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上述Na2CO3体系呈中性时,![]() |
B.符合c(![]() ![]() |
C.pH=9,c(Mg2+)=0.01mol/L时,溶液中只存在MgCO3沉淀 |
D.pH=8,c(Mg2+)=0.1mol/L时可发生反应:Mg2++2![]() |
A.效果较好的催化剂是N-Co3O4/Pt |
B.若利用H218O进行同位素标记实验,检测到以上反应中有C16O18O和C18O2生成,说明O-H键断裂 |
C.反应:C16O(g)+![]() |
D.若ⅱ表示H2O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则Co3O4/Pt更容易吸附H2O |
A.SiCl4为非极性分子 |
B.沸点:SiCl4大于SiH4 |
C.过程①中Si的sp3杂化轨道接纳O的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 |
D.该过程中与Si结合能力:O>Cl |
“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能力持续增强,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实、供应充裕、市场稳定。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3390亿斤,我国粮食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中国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作出贡献。粮食是生存之道、发展之道、稳定之道,关系到国家安危、人民福祉和国际格局。
在经济全球化今天,有人认为只要有钱就可以从国外买到粮食,没有必要费大力气发展国内粮食生产;也有人认为,保障粮食安全,意味着今后所有农产品都要由国内供给。
就上述两种观点,谈谈我国应如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牢牢占据两会热词“C位”的当数“新质生产力”。
【名词解释】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是新质生产力的三个重要特征,而创新则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从新质生产力的这些重要特征来看,教育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教育培育了新质生产力人才,提升了全社会人力资本和全民素质,提高了全社会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教育又影响着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数量和质量。
【案例链接】
日前,在贵州七星关刺梨科技小院里,贵州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们忙得热火朝天。依托小院自主发明专利,他们正在申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刺梨机械化简易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实现刺梨种植由粗放型经营向精准化管控的跨越。与过去常规种植管护相比,产量提高了34.9%,品质提高了46.2%。
“科技小院”全称为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研究生培养单位把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长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着力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农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全省28家科技小院瞄准贵州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目标,聚焦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工作,扎实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科技小院逐步成为贵州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重点抓手和重要平台。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教育促进新质生产力持续发展的传导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