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冀教版(2016)| 二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
忠义街是瑞安的文化地标。中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心兰书社,发扬“贯穿古今,融汇中西“的永嘉学派精神,去感受书香传承与温州精神。
材料一:

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人间训》)ㅤㅤ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①而入胡。人皆吊②之,其父曰:“此何遽 ()③不为福乎?”居④数月,其马将⑤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⑥“。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⑧。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注释]①亡:逃跑。②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③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④居:经过。⑤将:带领。⑥髀:大腿。⑦弦:借指武器。⑧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的意思。

材料二:
ㅤㅤ李强总理在近日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用源自温州的“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鼓励广大企业家。“四千”精神一直深深地根植于瑞安人的骨子里。
ㅤㅤ瑞安偏居一隅,七山二水一分田,没有资源,没有“出路”,但这却倒逼瑞安人背井离乡、阔荡天下。《温州一家人》中的周万顺一家就来自瑞安。贫穷是这家人最真实的写照,但身为当家人周万顺却从未认命。他说:“我要不惜一切代价,哪怕卖祖屋也要送女儿出国留学。”他自己则带着妻儿到世界各地讨生活,从检破烂到卖皮鞋、卖纽扣。再到挖油井,说尽千万好话,历经无数坎坷,最终成功创办现代企业。
ㅤㅤ若向上追溯,瑞安人骨子里的“四千精神”的文化源头是务实创新的永嘉学派。忠义街的玉海楼就是孙诒让治学和发扬永嘉学派的中心和坐标。孙诒让主张“贯穿古今,融汇中西”,奋起寻求一条新的“办学堂、兴实业”精国之路。他创办了瑞安学计馆,温州蚕学馆等新型学堂;集资组织“瑞安务农支会”。集资创办“大新轮船股份公司”“东瓯通利公司”等,施行启迪民智,变革社会实务。”

(1)读材料一,完成下列(1)(2)题。
①给带点字选择正确意思。
①人皆吊_____
②近塞_____
A.文中指代丢马的人。
B.去,往
C.相当于“的”
(2)梳理材料一的内容,在方框里填入恰当的词语。

(3)联读三则材料,参与“心兰读书会”,交流阅读发现。

①我发现材料一、二都是运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材料一先讲事例,再讲观点,观点为:__________。材料二先讲 __________的观点,再举两个事例:一是 ___________,二是永嘉学派发扬人孙诒让奋起寻求一条新的“办学堂、兴实业”的救国之路。

②读了以上材料,我发现很多事情换个角度看,坏处可以变成好处。比如:材料一说“其子折其髀”却 __________;材料二中讲瑞安没有资源,没有“出路”反倒 __________。材料三里的鲁滨逊流落荒岛,生命力却变得更加顽强……生活中我也有类似的体会,比如 ___________

③我发现鲁滨逊和材料二中的瑞安人一样,讨论不正确的是 _____

A.“周万顺说:‘我要不惜一切代价,哪怕卖祖屋也要送女儿出国留学。’”这句话通过语言描写让我们体会到他为了改变家族命运,“想尽千方百计”。
B.孙诒让为了寻求救国之路,创办了瑞安学计馆,温州蚕学馆,集资组织“瑞安务农支会”,集资创办各类公司等,也是“想尽千方百计”。
C.鲁滨逊也有“想尽千方百计”的精神。比如他没有住处,就在荒岛上找合适的地方,搭帐篷;又找有水的山洞,插木桩,提防野人和野兽。
D.鲁滨逊还有“走遍千山万水”的精神。因为他喜欢冒险,经历了两次航海,去过大人国、小人国等各地,闯荡天涯步履不停。
(4)心兰书社正在举行“品名著人物形象”活动。除了《鲁滨逊漂流记》,本学期我们还读过很多世界名著,如《汤姆索亚历险记》、《骑鹅旅行记》等。哪个角色深深吸引了你?请选择一个角色,仿照例子,设计微信名和个性签名,并说明依据。

人物:_______
微信名:__________
个性签名:____________
设计依据: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每到传统节日,瑞安忠义街的民俗大街气氛分外浓。让我们“欢乐话习俗”吧!

《年糕》(节选,有改动)

温籍作家 林斤澜

我家年夜饭摆当中的,必是炒年糕。

ㅤㅤ俗话说:“无年糕,不成年。”冬至前,我老家从做年糕开始,直到吃年糕,能持续十天半个月。不用说小孩子们,就是大人也浸泡到过年的氛围里了。
ㅤㅤ大约冬至前一二天,家家户户按本年的年景——家庭收支和人口多少,商量着备几斤红糖,做几斗米的糖糕、水晶糕、松糕(均为年糕品种),这叫定“婆婆算”。“婆婆算”定,就要赶紧去定糖糕班。糖糕班负责到各家捣年糕,它由糕饼店雇临时工组成。各家捣年糕都挤在冬至前一二天,这个班子只能日夜服务,突击完成。虽排到黄昏半夜,但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反倒特别期待,平添了熬夜的乐趣。
ㅤㅤ灶洞里火苗外吐,铁锅里蒸汽腾腾,糕粉蒸好了。忽听敲门如敲山,寒风中,三脚两步闯进来几个后生。个个甩掉棉袄,有一个汉子从铁锅里端出个甑(zèng)子,把里面的糕粉朝捣臼里扣。再一个大汉拎过来一桶冷水,倒在臼上。再一个大汉,两臂起栗子肉,把石头捣槌挪到热腾腾的捣臼里,轻轻细碾。忽然一声吼,高举捣槌,齐眉,过额,朝下抡。再一个大汉过来替换抡,换了两三换,糕粉已被捣得粘成一团。两手蘸水一揭,捧起来,扔在案板上。大汉们围着坐下,又都成了手艺师傅。各人捏一块糕在手里,拿出“糖糕印”,边抹菜油边招呼小主人:“学生,给你捏个鲤鱼跳龙门。”或还有“招财进宝”,也有寿星老儿,竟有梁山伯祝英台的……
ㅤㅤ冬至“还冬”,是答谢天地、祭祖、还愿的重要仪式。第二天,大家小心把贡品捧到“还冬”的供桌上,让各种年糕领导众贡品,家长领导着全家鞠躬、磕头。
ㅤㅤ到了年夜饭上,那摆当中的年糕片片上撒着紫红的酱油肉,金钩虾米,碧绿的菜籽苔。这时节,北方地里连星星绿色都还没有,在我老家,油菜籽不但抽出苔来,还上花了。盘子上的碧绿顶尖,点点刚开的小黄花,携着这一盘的白、红、金、绿,仿佛都含着早春的露珠。当家人举箸,欢笑高声:“年年高,年年高。”
(1)图绘民俗。书画馆展出《温州民俗图说》,下列描绘了选文中习俗的图是      
A.
B.
C.
D.

(2)词解民俗。展览馆展出了捣年糕的制作工具,给下面的工具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甑子 _____ ②捣臼 _____③捣槌 _____④糖糕印 _____
A.中部凹下的用来捣碎东西的容器。
B.刻好花纹的雕花模子。
C.放于锅上蒸食物的炊具。
D.敲打用的器具。
(3)品味民俗。习俗大街上正在宣讲习俗故事。
①根据选文内容,在方框里填入恰当的词语。

               
②作者按         顺序介绍了南方老家过春节的习俗,写得有详有略,其中写得最详细的是         。这样写的好处是          
③“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请从选文中摘抄一处描写“年糕”抒发真情实感的语句,并写批注。
摘抄语句:           
我的批注:           
(4)歌唱民俗。戏台上正在表演温州民谣,请将下列的民谣与对应的诗句、风俗连一连。
正月正,闹花灯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驱魔降福、祈许光明
五月五,过重午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一年更比一年高
七月七,巧食喜鹊啄年糕如水晶,上有桂花糁。纪念屈原、辟邪祈福
十二月,糖糕印状元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向往美好、渴望灵巧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外婆的银针

①外婆的手很巧,但凡我的衣服被什么东西钩破,她都会用各种法子将衣服补得几乎完好如初。她总是从铁盒中取出线与银针。银针一闪一闪的,十分好看。她吮一吮那根细线,再举起银针,对着光源,将细线穿入孔,再打一个小结。我很喜欢看外婆穿细线的样子。她眯着眼,(       )地盯着那银针的针眼。[A]细线轻盈地穿过那个针眼,在针眼的另一端,在耀眼的灯光下飘动,好像是一位灵逸的女子在光下飞舞。为此,我向外婆请教如何穿针。

②柔和的灯光下,外婆手把手地教着。她用那双遍布老茧的手抓住我的小手,将银针对着光亮处举高。我眯着小小的眼睛,无论怎么穿,那细线都在针眼处扭着腰,奈何穿不过那个小孔。外婆( )地笑道:“别急,以后就好些了。慢慢来。慢慢来……”她那微微泛黄的手抓住我的手,(       )地,稳稳地将线的这头带到了那头。那时,我觉得外婆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人。

③我慢慢地长大,而外婆却渐渐老去。她的皱纹多得让我数不过来,眼中的混浊开始渗透蔓延,她总是听不清我们在讲什么,总是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误解我们的意思。有时候我会被她的不断询问弄得不耐烦,懒得与她多说。时间一久,她便很少问我问题,也不再和我们多说什么,只是继续忙着自己的活儿。

④我以为她这是老了,懒得理这些琐事。然而我错了,那天打开门,看见外婆正举着银针,穿着线。她不停地吮那根细线,不停地试图将线穿过银针,而她身边放的,则是前些天我磨损的一双袜子。[B]我走上前,许是挡住了她的光线,她皱了皱眉,脸上的沟壑全挤在一起,像一棵沧桑的古柏。她见到我,( )地笑了笑:“回来啦。 我想帮你补一下袜子。可惜了,穿了老半天,线都穿不上。唉,老了老了……”

⑤我凝视着她那已经颤抖的左手,心中说不出是什么滋味。我握住外婆的手,在灯光下,慢慢移动着细线,直至它穿过针眼。[C]细线在那一端移动着,像一个断的生命,在柔和的日光灯下,倾吐着生命的飞逝。“真厉害,你瞧,你一穿就穿过了,真好,真好……”外婆推了推老花镜,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和着她的皱纹,像一棵老树的年轮,一圈又一圈。

⑥银针躺在那个小盒子里,许是沾上了外婆吮细线时的唾液,它在灯光下,闪闪的,晶莹着。再次看到它的那一瞬间,我长大了!

1.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词语。(填序号)
A.从容          B.不好意思          C.慈爱          D.全神贯注
2.短文中,随着不同的事情发生,“我” 的情感也发生了变化,请把思维导图填完整。

3.读画波浪线的三个句子,选其中的一句作批注。
我选择____处,批注: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外婆两处笑的心理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多次提到外婆闪闪发亮、晶莹的银针,你觉得银针代表外婆什么可贵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
6.“再次看到它的那一瞬间,我长大了!”对于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以前,“我”不会穿针,现在“我”不但会穿针了,而且非常熟练,比外婆都穿得好。
B.“我”应该多做像“穿针引线”一类的家务,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C.“我”意识到随着自己的长大,外婆也老了,“我”要多理解、关心日渐年迈的外婆,学会呵护外婆,回报外婆对“我”的爱。
D.“我”真的觉得外婆老了,没用了,而“我”应该独当一面,成为家里的大人。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生于“扫码”时代

资料一:

①近年来,二维码在中国大行其道。车票、机票……都有它的身影。二维码全称二维条形码,是条形码的升级。它诞生于日本,用某种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分布的黑白相间图形,把文字、图像等“编码”成一个图像,当用特定软件拍摄这些图像时,信息会显现,现在普遍是黑白两色,也有彩色的在推广中。

②二维码在生活中非常实用。在广州市番禺区,民警查户口时,用智能手机扫门牌上的二维码,即可准确获取住户信息。乘客用手机扫一扫公交车站的二维码,便可获知公交车离站点还有多远。

③除了以上列举的用途外,二维码因技术简单,人人都会用。把名片和二维码结合起来,无需交换名片,用手机一扫,信息就进入他人手机中。一些艺术展览也引入了二维码。游客参观时,用手机扫展品上的二维码,手机上就有语音介绍。

④现在你是不是也想做二维码?那你要小心了,二维码技术门槛低,只要从网上下载二维码生成器,就能制作二维码。但也有不少病毒伪装成手机聊天软件,并通过二维码提供下载链接,用户一旦下载,便会“中招”。二维码像一匹烈马,它既能带着我们飞奔,也会踢人,甚至伤人。

资料二:

由深圳大学光电子学研究所开发的三维码技术,与二维码相比,三维码虽还不普及,但具有更大的信息容量、识别便易性和较好的安全性。三维码除了和二维码一样可以被机器读取外,仅用人眼辨识也可以获取到部分乃至全部文本信息。相比而言,二维码是平面印刷品,三维码是结构、立体、唯一的,具有不可复制的特性;三维码较二维码增加了一个维度,信息承载量是二维码的2~5倍;三维码还有全球首创AI识别技术,颠覆了传统识别方式,是产品信息的安全入口。

1.根据资料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二维码是黑白的,三维码是彩色的。(      )
(2)二维码技术简单,人人都会使用,三维码技术只能被机器设备读取。(      )
(3)三维码技术具备不容易仿造和仿造成本高的特性,更加安全。(      )
(4)二维码和三维码由日本开发,中国深圳大学光电子学研究所改进而成。(      )
(5)资料一主要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来说明二维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      )
2.下面这段话应该放在资料一什么位置?(       
另外,一些会议开始前,主办方会给来宾发送一条与来宾手机号码、身份等一一对应的二维码,来宾出示二维码供机器扫描即可签到,简化核对嘉宾身份的烦琐手续。
A.第①~②段之间B.第②~③段之间
C.第③~④段之间D.第④段之后
3.资料一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4.二维码和三维码,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现代文阅读

呵护世界

①我曾经在一个开满鲜花的公园里散步,当我走近一座花坛时,一个像鲜花一样美丽的小女孩挡住了我,轻轻地说:“叔叔,你不要走过去,那边有只漂亮的蝴蝶,你不要惊吓了它。”在我看来,这小女孩呵护的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小生灵,她关爱的是自己面对着的美好的世界。

②在我们面对自己时时触摸的生活,面对与你打交道的人们时,你是不是像这个小女孩一样地小心呵护,给以关爱呢?我们是否常常因为自己的(       )斥责、(          )怒容、(       )搪塞,或是(       )的冲撞,就这么弄伤了对方的心灵,或是大煞风景,破坏了美好的景致?

③当然,我们承受着生活的压力,常常有不顺心的时候,会常在心里怀着一股的怒气和怨恨,假若任凭这些情绪到处流泻感染,无疑会使眼里的世界变得灰暗,没有什么美好可言。正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这世界更需要我们投入关爱和呵护。

④我通过一段文字,看到了这样一幅温馨的画面:有个常怀关爱之心的绅士走进一家花店,要求把橱窗里的花取出一部分,店里的人照着他的话去做,并问他要买多少。这个绅士出人意料地回答:“我不想买花,只是看它们太拥挤了,怕它们被压坏,想让它们轻松一下。”他就是英国文学家王尔德。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地方,是否都能常常怀着这样的关爱,为他人也为自己留心保护一片美丽的世界?

⑤在接触那些怕压易碎的物品时,我们总是小心翼翼地,只怕弄坏了它们,那我们也不妨将这份细致带到日常生活里来,小心地呵护和善待我们所生存着的这个世界。

1.文中画“          ”的句子欠妥当,你只需在句子中添加一个字,就避免了这个问题,改正后再说说这样修改的理由。
我的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文中画“——”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表明了作者对小女孩关爱蝴蝶的看法。
B.描绘了作者的心理活动。
C.揭示了小女孩呵护蝴蝶的行动。
D.赞美了小女孩对美好世界的关爱,点明了文章的题旨。
3.选择合适的序号依次填入文中的括号内。
A.一声          B.一气          C.一片            D.一句
E.一遍          F.一副          G.一阵            H.一时
4.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本文列举的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片段阅读

晏子使楚(节选)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他站起来说:“大王难道不知道吗?”橘树种在淮南,结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容易做盗贼吧!“

1.理解词语意思。
面不改色:__________
2.晏子举了个楚国上下都熟知的现象,这个现象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_______
3.“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习了本文,你觉得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飞向蓝天的恐龙(节选)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用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体表长出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不过,另一种看法是,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有些科学家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不管怎样,科学家们认为: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崭新的生活天地。

1.判断下列句子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和狗差不多。                 (      )
(2)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恐龙演变成了鸟类,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解答。       (      )
2.选段主要写了什么?请用“       ”画出关键句。
3.根据选段内容填空。
画横线的语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选段的表述,你觉得下列哪种恐龙最有可能演变成鸟类呢?(       
A.行动较为敏捷的食草类恐龙。
B.体型庞大的猎食性恐龙。
C.栖息在树上的猎食性恐龙。
D.身材小巧、四足行走的恐龙。
5.读了选段,你又产生了哪些问题呢? (至少从两个角度提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家有斑鸠(节选)

陈忠实

①我有记事能力的时候就认识并记住了斑鸠,像辨识家乡的各种鸟儿一样,不足为奇。灰褐色的羽毛比不得任何一种鸟儿,连麻雀的羽翅上的暗纹也比不得。没有长喙和高足,比不得啄木鸟和鹭鸶。没有动人的叫声,从早到晚都是粗浑单调的咕咕咕——咕咕咕的声音。它的巢也是我所见过的鸟窝中最简单最不成型的一种,简单到仅有可以数清的几十根柴枝,横竖搭置成一个浅浅的潦草的窝。小时候我站在树下,可以从窝的底部的缝隙透见窝里有几枚蛋。我曾经在六十年代的小学课本上看到过以斑鸠为题编写的课文,说斑鸠是最懒惰的鸟儿,懒得连窝也不认真搭建,冬天便冻死在这种既不遮风亦不挡雨的窝里。

②然而,整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我住在祖居的老屋读书写字,没看见过一只斑鸠。尽管我搞不清斑鸠消亡的原因,却肯定不会是如童话中所阐述的陋窝所致,倒是倾向于某种农药或化肥的种类性绝杀。这种普通的毫不起眼的鸟儿的绝踪,没有引起任何村里人的注意。我以为在家院的周围再也看不到斑鸠了。

③斑鸠却在我重返家乡的第一个清晨出现了,就在我的房檐上。

④我便轻手开门,怕惊吓了它。但它还是飞走了。

⑤初始,无论我怎样轻手蹑足地开门走路,它一发现我从屋内走到院中,扑棱一声就从屋脊或围墙上起飞,飞到高高的村树上去了。我仍然往小院里撒抛米谷。直到某一日,我打开门出来,两只斑鸠突然从院中飞起,落到房檐上,还在探头探脑瞅着院中尚未吃完的米谷。我的心里一动,它终于有胆子到院内落脚啄食了,这是一次突破性的进展。

⑥我和斑鸠的关系获得令人振奋的突破之后,随之便是持久的停滞不前。斑鸠在房檐在房脊在院墙上栖息追逐,似乎已经放心无虞。然而有我在场的时候,它们绝不飞落到院里来啄食,无论我抛撒的米谷多么富于诱惑。有几次我从室内的窗玻璃前窥视到斑鸠在院中啄食米谷的情景,每当我出门,它们便惊慌地飞上房顶。这一刻,我清醒地意识到,它还不完全是我家的斑鸠。

⑦要让斑鸠随心无虞地落到小院里,心里踏实地啄食,在我的眼下,在我的脚前,尚需一些时日。

⑧我将等待。

(有删改)

1.阅读文章,完成斑鸠自画像。
◎我的名字:斑鸠
◎我羽毛的颜色:______________
◎我的叫声: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鸟窝:____________________
◎外界评价:人类曾说我是最_________的鸟儿。
2.斑鸠来到家中做客,作者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认真阅读文章,完成作者的心情变化图。

3.读完文章,你觉得这是一篇(       )的散文。
A.温暖治愈B.哀婉忧伤
C.荡气回肠D.辞藻华丽
4.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斑鸠呢?请你联系文章第④~⑧段,简单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曾说:“斑鸠在我的滋水家乡的鸟类中,是最朴拙、最不显眼,近乎丑陋的一种鸟儿。”但就是这样其貌不扬的斑鸠,为什么让作者如此记挂于心,想要亲近呢?请结合文章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两弹”元勋邓稼先(节选)

“在研制氢弹和新的战略核武器的过程中,作为一位组织者和参加者,邓稼先立下了汗马功劳!”邓稼先的同伴们这样说。每一次新的战略核武器的重大突破,每一次里程碑式的试验的成功,都是和邓稼先的名字连在一起的。在特种材料加工的车间里,在爆轰物理实验场和风雪弥漫的荒原上,一年到头,他风尘仆仆,四处奔波,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哪个岗位最危险他就出现在哪里。

那是一次地下核试验,马上就要开始了,试验场上的千军万马在等待着庄严的“零”时的到来。核装置徐徐下井了,各种测试仪器一起开动了。核装置下到深处的时候,突然有个信号测不到了。

“怎么办呢?”科技人员回到帐篷里反复商量,有人主张把装置从井里提上来拉回厂房查清原因;有人主张就地解决问题后再下井。大家从夜里一直讨论到天亮,最后邓稼先决定——在现场采取妥善办法处理。他跟科技人员来到井口附近,一起探索解决办法。戈壁滩上风沙呼啸,寒风刺骨,气温是零下30多摄氏度!见他太疲倦了,有人劝他:“邓院长,你回去吧!”

邓稼先严肃地拒绝:“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故障排除后,他才和大家一起离开现场。试验成功后,他兴奋极了。由于过度劳累,几天吃不好饭,他只喝了一小杯酒,竟当场晕倒了。在场的人赶紧扶他躺下,一量血压竟是零。

医生整整抢救了一夜,邓稼先才睁开了眼睛。苏醒后,他问的第一件事是:“核爆的测试结果如何?各种数据拿到了没有?”他仍然不肯休息,随后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

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1)汗马功劳:______________
(2)风尘仆仆: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_____”的句子是环境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阅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这两句话中的两个“竟”字起什么作用?(     
A.两个“竟”字表示惊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B.两个“竟”字在文中突出了邓稼先忘我工作、身先士卒的精神。
C.两个“竟”字说明邓稼先的身体比较虚弱,病倒了。
5.阅读全文后,你觉得邓稼先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12 分)

萤火虫

①“萤火虫,打灯笼,飞到西,飞到东。好像星星眨眼睛,好像盏盏小灯笼……”

②关于萤火虫,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相传,我国晋朝时有个青年叫车胤(yìn),他爱学习,但由于家贫买不起油来点灯,晚上不能读书,于是他就捉了很多萤火虫,装在薄薄的白色布袋子里。几十只萤火虫发出 的光,真能抵得上一盏点燃的油灯呢!他就借着萤火虫的光刻苦学习,后来成为一位有大学问的人。

③萤火虫的一生要变四个模样。萤火虫妈妈喜欢在潮湿腐烂的草丛中产卵,它的卵小得很,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得见。卵孵化出幼虫后,经过一段时间,幼虫蜕皮变成蛹(yǒnɡ)。最后由蛹变成萤火虫。

④萤火虫的幼虫个儿很小,但胆量很大,敢与蜗牛较量,直至把蜗牛吃掉。萤火虫幼虫有一套神奇的“法宝”。你看,当幼虫找到蜗牛以后,先用它那针头一样的嘴巴在蜗牛身上敲几下,这是干什么呢?原来这是给蜗牛打麻醉针。连打几下以后,蜗牛就迷迷糊糊地失去了知觉,动弹不得,最后终于瘫痪(tān huàn)了。这时候,幼虫又狠狠地给蜗牛注射消化液。蜗牛的肉开始化成稀稀的鲜美的肉汁。这时幼虫便呼唤它的同 伴们,兴高采烈地围在蜗牛四周,一起把针头般的嘴巴插进蜗牛的肉内,津津有味地吸起来。它们帮农民除了害,立了功,是农作物的好朋友。

⑤萤火虫那美丽的光是怎么发出来的呢?科学家们经过仔细观察研究,发现萤火虫发出的光,是它呼吸时“荧光素”氧化形成的。人们还通过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发明了日光灯、矿灯。

⑥你瞧,小小的萤火虫,趣闻还真不少呢!

1.阅读第③段,萤火虫的成长过程是(          
A.卵→蛹→幼虫→萤火虫B.蛹→卵→幼虫→萤火虫
C.卵→幼虫→蛹→萤火虫D.幼虫→蛹→卵→萤火虫
2.读第④段中画“      ”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
3.借助文章关键语句概括大意,可以了解萤火虫的趣闻有:①车胤借用萤火虫的光来读书、②______、③_______、④萤火虫发光原理给人类带来启发。
4.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是个好习惯。照样子,写一写你的观察和思考。
例:萤火虫,打灯笼,飞到西,飞到东。萤火虫那美丽的光是怎么发出来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