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试题
类型:论述类文本阅读
难度系数:0.40
所属科目: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不同词人的比较之中,一般有两种现象:一种是相反的,一种是相似的。我曾经说过,作品风格的不同是由于作者人格的不同。所谓人格者,表现于作品中,就是一个人的风格。现在,如果我们把柳永和苏东坡作一个比较,那当然是一个强烈的对比了。这种强烈的对比,前人在一些词话里就常常讲到。宋人笔记《吹剑续录》记载说,苏东坡问他的朋友:“我的词比柳七的词何如?”朋友回答:“柳郎中的词要由十七八岁的妙龄女郎手执红牙拍板来唱‘晓风残月’,你的词要由关西大汉手拿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可这其实还不是柳永与苏东坡真正的不同。如果根据外表上的“晓风残月”就认为柳永写的都是这种柔靡淫艳的歌词,那未免浅之乎视柳永了。他们对人生的理解和反应的态度不同,这才是柳永和苏东坡的一个最基本的分别。

柳永的祖父、父亲、兄弟都有仕宦功名,他们家有一个儒家道德的传统,所以,柳永也有一份用世的志意。他在那首《鬻海歌》里说:“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广皇仁到海滨。”可见,他是关心国计民生的。可是,他用世的志意,他家庭的儒家的传统,与他个人的浪漫的天性、音乐的才能,是互相矛盾的。他浪漫的天性和音乐才能使他从少年时代就在歌舞场中流连,为歌伎、乐工写词。这些浪漫行为受到士大夫阶层的鄙薄,致使他平生失意,所以到晚年才写出这样悲哀的词:“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因此我们说,柳永的一生是矛盾和失意的悲剧,充满了生命落空的悲哀。

可是人家苏东坡就不然了。苏东坡对自己的生命则是一个完成,他把儒家的理想与佛道的修养贯通、调和起来,从而完成了他自己。苏东坡的一生实在是比柳永更加不幸,他不但仕官不得志,还曾被下在监狱里几乎处死。他曾经被贬到海南岛,政府官吏不给他房子住,有一段时间,他带着儿子睡卧在桃柳林叶之下。虽然苏东坡的遭遇比柳永更不幸,可他在忧愁、患难和挫折之中有自己立身的持守,他能够在儒家与佛道之间得到一种贯通调和。苏东坡写过一篇议“贡举”的文章,讨论当时的科举制度。这篇文章如果只看表面,你会觉得他反对佛老。因为在该篇文章里他认为佛老的思想比较消极、比较颓废,是“安于放”,就是说,比较放旷。他说,假如天下之士都真的像庄周那样“齐死生,一毁誉,轻富贵,安贫贱”,那么人主用来砥砺名节和鼓励人心向上的那些手段就无所施其用,人们会什么都不在乎。其实,“齐死生,一毁誉,轻富贵,安贫贱”都是很好的修养,可是苏东坡在立论的时候,他是针对社会上的一般人而言的。对于一般的人,需要用一个目的来鼓励他们。有了富贵和贫贱的对比,有了毁誉的对比,一个人才知道应该向上。只有修养上达到最高层次的人才不需要这些鼓励,自己仍然能够向上。所以,如果因为苏东坡发了这样的议论,就认为他反对佛老,这并不正确。苏东坡以为儒释道三家相反而可以相成,还以为佛老思想的一个特色就是“静而达”。能静就不被外物所转移,能达就对生死、毁誉、贵贱有一个通达的看法。“静而达”是人生的一种修养,这是苏东坡真正的所得,以至于他一生受用不尽。同样在忧愁患难之间,为什么人家还能站住你却跌倒了? 为什么人家还能完成你却毁灭了? 要注意,这是中国古人读书最应注意的一点。

我曾经提到过荀子的《劝学篇》,荀子说,古代君子的为学是“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是要你在做人的实践里真的表现出来,才算是受用了。荀子又说,小人的为学是“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那些人急于速成,抄了一大堆新说,写上就自以为什么都知道了,其实他们在做人方面什么也没有受用到。当然,我说的只是古代,现代的知识和古代的知识并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中国古代读书讲究要“有得”。陶渊明好读书而不求甚解,但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是不少人读了很多书也没有会意。“会意”就是你真的在生活上有所受用,苏东坡就做到了这一点。苏东坡写过一篇《超然台记》,他说,物的好坏在你的内心交战,得失取舍的利害总是在你眼前,这样你整个人就被物欲压倒了。一个人只有超然到物欲之上,才能得到自己的快乐。

那么,“静而达”的修养对一个人究竟有什么好处?苏东坡说,它可以“专以待外物之变”。就是说,你内心之中有一种持守,或者叫一种修养。这种修养,往往在外界事物有变化的时候才能够显露出来。没有经过忧愁患难,很难看出这个人和那个人有什么不同。苏东坡平生经历了那么多挫折而终于能够完成自己,在他的散文和诗词里都表现出来一种修养,这是他和柳永的一个最基本的不同之处。

(摘编自叶嘉莹《迦陵讲演集:北宋名家词选讲》)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格在作品中表现为作者的风格,柳永和苏东坡的人格不同,作品表现出的风格亦不同。
B.如果根据个别词句判断柳、苏的区别,未免肤浅,他们最基本的分别是对人生的不同理解和反应。
C.柳永用世志意和家庭传统与他个人天性、才能的矛盾,是其受到大夫阶层鄙薄的直接原因。
D.苏东坡比柳永不幸,却能将自己的生命完成,是因为他能在儒家、佛道之间得到贯通调和。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人认为苏东坡议“贡举”的文章旨在反对佛老,是因为忽视了苏东坡写作针对的对象。
B.“齐死生,一毁誉,轻富贵,安贫贱”不利于普通人进取,但有利于逆境中的人通达。
C.只要外界的事物没有发生变化,人们就无法观察出柳永和苏东坡谁具有“静而达”的修养。
D.古代君子的为学只有在做人的实践里真的表现出来,才算是受用了,苏东坡做到了这一点。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A.作品的风格就是人心灵的相貌,是心灵感情修养的一种表现。——叔本华
B.真正的艺术家,就是为艺术冲动所驱使的人,而且是只为艺术冲动所驱使。——易中天
C.在艺术和诗里,人格确实就是一切。——歌德
D.辛词之放是由于一种英雄豪杰之气,苏词之放,则是由于一种旷达超逸之怀。——叶嘉莹
4.本文的论证方法与论证语言各有何特点? 请简要概括。
5.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阕体现出他在“儒家与佛道之间得到一种贯通调和”,请结合该词内容具体分析。
编辑解析赚收入
收藏
|
有奖纠错

同类型试题

优质答疑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用户名称
2019-09-19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用户名称
2019-09-19
我要答疑
编写解析
解析:

奖学金将在审核通过后自动发放到帐

提交
我要答疑
我要答疑: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