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火花是火柴的商标,贴在火柴盒上。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期间,内忧重重,外患频频,民族火柴业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下面是一组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火花。

材料二 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的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剑桥中华民国史》

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图(单位:千元)
——《中国近代工业资料》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仔细观察四幅火柴商标图片,你认为这些火花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什么?(2分)
(2)材料二表明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期”。依据材料二中的统计图概括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2分)
(3)为什么说“黄金时代”是一个“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你认为在那个时代中国发展民族工业、实现工业化的根本出路是什么?(4分)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图1             图2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图3            图4
1982年中共十二大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1分)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1分)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2分)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1分)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1分)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2分)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2分)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2分)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三位伟人所走的道路构成了中华民族百年追求,这一追求的主流目标是什么?(2分)
类型:未知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材料三: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宇宙飞船

“东方”1号(如下图),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载人空间飞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1分)
(2)宋元时期我国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产生重要影响的古代发明是什么?
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产生的影响有哪些?(4分)
(3)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材料二所反映的各领域在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科技成就各一个(包括时间、事件和影响)。(3分)
(4)材料二、三涉及的新技术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2分)
类型:未知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15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这是无法抗拒的时代潮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贸易趋向统计年鉴》的两组数据

第二表   1965-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百分比)统计表
年份
发达国家间贸易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
发展中国家间贸易
1965
59.0
32.5
3.8
1970
62.1
30.6
3.3
1975
46.6
38.4
7.2
1980
44.8
39.0
9.0
1985
50.8
35.3
9.0
1990
55.3
33.4
9.6
1995
47.0
37.7
14.1
 
(注:总数不足100归因于与经互会国家的贸易,国家未被区分,有误差。)
材料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说:“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是人们无法否认和拒绝的事实,总的来说它有利于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仅仅依靠市场无法解决国家的消费和福利不平等加剧的问题。在一国范围内,是靠民主政治和‘福利国家’来平衡和制约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现在还没有一个类似的机制。”
材料三中国当代学者王加丰在《反现代化——全球化思潮产生的原因》一文说:“从整体看,500多年来世界现代化——全球化高歌猛进……(但)它不是一个皆大欢喜的过程。至今,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和地区才是这个过程的佼佼者……仅从20世纪后期以来,这种情况就导致了各种新的反现代化——全球化力量的兴起……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反现代化——全球化往往相当于反对不平等的世界分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两表,概括分析二十世纪后半期世界出口贸易发展的特点。(3分)
(2)阅读材料二、三,分析对比东西方学者对经济全球化认识的异同点。(4分)
(3)请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二战以来的历史知识,就“人类如何应对全球化”自拟观点,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章。(8分)(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表述成文。)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在人类的经济画卷上,没有哪个细节能与货币脱离瓜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明代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1)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出现大量“丝—银”贸易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社会经济条件。
材料二:
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导致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1933年6月,66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
——《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2) 根据材料三,面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各国采取什么政策。这说明当时世界市场存在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后来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材料三:
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情况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材料四:

(4)材料四中的货币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它的发行有何意义?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法。某校的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完历史《必修2》后,对“市场”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下面是他们收集到的一些资料,请你和他们一道回答以下问题。
第一组:中国古代城市的市场布局分析(以汉唐——宋元为例)
材料一

第二组:世界市场的走势:由区域到整体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世界

第三组:近代以来中国的“市场”:由被动走向主动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唐到宋元时期市场布局的变化,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原因。(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市场由区域走向整体的过程,并概述其原因。(8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指出《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市场的影响以及新时期中国是如何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6分)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3年,探险家史蒂芬斯到中美洲进行考察,在热带丛林的深处,发现了一座湮没了千年之久、规模宏大的古城。坍塌的神庙上那一块块巨大的基石,布满精美的雕饰;石板铺成的道路,还保留着当年的样子;石砌的民宅与贵族的宫殿尽管大多已倒塌,但仍可想见当年繁荣、喧闹的景象。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

材料三(这些)城市,如果它们可以这样称呼的话,是举行仪式的中心,而不是要塞、居住地或行政首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里)从事的是刀耕火种的农业。……因此,他们需要不断地迁移村庄驻地。为了平衡这种暂时的生活方式,耕种者们在主要是举行宗教仪式的中心建立了一些巨大的石头建筑物,以此承他们的社会的统一……4至10世纪期间,(这个)文明非常繁荣,但随后便衰落下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史蒂芬斯发现了哪一文明的遗址?其发现有何意义?(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图中建筑和文字的特点。(4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人为的角度,分析文明衰落的原因。(4分)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1 《钦定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1711—1799)亲自组织编撰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

狄德罗(1713—1784)
图2 狄德罗和《百科全书》编撰者构成了百科全书派,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典籍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法比较。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洋务外交时代:弱国有外交”:变局观取代夷夏观,海防外交取代塞防外交成为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外需和戎,内需变法”成为救国之策。……中国既蒙受了刻骨铭心的国耻,外交上也实现了重大转型。
——袁南生《从鞠躬到握手:中国千年外交的历史轨迹》
材料二经历了两国关系的大喜大悲、大起大落之后,作为苏联继承国的俄罗斯和中国在苏联解体后都成熟起来了,双方都很现实,在普遍使用的国际关系准则基础上建立起“君子之交”。                         ——李凤林《中苏关系的历史与中俄关系的未来》
材料三

注:前苏联多次动用否决权,以至于1957—1985年间担任苏联外长的格罗米柯得了个“不先生(Mr.No)”的美称。美国共投过83次反对票,其中59次都是“单兵作战”。
——《新京报》
(1)分析中国由夷务外交向洋务外交转变的主要原因,晚清时期有哪些事件体现了其“外需和戎,内需变法”的?(6分)
(2)简述1950年代中苏关系“大起大落”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6分)
(3)苏联“Mr.No”的称号和美国59次“单兵作战”分别反映怎样的国际关系或现象?概述进入21世纪后,中国在“和平发展道路”上所做的外交努力。(6分)
(4)通过上述问题探究,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2分)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14分)战后以来的世界格局,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它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的竞争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讲话
材料三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是控制世界的帝国。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落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在战后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民众积极地、自觉地卷入了西方化的进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莫斯科将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划入自己的版图。直到最后一刻,西方许多政治家、外交家、评论家还不相信所发生的一切。……现在,俄罗斯在采取行动时不考虑代价,这意味着与主要西方伙伴关系的旧模式不再存在了,同时意味着与东方伙伴关系的旧模式也不再存在了。……对华盛顿来说,重要的不是乌克兰本身,而是不希望出现公开挑战20多年前建立的行为规范的先例。
——费奥多尔·卢基扬诺夫《克里米亚将世界带入新现实》载于俄罗斯《星火》周刊2014年3月24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日本、西欧的经济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这一变化对世界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的影响。(4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欧洲“衰落”和“成功”的历史依据。(6分)
(3)材料四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指出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4分)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