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玄奘游历印度时记录:“城镇和村庄都有几扇内门,城墙又宽又高……屠夫、渔夫、舞 女、刽子手和清道夫之类的人不能住在城里,且行走时只能走路的左边……"。这印证 了印度历史上的哪一制度
A.种姓制度B.庄园制度C.城邦制度D.封君封臣制度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奴隶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主人割掉……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

——《汉谟拉比法典》

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

——《罗马法原论》

材料二 十二铜表法对贵族滥用权力作了一些限制,按律量刑,贵族不能再任意解释法律,是后世罗马法的渊源,对于中世纪和近代欧洲法学也有重要影响。《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限制了贵族的特权,打破其对法律垄断,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是平民的胜利。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上教材

材料三 1300年,英格兰埃尔顿庄园接到有农奴不服被控告没有完成为庄园主运草的任务。法庭查阅了有关惯例后确认“这些农奴有义务在草地里或领主庭院中将牧草垛起,但没有义务将牧草装上马车”,据此判定农奴胜诉。

——亨利·斯坦利·贝内特《英国庄园生活》


(1)对比材料一中两部法典的内容,说明奴隶处境有何变化?《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价值何在?
(2)据材料二指出《十二铜表法》的特点;概括《十二铜表法》在法制文明发展中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出庄园法庭在庄园生活中有何积极作用?结合所学,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是什么?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农奴制度促进了西欧主要农业组织形式—采邑的发展。采邑是大型庄园,包括土地、草场以及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等。由于地区性国家建立了越来越有效的政治组织,地方上的封君和封臣管理着政治和军事事务,这一体系一般被历史学家称为封建制度。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材料二 13世纪的欧洲处于变革的阵痛之中,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工业化。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提出(享有)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这些经济社会变革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

——摘编自[美]詹姆斯·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1)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
(2)据材料二,归纳13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变革”的表现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革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从西欧中世纪发展的历程中,你能得出什么规律性认识?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请阅读下面材料,从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时间

事件

14世纪

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世纪中叶

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

15-16世纪

新航路开辟

1588年

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6-19世纪

三角贸易

18世纪

英国夺取大片殖民地,自诩“日不落帝国”

类型:论述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历史学科素养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归纳】是指能够对比历史事件的异同点,对相关史实进行分析、总结并运用的能力。

材料一

广州起义

惠州起义

时间

1895年10月

1900年10月

发动者

孙中山

孙中山

结果

失败

失败

后来的社会舆论

“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

——摘编自孙中山《建国方略》1919年


(1)据材料一,概括社会大众对革命党人的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从清政府的统治角度,说明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材料二   晚清地方军政官员势力的扩大和地方主义的兴起


——摘编自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别列举发展一、发展二、发展四的具体表现。并简述辛亥革命后地方势力发展的概况。
【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

材料三   马国川:您怎么来看待从辛亥到现在一百年的中国现代化进程?

朱维铮:我的研究只做到五四,我把五四看作一个终点。共和国作为一个体制慢慢被接受,中国人要民主,最大的一次爆发就是五四运动。辛亥革命仅仅是一个政治上的改变,到了五四运动,不仅仅是要求体制的改变,而且要求整个民族精神改变。这个改变至今还在进行。

——摘编自马国川《告别皇帝的中国》


(3)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的积极意义。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

材料四   清末国人从日文引进了用“党”字来译称的西语“party”概念,当时就有了一场关于“党”的讨论。因为传统汉语中的“党”,贬义非常强,与“党”有关的词如“会党”等都不是什么好词。讨论认为:政党是公民以政见认同为纽带的自由结社、会党是贼船能上不能下的依附性组织;政党只要求彼此政见相合,而会党则要求党员忠于党魁个人;如此等等。

——摘编自秦晖《帝制兴衰:辛亥百年话“传统”》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补充一个有关“党”的贬义非常强的词汇。简要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形成过程。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对欧洲封建时代的描述,错误的是(     
A.“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B.“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C.“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D.大学的兴起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花刺子密改进印度数字、0符号和十进位法,被改进的数字系统后来传入欧洲,代替繁杂的罗马数字,使人类的计算体系发生深远变革。”材料评述的是(     
A.太阳历B.阿拉伯数字
C.巴格达的“智慧宫”D.60位进制计数法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均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它们都(     
A.创造出了完整的代数学B.信奉并传播伊斯兰教
C.建立并完善了民主政体D.传承并融合了东西方文化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以下是世界古代史中三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的相关内容。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时间

国家

相关史实

公元前27-395年

罗马帝国

东汉时,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2世纪,罗马商人到达洛阳

395-1453年

拜占庭帝国

保存了大量希腊、罗马古籍,后传入意大利;将中国的养蚕技术传到欧洲

632-1258年

阿拉伯帝国

把中国的指南针、火药等发明和印度的食糖等传入欧洲

①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外交往的大动脉            ②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出现
③三大帝国促进了古代东西方的交流            ④罗马帝国存在的时间最长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是人类历史的鲜明主题,每一次改革都引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正着手开始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罗斯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猎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的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1)材料一中的“制度”和“改革”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变革为俄国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历史上的哪两次改革?请你结合所学谈谈日本以“西方技艺”为口号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中的“新的时代”指的是什么时代?任意列举一例在此时代中改变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发明。
(4)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字数在100至150字)
类型:论述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