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清洁工”

入冬以来的每天早晨,我们都要去湖滨练长跑。途中总要经过一座新建的居民楼。每到这里,我们便会看到一位清洁女工在一丝不苟地清扫着路面。

这是一位老人,脚穿一双褪色的布鞋,身着一件不大合身的工作服,头上围着一块黑色方巾。从她那露出的白发和前额的皱纹来看,年纪和奶奶差不多,有70多岁了。记得一个大风的早晨,她无法用扫把扫,只好弯着腰,把碎纸烂叶用手拾起,放进手提的小箱里。一个雪后的早晨,我们跑到路口时,突然发现老人蹲在那里,用双手抠下水道口的污泥和杂物。啊!她用辛勤的汗水冲掉了积聚的污垢,给人们送来了整洁和清新。我敬佩她,同时也同情她:这么大年纪了,还没退休,或许是家中困难,或许是位孤独老人,无依无靠,不得不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

元旦的早晨,爸爸买了一束鲜花,领我去看望一位他的中学退休教师。我们来到一幢楼前。这是一座熟悉的大楼。敲开门,一位并不陌生的老人出现在我们面前。爸爸喊了声:“老师!”我呆住了:她竟是那位“老清洁工”!我情不自禁地抢过爸爸手中的鲜花,双手捧到她的面前……

1.从第3段中找出一组反义词,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成语,填入横线上。
①感情激动,控制不住自己。________
②形容工作认真、仔细,一点也不马虎。________
3.话题对对碰。
①“我”为什么“情不自禁地抢过爸爸手中的鲜花,双手捧到她的面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我”把鲜花捧到“老清洁工”面前时,“我”可能说什么?“老清洁工”可能说什么?展开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训练。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1.这一小节写了(     )种人,前一个“有的人”指( )的人,后一个“有的人”是指( )的人。
2.两个“活着”的含义是(          
A.两个都指肉体的生存。B.前一个指肉体的生存,后一个指精神的永存。
C.前一个指精神的永存,后一个指肉体的生存。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练习。

美丽的规则

那是一个傍晚,我们乘着一辆车,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出发, 赶往南端的菲律普岛。菲律普岛是澳大利亚著名的企鹅岛,我们要去那儿看企鹅归巢的美景。

从车子上的收音机里,我们知道这个岛上举办的摩托车赛快要结束了。司机和导游是中国人,听到这个消息后,都显得忧心忡忡。因为根据我们的经验,车赛的观众一散场,会有成千上万辆的汽车往墨尔本方向开。因为这条路只有两条车道,我们都担心会堵车,而真正可以看到企鹅归巢的时间只不过短短半小时,如果因堵车而耽误了时间,我们就会留下永久的遗憾了。

司机加快了车速,想争取时间赶在散场之前到达企鹅岛。但担心的时刻终于来了。离企鹅岛还有六十多公里时,对面出现了一眼望不到头的车流。其中有汽车,还有无数的摩托车。那可是一些特别爱炫耀自己车技的摩托车迷呀!他们戴着钢盔,一副耀武扬威的样子,正注视着前方。

此时此际,从北往南开的车只有我们一辆,可是由南向北的却何止千辆!我们都紧张地盯着从对面来的车辆。然而,出乎我们意料的是,我们双方的车子却依然行驶得非常顺畅。

我们终于注意到,对面驶来的所有车辆,没有一辆越过中线!

这是一条左右极不“平衡”的车道——一边是光光的道路,一边是密密麻麻的车子。

然而,没有一个“聪明人”试图去破坏这样的秩序。要知道,这里是荒凉的澳大利亚最南端,没有警察,也没有监视器,有的只是车道中间的一道白线,一道看起来似乎毫无约束力的白线。虽然眼前这种“失衡”的图景丝毫没有美感可言,可是我却渐渐地受到了一种美的感动。

我必须说,这是我平生所见过的最美丽的景观之一。它留给我的印象,甚至要比后来我们看到的可爱的小企鹅还要深刻。因为我从那条流淌的车灯之河中,看到了规则之美、人性之美。

1.照样子写词语。
密密麻麻 ____________
忧心忡忡 ____________
2.短文中加横线的部分可以用____________这个词语替换,而句子意思不变。文中的破折号表示____________
3.填空。
(1)短文中极不“平衡”的车道是指_______________
(2)“规则之美、人性之美”不仅是指_____________,也指 __________
(3)短文中表示“看”这个意思而不出现“看”的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的人们遵守规则体现规则之美、人性之美,请你也为公路设计一条规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懂得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活在人类的心里(节选)

王鲁彦

在千万个悲伤的面孔和哀痛的心灵的围绕中,鲁迅先生安静地躺下了,——正当黄昏朦胧地掩上大地,新月投着凄凄的光的时候。

我们听见了人类的有声或无声的欷觑(xī xū),看见了有形和无形的眼泪。没有谁的死曾经激动过这样广大的群众的哀伤;而同时,也没有谁活的时候曾经激动过这样广大的群众的欢笑。

只有鲁迅先生。

每次每次,当鲁迅先生仰着冷静的苍白的面孔,走进北大的教室时,教室里两人一排的座位上总是挤坐着四五个人,连门边连走道都站满了校内的和校外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学生。教室里主宰着极大的喧闹。但当鲁迅先生一进门立刻安静得只剩下呼吸的声音。他站住在讲桌边,用着锐利的目光望了一下听众,就开始了《中国小说史》那一课题。

他的身材并不高大,常穿着一件黑色的、短短的旧长袍。不常修理的粗长的头发下露出方正的前额和长厚的耳朵,两条粗浓方长的眉毛躺在高出的眉棱骨上,眼窝是下陷着的,眼角微朝下垂着,浓密的上唇上的短须掩着他的阔的上唇,——这种种看不出来有什么奇特, 既不威严,也似乎不慈和。说起话来,声音是严缓的,既不抑扬顿挫,也无慷慨激昂的音调。他那拿着粉笔和讲义的两手,从来没有表情的姿势,帮助着他的语言。

还没有见过谁将自己的一生献给全人类,做着刺穿现实的黑暗和显示未来光明的伟大的工作,使那广大的群众欢笑,又使那广大的群众哀伤。

只有鲁迅先生。

他将永远活在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类的心灵里。

(选自《秋夜》)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面孔   的头发
( )的胡须   的工作

2.第一自然段破折号后面的语句告诉我们_____
3.用“       ”画出与文中画横线句子互相照应的句子。说说是什么使那广大的群众欢笑, 又是什么使那广大的群众哀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五自然段是对鲁迅的_____描写。
5.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人该看重什么

做人处世,该看重什么?居里夫人的“三重”、“三不重”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一是重爱心不重金钱。她在法国读书时生活很困难,祖国波兰给成绩优异的她寄来一部分“亚历山大基金”作为奖学金,虽然她很需要钱用,但是她只留下十分之一,其余寄回基金会,以救助更需要帮助的穷人。她说:“最富有的人不是那些拥有亿万家产的人,而是富有爱心的人,哪怕物质上很清贫。”

二是重工作不重享受。居里夫人当年年薪达4万法郎,在那个时代算是相当富有了,她丈夫建议家里添置一对沙发。居里夫人说;“不,还是不要舒服好,舒服了我可能会多坐一会儿,那就会少了工作时间。”正是因为她的勤奋努力为世界化学宝库增添了镭。她的重工作不重享受,永不懈怠的追求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是重成绩不重荣誉。她一生两次获诺贝尔奖;一生获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17个。但她对这些荣誉全不在意。一次她的一位朋友来访,她女儿正在玩一枚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奖章。朋友很惊讶,这是最高的奖赏。居里夫人竟然给孩子们当玩具。居里夫人说:“我不在乎这个,我是想让小孩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将一事无成。”

1.用“﹏﹏﹏”画出文章的中心句,它在文中的作用是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优秀(       )   贫困(        )   荣耀(       )
3.作者通过哪三件具体的事例表现了居里夫人三重三不重的精神?
第一件: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件:____________________
4.居里夫人说:“我不在乎这个,我是想让小孩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将一事无成。”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于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1.(1)一个“骑”字,(      )
A. 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和凶暴的本质
B. 表明擅长某事物的人,反而容易大意,招致失误
(2)“呵,我多伟大!”这一句(       )
A. 表现了自信、自豪        B. 刻画了反动统治者的外强中干和自我吹嘘的丑态
(3)“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含义是(      )
A. 全心全意地为广大人民服务     B. 一心一意地为革命事业而奋斗
2.下列诗句各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精神?
(1)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悼鲁迅先生(节选)

       

十月十九日上午,一个不幸的消息从上海的一角传出来,在极短的时间里就传遍了全中国,全世界:


鲁迅先生逝世了!

花圈、唁电、挽辞、眼泪、哀哭从中国各个地方像洪流一样地汇集到上海来。任何一个小城市的报纸上也发表了哀掉的文章,连最僻远的村镇里也响起了悲痛的哭声。全中国的良心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地悲痛的。这一个老人,他的一枝笔、一颗心做出了那些巨人所不能完成的事业。甚至在他安静地闭上眼睛的时候,他还把成千上万的人牵引到他的身边。不论是亲密的朋友或者恨深的仇敌,都怀着最深的敬意在他的遗体前哀痛地埋下了头。至少,在这一刻全中国的良心是团结在一起的。

我们没有多的言辞来哀悼这么一位伟大的人,因为一切的语言在这个老人的面前都变成了十分渺小;我们不能单单用眼泪来埋葬死者,因为死者是一个至死不屈的英勇战士。但是我们也无法制止悲痛来否认我们的巨大损失;这个老人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导师, 青年失去了一个爱护他们的知己朋友,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个代他们说话的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失去了一个英勇的战士。这个缺额是无法填补的。


(选自《小学教学研究》2014 年第 33 期)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逝世——(              汇集——(              悲痛——(       
2.“一个不幸的消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是_____句,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全中国人民_____的心情。
4.因为“死者是一个至死不屈的英勇战士”,所以我们“不能单单用眼泪来埋葬死者”,还要________
5.为什么鲁迅先生的逝世是一个巨大的无法填补的损失?请用“       ”把文中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a.人的一生,就像一次旅行。b.沿途中有看不完的坎坷泥泞,数不尽的春花秋月。C.如果一个人的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 ______心泉、______目光、______生机、______斗志,那么,他的人生轨迹怎会美好!d.但如果他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______身处逆境,______一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1.b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写在c句的横线上。(填字母标号)
A丧失了             B干涸了             C黯淡了             D失去了
3.请在d句的横线处填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鲁迅爱书的故事

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

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山海经》。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部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把他的保姆长妈妈也感动了。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一见面,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高兴地说:“哥儿,有画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过年时,有一个习俗,大人往往给孩子一点儿钱,叫作“压岁钱”。鲁迅得到压岁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   )显然,抄书使他获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

(   )他买回书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问题,一定要到书店去调换。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脏桌子上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页的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   )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9年,就有九千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梦寐以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欣喜若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围绕“________”这一主题主要讲了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件事情。
3.下列语句是从短文中抽出来的,请你把序号填在短文相应的括号里。
①鲁迅小时候对书籍特别爱护。
②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串了他的一生。
③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
4.阅读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鲁迅先生的一生著作等身,请你结合短文说一说他取得辉煌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朋友,你要我告诉你关于那个老人的最后的事情。我现在不想说什么话,实在我也不能够说什么。我只给你写下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在万国殡仪馆里面,我和一些年纪差不多的朋友,过了四天严肃而悲痛的日子。灵堂中静静地躺着那个老人,每天从早到晩,许许多多的人到这里来,一个个地或者五六个人站成一排地向他致最深的敬礼。我立在旁边,我的眼睛把这一切全看进去了。

一个秃顶的老人刚走进来站了一下,忽然埋下头低声哭了。另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已经走出了灵堂,却还把头伸进帷幔里面来,红着眼圈哀求道:“让我再看一下罢,这是最后的一次了。

灵堂里灯光不够亮。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起头,痴痴地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忽然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埋下头鞠躬了,其余的人马上低下头来。有的在第三次鞠躬以后,还留恋地把他们的头频频点着。孩子们的心是最真挚的。他们知道如今失掉一个爱护他们的友人了。“救救孩子”,我的耳边还仿佛响着那个老人的声音。

我所认识的一个杂志社的工友意外地来了。他红着脸在灵堂的一角站了片刻,孩子似的恭恭敬敬行了三个礼,然后悄悄地走开了。

我还看见一个盲人,他穿着一身整齐的西装,把一只手扶在另一个穿长衫的人的肩头,慢慢地从外面走进来。到了灵前那个引路人站住了。盲人从引路人的肩上缩回了手,向前移动一步,端端正正地立着,抬起他那看不见的眼睛茫然望了望前面,于是低下头,恭恭敬敬地行了三鞠躬礼。他又伸出手,扶在引路人的肩上默默地退去了。

两个穿和服的太太埋着头,闭着眼睛,默默地合掌祷告了一会儿。我给她们拉帷幔的时候,看见了她们脸上的泪痕,然后在惟幔外面响起了悲痛的哭声。

我的耳朵是不会误听的,像这样的哭声我每天至少要听到几次。我的眼泪也常常被它引了出来我的眼睛也是不会受骗的。我看见了穿粗布短衫的劳动者,我看见了抱着课本的男女学生,我也看见了绿衣的邮差、黄衣的童子军,还有小商人、小店员,以及国籍不同、职业不同、信仰不同的各种各类的人。在这无数不同的人的脸上,我看见了一种相同的悲戚的表情这一切的人都是被这一颗心从远近的地方牵引到这里来的。

1.短文的结构是(   )。
A.总一分一总B.总一分C.分一总
2.短文重点描写了哪些人?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的“那个老人”是指______。短文一再强调“我”的耳朵不会误听,“我”的眼睛不会受骗,说明______。
4.读短文中画“______”的句子,其中的“不同”指的是“相同”指的是______。
5.下面对短文中画“”的句子理解不准确的是(  )。
A.老人逝世后,有人组织“这一切的人”来这里吊唁,来表达人们的悲痛之情
B.老人的逝世让“这一切的人”悲痛,正是“这一颗心”牵引着这些人来到这里
C.老人的人格魅力吸引着每一个人。“这一切的人”是在老人的精神感召下来到这里,为老人送行的
6.结合下面的资料和你对“那个老人”的了解,谈谈为什么“那个老人”的葬礼会如此隆重。
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说,他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他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他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