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对该现象的影响分析不正确的是
时间1541﹣15501551﹣15601561﹣15701571﹣15801581﹣15901591﹣1560
含银量50%39%11%17%18%5%

A.美洲的贵金属到达欧洲存在时间差异
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实现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D.金银用途以及流向的多元造成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表为不同史籍中对康熙、雍正和乾隆三帝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勤于政事保证了三帝意志的有效贯彻
B.君主集权造就了三帝的勤政作风
C.批阅奏章是三帝处理政务的主要方式
D.乾纲独断是盛世三帝的政治传统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武元年明太祖召孔子后人孔克坚(任元朝国子祭酒)觐见,克坚称疾不往。明太祖敕谕:“朕率中土之士,奉天逐胡,以安中夏,以复先王之旧。虽起自布衣,实承古先帝王之统……天命所在,人孰违之?闻尔抱风疾,果然否?若无疾而称疾,则不可。谕至思之。”孔克坚急忙觐见。明太祖说:“尔年几何?”孔克坚说:“臣年五十有三。”明太祖说:“尔年虽未耄,而疾婴之,今不烦尔官,但尔家先圣之后,为子孙者不可以不务学。朕观尔子资质温厚,必能承家,尔更加诲谕,俾知进学,以振扬尔祖之道,则有光于儒教。”过了几天,又召见孔克坚说:“尔祖明先王之道,立教经世,万世之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实有赖焉。故尔孔氏高出常人。常人且知求圣贤之学,况孔氏子孙乎?尔宜勉尔族人,各务进学。”又说:“朕不授孔克坚以官者,以其先圣之后,特优礼之,故养之以禄而不从之以事也。”

——整理自《明太祖实录·卷三十一》(当时史官记录)

材料二   洪武元年十一月十四日臣孔克坚,谨身殿内对百官,面奉圣旨:“老秀才近前来,你多少年纪也?”对曰:“臣五十三岁也。”上曰:“我看你是有福快活的人,不委付你勾当。你常常写书与你的孩儿,我看资质也温厚,是成家的人。你祖宗留下三纲五常垂宪万世的好法度。你家里不读书,是不守你祖宗法度,如何中?你老也常写书教训者,休怠惰了。于我朝代里,你家里再出一个好人呵不好?”二十日于谨身殿西头廊房下奏上位:曲阜进表的,回去。臣将主上十四日戒谕的圣旨,备细写将去了。上喜曰:“道与他,少吃酒,多读书者。”前衍圣公国子祭酒克坚记。

——孔克坚所记录撰写的石碑原文(今存孔府)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宣召孔克坚觐见的原因。
(2)请从两份记录中提取可信内容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人民英雄纪念碑

19499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                              浮雕“胜利渡长江”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的历史背景。
(2)从碑文中所列的三个时段中任选一个时段,概述其革命历程。
要求:观点正确,叙述完整,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模式与它在西方的传播模式有着显著的差异:近代科学本来就源于西方,科学在西方的发展与传播是主动创新型。从科学传播的三个层次来看,西方科学传播模式如图1所示。反观中国,晚清时期是近代科学在我国的启蒙阶段,强调科学的实用性和知识性开始成为一种基本的诉求。但晚清时期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是被动接受型。从科学传播的三个层次来看,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模式如图2所示。


——摘编自高建明、李斌《晚清时期中国科学技术传播模式研究》

材料二   19508月召开的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上,中共元老吴玉章说:“在我们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里,科学工作不再依靠私人的提倡或所谓‘慈善’性的援助,而是明确地成为国家的事务。”1950年制定的《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暂行组织方案要点》中提出科普的目的第一条是“使劳动人民确实掌握科学的生产技术,促使生产方法科学化,在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中,发挥力量”,这为中国科普规定了日后的发展方向;第二条   是“以正确的观点解释自然现象与科学技术的成就,肃清迷信思想”,因此反迷信、反伪科学是科普的一贯基调。在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第八条明确提出“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科学精神,反对和抵制伪科学”。


——摘编自吴国盛《当代中国的科学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近代科技传播的不同点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科学传播的作用。
(3)结合上述材料,思考对当今中国科技发展有何启示。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填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是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作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欧洲“中世纪模式”的城市形态是节制、封闭、内敛的,19世纪欧洲资产阶级的城市形态则是爆炸式的扩张,这种模式是建立在资产阶级宣扬“自由”基础之上,……人口的集中固然对有产阶级起了鼓舞的和促进发展的作用,但是它更促进了工人的发展,工人们开始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整体,是一个阶级;他们已经意识到,它们分散时虽然是软弱的,但联合在一起就是一种力量。这促进了他们和资产阶级的分离,促进了工人所特有的、也是在他们的生活条件下所应该有的那些见解和思想的形成。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受压迫的地位,他们开始在社会上和政治上发生影响和作用。大城市是工人运动的发源地;在这里,工人第一次开始考虑到自己的状况并为改变这种状况而斗争;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对立;在这里,产生了工会、宪章主义和社会主义。

——摘编自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等

材料三:伦敦、纽约、上海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以千为单位)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朝商业发展的新气象。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恩格斯著作撰写的历史背景。

(3)材料三反映了伦敦、纽约、上海三地的城市化进程。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三地城市化的进程、程度方面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思想的力量应时应势而发。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某一突出思想家书籍的目录作品目录

章序章节
第一章一般的法
第二章直接源于政体性质的法律
第三章三种政体的原则
第五章立法应与政体的原则相适应
第十一章建立政治自由的法律与政体的关系
第十二章建立政治自由的法律以及政治自由和公民的关系
第二十七章古罗马继承法的起源和变革
第三十一章法兰克人的封建法律理论与他们的君主国变革的关系

材料二   拿破仑的主要军事活动示意图


材料三   18751月,国民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有人据此宪法画出了相关的政治架构示意图


——以上材料根据张芝联《法国通史》、《钱伯斯世界历史地图》等材料编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介绍这部书籍,并指出该书核心思想及其意义。
(2)阅读材料二,写出图中①处的重大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该战役前后拿破仑政权在内政外交方面的重大举措,并据此分析拿破仑的主要军事活动所造成的历史影响。
(3)阅读材料三,有人说这部宪法实现了“总统、议会和内阁之间的权力平衡”;有人却说它只是在“纸面上确立了共和政体”。请您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简要地解释。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一编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

第二编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

第三编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

(一)优势的基础

第十章科学革命

第十一章工业革命

第十二章政治革命

一、政治革命的格局

二、英国革命

三、启蒙运动

四、美国革命

五、法国革命……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趋势。
(2)结合材料二所反映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历史的视角,说明近代西方是如何取得“优势地位”的。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材料一“民生”两个字是中国向来用惯的一个名词。我们常说什么“国计民生”,不过我们所用这句话恐怕多是信口而出,不求甚解,未见得涵有几多意义的,但是今日科学大明,在科学范围内拿这个名词来用于社会经济上,就觉得意义无穷了。我今天就拿这个名词来下一定义,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

——孙中山《民生主义》演讲稿

材料二1921年孙中山在《五权宪法》中为中国设计的政治构架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民生观的核心内容。这体现了他怎样的理想蓝图?

(2)材料二中的政治构架的设计体现的思想,就孙中山的民主政治设计,谈谈你的认识。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欧中世纪,城市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在经济上,城市的经济活动不纳入封建庄园的经济体系,有独立于领地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政治上,城市不隶属于任何封建主,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可推——选自己的行政官员;从社会关系上来看,任何人一旦成为市民,就脱离了封建关系,成为不受封建关系约束的自由人。中国的城市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商人与社会其他成员同流,商人发了财总要投资土地,因为土地被看成是财产与社会地位的最终归宿。同时,历代王朝都有强大的官办商工,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虽也有也有“商会”“行会”等组织,但“隋唐以来,行会主要是政府控制工商团体的工具”。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国家城市中各种问题和矛盾集中爆发,各种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应运而生。欧文、傅立叶等社会改革者提出了以财产公有为基础的全新城市规划。霍华德主张在进行系统的社会改革前提下,建立城乡交融环境优美的分散的城镇群。盖迪斯则把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城市规划学融为一体,创造了“城市学”的概念。

——摘编自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中国古代城市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下半叶以后西方国家城市规划理论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类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