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某多细胞动物具有多种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和多种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两者可组成多种有活性的CDK-cyclin复合体,细胞周期各阶段间的转换分别受特定的CDK-cyclin复合体调控。细胞周期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同一生物个体中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间长短有差异
B.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有序转换受不同的CDK-cyclin复合体调控
C.抑制某种CDK-cyclin复合体的活性可使细胞周期停滞在特定阶段
D.一个细胞周期中,调控不同阶段的CDK-cyclin复合体会同步发生周期性变化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在t1、t2、t3时刻给予神经纤维同一处三次强度相同的刺激,测得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如图所示。(注:阈下刺激表示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刺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多个相同强度的阈下刺激,不能叠加引发突触后膜的动作电位
B.t1时刻的刺激无法引起神经纤维受刺激处部分Na+通道打开
C.适当提高细胞外K+浓度,测得静息电位可能位于-65~-55mV之间
D.t5后钠钾泵吸钾排钠,该过程不需要消耗ATP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经研究发现,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一旦结合,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肿瘤细胞可通过过量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图1为T细胞通过表而受体(TCR)识别抗原递呈细胞呈递的肿瘤抗原后被激活,进而攻击肿瘤细胞的示意图。图2为肿瘤细胞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可识别突变的肿瘤细胞,然后调动一切免疫因素将其消除,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功能。图1中抗原呈递细胞通过_____________方式摄取肿瘤抗原。
(2)图1中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TCR只能识别带有同样抗原的肿瘤细胞,故发挥的免疫作用具有________性,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毒素,使肿瘤细胞__________死亡。
(3)据图2分析,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与细胞内的HIPIR蛋白结合,借助_____________分子的帮助,又回到细胞的表面,实现了免疫逃逸。
(4)为阻断图2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通路,可注入___________抗体来阻断这一免疫逃逸通路。该物质注入体内后通过__________传送与__________结合,可解除T细胞的活化抑制。
(5)为探究HIPIR蛋白对PD-L1的作用,科研人员用HIPIR的反义基因片段(si-HIPIR)处理结肠癌细胞,对照试剂是非反义基因片段(HIPIR基因片段),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检测PD-L1蛋白和HIPIR蛋白的含量,结果图3所示。HIPIR蛋白对PD-L1具有____________作用。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以酵母菌和葡萄糖为材料进行“乙醇发酵实验”,装置图如下。下列关于该实验过程与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温水化开的酵母菌悬液加入盛有葡萄糖液的甲试管后需振荡混匀
B.在甲试管内的混合液表面需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以制造富氧环境
C.乙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推知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了CO2
D.拔掉装有酵母菌与葡萄糖混合液的甲试管塞子后可闻到酒精的气味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果蝇(2N=8)的某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发生了一次异常,现分别检测了其分裂进行至T1、T2、T3时期的三个细胞中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的数量,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分别表示核DNA、染色单体的数量
B.T2时期可发生同源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互换
C.T3时期的细胞中Y染色体的数量可能为0、2
D.最终形成的4个精细胞染色体数均异常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抑制性神经元,能够分泌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发生CL内流、K+外流,从而造成突触后膜电位的改变,使突触后神经元受到抑制。图Ⅰ是与膝跳反射有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①~⑧表示细胞或结构)。发生膝跳反射时,伸肌②收缩,屈肌⑦舒张。图2表示膜电位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____________(填图1中序号)是传入神经。在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该反射弧中____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传递。
(2)图1中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是抑制性神经元。在膝跳反射过程中,位置⑤⑥的膜电位变化曲线分别对应图2中的_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
(3)若想用一次实验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则需要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____________点(填字母),刺激____________点(填字母)。
①若____________,则可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②若____________,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研究者用荧光染料对细胞膜上某些分子进行处理,并使细胞膜发出荧光。用高强度激光照射细胞膜的某区域,使其瞬间被“漂白”(即荧光消失),随后该漂白区域荧光逐渐恢复(图1)。通过检测该区域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得到荧光漂白恢复曲线(图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含有磷脂、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实验中通常对膜蛋白进行荧光标记
B.漂白区域荧光强度恢复可能是被漂白区域内外分子相互运动的结果,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性
C.若去除细胞膜中的胆固醇发现漂白区域荧光恢复时间缩短,说明胆固醇具有促进运动的作用
D.最终恢复的荧光强度比初始强度低,可能是荧光强度会自主下降或某些分子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为研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流,科学家利用变形虫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正常生活没有分裂活动的变形虫(单细胞动物)随机分为三组,每组有若干变形虫。
A组:用含32P标记的尿嘧啶核苷酸食物饲喂变形虫;
B组:将变形虫的细胞核去掉:
C组:不作处理。
步骤二:用放射自显影技术检测到A组每只变形虫的细胞核中出现放射性后,将细胞核移植到B、C两组的变形虫细胞内。
步骤三:一段时间后检测B、C两组的放射性,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A组每只变形虫的细胞核中出现大分子X物质,且具有放射性,X物质最可能是______,每组设置多只变形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最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
A.实验结果B组细胞质比C组细胞质放射性强的原因是细胞核大
B.放射性元素标记的核苷酸会进入细胞核,标记上所有的核酸分子
C.X物质可能在细胞核被合成,原料有放射性,从而核有放射性
D.C组细胞质具有放射性的原因是细胞膜吸收了含32P标记的尿嘧啶核苷酸
(3)根据步骤三中的实验结果,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检测结果

实验结论

B组细胞质中出现放射性

______

______中不出现放射性

______中出现放射性

X物质不能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镉(Cd)是一种毒性很大的重金属元素,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伤害。现以洋葱为材料探究外源钙(Ca)能否缓解 Cd 的毒害。
(1)实验步骤:
①在室温(25℃)条件下,用自来水培养洋葱鳞茎,待刚长出叶片后选取 80 棵生长状况一致的洋葱幼苗平均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组,依次编号。
②每组镉处理和钙处理的浓度组合如下表,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

组别
镉处理(µmol/L)
010100300

钙处理(mmol/L)
0A1B1C1D1
0.1A2B2C2D2
1A3B3C3D3
10A4B4C4D4
③两周后,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绘制实验结果柱形图如下图所示。

(2)实验分析与讨论:
①A1、B1、C1、D1 四组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B 组实验结果说明:在低镉浓度条件下,外源 Ca 对洋葱的生长无明显的影响; 而 C、D 组实验结果则说明:在中、高镉浓度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土壤中过量的镉被洋葱等植物吸收积累,会通过食物链传递进入人体,使人体血液中的钙大量流失,引起_________症状,临床上常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辅助治疗,以促进人体肠道对钙的吸收。
类型:实验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油菜素内酯是一种植物激素,为研究其作用机理,科研人员用油菜素内酯的类似物24-eBL 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一:用不同浓度的类似物24-eBL 处理拟南芥幼苗,一段时间后测量幼根长度,结果如图1,实验二:将含有放射性标记的生长素的固体培养基(在将要凝固时),滴在用 24-eBL 处理过的拟南芥幼根切段上(在图2箭头所示的位置),一段时间后取方框内的部分进行检测,结果如图3,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激素是一种信息分子,往往由某一部位产生运输到另一部位起作用
B.实验一结果表明 24-eBL 能促进根伸长,且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强
C.实验二结果表明 24-eBL 对生长素在根尖的极性运输比反向运输的促进作用强
D.以上实验不能得出“24-eBL 是通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来影响幼根生长”的结论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