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版(2001)| 三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


听古诗,并选正确的选项。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A.(qíng)雨盖B.菊(cán)山C.(chéng)黄D.(jǘ)绿
2.下列作品及作者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赠刘景文》——苏轼
B.《游园不值》——叶绍翁
C.《清明》——杜牧
D.《饮湖上初晴后雨》——欧阳修
3.下列对这首诗中字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尽:都,全。
B.擎:举,向上托。
C.犹:仍然。
D.须记:一定要记住。
4.这首诗是描写(  )季节的景色。
A.春末夏初
B.夏末秋初
C.秋末冬初
D.初春时节
5.“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句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对偶
D.夸张
6.关于这首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这首诗的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B.这首诗的后二句所写的秋末冬初的景色虽然萧瑟冷落,但更是硕果累累的时节,显露出勃勃的生机。作者这样写是来比喻人到暮年,虽是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之际,勉励好友要珍惜大好时光,昂扬向上,不可意志消沉。
C.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此处诗人同样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表现出一种浓浓的愁情。
D.这首诗作于1090年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情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
类型:听读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听古诗,并选正确的选项。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下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A.萧(xiāo)B.(wú)叶C.促织(tiāo)D.落(lí)
2.下列关于这首诗的作者及朝代正确的一项是(  )
A.叶绍翁 宋代
B.苏轼 宋代
C.杜牧 唐代
D.欧阳修 宋代
3.下列对这首诗中字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萧萧:风声。
B.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C.挑:挑弄、引动。
D.夜书所见:在夜里看书。
4.“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象征
C.夸张
D.拟人
5.这首诗的前两句写自然环境,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引发后两句书写的思忆之情,思念家中小儿此时可能还在挑灯夜戏,挑逗斗蟀。孤独之时幻想天伦之情,萧索之景催发想念嬉耍之乐。这种写作手法称为(   )
A.借景抒情
B.动静结合
C.虚实相映
D.巧用典故
6.关于这首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
B.首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
C.第二句接以“江上秋风”四字,既点明秋风的起处,又进一步烘托出了寒凉的气氛。秋风已至,而人客居他乡未归,因此触动了思乡之念。
D.第三句写儿童挑促织,让人感受到儿童的快乐和无忧无虑,诗人也被他们深深感染,心中无比喜悦。
类型:听读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唱(jīn  yín)           动(zhèn  chén)           歌(yù  yùn)
过(lüè  jīng)           阔(liáo  liǎo)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选字组词。
(到 道)   (______)别       (______)达
(振 震)   (______)兴       地(______)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选择合适的象声词填空。(每个词填一次)
唧唧       哗哗       唰唰       滴答       呼呼       㘗㘗
小鸟(__________)       蟋蟀(__________)       秋雨(__________)
秋风(__________)       流水(__________)       黄叶(__________)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联系诗歌,展开想象,请将想象到的画面填到相应诗句后面的括号里。
A.想象各种小花美丽而清香
B.想象丰收的景象
C.想象落叶飞舞,在空中盘旋
D.想象农民辛苦劳动,脸上绽放灿烂的笑容
(1)在每一片叶子里(______)
(2)在每一朵小花上(______)
(3)在每一滴汗水里(______)
(4)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______)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理解句子含义
1.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唰唰”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1)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成____________来写,写出了风摇大树、黄叶飘落的景象。
(2)“道别”的近义词是____________。读到这个词语,我仿佛听到黄叶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1)“叮咛”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句话,我好像听到大雁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透明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
这里把秋天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秋的声音就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秋天到处是美妙的声音。你还知道秋的声音在哪儿呢?仿照课文写一写。
秋的声音,
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一组句子的顺序被打乱了,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1)不但不爱,并且嫌恶它,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2)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
(3)和他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
(4)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多病,瘦得不堪。
(5)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
(6)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
A.⑤③⑥①②④B.⑤①③④⑥②
C.③④⑥⑤①②D.⑤①③⑥②④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下来。
2.写出“五彩缤纷”的意思。
五彩缤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_____)——(_____)
4.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修辞手法。你能仿写一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课文句子,我们也来说说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把______色给了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