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出身于音乐世家而如今成为美国证券界风云人物的苏珊说:如果能够让我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但我知道那只是美好的假如,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

自小喜欢建筑艺术的荆青说:我因为放弃了不喜欢的公务员职位,才在十年中设计出了今天大家看到的近千个独一无二的楼房样板间。

歌手王杰说:我做过茶楼伙计、油漆工、的士司机……我喜欢并感恩做过的每一份工作。

这三个人中,你更欣赏哪一个人?请结合材料和你的思考,谈谈你为什么欣赏这个人。

要求:写议论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类型:材料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们不妨先集中注意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是他们的命根。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地上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乡下最小的社区可以只有一户人家,但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这一点对于我们乡土社会的性质很有影响。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屋沿相接的邻舍。这是他们早年拓殖时代,人少地多的结果,同时也保持了他们个别负责,独来独往的精神。我们中国很少类似的情形,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我所说的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社区间的往来疏少,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字,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是陶炼,不亦悦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出来的礼俗。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在我们社会的激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

(摘编自费孝通著《乡土中国》之《乡土本色》)

材料二

中国是一个具有浓烈乡土味的国家。每一个个体,不需要纵向上溯得太远,也不需要横向扩展得太开,你就能够发现自己与乡村之间的息息关联。乡村,作为中国现代化的蓄水池和稳定器,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底色,也成为了绝大多数人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进入21世纪前后,中国乡村社会出现了巨变,可谓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概括来看,这种巨变表现在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治理之变。2006年取消了延续千年的农业税,而且还大规模地向农村进行财政转移支付,目前国家财政每年向农村的转移支付规模超过万亿。取消农业税和国家向农村大规模输入资源,极大地改善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之前基于税费收取所形成的乡村治理体制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第二个层面是村庄基础结构之变。进入新世纪前后,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之前相对封闭且稳定的村庄边界大开,村庄社会结构迅速改变。村庄社会结构的改变起于一百多年前的现代化,器物层面的现代化推动了经济、制度和观念等现代性巨变。在现代性的冲击下,传统乡村社会中的诸多基础性结构,如宗族等地缘与血缘共同体及村庄内生秩序机制和地方性规范随之解体。

第三个层面是价值之变。传统中国农民有着强烈的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观念,生儿子、娶媳妇、抱孙子成为农民人生三步曲。到了20世纪末,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农民的生育观念都已改变,传宗接代的观念大为淡化。一旦传宗接代这个千年以来一直支撑农民人生意义的价值失落,农民安身立命的基础就会出现变化。

发生在世纪之交的以上三层巨变都可以看作是现代化建设的后果。现代化不只是工业化,而且是现代的组织方式与思维观念对传统的替代。乡村社会基本秩序由之前的内生为主变成国家基层政权建设的组成部分,外生秩序逐渐代替了内生秩序。

(摘编自贺雪峰《我们所看到的乡土中国》)

材料三

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要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在农村、农业、农民上多下绣花功夫,依靠助推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城市和农村在吸引人的力度上,显然城市更具有吸引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市环境好,要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需要让农村也美起来,这就需要完善乡村的包装,去美化乡村,打造新农村,才能够让乡村更具有魅力,更具有吸引力。

要推动乡村的发展,就需要牢牢抓住农业这个关键,而要让农业成为有吸引力的产业,就需要让农业的发展与市场接轨,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农业的转型。发展新农业,通过不断做优做强做精特色优势产业,加大土地流转的力度,增强农业发展的科技化、机械化和智能化,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才能够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企业骨干和由城里打工返乡创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农民看到只有不断的自我革新,不断地自我进步,才能够掌握时代的主动权,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角,这就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育,通过政府主导、立足产业、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打造一支新型的职业农民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的人才支撑。

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蓝图已经绘就,要更好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就需要依靠的思维,新的改变,去推动农民农业农村的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摘编自中新网2019122日陈红《乡村振兴要靠》)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乡下人的“土气”,是因为城里人认为乡下人种地谋生离不开泥土,泥土是乡下人的命根。
B.以农业为生的人世代定居在乡村,气候与战乱会使得基层人口流动,这也是乡土社会的常态。
C.乡土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熟悉”的,因而乡土社会成了一个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D.在“熟悉”的社会中,人与人互相信任,信任成为规矩,规矩在乡土社会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现代化绕不过去农村,因为农村几乎跟每一个人都有关联,农村也会为现代化提供滋养。
B.随着现代化建设,乡村的社会秩序已经纳入国家的基层政权建设,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也得到改善。
C.乡村环境美化起来,乡村就会更具魅力,就能吸引人们从城市向乡村流动,形成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D.只有抓住农业这个关键点,才能推动乡村发展,农业转型需要政府引领,科技投入和人才支撑。
3.根据《乡土中国》这本书,下列对乡土社会特征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社会中人们可以“眉目传情”“指石为证”,甚至连语言都可以说是不得已采取的工具,只有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发生了变化,文字才能下乡。
B.乡土社会是以己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道德体系的出发点是“克己”“修身”,所有的价值标准都不能超越差序的人伦而存在。
C.法律是在由陌生人组成的现代社会中诞生的,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无从发生,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
D.乡土社会在情感定向上是阿波罗式的,男女有别的原则使得男女之间不发生激动性的感情,追求过程而非结果。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三的行文脉络。
5.材料一结尾说: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这种观点在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
类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根据要求作文。

2023年杭州亚运会主题口号中的“@未来,能引发许多联想和思考。在互联网上,“@”在某处的意思,也有提到某人的意思,还有对某人说的意思。@未来,会发生怎样精彩的故事?

请以“@未来”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类型:命题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说,观往而知来,仔细考察过去,就可以推知未来。这句话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发展,都具有启示意义。

请以“观往知来”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类型:命题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越窑遗址记

很寻常的一个下午。天阴着,雨水随时会从不胜重荷的云层中滴落下来。这片叫作上林湖的水面很平静,环湖的低山有松,有竹,杨梅正在结果,合欢正在开花。载我们划过水面的狭长的船很漂亮,只是驱动船的柴油机嗓门对这片山水来说,是有点唐突了。在这样的一种情境下,我们来到这里,看一个越窑旧址。更准确地说,是来怀念,来凭吊一种非常中国的物质,来追怀一种遥远的美丽。

窑,一个非常中国的词。这是中国人在世界上最早利用火的力量,给土这种最普通的物质塑胎炼骨的伟大所在。那时候,中国人探求物理世界的秘密是多么持续专注,多么愿意在技艺精进后使技艺更加精进啊!中国,曾经在不同的窑口里出来那么多东西:砖、瓦、俑、缸、瓶、瓮……这些与日常生活关涉紧密的器物,却总能在某个不知名的匠人手下,经过灵光一闪,上升为艺术,培养了中国人基本的日常美感。

但就在某一天,某一个时代,一口一口的窑,莫名地开始坍缩了,那些神奇的火焰也慢慢熄灭了。这些窑,在渐行渐远的时间深处被遗忘,被荒草杂树淹没。那被拍岸的湖水冲刷出来,层层堆积在岸边的碎瓷片是多么寂寞啊!

在窑火熄灭后的好多年里,应该也有很多人经过了窑群的废墟,看到了窑场四周瓷器的碎片,却毫无知觉吧。文明的进程常常是这样。一个地方,一种文化,曾经是创造力勃发的,曾经是让各种生产技艺日益精进的,曾经是把美当作内在的蕴含与外在的形态来追求的。可到了某一天,这样的东西起身离开了,连留下的遗迹人们都会熟视无睹。这样的时代,是人们的心灵堕入麻木与粗鄙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众生似乎只是陷于求生与求富的挣扎。又到了某种历史关口,人们又从荒烟蔓草中重新发现了它们,好像内心深处又被触动了什么,唤醒了什么,意识到它们闪烁着遥远的、却是中国人努力追求生活的质地与美感的那些时代的光——那是自己的祖先曾经创造出来的一段辉煌。

人们开始怀着一点惭愧的心情站在这样的遗址面前。

一口只剩下一个窑底的冷了一千多年的窑,在被掩埋和遗忘很多很多年后,重新被发现,被发掘,被考证,被保护,被展示,让我们记起史书里记载的日常生活中常常有美流光溢彩的时代。窑里有火的时候,这地方该是多么喧闹多么生机勃勃啊!山路上,运送瓷土的人络绎而来。窑前,一定整出了大片的平地,土和上水被搅,被拌,被捣,被搓,被揉,被塑造成种种坯子。起先没有釉,后来有了釉。制釉与施釉,给生产流程增加了更多的技术含量,更多的美感。坯入窑了,点火那一刻应该是越来越有仪式感的吧。仪式也给劳动过程增加了美感。火点燃了,热力顺着窑壁自低而高向上升腾。加上瓷土中的金属性矿物元素,这一下,真是金、木、水、火、土共舞一炉了。它们互相渗透,互相催发,互相转化,在当时的世界能够达到的最高的人工温度中,以最炽烈的方式升华。如此这般,打开窑上的封泥,让曾经的炽烈慢慢冷却下来,这个世界就得到漂亮的青瓷了。大多的青瓷的质地都是可以预期的,最激动人心的是,每一窑口中不可见的物质间的相互转化,都可能产生出绝世精品,尤其是批量的定制中神奇的窑变奉献了难以预期的瓷中极品。在人类的全部劳动中,像这种生产流程中就充满了出现神来之笔的可能,时刻都有着创造惊世之美的可能的劳动真是不多,人类利用工具来劳动是了不起的,更了不起的是,让劳动过程和劳动的结果具备美感。这是一种关于劳动的崇高伦理。美的劳动与劳动的美使得日常生活具有了一些神性的光彩。

窑旁,有许多菊花样开着的淡青花朵。要知道,在这座窑口中有火熊熊燃烧,有无数种的瓷器被打捆包扎好了顺着水路去向四面八方的时候,中国的土地上还没有这种野草,那时候它们还只生长在美洲的荒野。我愿意相信,这些植物的种子是从那些把这个窑口的瓷器运往海外的船只上带回来的。但现在,它们全然是本土的样子了。植物之美与周遭的自然环境那么容易协调起来,而且能把周遭很多不美的不和谐的东西协调起来,这是美的一个巨大功能。所以,我这时想到瓷器,就不只是想到它们在重重保安措施下安放在博物架上的样子,而是想到它们怎样一天天深入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使大多数时候都黯淡无光的日子变得有了某种光亮——美的光亮。

那真是一种遥远绵长的光亮。可是怎么形容这种光亮,特别是在湖水拍击下永远晶莹的碎瓷片上的光亮呢?突然想到杜甫的一句诗: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哀玉这个词很好,移用到眼前的情景,那些一天天任湖水与时光淘洗的碎瓷的质感有了,而我们这些凭吊者的心情也在其中了。

(取材于阿来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有点唐突                      唐突:冒犯,破坏和谐
B.莫名地开始坍缩               坍缩:倒塌,衰败
C.常常有美流光溢彩的时代     流光溢彩:辉煌,繁盛
D.出现神来之笔的可能            神来之笔:因获得灵感而创造佳作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突出了越窑遗址的静谧,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B.生活中的器物,由于出自不知名的匠人之手,故而具有了日常的美感。
C.在越窑遗址前,美唤醒了人们的心灵,使人惭愧于自己的麻木与粗鄙。
D.作者写窑旁的淡青花朵,表明美能把不美的、不和谐的东西协调起来。
3.文章第六段写了烧窑制瓷的过程,请简要概括这一过程体现了哪些劳动之美。
4.结尾段中用“哀玉”形容瓷的光亮。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哀玉”的涵义。
类型: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公冶长》)

②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含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述而》)

③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先进》)

④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宪问》)


对①中画线句子里的“材”有三种解释。钱穆解释为“制造桴用的竹木”,杨伯峻解释为“同‘哉’”,李泽厚解释为“同‘裁’。剪裁、约束、节制”。
(1)依据三个人的解释,分别用自己的话写出画线句子的大意。
(2)在三个人的解释中任选一种,从②—④中找出一个依据,简要解说其合理性。
类型:名著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23108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落下帷幕。这届亚运会唤起了国人对1990年北京亚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回忆。三十三载,三届亚运盛会,讲述了精彩的中国故事,见证了中国的巨大变迁。

北京获得1990年亚运会举办权时,我国还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人均GDP排在全球第131位。当时,亚运会筹办资金存在6亿元缺口,全国上下掀起了捐资捐物的热潮,集资总额达7亿元。此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广州亚运会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今,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2023年杭州亚运会向世界展现出我国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取得的辉煌成就。

据测算,2016年至2020年,筹备亚运会对杭州市GDP的拉动量约为4141亿元,占同期GDP的7.6%。2023年国庆长假,杭州市各景区共接待游客1300.87万人次,较2022年同比增长了34.37%。受访游客中近50%的人表示,此时来到杭州就是为感受旅游胜地加体育盛会的独特氛围。

申办之初,杭州亚组委就提出了放大亚运辐射效应,以亚运带动乡村振兴和周边城市发展的构想。如今,这一构想变成了现实。杭州市淳安县界首乡因拥有水域广阔、港湾曲折的自然条件,被选定为亚运会自行车、铁人三项等项目的承办地。曾经略显闭塞的山乡渔村如今成为人们体验运动休闲游的热门选择。杭州亚组委组织各种活动向游客们推介协办城市宁波、温州、湖州、绍兴、金华,吸引游客去感受相关城市的特色文化。数据显示,杭州亚运会举办期间,5个协办城市的酒店预订量较2019年同比均增长5倍以上,其中绍兴增长最高,达7.2倍。杭州亚运会为共同富裕开辟了新路径。

北京、广州、杭州,三座城市,三届盛会,展现出中国人一步一个脚印,在自立、自主、自强的道路上阔步前行的风姿。

(取材于周程袆、于岑嵘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某经济学者曾引用诗句来评价1990年北京亚运会对中国体育事业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无论是在体育场馆建设方面,还是在举办亚运会的市政建设、电子和通信系统的建设及其他各项工作的组织等方面,北京亚运会都为我国后来举办各类大型综合性国际体育大会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北京亚运会还将开放、自信的中国展示给了世界,吸引了大批外资企业到中国投资合作,寻求发展。

2023年杭州亚运会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与1990年北京亚组委提出的节约办亚运是一脉相承的。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共有56个竞赛场馆,其中新建场馆仅12个,其余均为旧馆改造升级。场馆尽量使用绿色设备,如富阳水上运动中心使用雨水收集系统,收集雨水为场馆中庭水系、喷泉以及植物灌溉提供水源,平均每天可节水约1000吨。亚运村里也处处见绿:用可降解的秸秆做衣架和牙刷杯,推行小份餐食,使用新能源接驳车……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倡导在亚运村中真正得到了落实。

(取材于吴志刚的文章)

材料三

1990年北京亚运会成功举办,团结、友谊、进步的口号和吉祥物熊猫盼盼火遍全国。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激情盛会,和谐亚洲的口号体现出对团结合作的追求,颇具地方特色的吉祥物五羊向人们讲述这个城市的传奇与精神。2023年杭州亚运会口号和吉祥物的选择体现出更深远更丰富的思考。

心心相融,@未来,杭州亚运会的主题口号一问世便惊艳了世界。亚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把这句口号念作‘心心相融,爱达未来’,兼具友爱和通达之意,希望它能将和平友爱、合作向未来的心声传至四方。杭州亚运会的吉祥物是三个小机器人琮踪、宸宸、莲莲。它们共同组成江南忆组合。江南忆出自白居易的诗句。琮琮的名字源于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玉琮,代表了有五千多年历史的良渚文明,传递出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信;宸宸的名字来源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标志性建筑拱宸桥,意在表达沟通合作的发展理念和海纳百川的时代精神;莲莲的名字则来源于西湖中的接天莲叶,代表久负盛名的西湖,体现了人文情怀。

可爱的吉祥物引人注目,更可爱的是努力当好东道主的杭州人。自筹办亚运会以来,杭州市政府便借亚运东风,大力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文明礼让,维护市容市貌,热情接待国内外友人,积极推介家乡杭州…杭州市民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获得了精神滋养,这养分也必将反哺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

杭州亚运会中还有一个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名为弄潮儿亚运数字火炬人。这是由超过1亿名亚运数字火炬手汇聚而成的数字人。亚组委相关负责人说:我国有14亿人口,对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这既是压力也是优势。弄潮儿,挺立潮头,奋勇向前。我们想以此传达齐心共建现代化国家的美好心愿。

(取材于辛音、李霞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筹备阶段就已经为杭州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B.使国庆假期到杭州旅游的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0%。
C.将界首乡选定为赛事举办地,是因其极具乡村特色。
D.举办期间,绍兴市酒店预订总量在协办城市中居首位。
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将下面诗句分别补写在甲、乙、丙处,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②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③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
A.甲①、乙②、丙③B.甲②、乙①、丙③
C.甲③、乙①、丙②D.甲③、乙②、丙①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2010年广州亚运会产生了巨大的效益,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B.时至今日,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诸多宝贵经验依然能为我们提供借鉴。
C.富阳水上运动中心用雨水收集系统为赛事提供用水,实现了节约用水。
D.“团结”是1990年北京亚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共同的口号和追求。
4.中国体育博物馆拟开展“回眸亚运,讲述精彩中国故事”活动。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讲述标题不恰当的一项是(     
A.齐心合力战困难,全国人民为亚运——1990年北京亚运会筹办纪实
B.跨越三十三载,折射巨大变迁——看三届亚运会展现出的时代风貌
C.北京首办亚运,引来八方财源——漫话北京亚运会与首都经济发展
D.盼盼五羊江南忆,动物精灵送吉祥——谈亚运会吉祥物的动物原型
5.下面是杭州市某小区宣传栏中的一则宣传标语。杭州亚运会哪些举措体现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请依据下面的链接材料,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

在杭州亚运领略中国式现代化

【链接材料】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类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千年墨香洗砚池

马力

王羲之故居有一片池水,在临沂城内的宅院,这样的清景大概少见。我在襄阳看过习家池,水势不小,不少人投饵抛丝,成了钓鱼池。王羲之屋前的一汪水,不是这样,它是练字时洗砚用的。墨水池和建在绍兴兰亭的墨华池意境相仿。

池边立数峰太湖石。列植的是柳树。临冬,树身枯瘦,园景因之疏旷萧寥。金柳拂水,很轻柔。如果换成郁茂的苍松,风味就不同了。还应该栽些花木,兰亭的右军祠即有和泉石相伴的竹荷。临沂靠北,天冷了,花凋草枯,无从赏看。

傍池筑亭造桥,晋墨斋、砚碑亭给波光一映,从哪里望去都是入眼的,远效兰渚山下的水边春禊也能得其雅韵。羲之论书,有“字贵平正安稳”的话,是求得一种娴雅从容的境界。这片屋轩叫人隐隐地领悟王书清妍劲媚的体势。绕池一走,也算得了一番熏习,仿若听弦赏音,心是静的。

羲之真迹无存。如果不是唐太宗请人钩摹,《兰亭帖》《快雪时晴帖》,我哪里看得到?梁武帝论羲之书法,下了八个字:“龙跳天门,虎卧凤阙。”这是需要“养气”的。眼前这一池水,升腾着浩然之气吗?我蹲下身,水面静得不皱一丝清漪,正像一幅可供落墨的素笺。这寂寂的古池哟,千年前的洗砚人连影都不留。池中偏要建起一座留香亭,来存那早逝的墨魂。看着在清波中弄影的白鹅,我似触到书圣微温的心;而韩昌黎的一联诗恰可来应眼前之景:“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粼粼的水波在冬日的阳光下闪亮,我宛如溯至中国书法史的上游,体味两晋书家浪漫的性灵和超卓的才情。悠然远想“从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这话,是王羲之的名言,我恍如随他“营山水弋钓之娱”,听樵语牧唱,徜徉自肆,何等欣畅!风景是一股清流,潺潺灌注人的心灵。这片园池,在临沂人那里是叫做“大墨汪”的。书史上常以“妍美流便”四字来赞羲之新体,此番笔意是由这“大墨汪”洇润着的呢。

后人宗尚羲之,习其书迹刻本。临池碑廊,尽展墨华,将心中吟咏寄诸正行草隶。格熟功深,众体皆有可观,笔势犹存晋人书品古淡风姿,正仿佛四方书家在池畔酬唱宴集。是艺术情感的浓聚啊!当今之世,学书者莫不尊仰羲之,视其为书史上一座峻直的逸峰。细看碑上腾舞的字痕,如见一片虔心。羲之回首书苑景象,也当朗声而笑了。羲之曾当过右军将军,后负气称病辞官,隐迹蕺山。昔世少了一个官人,历史却多了一位书圣。曾巩在那篇传世的《墨池记》里说“羲之之书晚乃善”,固然和他“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的经历相关,又印证着“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的道理;而“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一句,足可为训。羲之清峻的骨格才是书艺的根底。话又落回曾巩的文章,云:“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默望右军故迹,吊古怀人,且领受其笔髓透出的风流气骨,我直如捧赏羲之的真迹影本,寻其笔踪,在波磔的妙迹和飞舞的墨花中,见到书圣的深心。毫芒印于纸上的微细牵丝,是他的一缕心痕,又宛似感性的小溪,静静地汇入书艺的川流。

北面一间大屋,是琅琊书院,清乾隆年间创设,授孔孟程朱之业,非王氏家馆,亦无关羲之痛痒。杜荀鹤:“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在这等清雅处,诗意真是不请自来。前面是一片平地,立碑,刻“晒书台”三字。草草看过,无心详问它的典故,只觉得意味不及墨池笔冢深浓。日后知道,羲之爱书,常将家存的汉简置此晾晒,故名。

书圣大概崇佛,曾舍宅为寺,普照寺。他在绍兴蕺山的庐庑也舍为戒珠寺。语曰:北国普照,南国戒珠,皆羲之故里。庭户成了青莲宇。昔年的寺貌颇壮观,我只游了一角。

临沂旧为琅琊郡治,素以孝义名天下。据传,那位以卧冰求鲤的懿行而入《二十四孝图》的王祥,即为羲之曾祖。出城奔东北走五十多里,入孝友村,能遇王氏后人。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题目就是行文思路的中心,作者以洗砚池为中心线索,写池边的风物交待了游踪,又追溯书法史上的诸多典故来体现“千年墨香”。
B.文章首段写了襄阳习家池和绍兴兰亭墨华池,以此来反衬王羲之故居里池水的洗砚用途以及清雅的意境,突出了洗砚池的与众不同。
C.作者用“数纸尚可博白鹅”来应眼前池中白鹅嬉游之景,从中体会到了两晋书家的浪漫性灵和超卓才情,恍如随王羲之得山水之乐。
D.同样写墨池,本文借景抒情;而据转录《墨池记》的语句可推知,曾巩的这篇文章多有议论,阐明王羲之的成功源于其不懈的努力。
2.本文语言古朴典雅,请结合文本,从用词、句式、修辞三个方面简要赏析。
3.有人认为最后一段可以删去,你是否同意?请说明具体理由。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并以清德闻。及长,博学能属文,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太原郭奕见之曰:“此今日之颜子也。”

武帝受禅,以佐命之勋,进号中军将军,加封散骑常侍,改封郡公,三千户。固让封不受,乃进本爵为侯。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时长吏丧官,后人恶之,多毁坏旧府,祜以死生有命,非由居室,书下征镇,普加禁断。

祜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石城以西,尽为晋有。自是前后降者不绝,乃增修德信,以怀柔初附,慨然有吞并之心。每与吴人交兵,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尝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会吴人寇弋阳、江夏,略户口,诏遣侍臣移书诘祜不追讨之意。祜曰江夏去襄阳八百里比知贼问贼去亦已经日矣步军方往安能救之哉劳师以免责恐非事宜也。使者不能诘。

祜寝疾,乃举杜预自代,寻卒,时年五十八。帝素服哭之,甚哀。南州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

祜立身清俭,被服率素,禄俸所资,皆以赡给九族,赏赐军士,家无余财。遗令不得以南城侯印入柩。赐去城十里外近陵葬地一顷,曰成。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选自《晋书·羊祜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祜曰/江夏去襄阳八百里/比知贼问/贼去亦已经日矣/步军方往/安能救之哉/劳师以免责/恐非事宜也
B.祜曰江夏去襄阳八百里/比知贼问/贼去亦/已经日矣/步军方往/安能救之哉/劳师以免责恐非/事宜也
C.祜曰/江夏去襄阳八百里/比知贼/问贼去亦已经日矣/步军方往安能/救之哉/劳师以免责/恐非事宜也。
D.祜曰/江夏去襄阳八百里/比知贼/问贼去亦已经日矣/步军方往/安能救之哉/劳师以免责恐非/事宜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千石,汉代官员的俸縁等级,汉郡守俸禄为两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因有此称,因此又为郡守(太守)的通称。羊枯祖上数代担任俸禄二千石的官职。
B.邑,即食邑,封邑,卿大夫的封地,收其赋税而食,故名食邑,也叫采邑。
C.庠序,古代的乡学,即地方办的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后泛指学校。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奖意义的称号。如周厉王谥号“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羊祜宣扬德行信誉,以此安抚归附的人。每次与吴国打仗,他都不让人献诡诈计策。他的美德让吴人信服、敬佩,与他对垒的陆抗能坦然服用他送的药。
B.羊祜认为死生自有定数,与居室无关,而当时因为忌讳前任长吏死于任上,下任长吏就经常毁坏旧官府,针对这种情况,羊祜向镇守地下文书,普遍加以禁止。
C.羊枯为人清廉俭朴,衾被衣服都很简朴,对他人却慷慨大方,临死前把平生俸禄所得都散给族人、赏给军士。还留下遗言不得把南城侯印放入棺材中
D.羊祜去世后,皇帝和很多百姓都很悲伤,甚至与之交战的敌方将士也为之哭泣。襄阳百姓在岘山立碑修庙祭奠他。杜预把所立的石碑命名为堕泪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博学能属文,郡将夏候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
(2)祜寝疾,乃举杜预自代,寻卒,时年五十八。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日常见到的灯,都是四面八方发光,譬如打开电灯,整个房间都亮了。激光不同,它在传播中始终像一条笔直的线,发散的角度极小,射出20公里,光斑只有茶杯口那么大。

上述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文体特征鲜明。

类型:材料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