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画面,并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类型:诗歌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青春路上,风景无限。总有一人、一事、一情牵动你我的心,经意或不经意间铭刻于心。而这些,伴随着你我,在人生旅途中拿来回忆,用来激励我们继续前行。


请以“回忆的收藏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叙写你回忆的收藏夹里令你记忆深刻的事。
要求:①内容具体充实,有真情实感。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郡守苏轼,时从宾佑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节选自苏轼《放鹤亭记》)


【注释】①从:带着。②抱:同“揖”,作揖。③南面之君:帝王。④易:交换。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遂至承天寺张怀民       非同
B.相与于中庭             难行
C.庭下积水空明             日中天
D.竹柏影也             世无双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作者是如何表达出这种效果的?请简要分析。
4.《记承天寺夜游》写于苏轼贬谪期间,《放鹤亭记》则写于苏轼政治斗争失败之后。两篇文章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类型:对比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闻到白兰花香

丁祖荣


ㅤㅤ①闻到白兰花香,我就想起了老母亲。母亲,大字不识,却坚韧。五十年代入党,一生辛劳,不薄子女和他人。平常跟我讲的最多的是要好好工作,不要伤害人。
ㅤㅤ②母亲八十岁了,仍然去水边洗衣,一捶棒一捶棒,有节奏。我一回去,母亲立即抓个菜篮子去大塘边上,时令蔬菜就上了桌。春天的时候,老人家花白的头上还斜插一朵栀子花。搬入安置区,进出方便。那年春节,母亲说,垛子上的房子拆了。我们住在小区里,现在房子好是好,电视电话,就是像个鸽子笼。你帮我买一盆白兰花吧。我见见青,闻闻香。
ㅤㅤ③我买了一盆盛花期的白兰花,母亲开心得像个孩子。仲春时节,发苞了。母亲专门打个电话,与我说白兰花事。
ㅤㅤ④母亲一生,早年极苦,对物质享受很淡,有事没事到田地里,莳草,与青菜、茄子、南瓜讲讲话。老屋垛子四周都栽了树,最多的是香椿树。早春,紫红、赤红的叶子,在晨光中抖动。不说吃,就让人沉浸。搬离后,母亲常回到垛子上看老屋基,长出一棵大青蒿,眼泪流了出来。
ㅤㅤ⑤老屋的后院也被母亲用起来,栽过西洋参,种过花生。还栽了栀子花、金银花、桂花,香味浓郁。母亲肯定不知道什么“花是人的精神支柱”的高深哲理。她说,闻到了香,日子就好过,生活就美满。
ㅤㅤ⑥我还买了两株一米多高的玉兰树,栽在我住房的南面阳台上。一黄玉兰一白玉兰,树叶深绿,持续好几个月。一黄一白,不仅香,幽香入室。当夏日街头响起叫卖白兰花的吆喝声时,我家的白兰花也在传递阵阵清香。我接母亲来住的由头,场面很吸引人。母亲听了,笑笑,我这一盆正开着哩。
ㅤㅤ⑦后来,我的房子渗水,南面阳台改造,移栽到靠东面的北阳台。开花时节,依旧清香醒人。突然,母亲电话,要把她的玉兰树搬到我家来,只能一月回家一次。母亲平时达观,声音洪亮,常嘱不用回,安心工作。这次我听声音虚弱,立即回去陪她到医院检查。情况不好,住院。母亲说,我只是不舒服,哪里要住院?
ㅤㅤ⑧这医院,是住不得的。一住就没有出来。住院期间,白兰花正开。我摘了几朵,她喃喃说,好香。然后,甜甜地笑了。送别母亲时,她是慈祥和安宁的。那一年,母亲八十四岁。
ㅤㅤ⑨三个月后,我到边地和田,成了京津皖援建的一分子。每年昆仑山下,我想母亲若健在,头上插一朵昆仑山下的大马士革红玫瑰,立志苦干不苦熬,把贡献和精神长留和田。
ㅤㅤ⑩母亲走后,那盆玉兰花凋零了。玉兰花喜温不耐寒。我家北阳台的一黄一白两棵玉兰冻伤了,第二年春天没发枝也枯了。我有些伤感。
ㅤㅤ⑪还有一树广玉兰,立于东北角。含苞时,野红野红的,有几分矜持。盛开时,颇自得。晨曦打在花的端口,流莹阵阵。微香只能偶得,哪怕你凑近鼻子,这棵野野的广玉兰,竟也枯死。五层楼上,这些花草树木生长不易。我不胜唏嘘。
ㅤㅤ⑫“百步清香透玉肌,满堂和气自心知。”心和世界就好,人世就美,阳台上栽的金银花,也叫忍冬花,花盛香溢远。从和田回来,我又栽了一棵石榴树,火热又喜庆。
ㅤㅤ⑬春天来了,又一季白兰花要盛开。

(刊载于2023年3月31日,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含苞时,野红野红的,有几分矜持。盛开时,颇自得。
(3)你会带着怎样的情感来朗读文章最后一段?请选择恰当的一项并简述理由。
A.忧郁、遗憾   B.沉痛、感伤   C.轻松、愉悦   D.思念、乐观
我选择 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标题“闻到白兰花香”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分析该标题的妙处。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陈遗纯孝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①铛(chēng):铁锅。②贮录:收集保存。③遗(wèi):给予。④袁府君:袁山松,晋朝吴郡太守,孙恩攻沪渎(今上海附近),袁山松固守,城陷而死。⑤未展:来不及。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与友行(约定)B.太丘舍(去往)
C.下车之(牵拉)D.入门不(回头看)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去后                                        家祭无忘告
B.尊君在                                        舍昼夜
C.相委                                        人不知不愠
D.下车引                                        择其善者而从
3.下面对《次北固山下》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乡愁是古代诗歌的重要主题,本诗也以大雁南归写了乡愁。
B.首联中想象的“客路”叠加眼前的“行舟”,写奔波之苦。
C.颔联炼字精准,对偶精妙,写景恢弘阔大,富有象征意义。
D.颈联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中蕴含自然理趣,炼字也极见功夫。
4.下面对《陈太丘与友期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
B.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友人不反省自己,反而怒责太丘,可见他缺乏修养。
C.从元方“回怼”友人的批评语,可以看出元方懂礼识义,有良好的家庭教养。
D.元方表现出高超的说话技巧,因此本则应放在《言语》篇而不是《方正》篇。
5.下面对《陈遗纯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爱吃锅底的焦饭,陈遗每次煮饭都取出留在袋子里,回家时带给母亲。
B.孙恩乱吴的时候,袁山松召集地方武力清剿,身为主簿的陈遗在应召之列。
C.陈遗已积攒了几斗焦饭,但战事紧急来不及回家,只好背着焦饭随军出征。
D.沪渎之战,官军溃败,百姓死伤无数,只有陈遗的母亲靠着焦饭活了下来。
6.请用三个“/”给《陈遗纯孝》中画线部分断句。
战 于 沪 渎 败 军 人 溃 散 逃 走 山 泽。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类型:对比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太阳       艾青

从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太阳向我滚来……

它以难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于是我的心胸

被火焰之手撕开

陈腐的灵魂

搁弃在河畔

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一九三七年春


(1)文中太阳的象征意义是______________,诗歌通过_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来反衬太阳,通过一系列万物复苏的动态意象从正面来烘托太阳,使其象征意义格外鲜明。
(2)反复阅读全诗,请你说说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类型:诗歌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孩子拿着橘子问:“妈妈,为什么吃橘子要剥皮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劳动的。”“橘子里的果肉为什么是一瓣儿一瓣儿的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还是为了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享用,要懂得与别人分享。”


同学们,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悟?
要求:①根据材料,选好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儒林外史》整本书阅读课,老师以“科举文化”为主题选取下面文段,请阅读并完成下面小题。

【甲】马二先生问道:“先生名门,又这般大才,久已该高发了,因甚困守在此?”公孙道:“小弟因先君见背的早,在先祖膝下料理些家务,所以不曾致力于举业。”马二先生道:“你这就差了,举业二字是从古及今人人必要做的。就如孔子生在春秋时候,那时用“言扬行举”做官,故孔子只讲得个‘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这便是孔子的举业。讲到战国时,以游说做官,所以孟子历说齐梁,这便是孟子的举业。到汉朝用‘贤良方正’开科,所以公孙弘、董仲舒举贤良方正,这便是汉人的举业。到唐朝用诗赋取士,他们若讲孔孟的话,就没有官做了,所以唐人都会做几句诗,这便是唐人的举业。到宋朝又好了,都用的是些理学的人做官,所以程、朱就讲理学,这便是宋人的举业。到本朝用文章取上,这是极好的法则,就是夫子在而今,也要念文章、做举业,断不讲那‘言寡尤,行寡悔’的话。何也?就日日讲究‘言寡尤,行寡悔’,那个给你官做?孔子的道也就不行了,”一席话说得蘧公孙如梦方醒。

【乙】马二先生大喜,当下受了他两拜,又同他拜了两拜,结为兄弟。留他在楼上,收拾菜蔬,替他饯行。吃着,向他说道:“贤弟,你听我说。你如今回去,奉事父母,总以文章举业为主。人生世上,除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不要说算命、拆字是下等,就是教馆、作幕,都不是个了局。只是有本事进了学,中了举人、进士,即刻就荣宗耀祖。这就是《孝经》上所说的‘显亲扬名’,才是大孝,自身也不得受苦。古语道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而今甚么是书?就是我们的文章选本了。贤弟,你回去奉养父母,总以做举业为主。就是生意不好,奉养不周,也不必介意,总以做文章为主,那害病的父亲,睡在床上,没有东西吃,果然听见你念文章的声气,他心花开了,分明难过也好过,分明那里疼也不疼了。这便是曾子的‘养志’。假如时运不好,终身不得中举;一个禀生是挣的来的,到后来,做任教官,也替父母请一道封诰,我是百无一能,年纪又大了,贤弟你少年英敏,可细听愚兄之言,图个日后宦途相见。”又说罢,又到自己书架上,细细检了几部文章,塞在他棉袄里卷着,说道:“这都是好的,你拿去读下。”匡超人依依不舍,又急于要家去看父亲,只得洒泪告辞。

1.传统观念中,读书的目的是治国安邦,经世济民。马二劝说蘧公孙、匡超人读书做举业的目的是否也是如此呢?
2.请简述马二的劝说对蘧公孙、匡超人产生的不同影响。
3.结合对《儒林外史》整本书的阅读,说说下列哪幅图最有可能体现的是马二和蘧公孙的故事,并简要说说理由。

             A                                 B                                 C                           D
4.讽刺手法在本书中无处不在。请分析这一手法在节选语段中的体现。
5.马二精通选文却没有中举。若中举,他还会不会热诚地去帮助匡超人呢?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对句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雾凇沆砀就是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的意思。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B.余拏一小舟中的“拏”,根据其偏旁是“手”,可推测其意与手有关,如“风驰电掣”的“掣”和文中的“拏”都是“拿,拉”之意。
C.拥毳衣炉火是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的意思。“拥”,“裹、围”。毳,指的是毛发。医学上专门有“毳毛”一词,指人体表面除头发、腋毛等外,其他部位生的细毛,俗称“寒毛”,这里是指鸟兽的细毛。
D.焉得更有此人:是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
2.翻译下列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下列选项对课文内容分析和理解不对的一项(     
A.“是日更定矣”中的“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更定”指晚上十时左右。
B.“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写出了雪后西湖寂寥空旷景象。
C.作者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把人的渺小与天地的广阔进行对比,充满了画面感。
D.作者迷恋与天人合一的的山水之乐,“独往湖心亭看雪”,“强饮三大白”表现出独行、率性认真的一面。



4.阅读链接材料,结合画线句,说说两篇文章各自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点
【链接材料】

舟子曰:登高忘携酒榼矣。鸿干曰:我等之游,欲觅偕隐地耳,非专为登高也。 舟子曰:离此南行二三里,我有表戚范姓居是村,盍往一游?余喜。于是舟子导往。村在两山夹道中。园依山而无石,老树多极纡回盘郁之势,亭榭窗栏尽从朴素,竹篱茆舍,不愧隐者之居。 园左有山,山峰直竖,上加大石。旁一青石加榻,鸿干卧其上:此处仰观峰岭,俯视园亭,既旷且幽,可以开樽矣。因拉舟子同饮,或歌或啸,大畅胸怀

(选自沈复《浮生六记》卷四,有删改)


注:①酒榼:可带的贮酒器。②盍:同“何”,为什么。③茆:同“茅”,茅草。④樽:古代的盛酒器 具,下方多有圈足,上有镂空,中间可点火对器中的酒加热。
类型:课内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任选一个任务完成写作。

【材料一】英雄释义:(1)指才能勇武过人的人。(2)指具有英勇品质的人。(3)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

【材料二】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从古至今,乱世出英雄。三国鼎立,使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智者孔明;宋金对峙,乃有壮志饥餐胡虏内,笑谈渴饮匈奴血的精忠岳飞。

【材料三】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从下面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
任务一:以《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为题,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任务二: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校名或师生姓名等。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