含硅量较高、腐烂速度慢等特点而制成的秸秆砖。
D.加入陶粒、膨胀珍珠岩等原料制作的,隔水性好、强度高、重量轻、耐热耐火的轻骨混凝土砌块。
4.与普通混凝土材料相比,新型混凝土材料在绿色环保方面表现更有优势,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5.与生态建材通过自身物理特性实现节能降耗不同,“电致变色”智能建材是如何实现节能降耗的?请简要概括。
类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烟火,是锅碗瓢盆交响曲,是谁也离不开的本真之味;清欢,是不同于柴米油盐的一些诗意,是尘俗之外的一点灵明。生活,一半是烟火,一半是清欢。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现代文阅读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类型:材料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