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排序:
限于篇幅仅展示1000道试题,请根据关键词精准搜索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初入学校时,老师一声“同学,你好!”的问候;百米冲刺时,同学们“加油!加油!”的呐喊;餐桌上,饭菜喷香可口;台灯下,纸笔沙沙作声;枝头上,嫩绿的新芽;田野间,金黄的麦浪……这些平常真实的点点滴滴,也许我们不曾深思,其实往往蕴藏着生活的美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润,让我们获得前行的力量。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请联系你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分享你的体验和发现。
写作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但不要写成诗歌或戏剧;②不少于600字,不要抄袭,不要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小雅同学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艾青诗选》的名著阅读分享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小题。

从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太阳向我滚来……

它以难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螯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于是我的心胸

被火焰之手撕开

陈腐的灵魂

搁弃在河畔

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艾青《太阳》,写于一九三七年春

1.在讨论中,同学们有以下观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雅:艾青的作品《我爱这土地》,诗人在诗中抒发了他对饱受侵略者摧残的祖国大地深沉的热爱。
B.小郡: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一时期,他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
C.小双:这首《太阳》,是艾青后期的作品,诗人“归来”后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诗句变得更整齐,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变得更警策,充满了爱国主义深情,代表作品还有《鱼化石》《北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
D.小谷:我们在欣赏现代诗时,要关注诗歌的表现形式,比如《太阳》这首诗,形式上质朴、自然,用近乎散文的诗行,传达内心的深情。
2.【分析鉴赏】理想,是师生心中不灭的灯塔,指引着我们于黑暗中前行。请根据以上文段,联系创作背景,简析《艾青诗选》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类型:名著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日,由中国博主拍摄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全网,“文物归家”的主题在中国观众中引发极大共鸣。

然而此举让英国广播公司(BBC)等英媒有些“急了”,接二连三发文表示短剧“迎合”了中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并声称这进一步扩大了中方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本国文物的呼声。

《逃出大英博物馆》共有3集,以拟人的方式讲述了一盏收藏于大英博物馆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化成少女,逃出博物馆,并在一位中国记者的帮助下踏上寻乡之行的故事。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在全球200多家博物馆里,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3000多件,长期陈列的有2000余件,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内的很多中国文物在陈展时挤在一起,没有名字,只有编号。有的没有保护罩,任由往来游客触摸。还有不少中国文物被切割,一条条裂缝让人看了心疼。

文物归还“道阻且长”,但中国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脚步不会停止。

(摘自《中国短片〈逃出大英博物馆〉爆火,英媒果然急了》,中国日报双语新闻网2023年9月10日)


【材料二】

近年来,文物“保护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各文博单位、科研院所等纷纷创新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为文物保护注入了活力。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预防性保护是提升文物保护水平的重要基础手段之一。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文物信息化平台将可以实现各种文物本体与环境数据的实时传送。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将在人工智能的科学化指引下,让文化遗产得到更加安全地保护和全面地展示。

数字化保护是提升文物保护利用的另一基础手段。它既使文物得到了有效保护,也增强了文化传播的效果。2017年,在养心殿关闭修缮期间,“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验展”弥补了人们无法参观的遗憾。展览设在端门数字馆,通过AI、VR、语音图像识别等技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让观众能够全方位体验“养心殿的一天”。

“博物官”是由腾讯开发的一款和博物馆、展览有关的APP,它可以让你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游览博物馆。开启APP后,参观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对应文物的数字信息,如有趣的解读、多角度高清图片、3D模型、VR全景等等。不仅如此,一些博物馆还入驻腾讯微视平台,上线文物历史小故事、文物修复现场、经典展品介绍等小视频,进一步突破时空限制,让公众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感受。

数字化还可以让流失的文物得以重生。为让因盗凿导致精品文物流失海外的天龙山石窟“重见天日”,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与国内外多所高校、文博单位合作,历时六年,采集到100余件流失造像的三维数据。2020年7月,“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云平台上线,11座主要洞窟以数字“虚拟”形式重现旧日盛颜。

(摘编自刘晶《科技助力文物保护,让传统文化历久弥新》,人民网2020年9月3日)


【材料三】

《国家宝藏》用“真人演绎历史故事”的形式讲述国宝传奇的“前世今生”,让观众感受到文物所传达的喜怒哀乐并产生共鸣;《如果国宝会说话》让千余件文物自己开口“说话”,用“萌”态视听语言传递中华文物之美、文化之美、文明之美;《上新了·故宫》将文物介绍与文创产品设计相结合,让拥有历史积淀的文创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这些诠释与展示文物藏品的新方式,不仅让文物“活”了起来,还“潮”了起来,“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已成为旅游项目新热门。

科技赋能,文化铸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人人都能成为中国文化与文明的受益者、传承人!

1.【理解推断】小雅在阅读材料时,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全网,在中国观众中引发了极大的共鸣,“文物回归”的呼声牵动着中华儿女的心。
B.近年来,文物“保护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这为文物保护注入活力,让文物保护拥有更坚实的依靠,传统文化得以历久弥新。
C.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预防性保护是提升文物保护水平的唯一重要的基础手段,它既使文物得到了有效保护,也增强了文化传播的效果。
D.用真人演绎历史故事、让文物自己开口“说话”或文物介绍与文创产品设计相结合等形式,能让文物“活”起来,拉近文物与人们之间的距离感。
2.【迁移运用】小雅在学习时,总觉得文物离我们很遥远,有着“高冷”的特点,请你结合材料和自己的思考说一说如何让更多的中学生了解和保护文物,进而传承中华文明?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选出下列对王湾《次北固山下》赏析有误的一项(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首联中“青山”指北固山,“客路”指诗人前行的路,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B.颔联中“平”“阔”“正”“悬”描绘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
C.颈联写残夜消退、红日初升,旧年已过、春天到来的景象,蕴含一种自然理趣。
D.尾联采用设问的手法,诗人希望借归雁来给他传递家书,传达出一种思乡愁绪。
类型:诗歌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其二

唐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结合诗句体会“乱烟笼碧砌”中“乱”的含义。
2.《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其二》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相似之处?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类型:诗歌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请根据你对《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积累,在下面空缺处填写相应的人物。

内容

(1)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
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2)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
但是大家都告诉我,(3)貌不惊人——一个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的人,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这是大家常用的话),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
(4)富有革命理想,面对开展教育的各种困难没有退缩,想方设法提高苏区的教育水平。
(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囤积知识只是学习第一步

①日子好过了,囤积生活用品的人少了,但囤积信息的人多了,理由也更充分了。看过的电影、照过的相片如同备忘录,记录着美好的记忆,弃之可惜;没读的书、没看的帖、偶遇就是缘分,如果不马上保存,就会在信息洪流中销声匿迹。信息获取渠道从实体书报到群组网站,我们赶上了攒资料最便捷的时代。

②从学习的角度看,信息积累是现代社会的一门必修课。在学科分工细化、知识快速迭代的当下,成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几无可能。即便专攻一门,也没有谁能掌握必备的所有专业技能和知识。老一辈学者常通过成千上万张手写卡片积累知识;在电脑辅助人脑记忆的时下,知道信息在哪里知道信息是什么同样重要。所以,把信息囤积到手机、电脑中的私人图书馆,利用技术编码入库、检索查询、精准定位所需知识,日益成为公认的学习方式。

③然而,囤积信息不应是搬运,而应是对知识的第一道加工。在知识的位阶中,比具体信息、学问更重要的是思维、智慧。这种更重要的知识,被中国先贤刻画为闻见之知以外的德性之知;在一些外国哲学家心中,则是比归纳总结更重要的强调新细节的新模式。如果说知识的记忆与检索可以委托给电脑和网络,但学习却不能完全依靠机器代劳。

④看待世界的方式,修身养性的智慧,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态提升的思维,都要靠日复一日的磨炼,非囤积之力所能获得,学思互鉴、知行合一的深度学习方法也未曾改变。


【材料二】

①一份《2022国民专注力洞察报告》显示,当代人的连续专注时长,已经从2000年的12秒,下降到了8秒。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数据也显示,一个人每天面对屏幕至少150次,平均每6.5分钟看一次手机。

②得承认的现实是,在网络时代,专注力越来越像一种稀缺品。人们的时间与注意力被不断地切割,保持长久的专注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难得的品质。

③但细细想来,这又并不是那么奇怪。打开电脑和手机,微博、微信、短视频、各种搜索引擎……太多东西可以夺走我们的注意力,光是用手指在屏幕上划来划去,就可能用掉我们大半天的时间。

④虽然学习的途径多了,但浮光掠影的浏览和专心致志的阅读、学习,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

⑤同样是观看,同样是经由双眼,但看的对象和方法不同,效果就会大不相同。不管是微信、微博,还是网络上的短视频,抓住人们的往往不是内容和思想,而是从中体现出来的感官刺激和娱乐价值。人们见了很多画面,画面快速跳帧,思考留白却所剩无几。掩卷长思这种传统的思考方式,在视觉化阅读的语境里不太容易实现。

⑥更重要的是,不管我们怎么看,从大小屏幕里传递出来的东西只能让我们被动接受。而真正的阅读、学习,应该是自由、自主的,我们可以对接收到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如此才能建立有质地的对话关系。而如今,虽然我们每天都沉浸在海量的信息之中,却缺少主动的取舍和过滤。

⑦因此,我们更要强调专注力的重要性。 当我们在一件事情上集中精力,也就有了自我关照的可能,有了自我提升的途径。真正的阅读、学习应该是建立在自主、有意识、沉下心的基础上,这种能力是任何技术手段都无法给予的。它只存在于我们专注的灵魂和思想之中,需要我们集中精力去寻找、探索。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知道信息在哪里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应该掌握利用技术编码入库、检索查询、精准定位所需知识的学习方式。
B.【材料二】第①段引用《2022 国民专注力洞察报告》的相关数据直观地证明了网络时代人们的专注力不易被保持。
C.【材料二】告诉我们,在网络时代,专注力越来越稀缺,人们的时间与注意力会被不断地切割。
D.【材料二】认为改变电脑、手机、微博、短视频等屏幕阅读方式有助于我们集中注意力,沉下心,开展自主阅读和学习。
2.简要分析【材料一】是如何一步步论证“‘囤积知识’只是学习第一步”这一观点的。
3.请结合【材料二】,说说青年应该如何借助真正的阅读来“囤积知识”。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乘风归去,又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的上阕中,“欲”“恐”二字用得极妙,试加以分析。
2.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请结合词的下阕,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
类型:诗歌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种哲学叫减法,减去过多的欲望,享受轻松与宁静;减少对父母的依赖,获得独立与成长;减掉诽谤与嫉妒,收获快乐与真诚……在适当的时候,学会做减法,生活才会变得更精彩。


请以“生活因‘减法’更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类型:作文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拟一标题。不超过18个字。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执行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名航天员组成,汤洪波担任指令长。乘组包括1名第二批航天员和2名第三批航天员,是空间站建造任务启动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航天员乘组。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