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唐初规定,门下省以侍中为长官,其享有审议、驳正官员奏状的权力,对国家财政、御史弹奏状、六品以下官员或司法机构“断流以下罪”及除免官员的奏抄等,若认为不便施行,可以封驳奏还。这一规定(     
A.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需要B.使地方和中央的矛盾趋于缓和
C.保障了唐代吏治的清明与高效D.有利于打破世家垄断入仕局面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汉初,贾谊提出:“仁义恩厚,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势已定,权已足矣,乃以仁义恩厚因而泽之,故德布而天下有慕志。”贾谊的这一思想(     
A.成为汉代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B.完全继承了孔子的为政以德学说
C.促使汉初延续了百家争鸣局面D.为儒学取得独尊地位作出了贡献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明代,若遇四品以上大臣缺员,必由六部官员、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等共相计议,而后推荐,再经皇帝批准任用,称“廷推”。大臣们若未经廷推而是由皇帝特旨简拔的话,则深以为耻。据此可知,廷推制度
A.有利于理性构建政治领导层B.标志着皇权专制达到了顶峰
C.成为皇权与相权斗争的工具D.致使科举的选官功能被削弱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88康有为率先提出建立“新中国”,“欲行教于美,又欲经营殖民地于巴西,以为新中国。”
1900梁启超期望建立具有民权、法律和主权观念的“新中国”,即现代意义上的中国。
1904孙中山提出“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这是“中华民国”一词的最早出现。
民国初年报刊杂志和政党也以“新中国”命名。“新中国之名词,三尺孩童皆知之”。
1915陈独秀希望从思想文化领域入手,通过改造国民的方式再造“新中国”。
192310中共提出“统一中国,造成新中国”。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
193512中共提出“把自己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19368中共将“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改为“民主共和国”。
1940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就是我们要造成的新中国”。
194710毛泽东提出要“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一个“独立、自由、富强和统一”的“新中国”。
194910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据王玉玲《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等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新中国”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类型:论述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考古发现,南诏纪年文物如碑刻、经卷、塔砖、石窟题记、铁柱等,多使用南诏自建年号,但与唐朝官方交往时却刻意使用唐朝年号以掩饰自建年号,导致其在中原史籍中出现结构性失载。据此可知(     
A.藩属体系有政治约束作用B.中央与民族政权长期对峙
C.少数民族依附于中央政权D.中原文化领先于边疆文化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964年起我国开始三线建设,下表是部分建设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     
项目成就
煤矿贵州六盘水、四川宝鼎山等煤矿
水电站甘肃刘家峡、湖北丹江口、葛洲坝等水电站
钢铁四川攀枝花钢铁基地等
铁路成昆、湘黔、襄渝等铁路
A.表明我国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为中西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C.实现了经济结构根本性变革D.不利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869—1874年,英国兴建了47所女子中学;1870年英国议会通过“初等教育法”,规定5—12岁儿童必须到校接受学习,这是英国女孩获得和男孩平等受教育权的开始。这主要由于(     
A.工业化进程的推动B.妇女具有道德优势
C.民主政治开始完善D.女权运动不断促进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教育改革着眼于创办语言、军事技术类型的新式学堂,而19世纪90年代以后,教育改革重点在改革科举制度、建立教育行政机构、广设新式学堂。这一转变缘于(     
A.维新变法的成效B.中体西用的突破
C.经济结构的变动D.民族危机的加深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商代青铜制造业发达,需要大量的铜(当时称为“金”)。为了获取南方的铜,商王武丁进行南征,“奋伐荆楚”,由楚入赣,开辟了一条“俘金”路线。据此推知,“俘金”路线的开辟(     
A.开启了多元一体文明历程B.有利于南北方文化的交融
C.加速了商王朝统治的崩溃D.旨在拓展商王朝统治疆域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据分析,科学技术的成果从发现、发明到实际应用所经历的平均时间,20世纪初为35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为1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9年。这反映了二战后(     
A.世界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B.信息技术主导经济形态
C.科学、技术和生产密切结合D.科学技术高度综合趋势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