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版(2001)| 四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结合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sù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xī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xiōnɡ       huái!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请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九个字用楷书规范、美观地抄写在田字格中。

2.读拼音,填字成词
严sù(      )          清xī(       )            xiōnɡ   huái(        )
3.下列词语中所含多音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模范   模样B.为什么 为难C.干脆 干净
4.“抱负”中“负”的意思是(        
A.遭受B.志向,理想C.
5.在括号里填入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少年周恩来(        )亲眼目睹“中华不振”,(        )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A.不但……而且……B.只要……就……C.因为……所以……
6.“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人是谁?”这个问题是从哪个角度提出的?(       
A.联系生活经验B.课文内容C.课文的写法
7.用以下哪个词语形容文段中的少年周恩来最合适?(       
A.英勇无畏B.铁面无私C.志存高远
8.以下句子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一项是(       
A.校园里的那棵樟树枝繁叶茂,宛若巨大的绿伞。
B.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
C.美丽的杜鹃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A.魏校长听了。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B.根据调查发现,由于用眼不当,学校里的“小眼镜”越来越多了。
C.在永州国际文化中心上演的舞剧《昭君》中,挑大梁的是永州籍舞蹈家唐诗逸。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①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③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⑤魏校长听了,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选段是围绕着哪件事情展开的?(     
A.同学们讲述各自读书的目的。
B.周恩来说出自己远大的抱负。
C.魏校长赞扬周恩来。
D.周恩来是怎样树立起远大志向的。
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若有所思”“清晰而坚定”说明周恩来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认真、充分的思考才立下的远大志向。(     )
(2)“睁大眼睛”“追问”表明魏校长听到周恩来的志向后十分气愤。(     )
(3)“连声赞叹”和两个“!”表达了魏校长内心的高兴之情。(     )
(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意思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而读书。(     )
3.读画线句,“有志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此生”指_________,“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魏校长听了周恩来的回答后为之一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课文想一想:周恩来为什么要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短文《人醉画图中》
       明清之际,浙江仁和县出了个小才子,叫毛先舒。他从小就很聪明,智慧超人。
       8岁那年,他父亲带他去杭州,游览西湖。一般的孩子见了山,见了水,就只知道贪玩了,毛先舒可不是这样。
       在堤边走着走着,父亲一回头找不到孩子了。再一看,毛先舒正坐在堤边上沉思呢。父亲问他在干什么,他说要做一首诗。父亲很惊喜,说:“好,你做吧,我在这里陪着你。”
       毛先舒说:“我已经做出来了。”说完,便念道:“杨柳千条绿,桃花万树红。船行明镜里,人醉画图中。”
他父亲高兴极了,更加注重培养他。后来毛先舒10岁就能写手好文章,18岁便著出了第一本诗集《白榆堂诗》。

1.给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字义,在(     )上面打“√”。
     明清之
(1)交界或靠边的地方(            (2)彼此之间(     
(3)时候(                                (4)当,适逢其时(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沉思——(                惊喜——(               培养——(          
3.用“——”画出毛先舒8岁时写的诗,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季节的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别给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选择主要内容,在括号中画“√”。
第一自然段:主要内容:
(1)明清之际,浙江出了个小才子。(       
(2)小才子毛先舒从小就很聪明,智慧超人。(        
第五自然段:主要内容:
(1)毛先舒的父亲高兴极了,更加注重培养他。(       
(2)毛先舒在父亲培养下,18岁出了第一本诗集。(       
5.读了《人醉画图中》这篇文章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2)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zhào事的洋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事的洋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慰?大家只能劝慰wèi这个不幸的女人。

(3)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拯救:__________
2.选文中“中华不振”的意思是(       )。
A.中国人面对外国人的侵略,熟视无睹,只是敢怒不敢言。
B.中国人们很久都没有遇到过令人振奋人心的消息了。
3.抓住原文重点词句回答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1.准确理解加点字的意思。(填序号)
A.仿效;功用                     B.仿效                     C.为别人或集团献出(力量或生命)
(1)有志者当此生(      )                            (2)此药疗显著(      )
2.画线句子中的“那位同学”指的是____________,这句话是对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心理/外貌/动作)描写,这句话说明他把____________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
3.对“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A.魏校长没有想到,周恩来小小年纪,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抱负和胸怀。
B.魏校长没有想到,周恩来都十二三岁了,才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抱负和胸怀。
C.魏校长不可能想到,周恩来小小年纪,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抱负和胸怀。
4.“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了人们远离饥饿,从小也立志学农学。作为小学生的你,为了什么而读书呢?请写清楚理由。
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远大的志向。(      )
(2)为门第增添光彩。(      )
2.“有志者”的意思是______,“效”的意思是______,“此生”指的是______,“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______
3.你为什么而读书呢?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xiào)此生!”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若有所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坚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抱负: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短文选自课文《__________》,短文写的是周恩来_____________________时代的一件事,他深刻意识到_________必须______________
3.“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此生”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4.你读了这篇短文有什么感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精彩阅读。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给选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1)“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中的“如此的抱负和胸怀”是指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句回答)
(2)“有志者”的意思是________,“效”的意思是________,“此生”指________,“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的回答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子中的“那位同学”指的是______,这句话是对他的____________描写,从“清晰而坚定”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
3.魏校长听了他的话后“为之一振”的原因是(     )(填序号)
A.魏校长没有想到他竟然有如此宏伟的抱负和胸怀。
B.魏校长觉得他的话并不可信。
4.选文中的这位同学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你为什么而读书?想一想,写下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①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②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 , 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 惩处这个外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zhào) 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③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1.将文中画线句子换个说法, 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想象情境填空 。
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了那个报案的女人。听了女人的哭诉,围观的中国人只能劝慰这个女人:“_________。” 周恩来看到这种情形,心里会想:“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自然段加点的“这个问题”是指什么?用波浪线画出来。文中把“这个问题”比作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4.读了选文,你认为“中华不振”的意思是( )
A.中华民族贫穷落后,面对外国的侵略敢怒不敢言。
B.中国人很久都没有听到振奋人心的消息了。
C.中国人因为经济落后,生活困难,精神不振奋。
5.联系片段,用自己的话谈一谈你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