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________。
但使龙城飞将在,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A.诗人对边塞风光进行了细致、具体的描绘。 |
B.诗人由月夜边塞联想到秦汉时代曾经取得抗击匈奴侵扰的胜利。 |
C.诗歌不仅反映了远离家乡的将士为抵御外侮而长期成边、万里征战的艰苦生活,而且表达了消除边患、使人民过上和平生活的强烈愿望。 |
D.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用“A.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
B.“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
C.诗歌用“何须”二字,由写景转为抒情。 |
D.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
A.出 |
B. |
C. |
D.马上 |
A.唐代 | B.宋代 | C.汉代 |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
纸上得来
A.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B.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
C.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A.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人活着就要当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或为鬼中的英雄。 |
B.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
C.这句诗批评了南宋统治者抛弃中原河山,不顾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的丑态。 |
D.这句诗情绪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 |
我不能忘记祖国
宋庆龄15岁时就进了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她是个文静而喜欢思考的女孩子,学习非常勤奋。她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就更加勤奋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搜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的准备。
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她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
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起身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着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她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她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有一天,东方睡狮的吼声必将震动全世界!因为她有广阔的土地,有勤劳的人民,有悠久的历史,有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她的振兴正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记祖国,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1.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