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
填空并仿写。
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1)与第1句相比,第2句细致描绘了_____________的画面,这属于______描写。
(2)仿照上面的例子,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湖中野鸭成群,白鹭翻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无声息       B.半夜三       
C.果实       D.太平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自______________写的《长相思》。其中“长相思”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
2.《渔歌子》这首词是________________写的,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眼前美景的流连忘返。
3.本单元我们跟随作家__________来到了“鸟的天堂”,被那里的自然美景深深打动。
4.《四季之美》中,作者认为春天最美是_______;夏天最美是________;秋天最美是________;冬天最美是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先给句子排序,再回答问题。
1.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给下面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多像一幅美丽的山村风景画啊!
②村前很美,有一口大水塘。
③山脚下有一个村子,村子景色秀丽。
④走近一看,水塘里荷花点点,偶尔还有小鱼跳出水面。
⑤村后有一片青翠的竹林,林中鸟声清脆悦耳。
⑥远远望去,大水塘像个明镜,倒映着蓝天、白云。
A.③①④⑥②⑤   B.③②⑥④⑤①   C.⑥②①④⑤③   D.②⑤③⑥①④
2.上面的句子中,第④句是________描写,第⑥句是________描写。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面句子中,不属于静态描写的一项是(          )
A.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B.且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C.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D.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儿波浪。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不可计数”在文中指__________;如果给它找一个近义词,可以是_________
2.选文第1自然段讲的是榕树的_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第2自然段讲的是榕树的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
3.选文最后一句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之情。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面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一只画眉站在一根小树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B.我哥哥长得特别像我爸爸。
C.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D.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现代文阅读   

我爱家乡的秋夜(节选)

①家乡的秋夜素雅,幽静。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眷恋之情,我爱家乡的秋夜。

②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颗颗的秋露,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逗你的眼,亮得闪你的目。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洒在细密的竹叶上,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洒在浓黑的小草上。叶的碎影、枝的碎影、茎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

③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瑶寨的小伙子、大姑娘能歌善舞,每每夜幕降临,他们就载歌载舞,用山歌来表达对生活的赞美,用舞蹈道出丰收的喜悦。田野里的小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蛤蟆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像男高音似的唱着那粗犷嘹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绝伦无比的交响曲。这些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如春蚕的咀嚼声,似清风拂过杨柳,又似草原上的野马在奔驰……人们听着这美妙的曲声,带着微笑甜甜地进入梦乡。

④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了,湖也睡了,只有风儿还在神采奕奕地守护着。风儿把湖面吹醒,在月光的朗照下,湖面闪动着片片银光。柳条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在这深夜里,偶尔传来几声汽车喇叭声,那是家乡的经济命脉在流动。那响彻夜空的鸡鸣声,划破了黑夜的幕布,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美好的一天又要开始了。

1.用直线画出第②段的中心句。由此句可知,本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的手法,重点描写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景物。
2.用直线画出第③段的中心句。由此句可知,本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的手法,写了________声和________声。除了这些声音,还可能会有什么声音呢?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________
3.“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不可能出现在这幅水墨画中的是(    )
A.月光下的竹林
B.草原上奔驰的野马
C.一望无际的田野
D.迷人的柿子园
4.对短文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文中的静态描写主要借助视觉和想象,勾勒出家乡夜晚风景的美丽
B.文中的动态描写主要借助听觉,体现了家乡的夜晚充满生气
C.本文开头总体说家乡的秋夜是素雅、幽静的,第③段与开头表达的意思前后矛盾
D.本文主要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勾勒出了两幅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秋夜的热爱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鸟的天堂(节选)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 靠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zhū   )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shǔ   shù)。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chuí   shuí)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   展现)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   )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fèng   féng)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   shì)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这段话选自《鸟的天堂》 ,作者是________
2.我会在文段中括号内用“ ”画出正确读音。
3.我会在文中的括号里用“\”划去不合适的词语。
4.两个自然段通过对榕树“枝、根、叶” 的细致刻画,写出了榕树长得______而且__________。作者是按照_______________ 的顺序来观察。
5.从第二自然段对榕树的描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我能阅读课文《鸟的天堂》选段做题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用“ ”画出具体描写“我”的眼睛“应接不暇”的句子。
2.画“     ”的句子从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写了鸟儿喧闹的景象。展现了“鸟的天堂”的__________(动态   静态)美。
3.最后一段中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第二个却不加呢?朗读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