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Na2CO3和NaHCO3是初中常见的两种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为鉴别两种物质,小帅和小美分别设计了以下三组实验。(已知:CaC12溶液呈中性)

(1)以上实验中可用于鉴别两种物质的是实验__________
(2)请写出试管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对于试管D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小美查阅资料发现:
Ca(OH)2少量时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
Ca(OH)2过量时 NaHCO3+Ca(OH)2=CaCO3↓+NaOH+2H2O
【提出问题】可见,生成的沉淀为CaCO3,那么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什么溶质呢?
【猜想假设】两位同学讨论后,提出了五种合理的猜想:
①Na2CO3、NaHCO3 ②Na2CO3 ③Na2CO3、NaOH   ④NaOH   __________
【实验验证】为了验证猜想,两位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4)小帅取试管D中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少许,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__________的现象,证明猜想④⑤错误。
(5)为了探究剩余猜想,小帅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小美提出应将Ca(OH)2溶液换成_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试剂甲不可能是以下试剂中的__________(填序号)。
a.CO2 b.Ca(OH)2 c.Na2CO3溶液                  d.稀盐酸
【实验结论】两位同学按修改后的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猜想③正确。
类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KClO3、KCl和KC2O4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溶解度/g
物质
010203040
KClO33.35.27.310.113.9
KCl2831.234.237.240.1
KNO313.921.931.645.361.3
   
(1)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瓶(见上图),这瓶试剂最不可能是          (填序号)
A.KClO3B.KClC.KNO3

(2)实验室用KClO3制氧气,从剩余固体中回收MnO2,不会用到的操作是          (填序号)
A.溶解B.过滤C.洗涤D.蒸发

(3)若将表中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全部画出,在0℃~40℃范围内会有________个两线交点。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30℃时,配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KClO3所需溶剂的质量一定最大
B.20℃时,分别将KCl、KNO3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KCl<KNO3
C.保持温度不变,将KCl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KCl溶液中混有少量的KNO3,可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提纯全部的KCl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四个图像中定能正确反映实验变化关系的是
A.向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Zn,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中加入稀盐酸
B.向加CuSO4的试管和未加CuSO4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H2O2溶液
C.向稀硫酸中加入适量BaCl2固体
D.向H2SO4和MgSO4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过量Ba(OH)2溶液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某实验小组设计并规范地完成了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
(1)锥形瓶里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式为_______
【实验现象】
(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产生,溶液仍为蓝色,根据现象可知此时锥形瓶的溶液中除了水以外还有_______(填化学式)。
(3)进一步仔细观察,发现溶液里有少量小气泡向上留出,天平最终_______(填“平衡“或“向左倾斜”或“向右倾斜”)。
【提出问题】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继续实验】
(4)针对此问题,组员们各自进行猜想并验证,其中无意义的是______(填序号)。
A.小赵认为产生的气体是H2,他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导管口,无明显现象
B.小钱认为产生的气体足O2,他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导管口,无明显现象
C.小孙认为产生的气体是NH3,他将沾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条放在导管口,无明显现象
D.小李认为药品可能变质或被污染,更换后重复实验,现象与原实验相同

【交流反思】
(5)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硫酸铜溶液显酸性,铁在酸性溶液中能产生H2。小赵完成实验时无明显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实验结论】
(6)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__装置中进行。
类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金属R与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进行猜想】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R>Fe>Cu;
猜想二:_______
猜想三:Fe>Cu>R。
【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展开实验探究。
主要操作主要现象实验结论
将打磨好的R丝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_______猜想一正确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插入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的稀盐酸中R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比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_______(填“快”或“慢”)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在空气中点燃R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_______(填“能”或“不能”)燃烧。
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交流反思】三位同学交流讨论后认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多种。
【归纳总结】他们总结得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常见方法有:
(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2)金属与酸溶液是否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
(3)金属与_______是否反应。
类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氯酸钾为白色固体,熔点为 356℃,受热分解会释放氧气。李明同学利用图 1 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略)探究氯酸钾的热分解温度,所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和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 2 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因为加热后氯酸钾慢慢变成液态,故图 1 试管口略向上倾
B.该实验证明氯酸钾在没有催化剂的条件下也会分解产生氧气
C.由图 2 可知氯酸钾在 356℃时就开始大量分解产生氧气
D.图 2 表示氧气体积分数的曲线为乙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某项目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了以下实验。
(温馨提示:浓氨水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溶于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实验探究一】研究温度对微粒运动速率的影响。同学们进行图1所示实验时闻到氨气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如图2)。

【实验操作】步骤一:向B、D、F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步骤二:向A、E试管中分别加入浓氨水,立即用带有橡皮塞的导管按图2连接好,并将E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分析讨论】
(1)图1实验中能观察到湿润的酚酞试纸________。与图1实验相比,改进后实验2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
(2)改进后的实验中使用了F试管,作用是________
(3)步骤二将E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B、D试管中先出现颜色变化的是________(填“B或D”)试管,由此可得出温度对微粒运动速率的影响是________
【实验探究二】查阅资料:①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会产生大量白烟,这是因为两者发生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固体;②氨气分子的质量小于氯化氢分子。
【实验操作】如图3所示,烧瓶A中盛有浓盐酸烧瓶B中盛有浓氨水,在长玻璃管外壁上用记号笔做了d、e、f三个标记。实验开始时打开弹簧夹a、b,一会儿后玻璃管中产生大量白烟,而且d处白烟最浓厚。

【分析讨论】
(4)d处白烟最浓厚,说明分子质量对微粒运动速率的影响是_______
【实验探究三】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部分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4所示。
(5)该实验现象可以说明的分子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
类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1)某同学在进行物质的称量操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1中所表示的食盐的质量为_______g,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这时应该_______;若食盐与砝码的位置颠倒了,读数仍为图1,则食盐的质量为_______g。
②图2中所表示的液体的体积是_______mL,该同学若要量取的液体,在上面的基础上,应该用_______再向量筒中加入该液体。
③如果该同学在量取该液体时,没有保持视线水平,而是俯视,则量取的实际体积(填“大于”或“小于”)_______
(2)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①如图1所示,若装置的气密性完好,则双手握住试管外壁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手离开一段时间后末端导管口的现象是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
②过滤操作如图2所示,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①________,②________
类型:实验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电解水实验的探究。

(1)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a、b两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分别为_____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属于_______反应类型.检验b管中气体的方法是(写出操作、现象及结论)_______,据此,得到氢气的用途是_______
(2)图2是水发生两种交化的微观图示。甲、乙两种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填“甲”或“乙”),从微观角度判断该变化是物理变化的依据是_______。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填“吸收”或“释放”) _______能量。
(3)图1中的化学变化是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的,从微观角度判断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_______。这个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填符号)。由电解水的微观过程可知,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
(4)小张从图2中化学变化的微观图示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
A.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C.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5)小张通过化学学习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_______。
A.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B.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C.检查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D.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成功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某学生小组对过量炭粉与氧化铜反应产物中气体的成分进行研究。

提出假设:该反应的气体产物全部是
设计方案:将一定量的氧化铜在隔绝氧气条件下与过量的炭粉完全反应(如图),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守恒进行定量分析。
查阅资料:氮气不与碳、氧化铜发生反应;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且不与石灰水反应。
实验分析:
a.检查装置气密性,将氧化铜与炭粉混合均匀后放入玻璃管中,称得玻璃管和固体的总质量为,按如图装置连接。
(1)b.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其目的是______
(2)c.夹紧T处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d.完全反应后,打开T,通入一段时间氮气,熄灭酒精喷灯,待装置冷却至室温,称得玻璃管和固体的总质量为,B中石灰水充足(不考虑从B中带出来的水蒸气),且增重
得出结论:
(3)若提出的假设成立,的关系是:______
(4)组成员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发现假设不成立,认为生成气体中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若所用CuO全部参与反应,则生成气体混合物的质量m取值范围是______
(5)实验反思: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可能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类型:实验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