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试题
类型: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系数:0.40
所属科目: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越窑遗址记

很寻常的一个下午。天阴着,雨水随时会从不胜重荷的云层中滴落下来。这片叫作上林湖的水面很平静,环湖的低山有松,有竹,杨梅正在结果,合欢正在开花。载我们划过水面的狭长的船很漂亮,只是驱动船的柴油机嗓门对这片山水来说,是有点唐突了。在这样的一种情境下,我们来到这里,看一个越窑旧址。更准确地说,是来怀念,来凭吊一种非常中国的物质,来追怀一种遥远的美丽。

窑,一个非常中国的词。这是中国人在世界上最早利用火的力量,给土这种最普通的物质塑胎炼骨的伟大所在。那时候,中国人探求物理世界的秘密是多么持续专注,多么愿意在技艺精进后使技艺更加精进啊!中国,曾经在不同的窑口里出来那么多东西:砖、瓦、俑、缸、瓶、瓮……这些与日常生活关涉紧密的器物,却总能在某个不知名的匠人手下,经过灵光一闪,上升为艺术,培养了中国人基本的日常美感。

但就在某一天,某一个时代,一口一口的窑,莫名地开始坍缩了,那些神奇的火焰也慢慢熄灭了。这些窑,在渐行渐远的时间深处被遗忘,被荒草杂树淹没。那被拍岸的湖水冲刷出来,层层堆积在岸边的碎瓷片是多么寂寞啊!

在窑火熄灭后的好多年里,应该也有很多人经过了窑群的废墟,看到了窑场四周瓷器的碎片,却毫无知觉吧。文明的进程常常是这样。一个地方,一种文化,曾经是创造力勃发的,曾经是让各种生产技艺日益精进的,曾经是把美当作内在的蕴含与外在的形态来追求的。可到了某一天,这样的东西起身离开了,连留下的遗迹人们都会熟视无睹。这样的时代,是人们的心灵堕入麻木与粗鄙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众生似乎只是陷于求生与求富的挣扎。又到了某种历史关口,人们又从荒烟蔓草中重新发现了它们,好像内心深处又被触动了什么,唤醒了什么,意识到它们闪烁着遥远的、却是中国人努力追求生活的质地与美感的那些时代的光——那是自己的祖先曾经创造出来的一段辉煌。

人们开始怀着一点惭愧的心情站在这样的遗址面前。

一口只剩下一个窑底的冷了一千多年的窑,在被掩埋和遗忘很多很多年后,重新被发现,被发掘,被考证,被保护,被展示,让我们记起史书里记载的日常生活中常常有美流光溢彩的时代。窑里有火的时候,这地方该是多么喧闹多么生机勃勃啊!山路上,运送瓷土的人络绎而来。窑前,一定整出了大片的平地,土和上水被搅,被拌,被捣,被搓,被揉,被塑造成种种坯子。起先没有釉,后来有了釉。制釉与施釉,给生产流程增加了更多的技术含量,更多的美感。坯入窑了,点火那一刻应该是越来越有仪式感的吧。仪式也给劳动过程增加了美感。火点燃了,热力顺着窑壁自低而高向上升腾。加上瓷土中的金属性矿物元素,这一下,真是金、木、水、火、土共舞一炉了。它们互相渗透,互相催发,互相转化,在当时的世界能够达到的最高的人工温度中,以最炽烈的方式升华。如此这般,打开窑上的封泥,让曾经的炽烈慢慢冷却下来,这个世界就得到漂亮的青瓷了。大多的青瓷的质地都是可以预期的,最激动人心的是,每一窑口中不可见的物质间的相互转化,都可能产生出绝世精品,尤其是批量的定制中神奇的窑变奉献了难以预期的瓷中极品。在人类的全部劳动中,像这种生产流程中就充满了出现神来之笔的可能,时刻都有着创造惊世之美的可能的劳动真是不多,人类利用工具来劳动是了不起的,更了不起的是,让劳动过程和劳动的结果具备美感。这是一种关于劳动的崇高伦理。美的劳动与劳动的美使得日常生活具有了一些神性的光彩。

窑旁,有许多菊花样开着的淡青花朵。要知道,在这座窑口中有火熊熊燃烧,有无数种的瓷器被打捆包扎好了顺着水路去向四面八方的时候,中国的土地上还没有这种野草,那时候它们还只生长在美洲的荒野。我愿意相信,这些植物的种子是从那些把这个窑口的瓷器运往海外的船只上带回来的。但现在,它们全然是本土的样子了。植物之美与周遭的自然环境那么容易协调起来,而且能把周遭很多不美的不和谐的东西协调起来,这是美的一个巨大功能。所以,我这时想到瓷器,就不只是想到它们在重重保安措施下安放在博物架上的样子,而是想到它们怎样一天天深入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使大多数时候都黯淡无光的日子变得有了某种光亮——美的光亮。

那真是一种遥远绵长的光亮。可是怎么形容这种光亮,特别是在湖水拍击下永远晶莹的碎瓷片上的光亮呢?突然想到杜甫的一句诗: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哀玉这个词很好,移用到眼前的情景,那些一天天任湖水与时光淘洗的碎瓷的质感有了,而我们这些凭吊者的心情也在其中了。

(取材于阿来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有点唐突                      唐突:冒犯,破坏和谐
B.莫名地开始坍缩               坍缩:倒塌,衰败
C.常常有美流光溢彩的时代     流光溢彩:辉煌,繁盛
D.出现神来之笔的可能            神来之笔:因获得灵感而创造佳作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突出了越窑遗址的静谧,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B.生活中的器物,由于出自不知名的匠人之手,故而具有了日常的美感。
C.在越窑遗址前,美唤醒了人们的心灵,使人惭愧于自己的麻木与粗鄙。
D.作者写窑旁的淡青花朵,表明美能把不美的、不和谐的东西协调起来。
3.文章第六段写了烧窑制瓷的过程,请简要概括这一过程体现了哪些劳动之美。
4.结尾段中用“哀玉”形容瓷的光亮。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哀玉”的涵义。
编辑解析赚收入
收藏
|
有奖纠错

同类型试题

优质答疑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用户名称
2019-09-19

y = sin x, x∈R, y∈[–1,1],周期为2π,函数图像以 x = (π/2) + kπ 为对称轴
y = arcsin x, x∈[–1,1], y∈[–π/2,π/2]
sin x = 0 ←→ arcsin x = 0
sin x = 1/2 ←→ arcsin x = π/6
sin x = √2/2 ←→ arcsin x = π/4
sin x = 1 ←→ arcsin x = π/2

用户名称
2019-09-19
我要答疑
编写解析
解析:

奖学金将在审核通过后自动发放到帐

提交
我要答疑
我要答疑: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