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据史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90%以上的青铜皆产于楚国,水产、皮革等产品也是楚国输往中原的主要物资,中原输往楚国的物品主要是生活用品,如齐鲁的食盐等,楚国和中原诸国商人不顾“关梁之难,盗贼之危”,来往贩运。据此可知,当时(     
A.地理物产差异影响商贸水平B.争霸战争推动了地区经济交往
C.区域联系加强利于社会发展D.社会分工导致长途贩运的兴盛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宋太祖在位时把武将宋催之女立为皇后,为其子赵德昭迎娶武将陈思让之女,将自己的妹妹嫁给武将高怀德,而自己的两个女儿也分别嫁给武将石守信之子石保吉、王审琦之子王承衍。宋太祖此举(     
A.意在缓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B.解决了武将专权的历史问题
C.旨在笼络武将参与国家治理D.保障了文官集团的政治权力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觚”是行礼所用的酒器。春秋后期,不少诸侯国将觚下方的方形棱角改为圆形,这样既增加了容量,又更加便于制作(如图1、图2所示)。后世文人却大多认为这一“改进”是“为政不得其道”“君臣父子各失其本分诸义”的写照。这说明,春秋时期青铜礼器的变化(     

   

A.助长了民间的奢靡风气B.得益于铸造技术的进步
C.揭开了礼崩乐坏的序幕D.折射出社会转型的趋势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据记载,西汉刺史“奉诏六条察州”,其中对“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政令”的监察目的是(       
A.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及横行乡里B.禁止中央官员的以权谋私的不法行为
C.杜绝诸侯王在察举士人时偏向亲己D.打击地方高级官员和地方大族相互勾结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在代晋建(南朝)宋的过程中,刘裕通过霸府(魏晋南北朝时期权臣建立的控制皇帝和朝廷的府署机构)网罗人才,实现禅代,推动了晋宋之间的政治结构转变。如表为刘裕的霸府僚属出身占比表。这反映出晋宋易代中(     
非士族次等士族(含北人,吴地士族)高级士族
人数13927
比例1.49%58.21%40.30%
A.南方士族擅权日甚B.豪强势力不断膨胀
C.政治资源得到整合D.门阀士族走向消亡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汉武帝规定“食禄之家不得治产,兼取小民之利”,在“商者不农”上没有做过多的限制;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接受桓谭关于“禁民二业”(禁止一人兼营两种行业)的建议,基本目的在于“举本业而抑末利”。这种变化(     
A.维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B.逐渐突破了工商食官的格局
C.反映了经济社会的变迁D.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无论同姓子弟还是异姓诸侯,接受了周天子的封赐后就成了“小宗”,而周天子则是“大宗”,用这种称谓意味着受封诸侯都被纳入了周王室的宗法网(络)之中。宗族内部长幼、嫡庶和尊卑之别的“礼”成为了周的政治规范。这表明周代宗法制(       
A.让周王室成为了天下所有部族的大宗B.不完全是以血缘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
C.解决了贵族之间在权力分配上的矛盾D.是中央政府直接掌控地方权力的纽带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有学者在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时注意到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东部二、三级阶梯的河谷平原适合发展农业,长江、潢河总流域面积大,两河间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多样化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两河的中下游没有不可逾越的地理障碍。这些特征可以共同用来解释中华文明(     
A.“独立发展”的特征B.“多元一体”的特征
C.“连绵不断”的特征D.“农业文明”的特征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岳飞《满江红》中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视金人为“胡虏”。金世宗统治时期注重翻译中原地区的历史著作,强调“朕之所以命令翻译五经是要女真人知道仁义道德所在”。元朝宰相脱脱主持修史时,规定:“(辽金宋)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修成《辽史》《金史》《宋史》。以上现象表明(     
A.政权对峙使民族矛盾激化B.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
C.传统儒家修史思想的变化D.华夷一体观念的明显增强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唐贞观年间,太宗下令修撰《氏族志》,规定:不须论数世之前,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此举旨在(     
A.完善科举制度B.提升皇族地位
C.打破门第制度D.推动阶层流动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