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有学者指出,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的梁启超与日本首相谈及中国此次变法“生不逢时”“贵邦三十年前,外患未亟,其大忧仅在内讧”时,实际上他们忘了与险恶的国际形势有关的另一种因素,这一因素与当时“山东城乡街谈大抵天灭洋人”“康党实乃卖国奸贼”密不可分。据此可知,该学者强调的“另一种因素”反映了(     
A.思想变革时机尚不成熟B.变法理论与实际相脱离
C.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D.民众非理性的排外情绪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8世纪初,英国民众每年把大量资金预支给政府作为战争开支,议会承诺对战争款项进行长期监督,确保其“未被官僚及王室擅用”,并按时向公众通报款项用途,英国逐渐摆脱战争筹款困境。这主要得益于(     
A.议会支配着政府的财政权力B.工业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C.商品输出促进社会财富积累D.宪政制度维护了政府的信用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普里格诉宾州案的争辩

1842年,奴隶主普里格因抓捕一个逃亡奴隶,向宾夕法尼亚州地方法院申请相关证明文件,但该州法院以《1826年宾夕法尼亚州反绑架案》中禁止将黑人视为奴隶强制带离本州的条款为由,拒绝受理该案件。于是普里格在没有求助进一步司法程序的情况下便将逃奴带回本州,因而引发诉讼。

这个案件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时,最高法院法官分歧很大,判决书上最后写了7个法官的意见,斯托利法官最后宣读判决结果。

斯托利法官:联邦宪法中“保证奴隶主追捕奴隶或重新获得他的奴隶的权利,在蓄奴州的地方法中,这些奴隶是被当作财产看待的”的原则,是需要自由州承认的一个普通法原则,追捕逃奴的管辖权完全建立在联邦最高权威的基础之上。

麦克林法官:黑人不是财产,而是具有人格的自然人,联邦政府要求自由州交出逃亡奴隶的行为无疑会干涉到自由州的内政,对于州出台的限制奴隶主追捕逃奴的规定应予以大力支持。

坦尼法官:自由州没有权力出台法律限制奴隶主追捕逃奴,出于礼让条款,自由州有义务尊重蓄奴州的法律,补充联邦政府对奴隶主权利的保护。

——摘编自宋云伟《美国内战前联邦制因素对奴隶制相关案件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普里格诉宾州案中法官争辩的焦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普里格诉宾州案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如图是1950年丁鱼创作的年画《女拖拉机手》,该作品(     
A.表明妇女成为工业建设主力军B.说明耕作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
C.展现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D.描绘农村生产方式变革的美好愿景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伊尹曾辅佐商汤灭夏。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伊尹的历史叙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     
记述出处
商汤死后,伊尹继续为相。商汤之孙太甲即位后,暴虐无道。伊尹将太甲放逐,令其闭门思过。三年后,太甲悔改,伊尹又迎他回来执政。《史记·殷本纪》
商相伊尹流放太甲后,篡权夺位,自立为王。七年后,太甲逃出并杀了伊尹,成功复位。《竹书纪年》
A.多重史料互证可以丰富历史认识B.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来证实
C.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无法还原D.史学家解释历史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公元前179一前118年)的诸篇赋文,如《上林赋》《子虚赋》等极尽铺张扬厉之能事,充分显示其宏阔瑰丽的想象力。这体现出西汉时期文学创作(     
A.渗透着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B.迎合市民阶层审美意趣
C.呈现出典型的现实主义风格D.具有显著的时代性特征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两税法是中国古代具有重要意义的赋役制度改革。其意义不仅在于扩大了税源,使唐政府的财政状况走出困境,同时有助于改变赋役负担不均的现象。两税法实行后,大批的隐户被查出,政府控制的户口由120万户增至310万户。材料强调两税法(     
A.是均田制的新发展B.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C.放松人身依附关系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明朝规定,每年正月和十月,全国各地的乡村都要举行全体村民大会餐,在这个“乡饮”大会上,人们在进餐之前,必须聆听德高望重者发表训词,报告和宣读朝廷最新颁布的法令文件,材料可以说明明朝(     
A.国家法律体系的完善B.规范社会等级秩序
C.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D.重视基层社会治理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表反映了1821-1850年期间英国印花棉布价格的变化。这一变化(     
时间价格
1821-1830年12先令3便士
1831-1840年8先令10便士
1841-1850年5先令11便士
A.刺激英国开展科技革命B.促使英国倡导自由贸易
C.导致英国开始殖民扩张D.引发英国“价格革命”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四五世纪,中国的丝绸已辗转来到古希腊城邦。唐代的对外贸易以海上贸易为重点,海陆各国皆以进口中国丝绸产品为荣资,茶叶在边关互市中成了重要商品。南宋初年,外贸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宋代的出口商品中以丝绸绢帛为首位。东起日本,西至欧洲皆有宋代钱币和陶瓷的出土。制瓷技术也随着产品的出口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明清时期曾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商民出海贸易,由广州十三行为代表的行商垄断进出口贸易。

——摘编自沈光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广州贸易的主要特征是朝廷授权“十三家”为行的商号,作为唯一的对外贸易代理人。开办这些行的主人即所谓的“行商”,向朝廷捐呈大笔钱财,以保证他们的垄断性特权。尽管这个公行只是一个民间机构,却得到官方的支持。由于有了公行,不懂夷语的官员和不懂中国章程的洋商便可避免直接见面,公行则被赋予为官府征集关税和替洋商交纳税款的双重职能。有的行商受到官场的无情压榨,从1786年起朝廷要求他们每年缴纳5.5万两的核定捐银。此外还要收集洋表、洋钟呈送给巡抚和户部,为诸如帝室寿辰和婚嫁等庆典贡献礼品。1842年,公行撤销。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到1858年才被撤销。严格来说,作为一个历史名词,“东印度公司”并不特指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在17世纪,“东印度公司”是西欧大多数国家为开拓殖民贸易而设立的一种公司模式,其贸易对象主要是印度、马来西亚等位于印度洋以及太平洋西面的亚洲国家。这个组织,起初是一个商业资本的垄断公司,后来变成了主宰印度的“商人政府”,最后又变成了没有商业性的、纯粹的军事行政机构。从其整个的发展过程来看,英国东印度公司既非单纯的商业组织,亦非正式的政权机构,而是既有商业性又有政权性的混合体,是英国侵略印度的开路先锋和主要工具,是“英属印度的真正开创者”。

——摘编自陈传金《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行撤销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公行与东印度公司的异同。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