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
-
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登录
|
注册
试卷
|
试题
|
走进学进去
|
学进去
试题
试卷
字/词
搜索
购买服务
首页:
小学语文 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
>
语文园地
部编版
|
四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
四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四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四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五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三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 观潮
2 走月亮
3*现代诗二首
秋晚的江上
花牛歌
4*繁星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
语文园地
第二单元
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6 蝙蝠和雷达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8*蝴蝶的家
习作:小小“动物园”
语文园地
第三单元
9 古诗三首
暮江吟
题西林壁
雪梅
10 爬山虎的脚
11 蟋蟀的住宅
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习作:写观察日记
语文园地
第四单元
12 盘古开天地
13 精卫填海
14 普罗米修斯
15*女娲补天
习作:我和____过一天
语文园地
快乐读书吧
第五单元
16 麻雀
17 爬天都峰
习作例文
小木船
我家的杏熟了
习作:生活万花筒
第六单元
18 牛和鹅
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20 陀螺
口语交际:安慰
习作:记一次游戏
语文园地
第七单元
21 古诗三首
出塞
凉州词
夏日绝句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3*梅兰芳蓄须
24*延安,我把你追寻
习作:写信
语文园地
第八单元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26 西门豹治邺
27*故事二则
扁鹊治病
纪昌学射
口语交际:讲历史故事
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
语文园地
试题
题型:
全部
选择题
填空题
语言表达
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信息匹配
书面表达
句型转换
连线题
判断题
排序题
书写
诗词曲鉴赏
修改病句
简答题
其他
听读鉴赏
难易程度:
容易
较易
一般
较难
困难
排序:
综合排序
试题难度
使用次数
真题次数
共
4
道相关试题
读古诗,按要求完成练习。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用“√”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鹿
柴
(chái zhài)
返
景(fǎn fàn)
青
苔
(tāi tái)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鹿 柴
[唐] 王 维
空山不见人,
________
。
________
,复照青苔上。
1.补全诗句。
2.选择词语正确的解释。
① 但闻:
( )
A. 只听见。
B. 还看见。
C. 但知道。
D. 仅闻到。
② 返景:
( )
A. 回头后看到的景色。
B. 夕阳返照的光。
C. 返回后看到的树影。
3.诗中直接表现出鹿柴寂静的诗句是
_____
;通过听觉,间接表现出鹿柴寂静的诗句是
______
;以光亮反衬幽暗的诗句是
_____
,
_______
。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鹿柴》中的“柴”应该读____,同“寨”。(
)
A.zài
B.cái
C.zhài
D.chái
2.“但闻人语响”中的“闻”意思是(
)
A.用鼻子闻味
B.用耳朵听见
C.用眼睛看见
3.理解古诗,对的画“√”,错的画“×”。
(1)这首诗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寂寞凄凉的悲苦感觉。
( )
(2)“返景入深林”是指回到深林再次观赏风景。
( )
(3)“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运用反衬手法,以动衬静,用人语响表现山中的空寂。
( )
(4)这首诗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充满了绘画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 )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古诗阅读。
1.正确美观地默写《鹿柴》。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__。
3.“鹿柴”中的“柴”应读( )
A.zài
B.chái
C.zhài
4.这首诗描写的是( )时分的幽静景色。
A.清晨
B.晌午
C.傍晚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以动衬静,突出了山中的空寂。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