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北京版(2004)| 一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

“告”字上画一头“牛”

①小时候酷爱猜谜。有人曾问我:“一口咬掉牛尾巴’,这是个什么字?”我想,这一定是“牛”字后面跟个“口”字,而“牛”没有尾巴,整个字不就成了“告”字吗?果然被我猜中。

②《经典释文》中说:“告上曰告,发下曰诰。”“告”是以下达上,而“诰”是以上传下,两者的使用范围是不一样的。所谓“祷告”,是在神灵或祖宗面前念念有词;“禀告”是向君主或上司呈报下情;“控告”,是向代表国家政权的司法机关检举揭发……这些用法,都和“告”的本义有关后来的实际使用中,“告”的这一特点逐渐淡化,“告”可以用来泛指表达、诉说,不太计较上下之别。而且,“告”的行为可以和“告”的内容直接组合,如告成、告贷、告负、告急、告竣、告老、告假……因为可以广而“告”之,“告”成了一个高产语素。

1.“一口咬掉牛尾巴”的谜底是:_______
2.把词语填进相对性的括号里。
祷告       禀告       控告
_______向代表国家政权的司法机关检举揭发
_______向君主或上司呈报下情
_______在神灵或祖宗面前念念有词
3.下列有关“告”和“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告”是以下达上,“诰”是以上传下。
B.“告”和“诰”都有告诉的意思。
C.“告”已无表达、诉说之意。
D.“告”和“诰”的使用范围是不一样的。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汉字之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走红,让不少选手和观众惊呼自己“不会写字”。例如:在这次“听写大会”中,“熨帖”一词只有1%的书写正确率,“癞蛤蟆”一词也只有2%的人能够写对。这也再次引发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断裂这一现象的忧虑。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说:“很多人说汉字有危机了,我觉得并不是汉字有危机,而是汉字的书写能力下降了,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现实之痛】汉字危机,并非危言耸听。用惯了电脑和手机,好多人常常会“提笔忘字”。不少中小学生在作文中滥用网络语言,狼牙山的壮士们英勇就义,也被他们恶搞为“挂了”。日常生活中,各种店铺的招牌、广告牌上的错别字层出不穷。一些商家为了引人注意,把成语乱改为广告词更是家常便饭(见下面由某校五年级学生整理的图片)。



1.上面图片中的错字依次应改为(       
A.夹                         
B.夹                         
C.夹                         
D.荚                         
2.阅读“汉字之忧”,文中画“ ”的句子除了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A.举例子B.下定义C.作比较D.打比方
3.阅读“汉字之忧”,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认为,“汉字危机”其实是(       
A.汉字文化传承出现了断裂,让人忧虑。
B.汉字书写和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C.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失写症”。
D.汉字间架结构越来越复杂,不易书写。
4.细读“现实之痛”“提笔忘字”四个字加上引号的作用是(       
A.表示特殊称谓。B.表示着重强调。
C.表示引用。D.表示特殊含义。
5.细读“现实之痛”,下面选项中没有正确概括“汉字危机”的表现的一项是(       
A.许多人常常“提笔忘字”。
B.不少中小学生在作文中滥用网络语言。
C.店铺招牌、广告牌上的错别字层出不穷。
D.人们接触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6.保护汉字,迫在眉睫。作为小学生,你认为可以为捍卫汉字做哪些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语委于2013年推出的大型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大会邀请来自全国的学生160人,组成32支代表队,以独特竞赛形式构成多场紧张精彩的晋级竞赛框架。该节目寓意唤醒更多的人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化的学习。正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金越介绍——“这不是一个秀场,呈现出来的状态可能非常单纯、简朴,但却可以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材料二

“猜谜语、出谜语”这种文化活动在中国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性活动,其中还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内涵。流传千年的出灯谜、打灯谜游戏已经成为元宵佳节独特的文化活动,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元宵节增添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联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举办首届大型电视益智竞技节目《中国谜语大会》。

1.材料一中介绍的电视节目是__________________,它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介绍的电视节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
3.对比两份材料,可以得出,这两档电视节目的不同点在于_________,相同点在于________
4.为了号召同学们观看,请你从上面两档节目中任选一档,为它设计一条宣传用语。
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见鸡而作

从前有一个地主,很爱吃鸡,佃户租种他家的田,光交租不行,还得先送一只鸡给他.

有一个叫张三的佃户,年终去给地主交租,并租第二年的田.去时,他把一只鸡装在袋子里,交完租,便向地主说起第二年租田的事,地主见他两手空空,便两眼朝天地说:“此田不予张三种。”张三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立刻从袋子里把鸡拿了出来。

地主见了鸡,马上改口说:“不予张三却予谁 ?”

张三说:“你的话变得好快呵!”

地主答道:“方才那句话是‘无稽(鸡)之谈’,此刻这句话是‘见机(鸡)而作’。”

1.这里的谐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字。
2.从这刻谐音小故事里我们能够感受到地主_______的性格。
3.请你搜索资料,找一个谐音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与理解

“枇杷”和“琵琶”

古时候,有人送枇杷给一个县官,可他在礼单上把“枇杷”错写成了“琵琶”。县官笑道:“‘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有个客人应声道:“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1.读短文,填空。
(1)文中有人送给县官的是( )
A.枇杷            B.琵琶
(2)“琵琶”和“箫管”都是一种____,而“枇杷”却是一种____
(3)县官收到礼单后“笑”了,这是一种怎样的“笑”?(     )
A.欣赏的笑       B.开心的笑       C.嘲讽的笑       D.赞美的笑
2.“只恨当年识字差”是县官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汉字的幽默对话

熊对能说:哥们儿,穷成这样啦,四个熊掌全卖啦?

电对曳说:好好歇会行不,你这姿势不累呀?

兵对丘说:兄弟,踩上地雷了吧,两条腿咋都没了?

王对皇说:哥们儿,当皇上有好处呀,你看,头发都白了。

果对裸说:哥们儿,你穿上衣服还不如不穿!

巾对币说:你戴上博士帽,就身价百倍了。

臣对巨说:和你一样的面积,我却有三室两厅。

晶对品说:你家难道没修?

自对目说:你单位裁员了?

茜对晒说:出太阳了,咋不戴顶草帽?

个对人说:不比你们年轻人了,没根手杖几乎寸步难走。

办对为说:平才是硬道理!

占对点说:买小轿车了?

1.边读边把对应的两个字写在一起,比较一下它们的异同。任选两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读懂汉字间的幽默对话了吗?能照样子写两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推敲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当参知政事后,决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坚决反对,没几年就被罢了官。他在京城闲居无聊、定回南京去看看妻儿。

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扬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今江苏者向京市),路过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到了隔江相望的瓜洲时,船靠码头,不再走了。他站在船头上,极目西望,但见青山隐隐,江水滔滔,春风绿野,皓月当空,触景生情,更加怀念起在金陵钟山的亲人来了,他走进船舱,拿出纸笔,略一思索,就写了一首题为《泊船瓜洲》的诗: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到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体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盘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为了突出他反复推敲来之不易的那个“绿”字,王安石特地把绿”写得稍大一些,显得十分醒目。

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增色,全诗都活了。这个“绿”字就成了后人所说的“诗眼”。后来许多谈炼字的文章,都以它为例。

1.试想一下,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叫“推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春风绿野,皓月当空”写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提到的“过”“入”“满”“绿”这几个字有区别吗?为什么王安石要一改再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仔细推敲字词,将这个句子写得更生动优美。
微风吹过湖岸,杨柳轻轻地摆动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神奇的“打”字

陈原

在生活中,人的不少动作都可以用“打”字来表示。比方“打毛衣”“打草鞋”,这并不是跟毛衣过不去,也不是要跟草鞋作对,而是要用毛线编织毛衣,将草编成鞋子。但不能依次类推,我们不能说“打皮鞋”,也不能说“打裤子”,可见“打”字有点儿“神奇”了。

“打酱油”——这里面的“打”,当然不是“打破”酱油瓶,也不是“编织”酱油,而有“买”的意思。凡是买液体的东西,常常用得上“打”字,比方“打酒”“打二两酒”“打香油”“打半斤油”。光说它是“买”的同义词,那也不对。“打水”并不等于买水,而是到井边或河边用桶提一桶水来;“打洗脸水”,也不是买洗脸水,而是在自来水龙头那里接一盆水就行了。

“买”同“打”更不能等同。“打”不能代替“买”你不能说“到百货公司去打文具”“到商店去打个收音机”,这样用就不知所云了。但是在某种情况下,却又不然。“打票”“打船票”“打火车票”“给我打一张五分的票”——票虽然不是液体,却又可以“打”一下,“打”字可真有点儿“神奇”了。

“打”宇还有玩的意思。人们常常说“打牌”“打扑克”“打纸牌”,这当然不是揍牌,而是玩牌。某些球类运动也叫“打”,比如“打篮球”“打排球”“打乒乓球”“打高尔夫球”,这也绝不是要把什么球打碎,而是去玩球。平衡木、吊环、鞍马虽都是一种健身器材,却不能用“打”字,“打平衡木”,这就不知什么意思了。

其实除了某些运动外,生活中的一些动作,也用“打”字来表达,如“打伞”“打电话”“打的”。一些生理现象也用“打”字来构词,如“打嗝”“打哈欠”“打哆嗦”“打喷嚏”……

你看,“打”字是不是挺神奇呀?!

(有删改)

1.“作对”在字典里的意思有:①做对头,跟人为难;②成为配偶。在画“﹏﹏”句子中的意思是_______(填序号),这个句子中有一个与之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
2.“打”字之所以神奇,是因为(       
A.“打”字的意义和用法有很多。
B.在生活中,人的不少动作都可以用“打”字来表示。
C.“打”在汉语中出现的频率最高,是十分重要的汉字。
3.同样是“打”却有不同的意思,请你在括号里写出下面词语中“打”字的同义词。
打鼓(        )       打柴(        )       打鱼(        )       打车(        )       打雷(        )
4.生活中还有很多与“打”类似的字,比如“吃”。请你根据字义提示,写出带“吃”字的词语。
(1)受人欢迎(        )       (2)产生嫉妒情绪(        )       (3)理解透彻(        )
5.读了本文,你想进一步研究“打”字,要如何搜集资料?又会搜集哪些资料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猜诗谜

祝枝山与唐伯虎是好朋友。有一天他去拜访唐伯虎, 不料他刚进庭院就被这位好友拦在屋门外。

祝枝山不解其意,故作生气地说“:唐寅,老兄我前来拜访,你如此无理,究竟是为什么?”

唐伯虎笑道“:老兄息怒,小弟我有诗谜一首请你猜一猜。猜对了,热情招待;猜不对,就不能怪我闭门谢客了。”

祝枝山说“:好吧,一言为定!”

唐伯虎解释说“:我这首诗共有四句,每句打一个字。”说完,唐伯虎念出了四句诗:言有青山青又青,两人土坡观风景,三人牵牛少只角,一人坐在草木中。

祝枝山听了笑道“:如此简单的诗谜也值得我去猜吗?”他说着便自信地走进屋去,坐到太师椅上就朝唐伯虎招呼到“:好,佩服!佩服!快奉茶吧!”唐伯虎见诗谜已破,立即端上香茶一杯,连连说“:此谜破得妙!”

这首诗的谜底就是“______”这四个字。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别别别的

有一天,学校开大会向同学们宣布了一条新规定,内容是“除了校徽,胸前别别别的”。同学们听了感到莫名其妙。

上课时,王老师解释说“:这三个‘别’字意义各不相同。第一个‘别’字是      的意思,第二个‘别’字是     的意思,第三个‘ 别’字是     的意思。”同学们这才恍然大悟。

1.文中三个“ 别”字各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