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跷跷板上行走时,你向着倾斜的高度前行,你越努力爬坡,跷跷板就越接近平衡;保持平衡则需要你付出更多的努力;当你放弃平衡后,却可以轻松前行;回过头来你却发现,保持平衡,才可以达到最理想的高度。人生与社会的发展何尝不是如此?


请整体把握漫画与文字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联系自身实际与社会现实,反映新时代青年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类型:材料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动学》)

庸人之所以平庸,就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过于固执。

(爱默生)

以上两则名句对“坚持”的看法各有不同,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类型:材料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学习过《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齐桓晋文之事》等文章,获得了很多劝说的方法。假如在选科时,家长更多考虑未来的就业,而你更看重爱好和特长,面对你和家长存在的分歧,请利用所学的劝说方法,为父母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看法。要求格式规范,不少于800字。

类型:材料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邓力

几年前,麻老师大学毕业,去了一所远离城市的农村中学任教,心却安定不下来。

学校在山的半腰,坡下有个水库,麻时常去钓鱼,越钓兴致越高,同仁开玩笑,说麻除了在课堂,要么在水库,要么在去水库的路上。

玩笑含讥带讽,麻却一点不在乎。

年底,天冷,鱼儿不咋咬钩,麻想到水库的尾部去试试运气。

水库环山而卧,尾入深沟,蛇行斗折,止于竹笼烟罩的山脚。

麻绕行数里,到了水库尾部的一处深潭,撒窝,调漂,拉饵,下钩……

运气还好,小半天,钓了几尾白鲫。面对湖光山色,麻陡生感慨:白天有鱼钓,晚上有酒喝,身在即是福地,人生到处恰好,哎,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来了个老者,用不带痰的咳嗽提醒麻他的到来。

老者七十来岁的样子,用方言问麻:“教细娃儿的?”嘴巴呶向半山腰的学校。

麻点头,眼神在鱼漂,问老者:“本地人?”

老者说:“原本不是,现在是了。”

何谓原本不是,现在是了。麻心思在鱼,没去细究。

老者安静一旁,身影让香烟模糊。

冬天水冷,鱼儿久不咬钩。老者香烟吸完一支,烟屁股滋一声入水,忍不住摇起头来:“我说你呀,钓鱼不行,比起人家麻老师你差远了。”

麻一愣:“哪个麻老师?”

老者说:“芝麻的麻,单名一个利。”

麻差点说就是我呀!

老者递烟给麻。

麻说:“谢谢,不抽!”

老者说:“好习惯!”香烟自己点了,边吸,边自顾自说,“那个麻老师,常来水库钓,天热钓浅,寒露后钓潭,好厉害哟!鱼线比蛛丝还细,能钓起来三五斤的大鱼,每次来钓,想钓多少钓多少,钓到太阳下山,抓大放小,拎了中意的鱼,才嘘着口哨回家。”

麻心里一乐,老者口中的他好像东坡笔下的汝州笔仙,笔仙风度于他也有?不禁暗中欢喜。

又听老者言:“这麻老师是真能钓,钓出名声,还钓出了绰号,人们悄悄叫他‘钓麻了’。”

钓麻了,当地土话,有钓鱼成瘾了的意思,双关了“麻”的姓。

我还有这等绰号!

麻脸微红,悄悄睃老者,老者正好斜眼瞟他,两人之间牵一根尴尬的眼线。麻慌慌断开。正好七星漂下沉,麻竿稍一昂,出水一条白鲫。

老者深吸一口香烟,继续:“这麻老师不光钓鱼行,教书也行。听他们的校长说,麻老师呀,要是有一半心思用在课堂,就会是最好的老师,可惜人家心思不在教学。唉,学生急,家长急,校长也急呀,农村娃儿的未来是穿皮鞋还是草鞋,都在指望老师呀。麻老师这个样子,如何是好!听说家长们正在商议,要凑钱包口堰塘养鱼,请麻老师钓,让他一钓就起鱼,钓一会儿就收竿,既省了时间,又过了钓鱼的瘾,钓麻了不就有更多心思花在教学上了。”

老者还说:“堰塘还不能太远,最好就在学校附近,你说是不是?”

七星漂又在下沉,麻装作没看见。老者喊:“拉呀,拉呀!”

稍一迟钝,拉了空竿。

老者哎哎摇头:“你比人家‘钓麻了’差远了!”

麻悄然慢慢收竿,将桶里的鱼儿一一放了,对老者说:“凑钱包塘养鱼就不必了,听说那位麻老师已经不爱钓鱼了。”

又两年,麻去市里参加教师节表彰大会,在关工委代表席上见到了老者,麻有点意外,老者却似早有预料,喊他“钓麻了”。

麻说:“你早就知道我就是麻老师?”

老者哈哈一笑:“你钓鱼,我钓你,并非偶然!”

原来老者也曾在麻所在的学校教书,几年前去了关工委,某天听人谈起学校有个“钓麻了”,遂萌生了要与麻“邂逅”的念头。

为了那天的“邂逅”,老者悄悄尾随跟踪了好远好久。

麻问:“家长凑钱包塘养鱼请我钓,当真?”

老者说:“说是真的,也未必不可。”

又说:“不过,说它是真的也未必不可。”

老者讲了他的故事。

老者是第一个来此任教的名牌大学生,情绪低落的他,疯狂地爱上了钓鱼。当时学校坡下还没有修水库,他要钓鱼,得走很远的路,下很深的沟。家长们知道后,将学校附近一处废弃的采石坑关水养鱼,供他免费钓,只为了他能扎根此地,安心教书。他知道后,内心五味杂陈,从此反而不再钓鱼了。

麻说:“要问哪个会钓鱼,还要数先生您啦,您把我这位钓鱼高手钓了。”

老者又是一阵哈哈:④“我‘钓’你,不过鱼饵—却是你自带。”老者扪了扪心窝。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钓”为题,一语双关,既指麻老师“钓”鱼,也指老者“钓”麻老师,暗喻老者引导并唤醒麻老师重拾工作热情。
B.文中对水库的描写寥寥数笔却富有诗意,既写出了水库的优美静谧,也自然地引出了下文麻老师的感慨。
C.老者说麻老师“教书也行”,是对他教学能力的肯定,接着又借用校长的话,对他不端正的工作态度进行批评。
D.家长们为老者当年关水养鱼是真的,家长们凑钱为麻老师包塘养鱼是假的,这真与假两件事,都起到了让人觉醒的作用。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麻老师的不在乎,表明了他对同事误解的不屑和面对现实的无奈。
B.句子②老者的回答看似不经意,却话中有话,既暗示了自己的经历,又有对麻老师的点拨。
C.句子③中老者为这次“邂逅”,精心设计,煞费苦心,表现他对山村教育的热忱和担当。
D.句子④中“鱼饵”是指为人师者潜在良心和责任感,也是得以唤醒麻老师的关键因素。
3.与老者在水库的交谈中,麻老师的内心在逐渐变化。请概括这个变化过程并做出简要分析。
4.小说家是“会讲故事的人”,高超的叙事技巧,使得他们笔下的故事精彩纷呈,引人入胜。本篇小说也不例外,请谈谈它在叙事技巧方面的独特之处。
类型:文学类文本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你需要经常在口袋里装上两张纸条,一张上面写着“我是一粒尘埃”,另一张上面写着“世界为我而造”。(犹太谚语)

材料二:记者采访一代球王贝利:“你所有的进球,哪一个踢得最精彩?”他不假思索地说:“下一个。”球王贝利在国际大赛中踢入了1200多个精彩进球,并被《时代周刊》列入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个人物。

材料三:著名翻译家许渊冲从事文学翻译60年,曾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倍受人们尊重。他的名片上赫然印着“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以“低调与高调”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类型:材料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俗语说,世界上不存在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正说出了性格的千差万别。每一个人的性格都是一个独特的系统,这个系统非常复杂,由多种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和排列而成,因此也表现出复杂性和差异性。

刘再复认为任何一个人,不管性格多么复杂,都是相反两极所构成的。这种两极包括动物性和社会性,肯定性和否定性,有善有恶,有真有假,有美有丑,有悲有喜,有刚有柔,有粗有细……任何性格或心理状态都是两极性的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的表现。文学作品中塑造成功的人物性格既有美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缺陷,难以界定好坏,无法用简单的词语来概括殆尽。

性格的二重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两极性的元素简单相加,而是杂多归一,具有整体性。这种两极性的元素并不简单叠加在一起,而是在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中互相融合、不断转化,组成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人的性格并不是静态性的,而是通过两极性的元素不断斗争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性格的二重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仅仅存在一组两极性的内容,而是存在一组或多组由具体的性格元素构成的对立统一的内容。由于排列组合方式或形式、比重的不同,会形成千差万别的二重组合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各组性格元素互相依存、互相交织、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并形成自己的结构层次,使性格呈现出复杂而有序的运动状态。不管如何组合,性格中都有一个决定其运动方向的主导因素。

说到性格二重组合原理,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指每个人的性格中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有美有丑,有善有恶,不可能完全单一。然而这只是表层的、狭隘的理解,只能简单揭示性格中存在两重内容。这种表层意义上的二重组合很容易被庸俗化,或作为一种公式照搬套用。

而二重组合的深层意义,则是指性格内部深层结构中,即人的内心世界中的矛盾搏斗,以及这种拼搏引起的不安、动荡、痛苦等复杂情感,强调多种性格元素在性格内部世界中的复杂动态过程。文学史上有很多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安娜·卡列尼娜、哈姆莱特等,从表象上看,他们的性格是杂多的,从本质意义上看,都是二重组合性格。人物性格深处的动荡、不安、痛苦、挣扎,深深地矛盾和斗争正是人物魅力所在。正如歌德评价莎士比亚是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奥赛罗等人物形象难以说尽,深不可测,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正是因为从哈姆莱特身上体现出的忧郁与延宕中可以听见他内心世界的挣扎,深沉的思索以及对人类灵魂的拷问,从而产生情感上的颤动,才能产生各种不尽相同、常读赏断的强烈审美体验。

文学作品中熠熠生辉的一些人物形象都具有丰富的个性,具备了人类某些普遍性的情感和特征,因而往往被称为艺术典型。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所寻找的道路正是通向个性丰富性的道路,也是通向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塑造的道路。优秀的创作者也许不能完全界定什么是典型,但他们都自觉不自觉地在作品中追求人物个性的丰富性。

(摘编自王琪《高中语文教学中二重组合性格人物教学研究》,有删减)

材料二:

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的描写,中国古代小说比较薄弱,《红楼梦》却取得巨大进步。

首先,《红楼梦》写出人物心灵深处情感因意与理性因素的真实搏斗。宝钗一方面想把自己塑造成完美的淑女形象,这是她真实的社会欲求,但是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个有生命的人,她不能摆脱生命赋予的本性;于是两种欲求便在心灵深处发尘冲突!一方面,作为一个少女,面对着神采飘逸的富贵公子宝玉,产生爱慕之情是很自然的;另一方面,又用理性原则掩埋爱的心迹。在探望宝玉时,她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忙又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感情与理性两股潜流在内心冲突,使人们看到人物心灵深处。

其次,作者善于表现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宝黛之间的爱情,可谓心心相印,刻骨铭心。然而,他们却爱得那样痛苦,那样哀怨:欲得真心,却瞒真心,以假意试探,结果求近之心,反成疏远之意,求爱之意,反成生怨之因。如十九回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二十九回痴情女情重愈斟情等都是描写心理活动的杰作。四十五回,宝玉冒着雨去探望黛玉,穿着蓑衣戴着大斗笠,黛玉说:哪里来的一个渔翁!宝玉说将来也送黛玉一套,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表演的渔婆了。及至说出来,想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而宝玉却不留心。这里的黛玉说错了话当然是无心,后悔与害羞是多心,但这种害羞又包含着她的有心。后来宝玉要走了,她劝他拿自己的玻璃绣球灯,千般叮嘱宝玉要小心,不要摔了,表现了对宝玉的关心,联系上面的描写,表现她的无心,又是平时有心的流露。宝玉走后,当夜深人静时,听到窗外的竹梢蕉叶之上,雨声淅沥,清寒透幕,想到自己没有父母兄长,婚姻大事无人主张,又不觉滴下泪来,感到伤心。黛玉从无心到多心,多心含有心,后又转为伤心,心理流程描写得十分真切动人。

(摘编自《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四卷,《<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何人的性格都是由两极性的元素,如善与恶、刚与柔、粗与细等,按照一定的力工入组合和排列而成的,它是一个复杂的、独特的系统。
B.性格的二重组合结构,有一组或多组两极性的元素,这些元素并不是简单叠加在一起,而是互相融合、不断转化,使人的性格具有了动态性。
C.薛宝钗在探望宝玉时“不觉的就红了脸”与第四十五回林黛玉“羞的脸飞红”,都是因为她们说的话不小心流露出了心疼宝玉的情感。
D.《红楼梦》第四十五回的黛玉从无心到多心,多心含有心,后又转为伤心,真切的心理流程体现了她纯真可爱又敏感多情的二重组合性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两个人的性格元素完全相同,那么他们呈现出的性格和心理状态也是一致的。
B.因为人的性格是由两极相反的元素排列组合而成的,所以,性格是复杂和分裂的。
C.宝钗、黛玉等这些二重组合性格的艺术典型,可以使人产生常读常新的审美体验。
D.个性丰富的文学形象往往有更高的审美价值,作家应该摒弃性格单一的文学形象。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冷酷的周朴园面对曾经的恋人,面对自己的儿女,有时候也会流露出那么一丝温情。
B.《水浒》里的林冲,是个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人,也是嫉恶如仇、极富正义的人。
C.阿Q既自尊自大而又自轻自贱,既争强好胜但又忍辱屈从,既憎恶权势却又趋炎附势。
D.在京剧里,红脸的关羽忠义、耿直、英勇,白脸的曹操奸诈、多疑,两人忠奸分明。
4.薛宝钗是《红楼梦》众多人物形象中塑造得极为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宝钗成为富有魅力的艺术典型的原因。
5.西方有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这句话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请根据材料一的观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类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中国文学中,建筑是文学家抒发感情的载体,是文学作品展现情节与铺陈故事的场景和空间。古人在建造建筑的同时,也建起了建筑文学宝库。历代文学都留下了许多生动地描写建筑的篇章,有关古建筑的文献有诗词、曲赋、游记、题记等。这些文学作品无论是在文学的体裁、题材、手法或是风格和意境上,都丰富多彩,不仅在艺术水平上,而且在建筑论述上也有很大的成就。

《诗经》有许多关于建筑的篇章,《诗·小雅》有一篇歌颂周王宫室落成的诗《斯干》,诗中写道:“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跻。”意思是说宫室建筑的势态好像人抬起脚跟望远那样高峻,有的像箭羽那样周正挺括,屋顶四角如飞鸟展翅,像鸟那样飞翔。这些描写已成为人们认识远古时期中国建筑形式的原型。

有许多可以列入建筑专业文献的文学作品,但凡楼堂、宫室、馆阁、亭台等建筑完工,多有碑铭、题记、诗词或辞赋记载,后代的文人墨客赞颂或追思的作品也会流传下来。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杜牧的《阿房宫赋》,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散文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都是千古绝唱。北京人民大会堂大报告厅顶棚的设计就受到《滕王阁序》中的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启发。

《红楼梦》可以称之为“建筑文学”,一种根据建筑演绎的文学,而同时也呈现了一种“文学建筑”,文学生成的建筑。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关于大观园和荣国府、宁国府的描述,激起了多少文人墨客和建筑师的遐想,他们努力从书中去寻找被历史淹没了的建筑,并试图去重建作者虚构的“大观园”。《红楼梦》塑造了一个综合了南方和北方园林与建筑特点的大观园,用文学艺术语言表达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理论、园林艺术、造园手法等。小说《红楼梦》将建筑融入文学作品之中,描写建筑空间的变化,书中涉及的建筑及景物有82处,建筑及建筑空间、构件、家具等共155种,门30余种。

(摘编自郑时龄《这部浪漫小说启发了凡尔赛宫的园林设计》)

材料二:

曹雪芹一生主要生活在北京、江浙一带,《红楼梦》中的建筑创作素材也主要取自于这两地。大观园类似于江南园林,它以“间”为构成特点,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构成单个庭院,进而由单个庭院构成错落有致的院群,主次分明,不拘一格,在直线和曲线的相结合下,呈现出多维的美感,院群空间变化丰富,同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辅相成,融为一体。

《红楼梦》中对于建筑位置的设定极为讲究,它将主要的建筑安置在对称轴上,而次要的建筑则安置在中轴线两侧的位置上,这种平面设计的布局原则来自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四合院,它更是我国古代封建宗法和等级观念的集中体现。《红楼梦》中位于中轴线上的建筑是最高等级,为贾母起居处,其他建筑则按照尊卑、长幼、男女、主仆等关系依次排列。每个房屋外部都有界限分明的围墙,前院有倒座,后院有东西厢房,厢房院落左右对称,次要的其他殿阁则以正厅为圆心环绕排开。

我国自古有“天圆地方”的自然观,认为自己处于天地的中心,所以“中”字特别能代表古代中国人的处事态度,儒家文化更把这种“中”的概念升华提炼,创造出“中庸”思想。“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因此《红楼梦》中的建筑在空间布局和平面设计上都遵循了对称的规则,以中轴线对称均等布置,严谨规整,恪守强者居中,等级严格的儒家之“礼”,这样不仅使建筑在构图上取得一种均衡,给人以天然的安全感,而且建筑的对称之美,更突出了中国人民崇尚家庭团聚,国家统一的文化观念,是中华民族伟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集中体现。

《红楼梦》中的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例如贾母等在缀锦阁吃酒,命梨香院的女孩子们在藕香榭奏乐,贾母说“就铺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借着水音更好听”,实现了建筑和水的有机结合,实乃精妙。中国古代就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现在更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理念。建筑要想获得整体和谐的美感,也必然要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自然环境为建筑起到点缀和烘托的作用,建筑赋予自然环境新的生机与颜色。《红楼梦》就是贯彻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艺术与美学的原则,从而塑造了一副和谐美丽的豪门巨宅画卷。

另外,《红楼梦》中的建筑不仅仅只有居住价值和审美价值,更是一种媒介和桥梁,它用姿态万千的府邸和园林来描绘纷繁复杂的人物性格,刻画人物的性情和行为,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个性更深入人心。

(摘编自袁孝颖、宋国庆《论<红楼梦>建筑文化中的美学意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筑往往是文学家观察与描写的对象之一,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描写亭台楼阁的诗文佳作。
B.歌颂周王宫室落成的《斯干》诗反映了中国远古建筑的形式,体现了文学与建筑的密切关系。
C.《红楼梦》中的建筑都综合了江南园林和北方四合院的特色,呈现出变化丰富、多维的美感。
D.《红楼梦》中的建筑位置彰显了我国封建宗法制度和等级观念,它们按尊卑等关系依次排列。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将建筑纳入作品中,用文学艺术语言表达了中国古典园林有关知识。
B.杜牧的《阿房宫赋》能成为千古名篇,其文学价值和建筑学文献价值不可或缺。
C.中国人中庸的处事态度也体现在中国建筑中,如结构对称,构图上有均衡性等。
D.“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原则证明《红楼梦》中建筑物蕴含“天人合一”的思想。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主次分明”观点的一项是(       
A.大观园是十二钗居住之所,工程浩大,是作者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清净女儿之境。
B.贾政等人游大观园时,说:“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
C.“荣禧堂”位于荣国府的中轴线上,匾额为皇帝所赐,它是贾府的当家人贾政的住处。
D.贾宝玉的住处“怡红院”种有芭蕉和海棠两种植物,作者借此来衬托他的性情及地位。
4.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文学与建筑的关系。
5.梁思成在《中国建筑的特征》中说中国建筑“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请结合《红楼梦》建筑的特点加以说明。
类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每天接触海量信息,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但也给我们带来很多烦恼。如网络诈骗信息使很多人上当受骗,损失惨重;疫情期间谣言不断,引发“信息疫情”,严重影响防疫工作的有效开展;等等。

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如何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类型:材料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说文解字》云:“德者,得也。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这就是说品德对个体、他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伏尔泰曾说:“在任何地点,在任何时代,为公益作出最大牺牲而无所得的人,都是人们称为最道德的人。”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陆鸿是残疾人创业的代表,他的企业有四分之三的员工是残疾人,2022年营业额高达1300万元。疫情期间,员工隔离在家,独自坚守的陆鸿依然给员工发工资。

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与“得”引起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类型:材料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当然不等同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但我们也可以认为,《红楼梦》作为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主人公贾宝玉(还可加上他的知己林黛玉)的生命体验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作者的思想观点,体现着作者的人生态度。此外,来往于仙界和尘世的一僧一道与出入于贾府的刘姥姥,作为另两个代表作者审视人生的视点,从不同的侧面,与宝黛的视点和合在一起,构成作者曹雪芹的一个多元的矛盾思想体。

在《红楼梦》里,实际就存在着色、情、空三个概念。而一僧一道、宝黛和刘姥姥这三个视点正和小说中的这三个观念相对应:一僧一道是立足于“空”来观照人生,宝黛是立足于“情”来把握世界,而刘姥姥则是着眼于“色”来看待周围一切。在情节的具体展开中,这三种视点并没有为其中的“空”观所一统,而是交相映射,这使作品的思想内涵呈现出异常丰富复杂以致相互矛盾的情形,也是《红楼梦》会产生见仁见智的根本原因。

贾宝玉林黛玉是从“情”的角度来观照人生、把握世界的。在脂批透露给我们的“情榜”中,贾宝玉是“情不情”,林黛玉是“情情”,他仍相合,正把世上所有的无情之物和有情之物都囊括无遗。当然,从一方面看,贾宝玉的“情不情”更为广博,理当将黛玉的“情情”包括在内,宝玉认为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极有灵验的。他区分人的标准也是一个“情”字,没有什么善人与恶人,有的只是有情人与无情人。如果是有情人,他就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即使他们闯了祸,他也愿意为他们担待。但从另一方面看,宝玉的爱博,难免会有所分心,所以,他的情感有时竟不如黛玉那样专一。比较而言,贾宝玉更体现出一种情感的广度,一种爱的泛溢;而林黛玉则更体现出一种情感的深度,她的情有独钟。

一般认为,一僧一道在《红楼梦》中,是起着点化主要人物,帮助他们由出世走向佛门的作用。这当然,显而易见的事实,但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一僧一道这两个形象,展现了一种人生的基本态度,一种“空”的观念,贾宝玉等人最终遁入空门,与一僧一道“空”观的点拨当然有所关系,曹雪芹在作品中安排下一僧一道这两个人物时,其心态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希望贾宝玉等人的“情”的观念能受到“空”观的统摄,不致产生太多太深的痛苦和烦恼,不致“痴迷”而“枉送了性命”;另一方面,这种情感毕竟是那么地美好,那么地动人,他又不忍心真的让“空”观来虚化它,于是,一僧一道的“空”观实际起到的是与“情”观并行的对比、对照作用,即便有所渗透,也是停留在浅表层面上的,而作者在选择“空”观还是“情”观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也许,只有像刘姥姥那样,既不深陷于“情”,也不立足于“空”去痛苦地灭情,而是从“色”出发,以一种实用的态度来审视世界,把握人生,庶几能使人得到些微的安慰了。如果对于贾宝玉来说,大自然是作为美、作为情感的表现而展现在他面前,那么,刘姥姥则是以一种实用的态度来对待自然万物的。虽然刘姥姥也能感受到美的存在,能够受其感染,如她听音乐而不禁手舞足蹈,但这种反应更似牛听音乐会多产奶的生理反应。她的举动虽则对她来说是出于自然,但却显得粗俗,从而招致林黛玉的“牛”舞之讥。

(选自詹丹《曹雪芹审度人生的三个视点》,有删改)

材料二:

(宝玉)从沁芳桥一带堤上走来。只见柳垂金线,桃吐丹霞,山石之后,一株大杏树,花已全落,叶稠阴翠,上面已结了豆子大小的许多小杏。宝玉因想道:“能病了几天,竟把杏花辜负了!不觉倒‘绿叶成萌子满枝’了!”

正自胡思间,忽见一股火光从山石那边发出,将雀儿惊飞。宝玉吃了一惊,又听外边有人喊道:“藕官你要死!怎么弄些纸钱进来烧?我回奶奶们去,仔细你的肉!”宝玉听了,益发疑惑起来,忙转过山石看时,只见藕官满面泪痕,蹲在那里,手内还拿着火,守着些纸钱灰作悲。宝玉忙道:“他并没烧纸,原是林姑娘叫他烧那烂字纸,你没看真,反错告了他。”藕官正没了主意,见了宝玉,更自添了畏惧;忽听他反替遮掩,心内转忧成喜,也便硬着口说道:“你很看真是纸钱子么?我烧的是林姑娘写坏的字纸。”

(选自《红楼梦》第五十八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人物形象不等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但作者却可以借助小说人物的生命体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人生态度。
B.曹雪芹审度人生的三个视点,宝黛、一僧一道和刘姥姥分别对应情、空、色三个概念,三者异常丰富复杂,因而相互矛盾。
C.宝黛立足于“情”来把握世界,宝玉之情广博而黛玉之情专一,二者把世上所有的无情之物和有情之物都囊括无遗,
D.在选择“空”观还是“情”观时,曹雪芹左右为难,而刘姥姥所代表的“色”观或许是其审视世界、把握人生的一种可供安慰的选择。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宝黛的正面视点与一僧一道、刘姥姥的侧面视点相互结合,构成了矛盾思想体。
B.宝黛二人以“情”的角度观照人生、把握世界,这也给他们带来了痛苦和烦恼。
C.“空”观和“情”观之间纵有浅层渗透,但二者的主要关系依然是对比和对照。
D.黛玉评价刘姥姥“牛”舞,是因为刘姥姥能感受美,出乎自然随音乐手舞足蹈。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当贾琏夫妇欺凌了平儿时,宝玉能为在平儿面前尽一份爱心,能为她梳妆打扮,而喜不自胜。
B.黛玉误会宝玉没有珍惜自己送他的东西,赌气回房,将她已经为宝玉做了一半的香袋儿铰了。
C.宝玉、凤姐被作法发病,众人束手无策之际,一僧一道恰巧出现,借助通灵宝玉化解了凶邪。
D.刘姥姥得知茄鲞的做法后,摇头吐舌,口念佛祖,惊叹这得耗费多少只鸡才能做成这道佳肴。
4.材料一有何论证特点,请简要分析。
5.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贾宝玉是如何从“情”的角度来观照人生、把握世界的。
类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