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鸡和兔子、鸭子是邻居。
一天中午,兔子向公鸡借个盆,公鸡说:“我自己要用,不借。”傍晚,突然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公鸡的屋顶被吹掉了,他急得又叫又跳。兔子和鸭子听见了他的叫声,都放下手里的活,跑来帮他抢修房屋。风停了,屋顶修好了。公鸡看看修好的屋顶,再看看满身泥水的兔子和鸭子,不由得脸红了。
1.文中有A.互帮互助 | B.讲诚信 |
C.懂得感恩 |
笔墨童年
①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竞与笔墨有关。
②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
③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石上舔来舔去,准备答卷。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
④磨墨要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要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冰,才抖抖索索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考试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
⑤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从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余韵。
⑥其实岂止是李白。长大后才知道,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一群人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那个人叫王羲之,他写出的答卷叫《兰亭集序》。
⑦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
⑧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
⑨当时,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下去,有时有一朵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最终化为灰烬。
⑩家乡近海,有不少渔民。哪一季节,如果发愿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到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船舱中间底部,才敢破浪远航。
⑪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
⑫这是我的起点。起点对我,多有庇护。笔墨为杖,行至今日。
(作者:余秋雨,选自《中国文脉》,有删改)
(1)短文写了与笔墨有关的哪四件事?请列出小标题,并填写相应的自然段序号。感恩的习惯
①小侄儿在乡下读书,三年级要学英语,便利用暑假提前随我入城。学习之余,他每天总要画张画给我:或大或小的白纸,用铅笔勾出一花一草或一小人,写上一行不算整齐的铅笔字,有时是:“姑姑,谢谢你!”有时是:“姑姑,你辛苦了!”
②我问小侄儿:“干吗送我礼物?”不善言谈的侄儿红了脸,轻声说:“老师教的。老师让每个小朋友们都要学会感恩。任何时候受到帮助,都能不忘了说谢谢。”我说:“姑姑是家里人,还用客气吗?”小侄儿说:“家里人,更不能心安理得。”
③小侄儿的话让我感动了好长时间。我不知道是怎样的老师,能让孩子养成如此好的习惯。侄儿的行为,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我。
④第一次,在我过生日时,我为母亲买了件羊绒衫,花掉三个月稿费。母亲摸了又摸,不相信地问我:“这么薄的东西,能比羊毛衫暖和?”冬天过了一大半,母亲也未曾舍得穿,倒是拿出来看过多次,每次都仿佛看自己熟睡的孩子,有一点折痕,都抹了又抹。她幸福地眯着眼睛,骂我浪费。这一切都深印在我的脑海中。我为母亲创造了快乐,也分享着母亲的快乐。
⑤第一次,在父亲节,牵了父亲的手祝他快乐。父亲不善言辞,以前一个月和我说的话,加起来没有母亲和我一天说的话多。我曾羡慕人家的女儿勾着父亲脖子撒娇,为自己有父亲没父爱而伤心。现在想来,没有父亲起早贪黑,用辛苦的劳动铺平我的大学之路,我又怎能有今天?不知是不是因为我成人后,第一次牵了父亲的手,他和我的话竟多了起来。这让我悟得:原来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也需要表达。
⑥感恩,不仅改变了我,也给我的女儿带来了变化。耳濡目染中,7岁的女儿亦学会了感恩。有一次,她英语考了100分,她说成绩的取得,是老师和她一起努力的结果,于是自己动手制作了谢师卡送给老师,后来的课堂上,老师提问她的次数,竟因此增多了。她终于不再害羞,敢于举手发言了。
(1)下面对短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 )A.短文写了侄儿向“我”感恩。 |
B.短文写了“我”向母亲和父亲感恩。 |
C.短文写了女儿向老师的感恩。 |
D.短文写了我们对自然的感恩。 |
A.细致地描写了母亲因为“我”的感恩而不高兴。 |
B.表现了母亲因“我”的感恩而快乐。 |
C.描写了母亲对“我”送的礼物爱若珍宝的情态。 |
D.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这件衣服的喜欢。 |
A.总结全文 |
B.总领全文 |
C.承上启下 |
D.激发阅读兴趣 |
A.亲人之间,也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照料而不感恩。 |
B.亲人之间,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照料,不必感恩。 |
C.亲人之间的感恩多此一举。 |
D.家里的人接受照料,不需要感恩。 |
【材料一】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材料二】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材料一出自课文《A.材料一中加点的“伟大的力量”指的是李大钊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对敌人的憎恨。 |
B.材料二中最后一句话,高度赞扬了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
C.这两个材料都表现了革命者崇高的精神品质。 |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①我想大家如果知道我是怎么制作陶器的,肯定会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我自己都记不清曾用了多少拙劣的方法去调和黏土,也记不清曾做出多少怪模怪样的家伙:有的是因为陶土太软,承受不住泥胎自重,陶罐不是凸出来,就是凹进去,根本不能用;有的是晾晒得太早,阳光过于强烈导致陶器破裂;还有些则是陶土黏度不够,晒好后,一经挪动就碎了。
②总而言之,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去寻找黏土,然后把黏土挖出来,调好沙土比例,然后运回家,再制成罐、瓮之类的陶器。前前后后大约两个月的时间,我的工作成果只有两只大坛子,而且做工拙劣,没人会把它们称为坛子。
③后来阳光彻底把这两只大坛子烘干了,而且看起来很坚固。为了防止出现磕碰碎裂的情况,我小心翼翼地搬起来,分别把它们放在提前特制的两个大筐里面。又在坛子的外壁和筐沿之间塞满稻草和麦秆。我打算用这两个大坛子来装我的粮食,以及由粮食加工出来的面粉,有了这个容器,我的粮食就不会受潮了。
④说实话,我这大坛子的做工只能说是勉勉强强,但我做的一些小陶器还是可圈可点的。诸如小瓦罐、陶盘、小砂锅等不一而足。反正只要是我能把握好的东西,做得还都像模像样。而且,岛上灼热的阳光,也使得这些小器皿都晒得极为坚固耐用。
⑤但这些距离我的终极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最渴求的是能煮东西的工具,现在这些作品作为容器装东西倒还可以,但不能用来装液体煮东西,而这恰恰是我最需要的.
⑥一段时间以后,我有了偶然发现。那次我在地上升起一大堆算火烤东西,烤好以后我过去打算把火熄灭,猛然间发现火烬里有一块陶器碎片,经过大火烧制,变得坚如磐石,红如方砖。这个偶得让我茅塞顿开,我对自己说:既然陶器片能烧,整个陶器必然也能烧制。
⑦在这个陶器碎片的启发下,我开始研究如何掌握火候,给自己烧制几个陶罐出来。
1.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A.找不到制作陶器的黏土 | B.陶土太软,吃不住本身的重量 |
C.晒得太早,陶器被晒裂了 | D.晒干后一搬动就破碎了 |
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1.选段主要写阿瑟林斯基发现A.百思不得其解 | B.打破砂锅问到底 | C.一问三不知 |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材料一:爱读书必须读好书。做到开卷有益,要重视阅读名篇佳作,汲取真知灼见。经过时间沉淀的经典书籍,能点亮智慧之光,引领人生之路,让人受益终身。何谓好书?好书是有品质的书,在各自领域专业可靠,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好书是有内涵的书,不仅能增知识,长见闻而且有助于净化心灵,塑造优秀品质;好书是适合自己的书,能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知识结构,提供恰如其分的知识养分,让学习事半功倍。
材料二:古人有许多热爱读书的故事流传至今。其中王羲之的故事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相传。一天中午,王羲之正在读书,书童送来馍馍和蒜泥,他因为看书入了述,竟拿着一块馍沾了墨汁就往嘴里送,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还说:“今天的蒜泥真香啊!”前人能做到读书废寝忘食的地步,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知识财富,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读书而沉湎于手机、游戏、电视呢?与他们相比我们不感到惭愧吗?
材料三:读书是青少年的必备功课。做好这门功课不仅要有明确目标,还需要掌握有效方法,做到善读书。其一,读书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要遵循学习规律,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其二,读书是一个不断思考、提升认知的过程,要坚持阅读与思考相结合,通过动脑将书本上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其三,学到的知识最终要运用于实践,要坚持阅读和实践相统一,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把书本所学用于解决问题。
材料四:读书的过程是艰难的,也是快乐的。渐渐地,在读书中,我们会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 ),同时也感受到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 )。体会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 )。
1.下面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面四组材料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论述的,这个主题就是“读书”。 |
B.上述材料中,“王羲之读书”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古人热爱读书的观点。 |
C.材料四的括号里,依次填入最妥帖的词语是“傲气——才气——豪气”。 |
D.上面材料是从读好书、爱读书、善读书、读有体会等角度来阐述的 |
周末,爸爸带我去看电影《长津湖》,影片描述了朝鲜战争中,我10余万志愿军翻山越岭,忍饥挨饿,在群山和树林______的地带昼伏夜行。冰天雪地里,志愿军的帽子、衣服上都______了厚厚的一层冰。志愿军用茅草和树枝______的伪装全部被积雪掩盖了。最后,志愿军以惊人的毅力攻坚克难,悄无声息地抵达了预设战场。当看到影片中志愿军战士在极度寒冷的冬天赤( )上阵,与敌人shū死( )斗的情景时,我热血沸腾,
A.结成—凝成—拼成—连成 | B.拼成—连成—凝成—结成 |
C.凝成—连成—结成—拼成 | D.连成—结成—拼成—凝成 |
A.忍饥挨饿 | B.昼伏夜行 | C.攻坚克难 | D.抗美援朝 |
感谢自卑
①我曾经是个很自卑的人,即使到现在,我仍觉得很多地方不如别人。
②我长到10岁才从外婆家被接到城里上学。插班之后,我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在乡下,我去山坡上玩,去摘山里的果子,和周围的小伙伴们打雪仗,我玩得野性而自由。但回到城里之后,我的衣服和鞋子让他们笑话……自卑的情绪如雨后的雾气一般绵延开来。我不再和别人交流,不再说话,成绩不断地下降,我只盼望时间能搭载上火箭,载着我飞离这个地方。
③后来我勉强考上一个三流中学。那时,我仍然自卑,那些同学整天在说自己吃的什么牌子的外国巧克力,穿的什么牌子的衣服,而我仍然寡言,只是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像极了一只独自织茧的蚕。A后来的一天,老师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发现了我写的日记。老师在全班读了我写的日记,那是一段关于冬天的描写,她那似是无意的夸奖让我很温暖;美术老师让我给班里的板报画插图。B之后,我开始努力,我从班里的第四十多名蹿到前三名,那年中考,我们学校上一中,分数最高的人,是我。
④升入重点一中,我仍然自卑。别人都睡后,我打开手电筒学习,我比别人早起一个小时来到黑乎乎的教室,点上蜡烛学习。到期末的时候,我的成绩是班里最好的。可我仍然自卑,觉得好多地方不如别人,所以我读完了图书馆里所有的世界名著,在高二下半年,拿起了笔写了一篇青涩的小说,两个月之后我手上的用稿通知让所有同学都几乎不敢相信他们自己的眼睛。我没有停步,当样报纷至沓来的时候,我仍然保持沉默。C
⑤上了大学,我仍然自卑,觉得好多地方不如别人。那天,我看到了对邓亚萍的访问,她说:“我不如别人,我自卑,所以,我不停地努力……什么都不用解释,用胜利说明一切!”
⑥我一阵哽咽,多少年来,我不也是如此?D
⑦感谢我的自卑,它让我越挫越勇,让我永远觉得不如别人,让我不敢停步,让我在人生的路上,一路坚强!
1.下面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放到A、B、C、D中的哪一处合适?航天员的太空生活
①太空是个充满魅力的世界,在太空生活更富有神秘色彩。自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成功地飞上太空以来,人类已有500多人次进入太空,去太空生活已成为许多富有探险精神的人和宇宙开拓者梦寐以求的事。在太空生活,微重力(失重)会给人带来一些麻烦,但这正是太空生活的特色和乐趣所在。那么航天员是如何在太空生活的呢?
②太空食品是由航天系统的专家们精心研制开发的,品种丰富多彩。每餐饭都是用食品袋提前包好的,每个食品袋上均标有哪一天哪一餐的字样,每袋食品仅供一名宇航员食用。太空食品均为脱水食品,临吃前要用注射器注入一定数量的水,然后放进烤箱里加热食用。
③在太空吃饭的规矩比地面复杂得多。太空仓内备有简易餐桌,餐桌具有磁性,能吸住金属餐具。吃饭时,航天员必须先把脚固定在地板上,身体也用坐椅上的带子系紧以免飘动。动作不能太大太猛,以免食物飘走。夹菜要夹准、夹牢;最好用叉子,食物进嘴时要快,以免食物“飞走”。吃饭时严禁说话聊天,那样会使食物飞出嘴外,造成生活舱的环境污染,同时稍不注意还会被吸进鼻腔,容易发生危险。
④在太空睡觉,就不能遵循地面早起晚睡的习惯。由于空间站宇宙飞船或航天飞机等载人飞行器的飞行高度通常都在400千米左右,绕地球飞行一圈的时间约一个半小时,这样,在太空舱内睡觉是不分昼夜的,只能按钟点机械地安排睡眠。
⑤太空人睡姿奇特,这是由于在失重环境中,航天员失去了在地面上“上”“下”感觉处于飘浮状态造成的。在太空舱内睡觉只要不危及舱内设备和人员安全,到处都可以睡,可以飘在舱里睡,可以挂在壁上睡,可以绑在床上睡,也可以吊在梁上睡。为了获得安全感,航天员一般睡在特别的小床上或固定在窗壁上的睡袋里。用睡袋睡觉是一个好方法,睡袋拉紧后能给人体施加一定的压力,使人消除摇摇欲坠的恐慌感。同时在睡袋里睡觉,手脚不会飘浮在外,避免了手脚对仓内仪器设备的碰撞,增加了安全性。
⑥洗脸、刷牙、理发、洗澡在地面是自由度比较大的动作。在失重环境下要进行这些活动是非常麻烦的,总的说来是从三个方面着手解决的。首先,要从设备上想办法,即制造失重状态下使用方便合理的器材和设备。如洗澡要建成一个浴罩。又如,洗发液也是特制的免冲型洗发液,它在失重条件下能变成十分细小的颗粒,洗头时它很容易带走头上的污垢,洗完后用毛巾一擦,洗发液和污垢就可清除得一干二净,这种新型洗发液在地面上也有推广应用的前景。其次,洗脸等要合理简化。例如,洗脸刷牙就可简化,一般用湿毛巾擦一擦脸就算洗脸了;刷牙时用手指蘸上牙膏来回擦几下,然后用湿毛巾将牙齿擦干净,刷牙就算完成了。第三,要从操作使用方面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如,理发必须两人合作:一人剪一人用吸尘器吸剪下的头发,要是不遵守两人合作的理发规矩,就会严重污染环境。
1.判断题。在表达正确的后面括号里画“√”、错误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