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漫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图是1987年美国《时代》杂志选的封面。该漫画表明(       

A.美日之间关系持续恶化B.科技革命加剧了国际竞争
C.日本崛起威胁美国利益D.关贸总协定难以发挥作用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梁启超等社会精英游历欧洲,却到处看到和听到西方文化人士失望于自身文明,“想输入些东方文明,令他们得些调剂”的言论使他们倏然觉悟,转向国人提倡东方文化,因此引发了国内流行一时的东方文化思想。《欧洲心影录》中梁启超甚至这样感慨,我们的国家有个绝大责任横在前途,“什么责任呢?是拿我的文明去补助西洋的文明,叫他化合起来成一种新文明”。

20年代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这种多少有些不太正常的过分热情逐渐消退,但各种专业译介和研究却继续得到发展。……对于近代以来屡遭西方劫难,严重缺乏文化自信的国人来说,这无疑起到一定的鼓励效果,部分扫除了由来已久的文化悲观情绪。

总之,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这场中国文化西播热潮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虽然西方世界的文化歧视态度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但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出独特优势,开启了自身的近代复兴,步入又一个全新历史阶段。

——摘编自夏舒洋《一战后的中国文化西播热潮述评》

材料二   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经济快速发展。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认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儒家文化的影响。他在回忆录中写道: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有着根本的差异。儒家社会相信个人脱离不了家庭、大家庭、朋友以至整个社会,而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家庭所扮演的角色。新加坡依赖家庭的凝聚力、影响力来维持社会秩序,传承节俭、刻苦、孝顺、敬老、尊贤、求知等美德。这些因素造就了有生产力的人民,推动了经济增长。

——摘自《历史选择性必修3》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结束至二战期间,西方人士对中国文化态度的变化过程,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新加坡与西方对中国文化态度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面对当今中西方文化交流频繁,我们应注意什么问题。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截至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三次改革。第一次是在晚清到民国之初,竺可桢等有识之士引入了大学教育的概念;第二次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明确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大力发展理工科基础教育;第三次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确立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培养建设人才的基础上,把现代研究做起来。现在进行的改革则属于第四次改革。这次改革就是要回归大学的正道,首先是要培养身心健全、灵活独立的“人”,然后是要培养各行业专才和行业领袖的“才”。

——摘编自彭笑刚《大学与伊甸园——理性教育与人性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正确;阐述须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类型:论述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实际是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代议制。但是它冲破封建束缚,适应了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因此仍是德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下列对它认识正确的是
A.君主立宪制不切实际B.民主化没有充分体现
C.议会和政府互相制约D.受启蒙思想影响很深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920年1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颁布了《租让法令》。租让是苏俄同资本主义国家缔结经济协定的一种形式,是利用外国的资金、技术和设备发展苏维埃生产力。这一做法表明
A.苏俄对社会主义认识有所突破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被彻底否定
C.苏俄的经济基础开始发生变化D.新经济政策推动了贸易自由化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全球联系”,系指15世纪以后出现的,跨越国家、民族、文化和社会形态界限的接触与互动。全球联系的建立,造成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规模空前的交换。其结果既有积极的,比如促进了彼此的发展和进步,也有消极的,比如造成战争、疾病和灭绝。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解读材料,从中选取某种视角,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类型:论述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国家的盛衰是多种因素的综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200年,罗马帝国新的压力逐渐形成。相关的最重要的野蛮民族是法兰克人和菜茵河上的阿拉曼人以及多瑙河下游的哥特人,帝国就努力地使他们不要接近,但两线作战的成本高昂……公元285年,戴克里先任命了一个共同皇帝马克西米安,负责多瑙河到达尔马提亚一线以西的帝国疆域。此后,两位奥古斯都之下又分别设了两名凯撒作为共治者。这个体制虽然包括了相当程度上的军事复苏和稳定,但成本巨大。军队,在一个世纪里人数增加了一倍,沉重的赋税不仅危及帝国臣民的忠诚,而且助长了腐败行为。

——摘自[]罗伯茨《企鹅全球史I·古典时代》

材料二: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当市民们获得权力和财政资源时,他们通常能说服国王向他们颁发皇家特许状,准许他们在一个单独的市镇内联合起来,皇家特许状还准许商人和工匠组织行会..城市逐渐被公认为新的社会成分,市民们不再受封建法律的制约。这一发展给欧洲商人带来了地位和权力,这在欧亚大陆是独一无二的。在欧洲之外,商人根本没有机会上升到当权者的地位。

——摘自[]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帝国在公元三世纪所面临的重大压力。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市民们”主要从事的行业。并分析城市“自治权和政治力量”“日益增长”产生的影响。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承认三民主义。1939年后,中国共产党将三民主义解构为真、假三民主义,提出“新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等概念,把三民主义完全纳入新民主主义的框架之中。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完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创新无产阶级革命理论D.顺应民族革命战争需要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据《1921年浙江社会经济调查》记载,在浙江与上海的内河运输中,“小轮船除运载旅客外,还拖带货船,但运输的货物以上海过来的为多,从湖州到上海的极少,有时往往空船返航”。对该记载解读正确的是(     
A.技术进步推动农业生产繁荣B.内河航运加强东西部的联系
C.城乡交流促进民族工业产生D.新式交通便利工业品的销售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人们在保持饮食的主体功能的同时,更加注重饮食的艺术欣赏功能和养生保健功能。唐朝的饮食文化十分兴盛。在扬州、长安、洛阳、广州等大城市里,“街店之内,百种饮食,异常珍满”。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水陆珍馔,应有尽有。唐朝饮食文化与外国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呈现出一幅丰富多彩的图景,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饮食生活模式的基础。

——摘编自马瑞裬《浅析唐代的饮食文化》

材料二   1750年至1850年,小麦逐渐取代了其他谷物的地位,引起了欧洲真正的食物革命,白面包不再是富人的专利和地位的象征。工厂系统的渗透为欧洲人生产了数量越来越充足的食物原料,创造了品种越来越多的工业化食品。随着工业生产的快速增长,食物贮藏技术的不断进步,食物在欧洲人的饮食生活中变得既便宜又充足。欧洲进入19世纪中期以后,人们消费的食物原料的区域性逐渐淡化,食物种类日益增多,质量也日趋符合科学的标准。

——摘编自朱基富《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饮食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时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变化.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