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鸡黍(lí) | B.场圃(fǔ) |
C.开轩(xuān) | D.郭(gō) |
A.过故人庄:拜访老朋友的田庄。 |
B.合:环绕。 |
C.具:具有 。 |
D.还:返,来。 |
A.拟人 | B.夸张 | C.对仗 | D.借代 |
A.作者享受友情的乐趣。 |
B.作者欣赏自然风光,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乐趣。 |
C.作者与友人种桑麻的乐趣。 |
D.作者与朋友把酒谈论农事的乐趣。 |
A.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 |
B.这首诗在描绘山村田园风光时采用了由远及近的描写顺序。 |
C.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 |
D.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 不适,
驱车 古原。
阳无限好,
只是 黄昏。
1.补全古诗( )A.易 蹬 夕 尽 | B.意 蹬 夕 近 | C.易 登 西 尽 | D.意 登 夕 近 |
A.意:心情。 | B.向晚:将近傍晚。 | C.不适:不适合。 | D.近:快要。 |
A.横 | B.撇 | C.竖折 | D.点 |
A.李商隐擅长写骈体文和诗歌,诗以七律最出名。与杜牧齐名,后世称“大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 |
B.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 |
C.李商隐生活的年代正是李唐王朝江河日下,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的晚唐前期。 |
D.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
A.古原苍茫的气势,开阔的视野,让他心情豁然开朗。 |
B.作者驱车登古原,是为了去看夕阳。 |
C.在夕阳的映照下,西天的绚烂的晚霞发出夺目的光彩,这壮丽的景色给他异常的感动,使他不由得发出“夕阳无限好”的赞叹。然而这赞叹所引起的更多的是惋惜和遗憾。 |
D.“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
A.《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此诗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表达自己的感受。 |
B.前两句点出登原游览的原因:由于黄昏日暮心情不适,便驱车登上古原。 |
C.后两句赞叹晚景之美:在夕阳余晖照耀下,涂抹上一层金色的世界。这里仅是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所发出的感叹。 |
D.本诗语言明白如话,毫无雕饰,节奏明快。 |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 ,绿 衣,斜风细雨不 归。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有误的一项是( )A.鳜(guì) | B.笠(lì) | C.塞(sāi) | D.鹭(lù) |
A.若笠 梭衣 需 | B.若笠 蓑衣 须 | C.箬笠 蓑衣 须 | D.箬笠 蓑衣 需 |
A.因为有西塞山有白鹭,作者能感受到悠闲、舒适、舒展、自由。 |
B.因为有西塞山有‘桃花流水’意味着这里是一个‘世外桃源’。 |
C.因为只是斜风细雨,而且鳜鱼很肥美,所以他不想回去了。 |
D.对于诗人张志和来说,他不愿意涉足朝廷的风浪。 |
A.渔歌子:曲牌名。“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
B.不须:不一定要。 |
C.箬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
D.鳜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
A.比喻 | B.拟人 | C.借代 | D.对比 |
A.《渔歌子》的体裁是一首诗,其中的“子”是曲子的意思 |
B.这首诗第一句点明地点,衬托渔夫的悠闲自得 |
C.第四句描写了捕鱼人的捕鱼的情态,乐而忘返。 |
D.全诗呈现出白、红、青、绿等色彩,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A.罗裙 (qún) | B.一色裁(cái)叶 | C.芙蓉(róng) | D.始觉(jiào) |
A.七绝圣手 |
B.诗佛 |
C.诗圣 |
D.诗魔 |
A.芙蓉:指荷花。 |
B.乱入:杂入、混入。 |
C.闻歌:听到歌声。 |
D.始觉:开始睡觉。 |
A.水仙花 |
B.荷花 |
C.月季花 |
D.桃花 |
A.比喻 |
B.象征 |
C.夸张 |
D.拟人 |
A.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
B.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 |
C.诗的前两句侧重于主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客观感受。 |
D.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______________。
1.下列关于字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啼:叫。 |
B.“旗”是左右结构,第三笔是“撇” |
C.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
D.烟雨:如烟般的蒙蒙细雨。 |
A.李商隐 | B.李白 | C.李清照 | D.李煜 |
A.多少楼台烟波中 |
B.多少楼台风雨中 |
C.多少楼台烟雨中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C.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D.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
A.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
B.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C.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A.前两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描写了江南的秀丽景色,表达了对江南风景的赞美之情。 |
B.第三、四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表面上是写江南的景观——寺庙,实则是抒情。南朝修建的那么多宏伟壮观的庙宇楼台如今都繁华不再,表达了万事万物经不住历史长河的洗涤,终为土灰。是人借此讽刺唐统治者要引以为戒,多为民谋福利。 |
C.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 |
D.“南朝四百八十寺”中“南朝”是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陈、宋、梁、齐四个政权。 |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下面括号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qū 崖 | B.qǔ 涯 | C.qǔ 崖 | D.qū 涯 |
A.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
B.九曲:九条河。 |
C.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
D.自天涯:来自天边。 |
A.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C.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B.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D.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
A.诗的前两句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滔滔黄河的来龙去脉和雄伟气势。 |
B.前两句在歌咏万里黄沙,赞扬它们敢于乘风破浪,有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同时也是在歌颂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 |
C.诗的后两句以浪漫的想象结合优美的传说,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把黄河汹涌澎湃特点写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
D.诗的后两句写刘禹锡对生活在银河边的牛郎织女的恬静生活无比羡慕,因为作者当时被贬官后变得消极沉沦。 |
A.本诗作者是刘禹锡,有“诗圣”之称。 |
B.牛郎和织女是天上的星宿名称。 |
C.这首诗用夸张等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气势大起大落,给人一种磅礴壮阔的雄浑之美,一不留神就会落后于诗人的思路。 |
D.诗人在叙写离开黄河“直上银河去”的愿望中,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选择“畦”和“闼”的正确读音( )A.qí dá | B.wā tà | C.wā dá | D.qí tà |
A.书:书写,题诗。 |
B.成畦:成垄成行。 |
C.排闼:排开。 |
D.送青来:送来绿色。 |
A.拟人 夸张 |
B.对偶 比喻 |
C.拟人 对偶 |
D.夸张 比喻 |
A.《汉书》 | B.《诗经》 | C.《论语》 | D.《史记》 |
A.第一首 | B.第二首 |
A.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门上的。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 |
B.“成畦”二字就并非仅仅交代花圃的整齐,也有力地暗示出花木的丰美,既整齐又不单调。 |
C.山水本是无情之物,可诗人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惜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这就使本来没有生命的山水具有了人的情思,显得柔婉可爱,生动活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