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图中“→”表示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乙,“—”表示相连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一氧化碳、碳、氧气、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一定是一氧化碳B.乙一定不是二氧化碳
C.丙可能是碳或氧气D.丁可能是碳或二氧化碳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实验探究是化学研究的常用手段,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碱的性质。
【实验1】同学们利用如图1的实验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1)A实验中滴加酚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
(3)C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再探究】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废液倒入同一只废液缸中,发现废液浑浊并显红色。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
【假设猜想】通过分析,同学们猜想:废液中除酚酞、碳酸钙及水以外一定含有NaCl。
老师问:废液中还可能含有什么物质?引发了同学们热烈讨论,下面是大家的发言:
学生甲可能含有Ca(OH)2学生乙可能含有Na2CO3
学生丙可能含有CaCl2学生丁可能含有NaOH
【实验验证】
(4)同学们设计实验对可能含有的物质进行确定:____________(填实验方案)
【结论】通过实验确定了上述滤液中,还含有Na2CO3,不含其他成分。
【实验2】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问题
(5)根据以上B实验可知,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6)现有一瓶经常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为弄清其变质程度,设计如下方案。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 加入过量的硝酸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原溶液一定有碳酸钠
②取步骤①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_____

【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反思与评价】
(7)在上述实验步骤①中,小强提出可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硝酸钙溶液,小宇认为该方案不可行,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量探究】探究这瓶已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8)同学们从瓶中取50g该氢氧化钠溶液,利用以下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氢氧化钠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发生反应),实验结束后,称得D装置质量增加了2.2g(提示:碱石灰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该氢氧化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是_________
【反思与总结】
(9)若没有装置E,则会导致碳酸钠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 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类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的是
A.图Ⅰ铁丝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B.图Ⅱ电解水一段时间
C.图Ⅲ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D.图Ⅳ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同学们对身边的空气质量开启了项目型学习的探究之旅。
任务一:查阅空气质量日报
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I)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指数,其范围和对应的空气质量级别分别是0~50(优)、51~100(良)、101~200(轻度污染)、201~300(中度污染)和大于300(严重污染)。某日我市空气质量数据如下表:
AQIPM2.5 μg/m3PM10 μg/m3一氧化碳 μg/m3二氧化氮 μg/m3二氧化硫 μg/m3臭氧 μg/m3
489304722
(1)该日我市空气质量属于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的______级,首要污染物是______
任务二:探究沙尘对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影响
【资料收集】①发热贴发热原理:铁粉与氧气反应生锈,放热,其中辅助成分不与氧气反应。
②铁锈为红色固体且不能被磁铁吸引。
【装置设计】同学们将课堂实验(图1)重新设计(图2),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发热贴欲测定沙尘天气中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
(2)用集气瓶(有效容积为500mL)取空气样品,塞紧胶塞,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明显增大;待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夹,观察到量筒内水面下降了90mL,由此可知该空气样品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
【得出结论】
(3)沙尘会导致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减少,请猜测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表达与交流】
(4)生活中,减少沙尘天气出现可采用______措施。
【反思评价】
(5)图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反应。与图1相比,图2的优点______
(6)为证明图2中发热贴与氧气发生了反应,可在反应后进行的简单实验操作是______
(7)结合图1和图2,在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中,选择的依据是______(答一点)
类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实验探究
将SO2通入到AgNO3溶液中,得到白色“沉淀X"和“溶液Y”,进行以下探究。
成分探究
为探究“沉淀X"的成分,设计以下实验(查阅资料:BaSO4、Ag2SO3难溶,Ag2SO4微溶;BaSO3难溶于水,溶于盐酸;银盐易与过量浓氨水反应得到[Ag(NH32]+)。
   
(1)写出由溶液甲得到沉淀甲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产生途径的探究
预测产生的两个途径:
①SO2通入到AgNO3溶液中时,被氧化成
②进行“沉淀X"的成分探究时,被氧化成
(2)实验:取“溶液Y”滴入过量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_____。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Cl2溶液,未出现白色沉淀,可判断“沉淀X”中不含Ag2SO4,得出该结论的依据为_____
Ⅱ.通过测定溶液电导率,探究温度对Ag2SO4溶解度的影响
设计实验验证:离子浓度一定时,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序号试样测试温度/℃电导率(uS/cm)
1①25℃的 Ag2SO4饱和溶液25A1
2②35℃的Ag2SO4饱和溶液35A2
3③45℃的Ag2SO4饱和溶液45A3
(3)由实验结果A1<A2< A3,得出上述结论。
该实验方案是否严谨,_____(填“是"或“否),理由_______
设计实验验证:
温度一定时,电导率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成正比。
(4)将表格补充完整。
序号试样测试温度/℃电导率/(uS/cm)
4①25℃的Ag2SO4饱和溶液45A4
5_____(填“①”或“②”或“③”)_____A5

Ⅲ.计算25℃的Ag2SO4饱和溶液的溶解度
已知:c=,n=(c为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n为物质的量,单位mol;M为摩尔质量)。M(Ag2SO4)=312 g/mol。
(5)已知:25℃时,Ksp(Ag2SO4)=c2(Ag+)·c()=3.2×10-5 mol3/L3,则Ag2SO4饱和溶液(密度ρ=1 g/mL)的溶解度为_____g (保留两位小数)。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碳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利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碳的多样性
(1)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存在很大差异,原因是______
(2)从石墨中分离出的单层石墨片(石墨烯)是目前人工制得的最薄材料。

石墨烯结构
①石墨烯属于______(选填“单质”或“化合物”)。
②石墨烯可用于新能源电池,主要利用石墨烯的______(填“导电”或“韧”)性。
(二)“碳中和”的实现
2023年8月25日是中国低碳日。的吸收、捕捉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3)的过度排放会造成的环境问题是加剧了______
(4)自然界有多种途径吸收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______作用吸收
(5)如图是科学家正在研究的二氧化碳循环利用技术:

①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高温条件下,除生成甲醇()外,还生成一种常温下呈液态的氧化物,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
②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该技术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                  b.该技术有利于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
(三)二氧化碳的利用
尿素是一种常用化肥,图1是利用空气等制尿素的主要流程。

(6)图1中“转化”过程的反应必须在高温、高压并使用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观察图2,写出符合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反应过程的顺序______(将五张图按反应过程的顺序排列),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反应。

(7)由在“转化”中的作用表明:燃烧是将______(写出该过程的能量转化)。
(8)图1中“合成”过程,利用氨气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尿素,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9)图3为某特定条件下,不同水碳比和温度影响转化率变化的趋势曲线。为了提高产率,提高二氧化碳的转化率,最优的反应条件应该是______。
A.     
B.     
C.     
(10)下图为某尿素样品的部分标签(杂质中不含氮元素),根据标签计算:
化学式:
含氮量:45.5%
净含量:
①该化肥中尿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结果保留至)。
②农民用尿素给耕地施加氮肥,刚好需要这种化肥,若改用硝酸铵()以达到相同的施肥效果,则需要硝酸铵的质量为______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A、B、C、D、E、F、G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通常情况下A、B、C均为固体,E、G为气体,F为无色液体,且A呈暗紫色、B呈黑色,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推断物质:B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
(2)在反应②③中,固体B起_________________作用;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类型:推断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实验室有氢氧化镁和碳酸钙的混合物,兴趣小组为测定其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取12.9g混合物样品加热,加热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碳酸钙高温下才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关于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ab间任一点(不包括a、b两点)的剩余固体成分一共为3种
B.图中x=7.6
C.若向c点的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4.4g
D.某时刻测得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0%,则此时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3和MgO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为探究某塑料的元素组成,设计了实验一和实验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制取氧气(可选用的装置及部分药品如下图)

(1)图中标号为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
(2)若利用B装置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则棉花的作用为_______
(3)浓硫酸可以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为收集干燥的O2,装置连接顺序是:发生装置→_______(填“a→b”或“b→a”)→装置F。
【实验二】组成探究
(4)定性检测(已知:无水CuSO4遇水变蓝色)

①连接装置,_______(填具体操作);
②装入试剂并按上图进行实验。先通入O2,一段时间后,点燃J处的酒精灯;
③持续通入氧气,塑料燃烧,若观察到_______(填写具体现象),说明该塑料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5)定量测定
为进一步确定组成,将2.8g该塑料在足量(O2中完全燃烧,共产生了8.8gCO2和3.6gH2O;则该塑料中_______(“含有”或“不含有”)氧元素,各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填写原子及原子对应最简整数比)。
类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在FeO、Fe2O3、CuO的混合物中,已知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6%,则CuO的质量分数可能是
A.10%B.25%C.30%D.35%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