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量取9.5mL水
B.吸取试剂
C.配稀硫酸
D.倾倒液体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在学习了复分解反应的相关知识后,我校的小立、小信、小美三位同学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在实验结束后对倒入烧杯内的废液的成分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实验过程】
(1)实验甲: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实验后观察到甲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则溶液的pH_____7(选填“≤”或“≥”)
实验乙:向加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
实验丙:向加有硝酸钡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发现反应后溶液中减少了Ba2+
实验结束后,三位同学将反应后试管中的剩余物质倒入同一个烧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红色同时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三位同学对烧杯内的物质进行如下探究:
【分析结果】
(2)所得滤渣加入足量稀盐酸后被溶解的成分为:____
【猜想与假设】
(3)同学们对烧杯中的红色滤液成分展开了讨论,小美猜测混合后烧杯内滤液中有,小立和小信一致反对,原因是:________
【得出结论】
(4)经过同学们对三支试管中溶液混合后的现象进行反复的分析一致认为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_______ (除指示剂外)。
【交流反思】
(5)针对滤液中还可能有的物质,同学们展开了进一步的分析,认为必须要补做实验才能完全确定其成分,三位同学要请你一起帮忙完成实验设计:______(写出实验的操作步骤、现象、结论)。
类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已知某固体样品A含有MgCO3,可能含有NH4Cl,另有一固体样品B,其中可能含有KCl、Na2SO4、Ba(NO3)2、CuSO4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实验,现象如图中所述,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填写以下空白。
   
(1)步骤③的过滤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
(2)沉淀F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若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气体C的质量为4.4g,则样品A中所含碳酸镁的质量是_______
(4)溶液H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有_________
类型:推断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碳酸亚铁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做补血剂、阻燃剂、催化剂,还可用于皮革生产。已知FeCO3是一种白色晶体,在空气中易被氧化。FeSO4溶液也易与氧气反应面被氧化。
Ⅰ.工业上利用废铁屑(含少量Fe2O3)为原料制备碳酸亚铁(FeCO3)的流程如下:
   
(1)酸溶时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和H2SO4浓度,目的是___________,转化1中Fe粉可使“酸溶”产生的Fe2(SO4)3转化为FeS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转化2中发生的反应是,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检验滤渣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___________溶液,无明显现象,证明已洗干净了。
(3)FeCO3在空气中灼烧能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FeCO3能作阻燃剂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通过FeSO4与NH4HCO3反应制取FeCO3,进行以下两步操作:第一步:打开活塞1、3,关闭活塞2,反应一段时间。第二步:关闭活塞3,打开活塞2,发现B中有白色沉淀和气体生成。
(4)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第一步骤中将产生的气体向B中持续通入一段时间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第二步骤中A中的浅绿色溶液能进入B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
(6)装置B中水浴温度不易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现有15.6gCaCO3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测得其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7.2g。将该混合物与200g稀盐酸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则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稀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B.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6.6g
C.固体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是6.6g
D.反应结束后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向质量为2.48g的Na2CO3和Na2SO4的混合物中,先逐滴加入BaC12溶液至过量再加入稀硝酸,反应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点时,溶液中含有2种溶质
B.d的值为4.3
C.c点时,溶液中含有3种溶质
D.BaCl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下列对古文献记录内容理解正确的个数是
①《抱朴子·金丹篇》中记载:“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该过程发生了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在分解反应中硫元素被氧化
②《本草纲目拾遗》写道:“强水性最烈,能蚀五金……,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文中的“强水”即现代化学中的盐酸
③《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应用了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
④《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指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该段文字记载了白酒(烧酒)的制造过程中采用了蒸馏的方法来分离和提纯
⑤《泉州府志》物产条载:“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长者为宅煮糖,宅垣(黄泥造的墙)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该段文字记载了蔗糖的分离提纯采用了黄泥来吸附红糖中的色素
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丝”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泪”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它们均属于有机物
A.2 个B.3 个C.4 个D.5 个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取21.6g过氧化钙晶体,对其进行热分解实验,并绘制固体质量与温度关系图(过氧化钙晶体受热时先失去结晶水:,固体中钙元素质量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对应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B.生成水的质量为16g
C.x=6
D.b点对应固体的化学式为CaO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金属活动性顺序展开探究性学习。
I.探究Fe、Cu活动性顺序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将铜丝插入5mL稀H2SO4溶液中
②将铁丝插入5mL稀H2SO4溶液中
①铜丝表面无明显变化
②铁丝表面____,溶液颜色_____
铁的活动性强于铜
③将铁丝插入5mL稀CuSO4溶液中铜丝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附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II.探究废液的成分
实验后,将上述①②③三组实验中的液体集中到同一个烧杯进行分析:
(2)甲组同学发现,烧杯里的废液呈蓝色,则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______(填化学式)。
(3)乙组同学测得废液的pH____7,说明废液中还含有H2SO4,则向溶液中加入下列哪些物质也能获得同样的结论_____
①锌粒             ②Na2CO3             ③BaCl2
(4)请再补充一种与上述物质类别不同的试剂,证明废液中含有H2SO4,写出该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
III.废液回收再利用
研究小组同学欲从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回收金属铜并得到FeSO4晶体,设计了如下流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5)操作I中使用的玻璃仪器除了玻璃棒,还有_____
(6)加过量Fe的目的是______
(7)结合流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加入的铁的质量为1.12g
B.固体A、D与气体C均是单质
C.操作II的主要操作为蒸发结晶
D.B和E中所含溶质质量总和为4.56g
E.若固体A与物质Y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Y的质量为10g,则Y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
类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在空气中久置的某氢氧化钠样品是否变质,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A、B、C、D四组探究实验。

【查阅资料】氯化钙、氯化钡溶液都呈中性。
【实验探究】取适量该氢氧化钠样品,加足量的水溶解,将得到的溶液分别加入到四支试管中,再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足量)、酚酞试液、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钙溶液,如图所示:
【分析与结论】(1)上述四组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2)实验A中,观察到______的现象,说明该氢氧化钠样品已经变质。
(3)实验D中,证明该氢氧化钠样品已经变质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继续探究】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四支试管中反应后的混合物全部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如上图),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内上层清液呈红色,下层有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上层清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______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
【设计实验】取少量烧杯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现象与结论】
预测现象结论
①若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呈红色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______
②若无沉淀生成溶液呈红色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氢氧化钙
【实验反思】同学们认为上述预测现象②所得结论不严密,原因是______
类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