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

秦之异人质于赵,处于城。故往说之曰:“子傒有承国之业,又有母在中。今子无母于中,外托于不可知之国,一日倍约,身为粪土。今子听吾计事,求归,可以有秦国。吾为子使秦,必来请子。”

乃说秦王后弟阳泉君曰:“君之罪至死,君知之乎?君之门下无不居高尊位,太子门下无贵者。君之府藏珍珠宝玉,君之骏马盈外厩,美女充后庭。王之春秋高,一日山陵崩,太子用事,君危于累卵,而不寿于朝生。说有可以一切而使君富贵千万岁,其宁于太山四维,必无危亡之患矣。”阳泉君避席,请闻其说。不韦曰:“王年高矣,王后无子,子傒有承国之业,士仓又辅之。王一日山陵崩,子傒立,士仓用事,王后之门,必生蓬蒿。子异人贤材也,弃在于赵,无母于内,引领西望,而愿一得归。王后诚请而立之,是子异人无国而有国,王后无子而有子也。”阳泉君曰:“然”。入说王后,王后乃请赵而归之。

赵未之遣,不韦说赵曰:“子异人,秦之宠子也,无母于中,王后欲取而子之使秦而欲屠赵不顾一子以留计是抱空质也。若使子异人归而得立,赵厚送遣之,是不敢倍德畔施,是自为德讲。秦王老矣,一日晏驾,虽有子异人,不足以结秦。”赵乃遣之。

异人至,不韦使楚服而见。王后悦其状,高其知,曰:“吾楚人也。”而自子之,乃变其名曰楚。王使子诵,子曰:“少弃捐在外,尝无师傅所教学,不习于诵。”王罢之,乃留止。间曰:“陛下尝轫车于赵矣,赵之豪杰得知名者不少,今大王反国,皆西面而望。大王无一介之使以存之,臣恐其皆有怨心,使边境早闭晚开。”王以为然,奇其计。王后劝立之,王乃召相,令之曰:“寡人子莫若楚。”立以为太子。

子楚立,以不韦为相,号曰文信,食蓝田十二县。王后为华阳太后,诸侯皆致秦邑。

(选自《战国策》)

【注】①太山四维:以太山维系四隅,比喻安全稳固。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王后欲取[A]而子之[B]使秦[C]而欲屠赵[D]不顾[E]一子[F]以留[G]计[H]是抱空质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指春季和秋季,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也指人的年岁。文中正是指年岁。
B.寡人,意为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C.西面,名词作状语,在西面。与《鸿门宴》中“张良西向侍”的“西向”意思不一样。
D.侯,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谋略而言,吕不韦深谋远虑,他善于分步骤来进行谋划,先后亲自游说了异人、阳泉君、秦王后及赵王。
B.异人回到秦国后,吕不韦出主意让他穿着楚服见王后,是因为他知道王后是楚国人,这样可以投其所好,获得王后的好感。
C.吕不韦游说赵王,注意以赵国的长远的利益来说动赵王送归异人。这种方法和烛之武说动秦王“舍郑以为东道主”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D.异人为秦王分析形势,提出边关早闭晚开的建议,得到了秦王对他才能的认同,这也是他后来被立为太子的原因之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异人贤材也,弃在于赵,无母于内,引领西望,而愿一得归。
(2)秦王老矣,一日晏驾,虽有子异人,不足以结秦。
5.吕不韦决定帮助秦国异人的原因是什么?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韩井

墨中白

拥有韩家酒坊,是酿酒师多年的梦想。酿酒手艺祖传的,多少代,记不清了。酿酒师只记得三张清晰的画面,那是祖辈口口相传下来的文字。

第一幅:梅山,四面环河,西高东低,西多山丘,东一马平川……酿酒师的太祖爷的太祖爷的太祖爷……简单点说吧,酿酒师的先祖酿的酒,曾是孔子的最爱。孔子讲学到归仁,爱喝韩家酿的酒。醉圣酒,名扬徐国。梅山泉水甜,韩家先祖才在此开酒坊的。此外,梅山北黑土宜长高粱,梅山南黄泥地,宜种山芋。高粱、芋干、大米,配上梅山泉水,佳酿也。天时,地利,人和,韩家全占了,醉圣才能闻名天下。

第二幅:梅岭,沟湖,东低西高,丘陵处牛马成群,平原上稻花飘香……酿酒师太祖的太祖的太祖……也简单点说吧,酿酒师的先祖酿的酒还叫醉圣,在楚国,无人不知。项羽爱醉圣,直至自刎乌江前还和虞姬共饮同一碗。刘邦得天下,醉圣成为他的最爱。

第三幅:梅村,沟河环绕,如围上厚厚的白围巾……冷冬,怎能少一壶酒呢?那个夏天,归仁大堤决口,冲毁了梅村,韩家酒坊变成一片汪洋。第二天,泗州城也淹没了,连同泗州城消失于水底的还有韩家酿酒用水的那口老井,梅村人曰:韩井。

酿酒师一直在寻找韩家的老井。泗州城没了,泗州的名字还在,韩家老井没了,他还在。酿酒师发誓,要用双手续写韩家酒坊的传奇。

酿酒师一直活在别人的酒坛中,他酿的酒再好,可那不是韩家酒坊,更不是醉圣。酿酒师在梅村,置块地,那是他给东家酿酒多年的工钱。有了自己的酒坊,酿酒师要把关于祖先的传说变成一坛坛酒。酿酒师识好酒,早年是舌头尝,后改鼻子闻,现在他只需将手插进酒糟,一试酒醅的温度,就知道酿出酒的好劣。他的双手因此比常人的白。

粮为酒之肉。酿酒师只选用梅村周边的高粱、大米、山芋为原料,他还花银子在自家院子里打口深井,井壁特用梅村的碎石堆砌成围,用水就取碎石井里冒出来的地下水。

好酒不怕巷子深,酿酒师的酒还叫醉圣。传说中的醉圣重振江湖。

泗州人说,酿酒师坛里酒就是传说中孔子和楚霸王爱喝的醉圣,韩家后继有人了。

醉圣酒美名远扬。酿酒师知道,该来的人怕是走在路上了。

大雪封门,梅村煮雪。正堂屋,八仙桌上,一坛酒,对碗双筷,四碟菜,花生米、雪里蕻、豆腐干、绿豆饼。酿酒师独坐桌旁,望着门外说:进来吧,天太冷,喝壶酒,再干事。

谢谢。话音刚落,人飘然而入。

坐吧。酿酒师脸如佛般平静。

韩先生卖酒的白银多施舍给泗州穷苦乡亲,谁人不晓?请先生谅解,拿人银子,帮人消灾。但我不明白,先生专注酿酒,怎么会结下如此仇家?

同行冤家吧!酿酒师没有怨恨。

那也不至于废人手足呀。

哦?看来是讨厌我的手,并不想取我性命。坐下吧,边喝边聊。担心害你不成?说着话,酿酒师拿起筷子,每碟菜都吃一口,又倒半碗酒喝两口说,酿酒人心里,只有酒。

来人坐下,并不喝酒,也不吃菜,只听。

他讨厌我手酿酒好,让你来废了它,感谢坦诚相告。他们之所以酿的酒比不上我的酒好,是因为心,酿酒人的心怎能不平静呢?要知道曲为酒之骨,他们只知道装甑是酿酒的关键环节,却不懂,要做到轻、松、匀、薄、准、平,讲究匠人的心平气和,心如佛最佳。当然,做好这,还需要好水。水是酒之母。看到院里那口井了吧?井水比我的双掌好使。不过,干你们这行,听这些,也没有用。来,还是喝酒吧,天太冷了。酿酒师又端起小半碗酒,慢慢喝。

来人抿下嘴唇,口渴的样子,但强忍住了说,等你喝完酒。

不能放我一马?酿酒师微笑着问。

来人摇头不语。

我们无仇,更不想同你结冤。酿酒师国字脸上有点无奈,不过,可以放下刀,改行卖酒,烧酒也中。

先生说笑了。银子拿了,这是规矩。

不能改?来人再次摇头。

你醉了,已无缚鸡之力,走吧。酿酒师也笑了。来人不信,欲抬手,举无力。大惊。

醉的是双手,腿脚还清醒,莫怪不留宿了。酿酒师起身送客。

来人听话地站起身,走向门外。

稍等。酿酒师上前,把两小坛酒,一左一右挂在来人胸前说,放心喝吧,一坛送给他,一坛可自饮。随后轻轻在来人双肩一拍说,慢走。

来人走了,如雪化一般。

临别那一拍,刘一刀就晓得了,酿酒师的寒冰掌绝不是东家说的测酒温度神了那般简单。隔着桌子,运力于酒香,就把自己双肩的穴位锁住了。

刘一刀见着东家,把银子和一坛酒丢给他说:酒好不全是酿酒师的手,还因为韩家那口井,废不了。对了,人家还转告,如需用水,马车随时去拉。说完,他头也不回地跃上院墙,两片雪花飘落。

面对着一坛酒香,东家又想起民间关于那口井的传说来。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绘“梅山”“梅岭”“梅村”三幅画面,写出了沧海桑田,世事变迁。
B.酿酒师为了续写韩家酒坊的传奇执着地寻找韩家老井,也是传统酒文化的寻根之旅。
C.酿酒师为东家酿酒多年,因而他的东家认为,酿酒师能够酿出好酒全在于一双巧手。
D.刘一刀是一名杀手,为人谨慎坦诚,敬佩酿酒师人品,最终被酿酒师震慑和感化。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对人物言行的描述叙写灵活自如,同时又深入人物内心,主要运用心理描写,展现人物性格。
B.小说细节描写以形显神,“脸如佛般平静”“慢慢喝”“微笑着问”这些细节表现出了酿酒师的心境。
C.本篇小说中许多段落都很简短,甚至一句一段,这种叙事节奏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D.酿酒师谈论酿酒的文字,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容,还巧妙地交代了他能够酿造出美酒的原因。
3.伏笔可以理解为前文为后文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前文对后文所作的提示或暗示。请找出本文的两处伏笔并简要分析。
4.《小说月刊》“传奇”栏目的引导语说,“传奇,就是世代演义对那些高人奇事所行的注目礼”。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传奇”的理解。
类型: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别匡山【注】

李白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注释】匡山:指四川彰明县(今江油县)境内的大匡山,位于李白故里青莲乡之北五十余里,少年李白曾在这里隐居十年,读书学剑。本诗写于李白24岁离开大匡山远游之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景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手法多样:远近结合、有动有静,写远山时还点染出了一片青碧的不同层次。
B.颔联写山村图景,人们携犬漫步于山间小径,傍晚砍柴归来,生活气息浓郁,给人以平静悠远之感。
C.颈联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两句意境相似,都运用了视听结合、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眼前奇景。
D.不同于李白多数作品的浪漫雄奇,这首诗语言风格是清新隽永,颇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之美。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李白作别匡山时内心复杂的情感
类型:诗歌鉴赏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店铺),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孔子家语·六本》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类型:材料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度过几天几夜的雪山石洞生活后,人们开始蹒跚地往家走了。每个人都非常沉重和惶惑不安,不知道家里变成什么样了啊!

母亲心里比别人更加重一层负担。每当听说发生了战斗,听到枪声,她——母亲的心,就收紧起来,一直到发痛。她有时埋怨自己不该让孩子们离开她。可是她眼见只因孩子们去参加了战斗,才能使这么多男女老少安全地活着,她心里又觉得孩子们做得对,应该让他们去。

当德强赤着脚、流着血,一只裤腿冻成冰棍,像个雪球似的跑来时,母亲心里一阵酸楚疼痛。可是儿子却一点不显得难受,倒兴奋地讲述他怎样打鬼子的事,骄傲地说着他用手雷炸敌人救出自己的经过。他似乎是在闹着玩,而不是在和凶恶的敌人打仗。这使母亲也受到胜利的感染,她微笑了。人们都称赞夸奖她儿子,使她也觉得光彩。

但是七子夫妇的死讯,唤起人们很大的悲恸。母亲几乎痛哭失声,她越发觉得好人死得太多了,这打鬼子的事多不容易啊!她痛惜死去的人,就越担心子女和人们的命运。慢慢地,她把这一切转为痛恨。没有鬼子汉奸,哪会有这些不幸呢?!

1.首段的“蹒跚”最初版本是“慢慢”,作者进行这样的修改有怎样的考虑?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修辞?请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3.文段最后一句话既用了问号,又用了叹号,为什么这样用?
类型:简答题组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些年,有关英语学习的话题, A ,网友们有两种颇具代表性的观点——“英语无用”和“英语从娃娃抓起”,这值得深思。

一方面,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情况下,“取消英语主科地位”等言论,多是一种情绪化宣泄,根本站不住脚。从国家发展的大处着眼,①要培养更多国际化的优秀的杰出人才,②需要加强外语语言能力建设。③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④提升高校学生的外语能力,也是非常必要的。⑤另一方面,具有重要性的英语,并不代表都要“从娃娃抓起”,让家长们从此走上“鸡娃”的极端之路,⑥不仅这不符合科学的教育规律以及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也会将英语学习进一步“异化”,增加孩子的负担,在家长中间制造新的焦虑。

笔者以为两种极端态度的背后还有更真切的问题。比如,外语教育资源的公平问题。 B 农村地区生源在外语学习的条件上存在巨大差距,有着先天性不足,要实现教育公平,就需要配置更优质的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切实提高乡村学校英语教师的英语水平和教学能力。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文中第二段标有序号的句子中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类型:简答题组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运用比喻手法来表明自己胸怀博大,表示愿意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交代了他谪居于浔阳之后的居所的地势特点以及周围的环境。
(3)叠词用得好,可将自然景色或人物描绘得生动形象。古代诗词中运用叠词而又能产生这种效果的有很多,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类型:情景默写
难度系数:较易0.8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发间中

杜甫

前有毒蛇后猛虎,溪行尽日无村坞。

江风萧萧云拂地,山木惨惨天欲雨。

女病妻忧归意速,秋花锦石谁复数。

别家三月一得书,避地[注]何时免愁苦。

[注]避地;为逃避战乱而客居他乡。杜甫自公元 759 年因战乱由华州避地秦州后,转徒至此时,已近五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毒蛇猛虎时常出没,一路上不见村庄,写出了战乱后荒无人烟的景象,
B.三、四句借哀景衬哀情,写山木惨惨,正是诗人内心“惨惨”的向外投射
C.诗人不去观赏秋花锦石,是在女病妻忧的情况下急欲归乡的心情使然
D.“三月一得书”写家人不愿频繁打扰诗人,这更加重了诗人内心的“愁苦”
2.本诗与《登高》都表达了愁苦之情,请简要分析其原因有怎样的异同。
类型:诗歌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汤得伊尹而有夏民,文王得吕望而服殷商。管子束缚在鲁,桓公欲相鲍叔。鲍叔曰:“吾君欲霸王,则管夷吾在彼。臣弗若也。”桓公曰:“夷吾,寡人之贼也,射我者也,不可。”鲍叔曰:“夷吾,为其君射人者也,君若得而臣之,则彼亦将为君射人。”桓公强相鲍叔。固辞让,而桓公果听之。于是乎使人告鲁曰:“管夷吾,寡人之僻也,愿得之而亲加手焉。”鲁君许诺。至齐境,桓公使人以朝车迎之,命有司除庙筵几,而荐之曰:“自孤闻夷吾之言也,目益明,耳益聪。孤弗敢专,敢以告于先君。”因而命管子曰:“夷吾佐予!”管仲还走,再拜稽首。管子治齐国,举事有功,桓公必先赏鲍叔,曰:“使齐国得管子者,鲍叔也。”桓公可谓知行赏矣。沈尹茎游于郢五年,荆王欲以为令尹,沈尹茎曰:“期思之鄙人有孙叔敖者圣人也王必用之臣不若也。”荆王于是使人以王舆迎叔教,以为令尹,十二年而庄王霸。此沈尹茎之力也。功无大乎进贤

(节选自《吕氏春秋·赞能》)

材料二

孙吴奄有江左,固本于策、权之雄略,然一时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者,真所谓社稷心替,与国为存亡之臣也。自古将帅未尝不能自贤,疾胜己者,此诸贤则不然。孙权初掌事,肃欲北还,瑜止之,而荐之于权,曰:“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后瑜临终与权笺曰:“鲁肃忠烈,临事不,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肃遂代瑜典兵。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蒙遂亦代肃。蒙在陆口,称疾还,权问:“谁可代者?”蒙曰:“陆逊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逊遂代蒙。四人相继,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名将,曹操、刘备、关羽皆为所挫。虽更相汲引,而孙权委心听之,吴之所以为吴,非偶然也。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期思之鄙A人B有孙叔敖者C圣人D也E王必F用之G臣H不若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回头看。与《出师表》中“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的“顾”意思不同。
B.辞,告辞。与《桃花源记》中“停数日,辞去”的“辞”意思相同。
C.矜,夸耀。与《卖油翁》中“公亦以此自矜”的“矜”意思相同。
D.苟,马虎。与《陈涉世家》中“苟富贵,无相忘”的“苟”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到十匹好马不如得到一个伯乐,是因为一旦得到伯乐,可能得到的好马将超过十匹。文段以此进行类比,指出了得到圣人、贤人的重要性。
B.管仲虽然是齐桓公的仇人,但齐桓公在鲍叔的坚持推荐之下,最终任命管仲为相;成就了霸业。齐桓公非常感激鲍叔,多次对其奖赏。
C.周瑜、鲁肃、吕蒙、陆逊没有嫉贤妒能、相互倾轧,而是诚心诚意为国选才,所以洪迈在文中对他们进行了高度赞美,称他们是“社稷心簪”。
D.孙权能够占领江左地区,使吴国赫然立于大国之列,乃是由于他能够诚心信任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这四个杰出的人才,得到了他们的辅助。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桓公强相鲍叔。固辞让,而桓公果听之。
(2)陆逊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
5.两则材料有怎样相同的观点?请简要概括。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战袍

何骑鳌

乌云一早便沉沉地压在山顶,巳时终于大雨倾盆。山中五月干旱,难得来了这么一场暴雨。父亲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提了锄头冲出家门。

母亲说你们哥儿几个好好在家待着,一会雨停了我跟你爸要去抢施背包肥。雨还未停母亲就打着伞背着碳酸氢氨往山腰苞谷地去了。①何小成猫了身,躲过哥哥们的目光蹿出后门,从一家又一家的屋檐下溜出村子,去稻田缺口处逮鱼。

出了村,才知雨实在太大,风又有些猛刮,躲在竹林边的岩石下不敢动弹,痴想那些缺口处冲下来的鱼儿,要乖乖地待水里,别跟着漫开的水去了稻田里哦!

透过雨幕,山沟景色朦胧。禾苗与树木在风雨中吹淋的动态,越发显得对河人家的房屋木讷,一动不动地静穆而呆傻,像二公公坐在保管室的门槛上闲得没事就打瞌睡。往菜园下面的干田看,父亲正忙着刨土捅沟,截住那些高处的水流去往田里,仿佛做着连环画上“三国归晋”一样的事情。头戴斗笠,身披萋衣,父亲做完收归流水的工作双手撑着锄头,望望水流,望望田中似乎立刻便郁郁葱葱起来的稻苗,又望望天。②雨在天空奋不顾身地扑下来,风从一个方向又一个方向发起冲锋,滴滴答答,呼呼啦啦,天空轰轰隆隆响起炸雷,一时千军万马奔腾呼啸,把小山村搞成了战场。斗笠扇动,蓑衣做出鹰展羽翼的状态,像战袍。何小成看得发呆,似乎连环画又被打开了,父亲手中的锄头,可是那方天画戟?丈八长矛?青龙偃月刀?父亲就缺一匹怒马。如果这时候有一匹马在狂风暴雨中嗒嗒而来,一骗腿,大喝一声“呀呔”,定能鏖战个天昏地暗。

何小成想起奶奶讲的故事,就往村北看。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将军荣归故里,战马半道而毙,遂将其就地掩埋。多年以后,葬马的地方竟隆起成一座微耸两峰的高山,远眺像极了一匹披鞍的战马。后来有位僧人云游至此,在山腰修筑了一座寺庙,竟然晨钟暮鼓香火鼎盛。

忽一日夜半,寺内方丈得了一梦:吾乃将军战马,在此修炼成龙,天明定要出山入海,烦请高僧连夜下山告知百姓务必关好家禽,切勿啄我,否则我一愤怒,一沟村舍都将遭殃……翌日展时,方丈刚自山下归来,便见寺庙台阶下钻出一条小蛇,径往山下如飞而去。小蛇才到山麓,却见一只大鹏展翅啄来。说时迟那时快,小蛇身形陡涨,一甩尾巴意欲腾空迎战,却被大鹏羽翼一展,“啪”的一声打翻在地。只听一声龙吟,房屋“哗啦啦”倒塌了一大片,龙嘴喷出一股水柱射向半空,沟里瞬时汪洋一片。趁大鹏躲避水柱腾向云端之际,蛟龙往南飞蹿,大鹏情急之中一肢羽翼从天直插下来,化作一道山岭横亘,意欲困住蛟龙,孰知慢了半拍,到底任蛟龙飞腾去了。

雨太大了,看不见马龙山,但故事记得牢牢的。何小成此刻也想跨上一匹战马,不由向父亲冲了过去。

“爸!爸爸……”何小成忘了自己是偷跑出来的,③忘了竹条随时都可能把小屁股亲吻得灿若云霞。

“干啥子?你跑出来干啥子?”父亲有些骇然,伸手一把拉着何小成护在怀里。

“妈叫你雨停了就上山去施背包肥。”谎话张口就来,何小成偷笑。

“我晓得的。”父亲抹了一把何小成头上的雨水说,“这么大雨,整感冒了。”

父亲丢了锄头抱起何小成往竹林岩下跑。

“爸,你像朱总司令。”何小成说,嘻嘻笑。

“乱说,老子就一个捞高挖深的农民,有那本事就好啰!”

④多年以后何小成仍然认为,父亲那浓眉大眼、方脸厚唇、敦厚纯朴的形态气质,无一不神似老农民神态的朱总司令。

“一会雨停了你把锄头扛回家去。”

雨停了。父亲刚往山上走,何小成便把锄头竖起来傍进一丛竹子中——别人不细看发现不了锄头,不怕偷。水田缺口下的水函里,欢蹦乱跳的鱼儿才是满心满眼的欢喜。

父母回来时,哥哥已经把鱼儿剖洗干净收拾好了,有满满的一大土碗。母亲进灶屋“哎哟”一声叫,正往篱壁上挂斗笠的父亲说:“叫啥呢?”忙褪下蓑衣要往灶屋里去。

“爸,我给你拿着。”何小成伸手去接,蓑衣太重了,差点连人带蓑衣滚作一团。

哥哥哈哈大笑,说人还没蓑衣大。何小成不管,反手伸进蓑衣的绳带里想穿起来,想体验一回父亲披蓑衣戴斗笠的神气。二哥三哥过来帮忙,他们一人一边提起蓑衣的翅膀,重得很,都说快穿快穿。才伸进两条小胳膊,蓑衣忽然往地上坠落,何小成跟着睡进了蓑衣里。哈哈哈!二哥三哥大笑,大哥也笑。大哥过来抱了蓑衣去阶沿前晒,说湿得很,等干了再穿。何小成不干,缠着哥哥还要穿。父亲从灶屋里出来,吩咐三哥去搭火,说让你妈给我们炸面鱼儿吃,又喊二哥,去楼上把那半壶高粱酒提下来。二哥与三哥得令,噔噔噔往扶梯上爬跑。何小成仰头笑,晓得父亲因为有了面鱼儿又可以下酒高兴,说我要穿战袍。

“战袍?嘿嘿,要得,来穿战袍!”父亲双手展开蓑衣,让何小成伸进两条胳膊,随后扇动起蓑衣的两翼,嘴里喊“穿战袍啰”,何小成也跟着父亲喊:“穿战袍啰!穿战袍啰……”

(节选自《短篇小说》2023年第3期)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袍”既指父亲的蓑衣,也蕴含着何小成对父亲在风雨中奋战的仰慕。战袍的称呼令人联想起杨万里的“笠是兜鍪蓑是甲”。
B.“木讷”“呆傻”“闲得没事就打瞌睡”等一系列内容写出了对河人家的房屋在风雨中懒散的姿态,衬托出儿子眼中的父亲“鏖战”的英勇。
C.何小成的形象非常立体:把锄头竖起来傍进竹子中说明他聪明,冒雨出门、捕鱼表现他一心贪玩,希望穿战袍表现他对成长和战斗的渴望。
D.小说以父亲的“勇敢”、儿子的童真讴歌人性美,以家人之间的欢乐赞叹人情美,以壮美的风雨图景表现自然美,使全文笼罩着诗意。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猫”“躲”“蹿”运用动作细节描写,形象准确地写出了何小成的身手敏捷。
B.句子②运用拟人、比喻和拟声词描写风雨,沟通了视觉与听觉,使读者如临其境。
C.句子③运用修辞将挨打说成“把小屁股亲吻得灿若云霞”,生动形象,趣味横生。
D.句子④通过回忆交代父亲外貌,与前文对父亲动作、语言的描写共同丰满了人物形象。
3.本文的主要叙述视角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文中详细描写奶奶讲给小成的神话故事,有何作用?
类型: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系数:一般0.6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