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500年之后的广义全球化进程来看,全球化的宏观趋势是由曲折反复的波动所构成的,有前进有后退。每一轮全球化的进展基本上都是由世界体系的霸权国推动……上一轮全球化(1850~1914)是由英国主导的,持续了65年;而这一轮全球化则由美国主导,也已经差不多65年……本轮全球化与世界经济的美元化是一体之两面,而去全球化则意味着美元在全球地位的逐步下降。
——瞿东升 《第二轮“去全球化”开始了》
材料二 (20世纪以来)这些事件以不同方式阻扼并打乱了经济全球化的正常进程和秩序,破坏了各国、各地区的经济交往。但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并未因此而停止,恰恰相反,正是这些事件的发生使人们认识到战争(不论热战还是冷战)和对峙只能损害全人类的经济发展,损害人类社会的进步。因此,这一阶段既是经济全球化受阻的时期,同时也是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孕育时期。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现实特征及研究基础》
材料三  《反全球化者的全球化装束》(漫画)

(注:牌子中“GLOBALIZATION”是“全球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广义全球化进程”开始的标志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国能主导“这一轮全球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阻碍经济全球化正常进程和秩序”的主要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孕育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
(3)据材料三,概括漫画中人物的观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中国民主革命虽然历程曲折,但最终取得胜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脱离中国近代革命史的全过程来观察问题,也许会把辛亥革命看作不过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它并不是不结果实的。辛亥革命的胜利鼓舞中国人民继续奋斗。它的失败……使人们逐渐觉悟到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另外探索新的道路来求得国家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自由幸福。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阅读下列历史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三  抗日战争开始时,一种抵抗敌人到底的民族感和决心的浪潮弥漫了全中国。统一战线的口号首先克服了一切中国国内的纠纷……抗日战争被认为是1927年中断的革命战争的复活。甚至蒋介石也遵照孙逸仙的意思谈论战争对民族革命的重要性。因此,中国人对进犯的敌人所做的抵抗超出了日本人最初的一切预料。
——[德]傅吾康《一百年来的中国革命:1851~1949》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的“果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观察”辛亥革命所体现的历史观。
(2)据材料二,指出两次革命在地域分布上的异同。据材料三,概括“中国人抵抗超出日本人最初一切预料”的原因。
(3)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最后的胜利。”综合上述材料,论证这一观点的合理性。(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两宋时期,理欲(义利)问题成为理学家们探讨的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材料二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也在不断地膨胀,在市场规范还不健全的情况下,社会上……出现道德下滑的现象……理学的产生,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当时一批充满了忧患意识和经世意识的儒生对那时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的一种理性反思。
——孙学功《从商品经济的发展看理学的兴起》
材料三 在对经济利益求取的认识上……朱熹从道德哲学视角提出并论说了求取利益行为应限定在遵从“天理”的条件下进行,创造性地将经济生活和道德世界有机联系起来,平衡了德性对功利的强势境况,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合理的价值导向。
——尤吾兵《经济伦理思想与德性的媾和——朱熹经济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宋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哪些历史信息?
(2)据材料二,概括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主要社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朱熹的经济伦理思想,并指出朱熹从道德哲学视角探讨理欲问题呈现的主要特点。
(4)德国经济伦理学家P·科斯洛夫斯说:“事实上经济不是‘脱离道德的’,经济不仅仅受经济规律的控制,而且也是由人来决定的。”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研究古代“理欲”问题的现实意义。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在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下表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图是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其主要意图是
A.追求民主政治,反对独裁
B.共同抗击法西斯,重建和平
C.推动中美建交,加强合作
D.倡导国共合作,抗战建国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图是美国1925—1945年失业率曲线图。1933年开始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失业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列举措与图中
②一
③时段无关的是
A.成立民间资源保护队
B.成立联邦紧急救助署
C.扩大公共工程规模
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青铜是铜、锡等金属的合金。青铜器在三代主要作为礼器和兵器。
材料二《左转》记载:“国之大事,惟(祭)祀与(兵)戎。”
材料三夏商周三代都城屡次迁移,为发现夏商周三代都城分布的特点与迁移的原因,某学者制作了如下示意图。


观察图,概括夏商周三代都城分布的特点。结合史实,分析其原因。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图是在浙江河姆渡发现的用于捻麻纱的木、陶锭盘,制作时间约为公元前5000年。这类文物可以用来证明我国古代
A.纺织技术的起源
B.制瓷技艺的高超
C.原始农业的滥觞
D.商品交易的活跃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家庭是社会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家庭制度、观念的变迁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春秋时期,社会上层即贵族层、统治者层皆按宗法制组成父家长制集体大家庭。这种大家庭是一个血缘亲属关系复杂、人数众多、组织庞大的宗族集团。宗族集团或异财,或共财,或异财共财相结合。虽然在宗族组织中,有时又分成若干分支家庭,甚至小家庭,但这些个别家庭在社会与政治、经济活动中均不具有独立性格,而是被埋没在宗族体系之中。
材料二  
16世纪一位英国面包师的家庭构成(单位:人)

材料三 
随着大工业的兴起,人们大多从事手工业、商品生产等市场经济活动,美国的家庭不再具有男耕女织的特点。工业化的发展使得美国家庭生产职能逐渐消失。同时随着社会中学校的建立和发展使得家庭的教育职能转到社会中。……在工业革命以前,家庭发挥生产和分配产品与服务的职能,而工业化则将家庭的这一职能转移到了社会,家庭转而称为产品和服务的消费中心。此外,就家庭的派生职能而言,家庭在宗教、娱乐和保障方面的作用,也逐渐为相应的社会机构所替代。
——邢瑞《论工业革命对美国家庭变迁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春秋时期家庭的主要特点。简述形成上述特点的历史背景。
(2)对比材料二、三,概括工业革命后西方家庭职能的主要变化,并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其原因。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显而易见的是,科举制改变了传统选官制度中自下而上、权力下移的性质。再同以往的察举、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是一种由中央确定标准、决定取舍的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比如说,唐代的“乡贡”,已经完全不同于察举制下的推荐,更不同于辟除制下的自行任免,地方官不再掌握推荐的权力,只不过是奉命行事,按照中央规定的具体选官标准进行资格审查和预选而已。明清的“乡试”,实际上已经成为全部由中央操办的全国统一的分区考试。这种统一的选官标准和方式,排除了地方长官对政策的解释权力,即自行解释人才标准和按个人好恶取舍人才的因素。
——刘文瑞杨柯《试论科举制对中央集权体制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唐宋到明清时期,通过科举考试的官员出身、来源情况对比
时期
两宋
明清
任官前
出身
50%以上的进士来自平民
43%的进士来自贫寒家庭
 

左边饼状图为《唐书》所载830进士出身分布比例;右表为两宋、明清官员任官前的出身情况比例
材料三:西方文官制度是受到中国科举制的影响在19世纪前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对西方历史产生极大的影响。以下是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制度的(局部)内容的比照:
项目
英国文官制度(机械性·文书助理级考试)
中国科举制(乡试考试)
考试
内容
必考:英语、数学、普通知识。任选一门:经济、地理、历史、德文、法文。
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文五篇;策问五道,并问经史时务、政治
 
——摘编于陈小锦《从英国文官考选制度看清末科举制的衰亡》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相对于传统选官制度,科举制的变化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的图表,分析科举制从唐宋到明清时期有什么发展变化?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3)依据材料三,比较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内容上的差异。指出中英考试内容的差异所反映的实质。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