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现有已部分锈独的生铁粉末(成分为碳、铁、氧化铁),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该生铁粉末在锈蚀前的含碳量以及锈蚀的程度,设计了如下探究过程。
实验步骤一:取a克上述生铁样品放入一洁净干燥烧杯中,进行如下实验。

(1)生铁出现锈蚀现象的原因是_____
(2)实验中所得滤渣需要用蒸馏水洗涤、干燥后再称量,确定滤渣已经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滤液甲在以下实验中已不需要,将其倒入废液缸。
实验步骤二:另取a克该生铁样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3)A装置瓶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填物质名称)
(4)为防止装置内氢气不纯,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实验前要打开弹簧夹K,先通入一会儿氢气,再点燃酒精灯加热,待完全反应后,熄灭酒精灯,冷却至室温,关闭弹簧夹K。确定装置内氢气已经纯净的方法是_____,实验结束后,C装置内浓硫酸的质量增加了0.54克。
实验步骤三:小组同学取实验步骤二中B装置硬质玻璃管内反应后所得全部黑色粉末进行了如下实验,所用装置和滤渣已略去,

(5)通过以上实验可得出,生铁中己锈蚀的铁的质量是____,生铁粉末锈蚀前的含碳量是____,有同学认为,由上述实验得出的已锈蚀的铁的质量可能存在误差,理由是____
(6)实验小组取部分滤液乙于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所得滤渣的质量与加入镁粉的质量相等,则所取溶液中参加反应的溶质的质量比是____。(填最简整数比)
类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小聪同学家新换了水龙头,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铬。好奇的小聪想探究铬(Cr)与常见金属铁、铜的活动性强弱,邀请你一起参加。
【提出猜想】猜想一:Cr>Fe>Cu;猜想二:__________;猜想三:Fe>Cu>Cr。
【查阅资料】(1)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CrSO4)溶液。
(2)铬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其表面能生成抗腐蚀且致密的氧化膜。
【设计实验】小聪同学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片,用砂纸打磨光亮,分别置于三支试管中,再往其中分别放入等质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实验试管1试管2试管3



实验
现象
铁片表面产生气泡较慢,溶液变为浅绿色铬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溶液变成为蓝色_________

【结论与解释】(3)小聪得到的结论是猜想______正确。
(4)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
【知识运用】将铬片投入FeSO4溶液中,反应___(填“能”或“不能”)进行。若能进行,请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拓展探究】为了测定金属镁样品中镁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含镁元素,不溶于水,也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

据图计算:
(5)实验过程中产生氢气的总质量为____g。
(6)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
(7)该金属镁样品中镁的质量分数_____
类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某学习小组对铁锈蚀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铁锈蚀与哪些因素有关
【查阅资料】
I.氯化钙固体可做干燥剂。
II.一定条件下,碳可加快铁的锈蚀,但碳本身不参加反应。
III.常温常压下,氢气密度是dg/mL。
【设计与实验】
实验一:定性探究铁锈蚀的因素
取四枚相同的洁净无锈铁钉分别放入试管,进行图1实验,现象如表。

试管一周后现象
A铁钉表面有一层铁锈
B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
C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
D铁钉表面有较厚铁锈

(1)对比A、B、C试管中实验现象,说明铁锈蚀主要是与空气中的_______发生化学反应。
(2)对比A、D试管中实验现象,说明铁锈蚀还与________有关。
(3)铁锈蚀后应及时除锈的原因是________。写出用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实验二:定量探究铁锈蚀的因素
小组设计了图2装置,检查气密性,将5g铁粉和2g碳粉加入三颈烧瓶,t1时刻加入2ml 饱和NaCl溶液,再将一只装有5mL稀盐酸的注射器插到烧瓶上,采集数据。

(4)如图3, t2时刻后反应并未停止温度却开始降低,原因是________
(5)据图4,对比AB段和BC段说明____,分析t3时刻后压强突然变大的原因是_____
实验三:测定铁锈含量
将实验二烧瓶中剩余物质过滤、洗涤、干燥,得mg固体,连接图5装置,检查气密性,加入固体与足量稀盐酸进行实验。(氯化氢极易溶于水)

(6)完全反应后,常温常压下测得生成气体体积为VmL,则该固体中铁锈质量分数表达式为_______
(7)该实验条件下测得铁锈质量分数偏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8)与实验一对比,实验二铁锈蚀明显更快的原因是_______
类型:实验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QOrDeR]]金属材料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_________
(1)国家体育场(鸟巢)的主体结构是钢铁材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
a.钢具有延展性             b.钢属于纯净物            c.钢的硬度较大
(2)实验室利用下图装置模拟工业炼铁,并检验该实验生成的气体产物。已知由A装置制取的CO中混有少量的CO2和水蒸气。

①要达到实验目的,装置中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一氧化碳发生装置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i。
②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
③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CuSO4、FeSO4和ZnSO4三种溶质,为减少水污染并节约资源,对废水处理的同时回收硫酸锌、金属铁和铜,设计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i写出固体a的成分_________
ⅱ.操作①和④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
ⅲ.写出向滤液b中加入适量X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写一个即可)。
(4)向盛有100g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5.6g铁,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类型:综合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工业生产高锰酸钾的流程如图所示。

(1)Ⅰ中发生的主要是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请完成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Ⅱ的反应物及产物如流程所示,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产物可循环利用的是___________
类型:流程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烧杯中盛有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滴加10%的NaOH溶液,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反应产生蓝色沉淀
B.bc段溶液增加70.2g
C.c点对应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9%
D.d点溶液中溶质有3种,且pH<7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A~K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黑色粉末,B的浓溶液不具有挥发性,E和F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H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

(1)A的化学式为CuO,A与E的反应现象为___________
(2)蓝色溶液J的溶质化学式__________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类型:推断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图所示的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实验室通电分解水
B.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至过量
C.浓硫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D.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某学习小组对铁锈蚀进行探究。(提出问题)铁锈蚀与哪些因素有关?
【查阅资料】(1)氯化钙固体可作干燥剂。
(2)一定条件下,碳可加快铁的锈蚀,但碳本身不参加反应。
(3)常温常压,氢气密度是dg/mL。
【设计与实验】
实验一:定性探究铁锈蚀的因素
取四枚相同的洁净无锈铁钉分别放入试管,进行下图实验,一周后现象如表。
试管ABCD
现象铁钉表面有一层铁锈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铁钉表面有较厚铁锈

(1)对比A、B、C试管中实验现象,说明铁锈蚀主要是与空气中的_______发生化学反应。写出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实验二:定量探究铁锈蚀的因素
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检查气密性,将5g铁粉和2g碳粉加入三颈烧瓶,t1时刻加入2mL饱和NaCl溶液后,再将一只装有5mL稀盐酸的注射器插到烧瓶上,采集数据。

(2)据图,分析t3时刻压强突然变大的原因是_______
实验三:测定铁锈含量
将实验二烧瓶中剩余物质过滤、洗涤、干燥,得mg固体,连接如图装置,检查气密性,加入固体与足量稀盐酸进行实验。

(3)完全反应后,常温常压下测得生成气体体积为VmL,则该固体中铁锈质量分数表达式为_____
(4)该实验条件下测得铁锈质量分数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反思与评价】
(5)与实验一对比,实验二铁锈蚀明显更快的原因是_______
类型:实验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17:8
B.在反应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C.生成C和D的分子个数比为1:3
D.一个A分子和一个D分子中均含有10个电子
类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困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