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道:“也许人一生仅仅有那么一两个辉煌的瞬间——甚至一生都可能在平淡无奇中度过……不过,细想起来,每个人的生活同样也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类型:材料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化的重要功能是文以化人,其最深层的积淀和影响是对人格的培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发展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或者说集体人格,就是被历代中华儿女广泛接受并尊崇的君子人格。

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流行,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到了春秋末期,孔子在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家学说时,对君子概念的内涵进行改造,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如果说,孔子在构思和传扬儒家学说时,思考的轴心问题是探求如何立身处世,即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么他苦苦追寻的结果,或者说最终给出的答案,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孔子塑造的君子人格,伴随《论语》的流传而走入人们的心灵,可谓登高一呼,山鸣谷应。儒家学派的后继者如孟子、荀子等,对君子人格张扬申说,自不待言。君子一词,在《孟子》中出现82次、在《荀子》中出现了304次,其推波助澜,可谓不遗余力。与儒家学派颇多论争的墨家学派和法家学派,对君子人格也欣赏有加,如墨子说君子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墨子•尚贤》):韩非子说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韩非子•内储说上》)等等,都是对君子人格的高度肯定。影响深远的道家学派,虽然诸多思想观念与儒家学派判然有别,但在如何看待君子人格这一点上,两者却颇为一致。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道德经•三十一章》);庄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凡此种种,无不表明道家学派对君子人格的认同和称许。至于被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更是对君子人格赞不绝口,推崇备至。其中广为人知的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张岱年等哲学家认为,这是对君子形象的生动描绘,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最佳概括。

由孔子孕育培养、诸子百家呵护成长的君子人格,在此后中华文化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受到上至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及文人士大夫,下至社会各阶层人士包括普通百姓的广泛认同和景从。

从先秦至清末,有关君子和君子文化的描述不仅在汪洋浩瀚的历代典籍中星罗棋布,数不胜数,而且在传统戏剧、民间说唱、民俗礼仪及家教家训中,俯拾即是。君子文化及君子形象还渗透和融入我们日常生活及器物之中,如中国人自古就有爱玉的传统,实缘于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礼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诗经》)的观念。

君子概念历久而弥新,至今仍保存着旺盛的生命力。当今社会尽管发展迅速,观念多变、文化多样,但只要是中国人,不论居庙堂之高,抑或处江湖之远,哪怕是目不识丁的山村老农,也乐于被人看作君子,而决不愿意被人视为小人。君子人格在不同阶层人群,包括社会底层老百姓中都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君子风范今天仍为绝大多数中国人奉为做人的圭臬。做人做君子,这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祖训,像血液一样涌动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内心。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成人之美”“君子不夺人所好”“君子动口不动手等等,这些至今活在人们口头的君子格言,已不同程度地成为中华儿女做人做事的人生信条。

君子作为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是凸显中华文化精气神的典范人格模式,彰显着中华民族深沉精神追求和独特精神标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聚焦之点和闪光之源,是烛照中华儿女历经坎坷而跋涉向前的人格力量和心理支撑。

(摘编自钱念孙《君子: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

材料二:

如果说圣徒、绅士、骑士、牛仔是西方文化人格的表征,那么中华文化人格则体现为君子。君子文化,无疑是联系中国人的血脉之根,渗透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子权力式微。君子不再纯粹作为政治上的统治者,而以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被儒家所推崇,并赋予新的人文内涵,一举成为济世的高标。由此,君子集智慧与美德于一身,新君子群体产生。新君子群体通过推广六经,强调仁爱精神,播下了人文思想的种子。君子形象成为文学家们最为迷恋的书写对象。从《诗经》起,中国文学塑造了一系列卓尔不群的君子形象。有岳飞、关羽等忠烈君子,有赵云等勇毅君子,等等。

当然,君子毕竟是楷模、典范和高标,做个君子自然不可能没有门槛。因此,君子文化对于君子的外在和内在都有质的规定。就外在而言,君子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都有标配。如毋侧听,毋嗷应,毋淫视,毋息荒。当然,对于君子的内在要求更为恢弘、深远。修身养性是低配,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终极目标。欲实现这样的高标,主要依凭才学。不仅需要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而且还得富有文人雅趣。当君子内外兼修,自然就剔除了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了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从而成为一种美好的文化精神流淌在中华大地上。哪里有君子的身影,哪里就播撒了君子文化的种子。

君子文化是中华文化最具有生命力的一种文化基因。一些人因为与世俗生活完全同一,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过是半人。完成了君子人格塑型,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审美内涵的。或者说,不少人不过是一次性活着,只有具有君子人格的人才可能让精神传承,才可能不朽。做个君子,不但预示了人生的方向,而且确立了最具终极意义的人生价值追求。既是中华文化的普世价值,又是中华文化人格的品牌标识。

弘扬君子人格的正能量,是传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的必由之路。培养新一代有操守、有担当、有襟怀、有胆识、有雅趣的新君子,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悲悯情怀、生命意识和人文素养。传承君子文化的优良基因,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同时,应该正视君子文化的瑕疵,君子一度被矮化为文弱书生。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显然是对君子的误解。君子不等于文弱,君子文化不等于腐儒文化,不等于失去了血性和勇武。当下,君子文化的式微,源于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大行其道,以及现代性焦虑和人文精神信仰的断裂。事实上,当下是推行君子文化最好的时代,因为大众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提高。

(摘编自张国龙、凌丽君《中华民族的精魂:君子人格和君子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概念的内涵经孔子的改造不断丰富,很多学派虽然与孔子的主张不同,但对君子人格也表示认同赞许。
B.孔子在构思和传布儒家学说时,改造了“君子”概念的内涵,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
C.有人认为,君子是百无一用的文弱书生,是腐儒书生的代表,缺乏血性和勇武,这是对“君子”的误解。
D.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使“君子”从政治上的统治者变为被儒家推崇的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而成为济世的高标。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一词历久弥新,生命力旺盛,做人做君子已成为我们的祖训,至今人们都把君子人格奉为自己做人行事的信条。
B.古往今来,君子人格对人们影响深远,它得到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认同和尊崇,形成了生生不息的君子文化。
C.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大行其道才使得当下的君子文化日趋衰落,所以传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D.君子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剔除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成为中华文化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文化基因。
3.结合材料,下列说法中属于“君子文化对于君子的内在有质的规定”的一项是(     
A.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B.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C.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D.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4.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上的异同。
5.材料二作者认为“当下是推行君子文化最好的时代”,请结合两则材料阐述理由。
类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蒋勋说:我们性格里都有林黛玉和薛宝钗,我们永远都会在两种性格之间矛盾。林黛玉带着不妥协的坚持死去,薛宝钗因懂得圆融跟现世妥协而活下来。

怎么和自我相处,怎么和他人相处,怎么适应社会是我们每个人一辈子要修习的功课。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类型:材料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乡村文化是农民生活意义与价值的来源,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就是要为农民提供高质量的精神营养,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优质载体。

以乡村文化振兴延续文化自信之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自信之根,它根植于农耕文明的沃土之上,乡村文化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农民的精神家园和心灵寓所,成为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今天,我们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延续文化自信的根脉,必须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就是要立足乡风文明,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就是让传统村落、特色古镇、民族村寨、古建遗存等蕴含浓郁乡土文化气息的载体活起来;就是通过实施好农村优秀戏曲舞蹈、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工程,让历史悠久的乡村文化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就是要保留独特的乡村传统文化元素,创造富有品牌性的乡村文化产品,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可以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是增强农民群众对乡村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和强烈归属感、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文化自信根基的必由之路。

以乡村文化振兴传承文化自信之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过程中,广大农村孕育了以红色精神为核心的革命文化,这是中国文化自信之脉。我们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就是要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盘活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和发展红色革命文化,激发人民的爱国奋斗情感,提高乡村红色文化教育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乡村红色文化是对历史记忆和集体记忆的尊重,更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和底气所在。

以乡村文化振兴铸牢文化自信之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因为没有共同的精神追求,没有健康文化的滋养,很难构筑整个农村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优秀乡村文化不仅维系和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让我们记得住乡愁,还为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孕育社会好风尚提供了丰润的道德滋养。今天,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任务,就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提升乡村文化中蕴含的丰富道德教育资源,增强农民群众的价值观认同。就是要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培育乡村恬淡质朴、重农固本、崇尚科学、遵守法制、积极向上的文明乡风;传承乡村孝老爱亲、兄友弟恭、崇礼守信、勤俭持家的良好家风家训;涵化乡村邻里和睦、守望相助、温良恭俭、理性平和的淳朴民风;挖掘新时代乡村先进模范和乡贤的典型事迹,引领道德风尚。可以说,振兴乡村文化,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用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铸魂工程。

我们坚信,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永葆文化惠民、文化悦民、文化智民之初心,勇担振兴乡村文化发展新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必将谱写一首气势恢宏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新赞歌!

(摘编自滕翠华《以乡村文化振兴筑牢中国文化自信之基》)

材料二

弘扬乡土文化,对于促进乡村文化建设,激发创业创新热情,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具有现实意义。要注重几个点,着力于乡土文化几个方面的建设,实现以弘扬乡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目标。

提高对乡土文化保护的认识。正视乡土文化危机,重塑乡土文化情感,要培养公众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增强责任意识和保护意识,才能更好地发挥乡土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着力提升农民素质,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扎根乡村、有乡土情怀的新农民;建立并完善乡土文化保护机制;量力而行,保护文化地标,用地方文物来反映厚重的历史文化、打造文化地标。

发挥民俗文化作用,积极利用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正能量,把传统道德约束与村民自律、村组织管理有效结合起来,促进和谐稳定;使优秀民俗成为乡村公共活动的平台资源,在文化上有传承,在发展中有凝聚和共识。在自觉传承民风民俗的基础上发展产业,使农民在家门口致富,使乡村成为宜业宜居的新家园。传承各种传统技艺,深入挖掘优秀农耕文化遗产的内在意义。着力培育具有影响力的地方乡土文化品牌,把乡土文化融入乡村旅游之中。注重乡土文化特别是当地独有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技艺的传承,不断丰富乡土文化的内容及其涵义,使乡土文化以活态化的方式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发挥党员干部和新乡贤的引领作用,用好农村文化礼堂,充分发挥现有农村文化礼堂的功能,以通俗易懂、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广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地方实践。围绕移风易俗、诚信建设,将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融入乡村文化建设,积极主动进行正向引领,建立完善的褒扬机制以强化乡土文化对于农民精神风貌所能够产生的影响,用乡土文化培养乡风文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的队伍建设,注重在乡土文化方面有所专长的人才,选好配优文化站站长,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组织、协调、指导作用。建立一支留得住、用得上、能干事的本土文化人才队伍。加强乡村的非遗传承人队伍、基层民营院团、各类群众文化团队、乡村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实弘扬乡土文化的力量。

(摘编自《弘扬乡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要挖掘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也要盘活蕴含浓郁乡土文化气息的载体。
B.农村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构筑,需要共同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化的滋养, 需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中蕴含的丰富道德教育资源。
C.培育文明乡风、传承良好家风、涵化淳朴民风、引领新时代的乡村道德风尚,应当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
D.强化乡土文化对于农民精神风貌所能够产生的影响,需要建立完善的褒扬机制,用乡风文明培养乡土文化,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
B.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可以增强农民群众对乡村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和强烈归属感。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是乡村文化的灵魂。
D.发挥乡土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必须增强公众对乡土文化的责任和保护意识。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为加快乡村文化建设,改善乡村居住环境,需要拆迁本村古旧建筑,增设现代化设施。
B.为了保护、传承、展示、交流乡土文化,可以在城市建设一批农村非遗传习基地。
C.某村将明崇祯年间研发的“香脯糕”制作技艺加以传承,作为当地旅游观光体验项目。
D.聘请一批文化艺术院校优秀人才,到村镇指导工作,完成乡村文化建设后再离开。
4.材料一论证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5.结合材料二,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弘扬乡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途径。
类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刀郎的歌曲《罗刹海市》火爆海内外,仅一个月的时间,播放量据说已达到百亿次。不少的人翻唱这首歌,并拍成短视频播放出来,想借此蹭流量,聚人气;很多人猎奇心很盛,对歌星之间的的恩恩怨怨捕风捉影,津津乐道;那英、杨坤等人的微博的留言达到几百万条,评论一边倒,基本都是对他们的指责;围观者们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臧否人物,似乎只是为了宣泄一下……然而,时间才过去一个月,该热点事件迅速降温,人们又在等待着下一个热点的到来。当今社会,这样的热点事件不断,大家在热点的漩涡中沉浮,看上去很充实,存在感满满。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类型:材料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水滴石穿”中,水展示了自己“刚”的一面;而在“随物赋形”里,水又将自身“柔”的特性展现得淋漓尽致。有人说,水的智慧就藏就在刚与柔之间。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现实,写一篇文章来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

类型:材料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目前,科学家寻找外星生命的主要方向还是寻找液态水和碳元素,因为地球上的生命都是以碳元素为基础的,没有液态水便无法生存,而且科学家也没有发现任何可以脱离液态水而保持活动状态的生命。也就是说,我们对外星生命的定义是地球以外的符合人类现有认知水平的生命。

然而,这样的定义很可能阻碍了我们发现外星生命,因为人类的非注意盲视心理问题,在搜寻地外生命时,我们总是倾向于从人类自身的认识能力和意识中寻找它们,而完全忽略了其他的可能。例如,目前提出的外星生命宜居带理论仅仅适用于碳基生命而已。

除了碳基生命,大多数读者应该还听说过硅基生命、硼基生命和砷基生命等。因为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十分稳定的化学键和长链,同时碳也是构建复杂大分子的完美基石,碳原子内部有四个未配对的电子,可以与其他元素形成许多相对稳定但也容易断裂的共价键,形成脂肪、糖类、氨基酸等有机物,所以碳元素是完美的生命骨架

此外,最常被提及的其他可能的生命形态是硅基生命,因为在元素周期表中,硅位于碳的下方,所以和碳元素的许多基本性质都相似,比如说碳能和四个氢原子化合形成甲烷(CH4),而硅也能同样形成硅烷(SiH4);而且硅和碳两种元素都能组成长链或聚合物(质量较大的链状化合物),两种元素都可以与氧结合,并交替排列形成长链。碳—氧链可以形成聚缩醛,它经常用于合成纤维,而用硅和氧搭成骨架可以产生聚合硅酮,一些特殊的生命形态就有可能以类似硅酮的物质构成。而且许多硅基化合物比碳基更耐高温,比如硅—氧可以承受大约327℃的温度。因此科学家相信,由于硅—氧化合物能承受高温,硅基生命可以在更炎热的行星上生活,所以外星生命有可能是硅基的。外观看上去,硅基动物很可能像是会活动的晶体。科学家们推测上述其他生命形态的原因也差不多。

根据目前的宇宙理论,宇宙的95%是暗物质和暗能量,发光物质仅占很少的含量,而发光物质中大部分可以看作是等离子体。那么,暗物质、暗能量,又或者等离子能否构成新的生命形式呢?既不能证明也不能证伪,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这种可能性。

(摘编自《大科技杂志社》)

材料二

美国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许多行星上可能存在所谓的自催化化学反应,其能使用碳以外的多种化学元素,制造出与地球上的碳基生命截然不同的生命形式。相关研究论文刊发于最新一期《美国化学会杂志》。

地球上的生命以有机化合物为基础,这些分子由碳组成,通常也包括氢、氧、氮、磷和硫等元素。但科学家们一直怀疑外星生命的基础可能基于截然不同的化学反应,例如,有科学家推测硅也可能是生命的基础。该研究资深作者、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天体生物学家贝图·卡萨指出,探索这些可能性很重要,这样人们才能了解所有形式的生命,而不仅仅局限于地球生命。

自催化是一种对地球上的生命至关重要的化学相互作用,自催化反应会产生促使相同反应再次发生的分子,从而使反应继续进行。在最新研究中,科学家旨在寻找有机化合物之外的自催化反应。

为找到这些反应,科学家们分析了两个多世纪以来用多种不同语言撰写的科学文件。研究团队指出,通过有效的语言搜索和翻译工具,他们得以设计并首次评估自催化反应的普遍性。

最终,他们发现了270种不同的自催化反应,其中大多数没有使用有机化合物,一些反应与地球生命中不存在或极为罕见的元素——如汞或放射性金属钍有关。许多自催化反应可能只在极高、极低温度或压力下发生,研究人员甚至发现了4个涉及稀有气体的自催化反应。

卡萨表示,最新研究除了对寻找宇宙中的生命及了解生命起源等产生影响外,还可能具有实际应用,例如优化化学合成、有效利用资源和能源等。

(摘编自《科技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碳元素被称作完美的生命“骨架”的原因之一,就是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十分稳定的化学键和长链,有利于和其它元素形成脂肪、糖类、氨基酸等有机物。
B.目前,科学家寻找外星生命的主要方向还是寻找液态水和碳元素,而这对于探寻生命,就陷入了人类“非注意盲视”心理误区,导致忽略了其它的可能。
C.美国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使用碳以外的多种化学元素,制造出与地球上的碳基生命截然不同的生命形式。因此,推断外星生命的存在或许并不以碳为基础。
D.人类一直未止息探寻外星生命的步履,美国最新研究的意义不仅仅是了解对生命起源等的影响,更重要的在于它的实际应用价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外星生命的探寻,不能仅仅局限于是否符合地球以碳为基础的认知,要解放思想,调整思路,美国的最新研究就是一次可贵的尝试。
B.说明文要注重事实,语言力求科学严谨,准确有分寸。如“这样的定义很可能阻碍了我们发现外星生命”中的“可能”;“目前提出的外星生命宜居带理论仅仅适用于碳基生命而已”中的“仅仅”。
C.根据美国的最新研究,他们发现了270种不同的自催化反应,其中大多数没有使用有机化合物。那么,这些没有使用有机化合物的元素,都可能成为构成外星生命的基础。
D.为寻找有机化合物之外的自催化反应,研究团队付出了辛勤努力,设计并首次评估自催化反应的普遍性。表明只要选准方向,就能找到解密外星生命的密码。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可能作为外星生命基础的一项是(     
A.宇宙的95%是暗物质和暗能量,发光物质中大部分等离子体。
B.硅基、硼基和砷基。
C.一些反应与地球生命中不存在或极为罕见的元素——如汞或放射性金属钍有关。
D.4个涉及稀有固体的自催化反应。
4.科学家认为,可能以硅基生命存在的依据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5.材料一与材料二都是对外星生命基础的探究,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类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黄鹤矶

(南朝)鲍照

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

临流断商弦,瞰川悲棹讴。

适郢无东辕,还夏有西浮。

三崖隐丹磴,九派引沧流。

泪竹感湘别,弄珠怀汉游

岂伊药饵泰,得夺旅人忧。

[注]①鲍照,东海(今山东郯城一带)人,刘宋大明六年秋,他随刘子顼赴荆州任所,途中登黄鹤矶。②夏,指夏水。③传说郑交甫于汉皋台遇二女,二女佩两大珠,交甫求得其珠,不久珠与二女皆不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落”二句视听结合,写出一派肃杀萧条的暮秋景象,境界开阔而又苍凉。
B.“商”是五音之一,从语境看,“商弦”音调高亢而悲凉,很切合诗人的心境。
C.“适郢”二句以对偶的形式概括交代了随友赴任荆州的行程,语言十分精练。
D.诗人最后倾诉,尽管旅途中衣食无忧,但仍然无法消除心中之忧,情味深沉。
2.“泪竹感湘别,弄珠怀汉游”和“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在表达的情感、表达情感的方式和效果上各有怎样的不同?请简要概括。
类型:诗歌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虚拟生存和虚拟交往成为社会观照,技术与文化的交互关系进一步产生作用,促进文明的虚拟化,将物质世界中的实体存在转化为虚拟信息单元。对个体来说,数字化映射的“虚拟实体”不仅可以为网络服务提供更多的动态依据,更重要的是成为人的数字化生存的一种新形态。作为原始居民的虚拟数字人成为文化沟通的桥梁,将以崭新的形态完成文化传承,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文化一脉相承,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虚拟数字人的非实体性和人格化特征使之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场景设计需要,随着不断探索的创景模式拓展,虚拟数字人的表演舞台也随着扩大。对于虚拟数字人而言,文化继承与嬗变是相伴相生的。新兴技术对现实生活的冲击推动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对文化的理性省思。虚拟数字人强大的流量和传播力推动着传统文化为大众所熟知,崭新的生成形态使得传统文化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出现在大众的视野。虚拟数字人以其非实体性、可控性,具有广阔的创意空间,无论是在商业资本的主导下商品性的文化宣传,还是浅层面的沉浸式视觉体验,其形成过程都是一种创新的实践过程,都能够与当下社会文化发展结合。这种新的文化形态的构建,是普通大众广泛参与的促进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的深度介入,其形成过程也是文化形态多样性的形成过程。

在拥抱新技术的同时,虚拟数字人的文化传承也需要注意泛商业营销而忽视核心价值观的挖掘,尤其是在品牌营销的各种广告中,貌似是传统文化的化用,实则基于自身商业价值的特质。如果把握不好度,就成为媚俗、背离现实的商业宣传,对文化传承流于形式的追逐而并非内在精神内涵的挖掘,没有触及其核心价值观,难以在实践中真正弘扬民族文化的精华,达到教化、提升人们文化涵养的目的。同时,在国风虚拟数字人的人物构建上,往往出现人设类似、内容创意同质化的现象。这一现象正说明了对传统文化认识浮于表面,仍旧处于普及式传播的阶段,对角色本身的视觉设计超出其精神内涵,不能在根本上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角色。因此,虚拟数字人的文化传承,针对某一文化领域进行深耕是必要措施,同时还要基于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充分了解之上,培养出广泛的大众审美取向。

(节选自王超群、张捷《虚拟数字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应用研究》)

材料二:

“作为戏曲艺术挺进二次元领域的新尝试,秦筱雅的出现给传统文化带来时尚包装,让古老艺术迸发时代新音,找到了与当代观众沟通的新方式。”西安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寇雅玲说。

寇雅玲所说的秦筱雅,是在不久前举办的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上惊艳亮相的一位秦腔“新秀”,她是秦腔领域的第一位虚拟人。以“旦角”形象亮相的秦筱雅,将年轻与古典融为一体,将历史与现实有机融合,在清丽唱腔、一颦一笑、水袖曼妙间,传播秦腔的独特韵味。借由她的表达,传统文化摆脱了既定印象标签,玩出了耳目一新的潮流感。

过去几年中,不少虚拟人借着元宇宙的风口涌现,他们被认为是现实世界和元宇宙交互的重要入口。但秦筱雅从人物设定到数字动画制作方面,都尤为不同。现在的虚拟人大多还是以娱乐、游戏、搞笑为主,往往缺少人物技艺与相关世界架构的支撑。秦筱雅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拥有更垂直的才艺。她被赋予的定位是“唱秦腔的数字女孩”。可以说,她是人格化的秦腔艺术,是秦腔艺术的数字化代言人。她的任务是为这一中国古老艺术形式在年轻群体中找到传播突破口,也正是这些不同决定了秦筱雅的塑造绝非易事。

“首先,这个人物的秦腔表述一定要准确、鲜活,这就对原画设计、模型制作、角色动画、布料毛发解算、灯光材质贴图,乃至最后的渲染合成,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一般动画人物的整体解析建模大概3万个面就可以了,但我们这个人物,仅仅头部的头饰建模就达到了70万个面。尤其是甩水袖、手指动作这些秦腔表演的细节,都对建模要求甚高。”秦筱雅设计制作团队成员张曦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虚拟邻家女孩,让秦腔有更多的跨界合作,让秦腔能更好触达更为广泛的年轻群体。”

“任何沿袭多年的文化样态,都要随着时代进步和环境发展不断前行,在兼收并蓄中不断成长,才能更加郁郁葱葱、繁花似锦。”对于为何要借助中国秦腔艺术节的平台推出虚拟人,寇雅玲表示,这源于对秦腔守正与创新的更多思考。

互联网时代,虚拟人愈加成为连接人与人、人与物记忆的情感新载体。以虚拟人实现“传统”与“时尚”的碰撞,吸引年轻群体的关注。而在秦筱雅的身后,秦腔正以虚拟人领衔的方式“进军”元宇宙。张曦表示,秦筱雅未来能做的还有更多,“我们希望通过给予传统文化时尚的包装进行戏曲艺术挺进二次元的新尝试,积极探索传统文化在‘元宇宙’范围内的产业发展及应用,让古老艺术迸发时代之音,找到与当代观众沟通的新渠道。”

(节选自光明网《虚拟数字人“秦筱雅”——当好秦腔艺术推荐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技术与文化的交互带动文明的虚拟化,能使物质世界的实体转为数字化存在。
B.强大的流量和传播力,促使虚拟数字人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出现并被大众熟知。
C.秦筱雅的塑造绝非易事,她凭借垂直才艺打破虚拟人娱乐、搞笑等形象定式。
D.秦筱雅是秦腔艺术时尚包装后的产物,她的出现使秦腔进军元宇宙成为可能。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没有新兴技术推动就没有虚拟数字人诞生,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也可能受到影响。
B.虚拟数字人创意空间广阔,其形成过程体现着创新实践,因而能有效推动文化发展。
C.追逐形式、缺少文化深耕的虚拟数字人,由于偏离核心价值观而难以达到教化的目的。
D.秦筱雅的成功源于其秦腔表述的准确、鲜活,以及设计制作团队的高标准、严要求。
3.下列最适合作为论据证明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北京怀柔区数字化播报员“怀小法”,模仿真人主播的形象和声音,讲解法律知识。
B.《秦腔》特种邮票不仅宣传了秦腔地方戏曲,更宣传了陕西非遗文化及地方传统文化。
C.七夕节虚拟数字人“灵夕”以中国文化为背景,探索国风文化在数字世界的更多可能。
D.某虚拟歌手翻唱黄梅戏,将戏曲改编为流行唱腔,故意走调错拍,让观众哭笑不得。
4.好的新闻作品应具备哪些特点?请以材料二为例简要分析。
5.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数字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承策略。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类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

生活是一种律动,需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老舍

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光明和黑暗交织着,厮杀着,这就是我们为之眷恋而又万般无奈的世界。——雨果


作为这个光与暗交织的世界中的一员,作为身处百年未有之复杂大变局形势下的中国青年,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启发?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和观点。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类型:材料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