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篇课外的短文,回答问题。
我有一个好爸爸,他非常疼我,有什么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都留给我吃。
今天,爸爸很晚才回来,我奔过去对爸爸说:“爸爸,今天给我带来了什么好吃的?”爸爸说:“厂里的阿姨给了我一个桔子,叫我带给你吃。”只见那个桔子又大又圆,黄澄澄的,晶莹透亮,味道肯定不错。我剥了皮,掰下一块放在嘴里,轻轻一咬,果然甜滋滋的。我想:这么好吃的桔子怎能不让爸爸尝一尝呢?可爸爸肯定又舍不得吃。怎么办呢?突然,我想出了一条妙计。我捂着牙大声道:“唉呀,这桔子怎么这么酸啊?”正在厨房里吃饭的爸爸听了我的叫声,赶紧跑进屋看看,对我说:“不会吧?”我更加大喊大叫了:“还不酸,牙都疼了。”爸爸将信将疑地说:“真的吗?”我剥了两块放进爸爸的嘴里,对他说:“不信?你试试吧!”爸爸轻轻一咬,奇怪地问:“咦,这不是很甜吗?”这是,我大声嚷道:“爸爸上当了,爸爸上当了。”爸爸愣了好半天,才明白过来。他一下把我抱进怀里。我们俩都笑了,笑得那么欢,笑得那么甜。
1.“舍”在字典里的读音有两种:shě shè;字义有:①舍弃②施舍
有一年疾病流行,华佗亲眼看到许多人被病痛折磨得呻吟着、挣扎着,痛不欲生。为解除病人的痛苦,华佗立志学医。他风餐露宿,历尽艰辛,来到西山,拜师学医。
华佗拜见师傅后,师傅说:“这里有许多病人,你就专门侍候他们吧。”华佗一面耐心地侍候病人,一面留心观察每个病人病情的变化,研究用药的情况。因此,他在3年时间里就了解了不少病源、病理和用药的方法。
一天,师傅说:“你已磨练了3年,学了不少东西,但是还要学些医书、药典。”他带华佗来到内室,只见到处是书籍、挂图。华佗高兴极了,从此便不分昼夜、如饥似渴地攻读起医书来。
暑去寒来,又是3年。一天,华佗正在读医书,忽然有个人跑来说:“师傅病了,你快去看看吧!”
华佗连忙跑过去,只见师傅双眼紧闭,手脚僵硬。他摸摸师傅的额头,又按按师傅的脉搏,然后笑着说:“师傅没有大病,自己会好的。”人们都责怪华佗不懂医德。
就在这时,师傅突然坐起来,哈哈大笑说:“华佗说得对,我是故意装病,试试你们的本领的。”众人听了,个个惭愧,不得不佩服华佗的本领。
“有志者事竟成!”华佗终于学得一手好医术,辞别了师傅,下山给人治病去了。(摘自“历史故事网”)
1.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并填在文前横线上。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李时珍把本子摊开,拿起毛笔,边忆边写:“忍冬花初开时银白色,两三天后变为金黄色,所以又叫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
其实,这种“网”不是一般的网,而是指国际互联网。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不过,这张“网”是通过无数条“线”把亿万台电脑连接起来的。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电缆、光缆,也有的是看不见的无线电波。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文字、图像、声音,它们能够在几秒钟内跨过万水千山,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
1.包含“万”“千”二字的四字词除了“万水千山”,还有“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接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1.本段中“两种草”是指A.快速制冰 | B.人工降雨 | C.扑灭森林火灾 | D.手术麻醉 |
石头做汤
许多年以前,有三个士兵从战场上归来。他们又累又饿,来到了一个村庄。由于连续的战争,村民们的收成很不好,他们赶紧把自己仅有的一点食物藏了起来,然后,到广场上去看那三个士兵。他们哀叹缺衣少食,不能招待士兵们饱餐一顿。
士兵们窃窃私语了一会儿 一个士兵说 你们没有东西给我们吃 不过我们却有让大家共同分享的东西 我们有一个诀窍 能用石头做汤
村民们感到非常好奇。不久他们就点起一堆火,架上了一口全村最大的锅。士兵们往锅里放上了三块光滑的石头。“这个,一会儿就能煮成美味的汤。”第二个士兵说,“不过,要是放上点盐,再来点芹菜,它的味道就会更加鲜美。”一听这话,一位村妇说:“太巧了!我正好想起来什么地方还剩下了一点芹菜呢。”村民们一个个想起了什么东西。不一会儿,萝卜、牛肉、奶酪纷纷添到了大锅里。在大家坐下来准备喝汤的时候,有人推来了一桶酒。
村民欢聚在广场上,他们一边吃一边跳舞、唱歌,直到深夜。第二天早晨,当三个士兵醒来时,发现村民们全都站在他们周围,还有一背包面包和奶酪。“你们给了我们最宝贵的礼物:用石头做汤的诀窍,”一位长者说,“我们会永远牢记在心间的。”
第三个士兵对众人说:“其实也没有什么诀窍。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人人都拿出一点东西来,就可以办成让大家分享的宴会。”
1.按要求写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