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赋得暮雨送李曹(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 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①建业:今江苏南京。②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县。③浦树:水边的树。④含滋:湿润,带着水气。 ⑤散丝:雨丝。
(1)请赏析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运用了哪种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类型:诗歌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我校八年级(1)班举行名著读书交流会,请你帮助完成下面的内容:
(1)【了解基本内容】《红星照耀中国》是______(国籍)著名记者______(人名)的不朽经典名著。王树增的《长征》是以“长征”为题材的______(体裁)作品。《飞向太空港》的作者是______,这本书讲述了中国“______”火箭首次在发射场西昌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
(2)【分析人物形象】《红星照耀中国》展示了一大批红军主要领导人物形象,如:令地主士绅闻风逃跑,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的______;红军将领,他生活简朴,廉洁奉公,深受士兵的爱戴,斯诺称赞他为“红军之父”的______;曾经是一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能用英语和斯诺交谈,斯诺眼中的“狂热分子”______。他出生时家道衰落,十岁开始读书,但很快因家境贫寒而辍学。后来考上师范学校,经过磨砺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人,成为老师张荫梧在战场上最可怕的对手之一。他就是《长征》中的______
(3)【感受红军精神】《红星照耀中国》真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及红军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请你从下列困难中选择一项,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中国共产党及红军在危机中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
A.恶劣到极点的自然环境     B.极度匮乏的物资供应     C.部分少数民族的不理解
类型:名著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各题。

红苹果

乔土

①正是傍晚时分,夕阳已陷落到山后,只留下一片余晖顶在山尖上,山体巨大的影子笼罩了整个苹果园,园子里显得安静、肃穆。

②每年的春天,男孩于小乐除了上学,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跟随父母到村子东边的山坡上玩耍。但这个春天还没过完,于小乐的笑声就消失了,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到果园里来了。果园里的花儿快凋谢了,树下的小草长高了。

③夏天开始的时候,于小乐再次出现在山坡上,这次是跟随父亲一起来的。消失多日,老于愈发瘦了,像根树棍儿似的,而且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非常吃力。于小乐的母亲也来了,她躺在一只古色古香的盒子里,被于小乐紧紧地抱在胸前。西斜的阳光将两人的影子拉长,最后那两个影子就变得模糊起来,与山坡上的绿草融到一起。

④第二天早上天一亮,老于教儿子如何间果,让儿子学着他的样子从果巢里摘掉那些没用的果子。他的腿不好,不能爬高,只能站在树下间那些他能够得着的小果子。

⑤于小乐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现大鸟的。

⑥果园寂静,于小乐爬上果树顶端干活的时候,抬头见一只鸟儿正双目微闭蹲在高枝上。于小乐被吓了一跳,他从没这么近距离地看过一只大鸟。大鸟也发现了于小乐,它抬了抬翅膀。于小乐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过了一会儿,大鸟似乎觉察出眼前这个男孩并没有伤害自己的意思,便收起翅膀仍蹲在原处。

⑦于小乐这才慢慢转过脸来瞅瞅大鸟,同时小心翼翼地向它打了个招呼:“嘿,你好!”

⑧大鸟看看他,一言不发。“让我给你起个名字吧?”他自作主张地对大鸟道,“我叫小乐,你就叫——小小乐,怎么样?”说着,他忽然笑起来。

⑨“小小乐,这名字挺好的,你如果同意,就回应一声,以后我们就是好朋友了。”大鸟竟然嘎地叫了一声。于小乐从怀里掏出一支记号笔,在一只纸袋子上细细地涂上一层红色的印记,然后小心翼翼地套在树头的一颗苹果上。“小小乐,我要送给你一件礼物。”“等这只苹果长大了,它就是你的了。”大鸟“嘎”地欢叫一声,展翅直冲高空。

⑩时间一天天过去,树上的苹果在袋子里一天天膨胀,于小乐也在阳光下一天天地晒黑,样子也越来越像他的父亲老于。

⑪在这个夏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沉闷的山坡上又响起了男孩于小乐那消失许久的笑声。

⑫于小乐仍然做树顶部的工作,他从这棵树移到那棵树上,灵活得如一只猴子。在爬上那棵大果树时,他看见了那只涂了红色印记的纸袋子。于小乐小心翼翼地撕开纸袋子,一只硕大的苹果一下子就跃入眼中。

⑬“嘎、嘎嘎——”于小乐有些兴奋,呼唤着天空中的大鸟。大鸟呼应似的,也欢快地鸣叫一声,张开翅膀就要俯冲下来,于小乐赶忙摆手阻止它:“不要急,再等等,等它红了吧。”

⑭苹果越来越红,鸟儿们也越来越多。于小乐看见小小乐也在这群鸟中,但它一次也没有冲进园子里来。

⑮苹果终于摘完了,园子里一下子空空荡荡的。于小乐麻利地爬上那棵最高大的果树,他扒开遮挡物,露出了最大的那只红苹果。“嘎,嘎嘎——”他呼唤天空上的大鸟。

⑯“小乐,快点!”老于的声音在远处响起。

⑰天完全黑下来后,父子俩才开始吃饭。“外面有声音,”于小乐说,“好像是一只鸟在叫。”“我出去看看。”于小乐说着,就把手里的饭碗放到桌子上,跳下炕,拿起手电,钻进了夜色里。

⑱当于小乐来到那棵果树下的时候,打开手电,一束光打在那只大红苹果上,色彩迷人,旁边守护的正是那只大鸟美丽的身影。

⑲这时候,老于也站在了于小乐的身后。

⑳“爸爸,它吃了苹果,会飞走吗?”

㉑“会。”

㉒“会飞到哪里?”

㉓“南方。”

㉔“那它明年还会飞回来吗?”

㉕“会。”

㉖“为什么?”

㉗“因为……”老于想了想说,“这里有等它的朋友。”

1.读小说要关注故事情节。小说围绕红苹果讲述故事,请根据文章内容,从“原因→结果”的逻辑角度梳理小说的情节。
2.读小说要分析段落作用。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读小说要明确写作手法。这篇小说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请你从文中找出一组伏笔与照应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4.读小说要把握人物形象。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于小乐这一人物的形象特征。
5.读小说要理解故事主旨,并学以致用。下面是一些网友的困惑,请你任选一人推荐对方阅读这篇小说,并阐述理由。

明明:作为即将中考的考生,做题过程中的错误常常成为击垮我的猛兽。

庆庆:转入新的校园,难以融入新的环境,这常常使我闷闷不乐。

小语: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放大劳动的艰辛,这让我对劳动望而却步,变成懒惰的人。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流年似水

①度若飞做梦都没想到,刹那间他就年满六十了,脱下沾满油泥和铁屑的工装,领取了一个大红封皮退休证,从城北的轨道交通研究所,回到城南的流年巷度家小院。

②流年巷弯弯曲曲,像是一条窄窄的湍急的溪河,流走了无数个春朝秋夕。当度若飞的目光触摸到“流年巷”的巷牌,他真切地听到“流年似水”的哗哗声。他呱呱坠地时,在一家铁道工厂当工程师的父亲,从乐府诗“关山度若飞”一句中,取出“度若飞”三个字作了他的名。这似乎成了一种预言,上一辈和下一辈都是干铁道工业的。退休了的度若飞,常会想到“时间度若飞”,一去不复返。

③度若飞回到家里,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想一些陈年旧事。三十多年前,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分配到老家株洲的轨道交通研究所,参加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动车的研究,画不完的图纸,做不完的试验,哪里有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的区别。

④他又想到了自己的儿子,儿子也一样,快速地跳过了童年、少年时代,进入了青年时代,真是倍速人生。如今在上海,与几个同学办起一家精密机床制造厂,闹得热气冲天的。

⑤想到这些,不禁叹了口气,对着妻子惆怅地说:“挺羡慕儿子的忙。我这个有一身本事的高级技工,闲得老骨头发酸发软。”

葡萄架上的藤叶,窸窸索索地响,落下一对翠羽红喙的小鸟,你一声我一声地叫,很好听。妻子说:“既然退休了,就该让时间慢下来。”

⑦退休了的度若飞一到夜里,脑子里呈现着一张一张的图纸,一个一个铮亮的零部件,直到院子里什么时候下起了小雨,沙、沙、沙……度若飞打一个愣噤,说:“试验开始了,是飞跑的车轮在磨擦钢轨,有杂音。”

⑧妻子醒了,说:“是雨点落在芭蕉叶上的声音,快睡吧。”度若飞辗转反侧,这个夜更难熬了。

⑨天刚亮,度若飞与妻子双双出门,穿过长长的巷道,到巷尾外的南湖公园去散步,过小桥,穿树林,绕假山,行花径。但度若飞的步子迈得又急又大,好像是赶着去上班,总把妻子丢在后面。走了一段路后,度若飞见身后无人,只好焦急地停下来等候。

⑩过了一会儿,妻子跟上来说:“你还陷在自己的心理时间里,想慢都慢不下来。你得找到一个标示客观时间真实行进的物件,来矫正思维模式的惯性使然。”妻子脑子灵光一闪,眨了眨眼,说:“古代计时用的‘铜壶滴漏’吧,滴水之声便是时间之声。”

度若飞的精气神忽地火旺起来。他到工业器材市场,购回了各种工具和材料,又收拾出一间空房,作为他的“车间”、画图、计算、制作,一遍遍地测试、改装。

三个月后,“铜壶滴漏”制作成功,而且,就安放在他们卧室的窗子边,两个长圆形的白铁无盖圆壶,依次立在两层梯形的红漆木架上,上层的壶底伸出一个黄铜管滴嘴,一滴一滴的水漏入下面的壶中,叮咚,叮咚,声音很清亮,上层的壶里固定着长竹条的刻箭,刻箭上面刻着二十四格,一格代表一个小时。

⑬妻子左看右看,然后对着手表听水的滴落声,大声说:“不愧是大匠神工!儿子回来探亲,就让他睡这间房,听听时间之声。”

⑭“你试着把这‘铜壶滴漏’的视频发给儿子,顺便问问他什么时候可以回家来住几天。”

⑮“我也是这样想的。”

⑯在“铜壶滴漏”声中,度若飞走路放慢了步子,心情也变得轻松起来。早晨和妻子一起并肩散步,挺直弯惯了的腰,双手悠闲地摆动,一边还说些闲话。进市场购物,任妻子去挑选、砍价,他站在旁边看和听,觉得很有意思。

⑰叮咚——叮咚

⑱在“铜壶滴漏”的声音中,床头柜上的座机忽然响起了铃声。

⑲度若飞立刻醒了过来,抓起话筒,问:“哪位?”

⑳“爸,是我,我刚回宿舍。早些日子妈发来“铜壶滴漏”的视频,又古典又现代,有形有色有声,好玩意呵。爸能把设计图纸、工艺流程说明快递过来吗?”

“当然行。你要这个做什么?”

“这是个好玩意儿,让我突然想起一种微型均速高效铣床的设计。我还想在株洲办个分厂,聘你这位老将当技术顾问,不知道您意下如何?”

度若飞兴奋起来,大声说:“这个美差我应了。”

妻子在旁边尖着耳朵听他们父子说话。她见丈夫搁下了话筒,忙问:“你这急性子,也不问儿子什么时候回家?”

叮咚——叮咚——

“铜壶滴漏”的声音,在度若飞的耳鼓上敲打,变得高亢、宏重,像铺天盖地的钢鸣铁响……

(作者:聂鑫森,有删改)

1.退休的度若飞内心颇不平静,请阅读全文,仿照示例,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示例:度若飞想起陈年旧事和儿子的忙碌,非常羡慕。
2.请结合括号内中的提示,任选一句,赏析其妙处。
A.葡萄架上的藤叶,窸窸索索地响,落下一对翠羽红喙的小鸟,你一声我一声地叫,很好听。(从描写的角度)
B.“铜壶滴漏”的声音,在度若飞的耳鼓上敲打,变得高亢、宏重,像铺天盖地的钢鸣铁响……(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3.文章第⑫段细致刻画了制成后的铜壶滴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看完这篇文章,小文想到了以下三句诗:
A.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定风波·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曹操)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已亥杂诗》龚自珍)
请任选一句,结合诗句和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小语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奇妙的汉字”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小语为了探究甲骨文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在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请帮他写出探究结论。

材料一   中国文字博物馆借助文创数字作品新兴模式,利用馆藏文字资源,以甲骨文文字为创作主体,通过动态的数字艺术形式,让古老的甲骨文通过数字藏品走向社会大众,实现了甲骨文等古文字活化传承开发。

   

材料二   日前推出的甲骨文表情包广受欢迎,目前累计被发送了930多万次。印章、项链、贺卡……各种文创产品中也都能看到甲骨文的身影。

材料三   甲骨文研究者利用人工智能3-5分钟就可以完成一张甲骨文拓片与另外18万张拓片的逐一比对,结束了拓片整理需要耗费数年的历史。


(2)文字的魅力还体现在一些设计作品中,同学们搜集到石昌鸿设计师设计的一组省市字体logo,他把省市的文化印迹融入汉字,变成一个个不同的符号印象,很是生动,颇有寓意。请从下面两个logo中任选一个、结合对联的内容提示,向大家介绍logo设计的精妙之处。

      

类型:综合性学习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仲淹遭母忧。服除,至京师,上宰相书,言朝政得失及民间利病,凡万余言,王曾见而伟之。顷之,冬至立仗,礼官定议欲媚章献太后,请天子帅百官献寿于庭,仲淹奏以为不可。晏殊大惧,召仲淹,怒责之,以为狂。仲淹正色抗言曰:“仲淹受明公误知,常惧不称,不知己羞,不意今日更以正论得罪于门下也。”殊惭无以应。

(节选自《涑水记闻》,有删改)


【注释】①母忧:母亲的丧事。②服除:守孝期满,除去丧服。
1.下列对两个文段中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薄暮冥冥”的“冥冥”是昏暗的意思,写出了阴雨天时傍晚天色昏暗阴沉的样子。
B.“浮光跃金”中的“跃”是跳动的意思,写出了阳光照耀下的水波给人以灵动之感。
C.“微斯人”中的“微”的意思是“如果没有”,现在“微”常用的意思“细小”,如“相差甚微”。
D.“晏殊大惧”中的“惧”是害怕、恐惧的意思,以“大”修饰,极言晏殊内心的恐惧感。
2.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3.本文的语言富有文采和诗意,除了运用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之外,本文的语词也很有特点,请你选一个方面简要分析。
4.康熙曾为范仲淹题写“济世良相”的匾额,其实无论官任何职,范仲淹都始终怀抱济世之志,请你具体分析文段乙中他的“济世”体现在哪些地方。
类型:对比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请以“耳畔总响起那句话”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2)字迹工整,书写清楚。(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现代文,回答小题。

我的老师沈从文

汪曾祺

①沈先生教写作,写的比说的多,他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有时会比原作还长。这些读后感有时评析本文得失,有时也从这篇习作说开去,谈及有关创作的问题,见解精到,文笔讲究。

②沈先生教创作还有一种方法,我以为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写了一部作品,他除了写很长的读后感之外,还会介绍你看一些与你这个作品写法相近似的中外名家的作品。记得我写过一篇不成熟的小说《灯下》,记一个店铺里上灯以后各色人的活动,无主要人物、主要情节,散散漫漫。沈先生就介绍我看了几篇这样的作品,学生看别人是怎样写的,自己是怎样写的,对比借鉴,是会有长进的。

③沈先生就是这样教创作的。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教创作。我希望现在的大学里教创作的老师能用沈先生的方法试一试。

④学生习作写得较好的,沈先生就做主寄到相熟的报刊上发表。这对学生是很大的鼓励。多年以来,沈先生就干着给别人的作品找地方发表这种事。经他的手介绍出去的稿子,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他这辈子为别人寄稿子用去的邮费也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

⑤沈先生教书,但愿学生省点事,不怕自己麻烦。他讲《中国小说史》,有些资料不易找到,他就自己抄,用夺金标毛笔,筷子头大的小行书抄在云南竹纸上。上课时分发给学生。他上创作课夹了一摞书,上小说史时就夹了好些纸卷。沈先生做事,都是这样,一切自己动手,细心耐烦。他自己说他这种方式是“手工业方式”。他写了那么多作品,后来又写了很多大部头关于文物的著作,都是用这种手工业方式搞出来的。

⑥沈先生有很多书,但他不是“藏书家”,他的书,除了自己看,也是借给人看的,联大文学院的同学,多数手里都有一两本沈先生的书。直到联大“复员”,有些同学的行装里还带着沈先生的书,这些书也就随之漂流到四面八方了。

⑦沈先生不长于讲课,而善于谈天。谈天的范围很广,时局、物价……谈得较多的是风景和人物。他几次谈及玉龙雪山的杜鹃花有多大,某处高山绝顶上有一户人家!谈徐志摩上课时带了一个很大的烟台苹果,一边吃,一边讲,还说:“中国东西并不都比外国的差,烟台苹果就很好!”谈梁思成在一座塔上测绘内部结构,差一点从塔上掉下去。谈林徽因发着高烧,还躺在客厅里和客人谈文艺。沈先生谈及的这些人有共同特点。一是都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二是为人天真倒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这些人的气质也正是沈先生的气质。“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沈先生谈及熟朋友时总是很有感情的。

⑧沈先生在西南联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晃,四十多年了!

(有删改)

1.回忆性散文主要用典型事件来回忆人物。汪曾祺在选文中回忆了沈从文老师的诸多往事,请从文中提取三件事,并简要概括。
2.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常常站在今天的立场上,去评价过去的人和事。对于沈从文老师教创作的方法,汪曾祺是如何评价的?
3.请你从不同角度品析下面句子中的情感。
(1)沈先生教书,但愿学生省点事,不怕自己麻烦。
(2)沈先生在西南联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晃,四十多年了!
4.本文与《藤野先生》同为回忆“老师”的文章。请结合两文具体内容和链接材料,阐述你对这类回忆性散文“写作意图”的认识。
【链接材料】

写作意图指的是文学作品的创作意图,即作者创作作品的目的,作者想向读者传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尊君”和“家君”,前者是尊称,后者是谦称。
C.传记要求真实,但作者可以发挥想象来填补事实的空隙,生动地表现人物。
D.夸张只可以是扩大的夸张,就是把人或事物故意往大、多、快、长、强等方面说。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选自《苏轼文集》)


【注释】①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②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③闾里:乡里。④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俯 而 不 答 仰 而 笑 呼 余 宿 其 家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无与为乐者_____
②藻、荇交横_____
③人识也_____
见焉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4.请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写景之妙。
5.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类型:对比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