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片段)
大家一再要求,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1.这段话出自成语故事《不能“坐井观天”
世界上越是骄傲自满的人,越是没有真才实学。“夜郎自大”、“井蛙不足以语海”等,都是对这般既没有学问、又不虚心的人而言的,试看那些狂傲的人,到头来都难免陷入失败、痛苦的泥潭。他们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就是自以为是,不肯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或批评。俗话说:“初学三年,天下无敌;再学三年,寸步难移!”由此可见,越是有学问的人,越没有骄傲的态度,越受人重视和尊敬。我们不是该深刻体会这个道理吗?
1.联系上下文的内容,理解词语。在大海中永生(片断)
A.拟人 | B.排比 | C.比喻 |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片断)
A.表达对儿子给岛上留下鲜花的感谢。 |
B.夸奖儿子爱劳动,懂得关爱父母。 |
C.让儿子明白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而不是获取,希望儿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能够为他人作贡献的人,一个让所有人都需要的人。 |
父亲留下的书香
我们这个寻常百姓家,收入不高,住房又小,挤挤巴巴的,连一个书橱也放不下。虽说不是“书香门第”,却有缕缕书香弥漫,这可以从家里的桌上、凳上、床头枕边到处堆放着的书本看出,更能从我和妻子、儿子饭后(xiá)___余常常是各人手执一卷昭然可见……这可从我全家人喜欢读书看出来。说起我家的书香,还是我父母传留下来的哩。
我父亲别无(shì)___好,就喜欢看书,《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古今中外名著,曾使他每每陶醉于其中。可是后来父亲的手中却换成了本本“苦书”,——这,说来就话长了。
我母亲生我二弟后一病不起,常年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独自挑起了持家的重担。起先请医生为母亲治病,后来家境日趋贫困,再也没钱请医生了。我们为此忧心忡忡。这时出现父亲床头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不见了,有的是一本本中医和中草药书,——这些就是“苦书”吧。 持家劳累之余,父亲就研读这些书,可谓是“苦”不(shì)___手。父亲还钻研一本《中国针灸大纲》,边看边实践:替我母亲望诊搭脉,开方煎药,又作针灸治疗。后来连我们兄弟姐妹也知道在足三里穴位针灸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良好效果。奇迹终于降临了,卧床数年的母亲[竟然、居然、突然、忽然]下床了! 母亲慷慨地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
父亲留给我们的很多很多,其中就有不绝如缕的书香。
1.根据拼音在文中横线处写上汉字。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这个文段选自《春天的日子多雨,常常淅淅沥沥地下着。只要琴声一响,雨点就轻松活泼起来,轻轻细细地洒在树叶上,洒在马路上,洒在行人的雨伞上,也洒到人家关着的玻璃窗上……洒得长长的胡同里稀湿稀湿,耀出一片亮光来。它们多么淘气呵,跳着快乐的集体舞,跟着琴声的节拍──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我老是在想,这个弹琴的人是谁呢?
夏天的黄昏,屋子里还滞留着一股热气。人们都到街头、湖滨、广场、公园里去乘凉,然而在那摇曳着荷绿色窗帘的窗口里,仍然不断地传出好听的琴声──丁冬!丁冬!丁丁冬冬……我在长长的胡同里走着,听着,想着,钦佩着这个弹琴的人,“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啊!
1.选文第一自然段中有一排比句,你能找出来吗?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节选)
“你回去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